又名“海底捞月”,民间一种说法认为,海底捞月之海,暗指人 的气海穴,位于裆部会阴处。“月”指下身要害部位。其实,按照中医 的说法气海穴是在脐下4.5厘米处,并非会阴处,之所以这样称 呼,是一种象形比喻的说法。实际上,与上势配合有“指上取下”,意 在以剑前刃由前、向后、向下、向前、向上撩击,攻击对方裆部会阴 幽处,因此得名。
(1)转体劈剑:身体右转,同时右手持剑向后划圆回绕,剑身竖 立在身体右侧,手心向外;左剑指随剑后落经过右肩前向下、向前 撩起,与左肩平;眼看剑尖方向(见图5.87 ~ 5.88)。
【外形要求】过渡动作,相对定势,相当于左虚步,眼向后看。 动势,松右肩,剑在后落。剑向后划圆回绕时,身体和眼神要转视东 北方,转体要充分。
【内意活动】意想松肩落臂。
【呼吸配合】吸气。
【技击作用】有向后劈击身后来敌之意。
图 5.87图 5.87图 5.88图 5.88532式太极剑动作分解详讲532式太极剑动作分解详讲[教学要点】教学时,要强调向后落剑不是无目的绕剑,而应 该是有后劈的含义,防止剑向后落时浮漂无劲。
图 5.87
图 5.87
图 5.88
图 5.88
532式太极剑动作分解详讲
532式太极剑动作分解详讲
(2 )垫步绕剑:身体微左转,左脚脚尖外撇,重心移于左腿右脚 向前上步;同时右手持剑微向下绕,剑把落至右胯旁,手心向外,剑 尖朝后;左剑指上举,手心向上;眼随剑走(见图5.89)。
【外形要求】过渡动作,定 势,左右两膝与两脚尖相对,保 持圆裆劲力。右手活握剑,剑尖 不可触地。动势,身体下沉,落剑 上左步,左脚脚尖外摆约45度。
【内意活动】意想全身向下 松沉,圆裆上步,两腿之间含有 膨胀力。
【呼吸配合】继续吸气。
【技击作用】为下个动作蓄劲,有防止腿部被攻击的含义。
【教学要点】上步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丢劲和跪膝的问题,教学 中,适当有意练习过渡动作的定格,用两手推按学习者两膝,以强 化其两腿的撑劲。
(3)弓步右撩:身体继续左转,右脚继续前进一步,重心前移成 右弓步;同时右手持剑由下向前反手立剑撩出,手心向外,高与肩 平;左剑指继续向上绕至额左上方,手心斜向上;眼看前方(见图
图 5.90图 5.905.90)o
图 5.90
图 5.90
【外形要求】定势,此动为右 顺弓步,两脚的横向距离约10厘 米。动势,右剑前撩时,右肩趁势 稍前顺。弓步和前撩要同时完成。
【内意活动】意想剑与右腿 相吸而动。
【呼吸配合】呼气。
【技击作用】直取对方的下身。
32式太极剑入口与提高32式太极剑入口与提高【教学要点】教学时,可以让学习者做右手贴在右大腿外侧, 腿与剑同动练习,以解决上下协调一致的技术要求,然后,再分开 练习,使右腿上步与右手撩剑合拍。
32式太极剑入口与提高
32式太极剑入口与提高
浏览3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