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完全移于左腿,两臂向左右划弧分开, 平举于身体两侧(肘部微屈,手心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提起, 然后使小腿向前方慢慢踢出(勾脚);眼看右手(见图4-121、 4 一 122)0
图4 - 121右踏脚 图4 - 122右蹬脚
-蹬脚撑掌过渡 -蹬脚撑掌定势
【外形要求】定势,左右臂保持弧形,左膝微屈,右腿侧举 不低于腰高,脚尖勾起。动势,两掌分开时高不过头,分手与蹬 脚须协调一致(并有掌撑,脚伸之意)。蹬脚时,左腿微屈,右 臂和右腿须上下相对。蹬脚方向为东偏南(30。左右)。提膝过程 中,始终右肘与右膝相对。
【内意活动】意想右胯根“气”下沉,使右膝自动上提,好
24式太极拳入门与提高像右肘与右膝相吸对应,同时意想内“气”从肩催肘到手,从胯 催膝到脚,一气相系蹬脚、撑掌、拔背,左脚松力下踩,似从百 会穴至左脚涌泉穴一气下注。
24
式
太
极
拳
入
门
与
提
高
【呼吸配合】提膝时为吸气,撑掌分脚向外发力,则呼气。
【技击作用】若对方以右拳向我胸击来,我即以双手粘其臂 向左侧棚之,对方必本能抽手;我顺势分幵两手,右手上封对方 面部,以右掌击其耳面,下则提脚蹬踢其腹、裆、肋等部。
【教学要点】教学中凡是提腿动作,主要是平衡问题,除要 求心理放松外,必须增加相关的平衡,柔韧练习,但是切记因人 而异不可过分强调腿举的高低,学练者也切莫盲目模仿运动员动 作。
4.15双峰贯耳
拳名释义:一说,两拳像山峰挂动风声贯入耳;另一说,因 被击后耳内如“蜂鸣”而得名双峰贯耳。feng有三种读法: “峰”、“封”、“风”。24式太极拳采用峰。
(1)屈膝落手:重心仍在左腿,右腿收回,膝盖提起;左手 由后向上、向前下落至体前,两手心均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 划弧分落于右膝两侧;眼看前方(见图4-123)。
【外形要求】定势,两掌外缘各距膝盖两侧约两个平拳,右 大腿水平,上体自然竖直。动势,两手外旋弧形下落,右腿松 胯、屈膝,依次落下。
【内意活动】意想右膝松力,右小腿自然落下,同时右胯内 收身体右转,想两肩关节的肩井穴凹下似有“气”下沉,两臂弧 形下落,劲贯于两掌背。
【呼吸配合】落腿落手为合,宜吸气。
【技击作用】假定对方向我胸部击来,我两手向下粘其两腕
图4 - 123双峰贯耳 -屈膝落手向下沉带并左右分开化力,可用膝顶 击其胸、裆部。
图4 - 123双峰贯耳 -屈膝落手
【教学要点】此动作落腿和落手要 一致,不可右腿失控突然掉下,应加 强腿力控制练习。
(2)弓步双贯:右脚向右前方落 下,重心渐渐前移,成右弓步,面向 右前方;同时两手下落慢慢变拳,分 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至面部前方,
式太极拳动作分解详讲r图4-124双峰贯耳 -弓步双贯过渡1图4-125双峰贯耳 -弓步双贯过渡2成钳形状,两拳相对,与耳同高,两拳拳眼都斜向内下(两拳中 间距离约10?20cm);眼看两拳之间的前方(见图4-124、4- 125、4- 126)0
式太极拳动作分解详讲
r
图4-124双峰贯耳 -弓步双贯过渡1
图4-125双峰贯耳 -弓步双贯过渡2
【外形要求】定势,两臂均保持孤形,两拳松握,沉肩垂肘, 两拳基本上与耳同高,头颈正直,松腰、松胯。如面向南起势, “双峰贯耳”与“回身右方向相反。动势,贯拳时,要有 开背合击的通背之劲,两臂弧形外摆基本上不超过体宽,弓腿与 贯拳同时完成。
【内意活动】脚上步时,意想裆部会阴穴走下弧,“气”向右
腿及右腿底下沉,左脚在松沉中蹬转,
图4 - 126双峰贯耳 -弓步双贯定势使劲力通过背传于两拳眼,配合意想胸 中之“气”下沉丹田而含胸,周身合劲 贯击双拳,背有“气贴背”胀热感。
图4 - 126双峰贯耳 -弓步双贯定势
【呼吸配合】此势合力夹击为发,宜 呼气。
【技击作用】接上动作两掌划弧拔开 对方来拳,走内弧击打对方两耳门。
【教学要点】教学中强调双拳夹击重
在背部开合,所谓“力由脊发”,教者可用双掌沿脊柱向两侧轻 ? 推背部以助体会背的感觉。
浏览6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