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势多数人认为无技击作用,其实此势内含用
左脚插入对方两脚之间,即“脚踏中门”用肩靠击对手的作用。
【教学要点】此势要想开步保持头顶平稳,要注意两胯根的 缩与舒及膝关节微屈,当脚落地时,腰部也要有沿“带脉”走后 弧划半个圆。教学时,可以用尺子或手置于学练者头顶以检查是 否平稳移动。
图4-3起势 -两臂棚举图4-4起势 -屈膝按掌(2)两臂棚举:重心仍在两脚之间,身体微微下沉;同时两 臂微屈慢慢向前、向上平举,两臂间距与肩同宽,两手背高与肩 顶平,手心向下;眼平视,但要略顾及两手(见图4-3)。
图4-3起势 -两臂棚举
图4-4起势 -屈膝按掌
【外形要求】定势,两肩下沉不可耸起,肘关节微屈,肘尖 下垂,两肘尖对地,肘尖始终不可外翻扬起,手臂略呈弧形, 大、小臂间可容一食指,手腕与小臂平直,指尖向前,手指自然 弯曲,两臂做到“臂似直弯非直弯”,“屈蓄有余”,内含棚劲; 两膝盖微微向后抽,形成两膝关节微屈,使两脚自然产生脚心含 空,五趾抓地,全身有棚满“支撑八面”之感。动势,两臂起前 要先使两掌向拇指侧内旋移至胯前,手心向身后。起时,双手沿 足尖方向,以中指领劲,慢慢上举,两臂前举过程中,动作须轻 缓,不可紧张用力。
£)24式太极拳A11与提高【内意活动】意想背部之“气”下行到尾闾穴,使臀部内收, 腰部命门穴后撑,用意使两膝、两胯松力下沉,全身向下松沉, 劲落于脚底,再由地面反作用力上行至肩,再通过沉肩、垂肘、 提腕、手指上引,使两臂上举。同时肩下沉劲贯手背,十指有热 胀感,中指领劲,臂自动上举。起手有置于深水中自动浮起之 感,但浮时又有下沉之劲。
£)
24
式
太
极
拳
A
11
与
提
高
【呼吸配合】接上势呼气后,吸气起手,如用于技击也可调 整呼吸,用逆式呼气以助发力。
【技击作用】当我双腕被人攥时,举臂向对方掌心发力,通 过我臂作用于对方身体重心,令其后仰跌出,用时可以变成勾手 以助发力。
【教学要点】教学中防止紧张、用力耸肩、直臂的毛病。采 用触摸体感方法或做攻防示意让学练者体会棚发要求之 “妙”——松圆内含。有条件的还可利用游泳时手臂在水中的浮 力体会“松”产生动的感觉。
(3) 屈膝按掌:身体重心仍然落在两脚之间,上体保持中 正,两腿慢慢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膝相对,两 掌下按与腹脐同高;眼看前方(见图4-4)。
【外形要求】定势,上体要肩沉肘垂,鼻尖对肚脐,保持中 正安舒,手指自然弯屈,肘尖、膝盖、脚尖、脊背、臀部、脚跟 基本上与地面成一条垂线,屈膝松腰,臀部不可突出,两胯根内 收,膝盖不可超过脚尖,下蹲的高低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分三 种架势?.高架大、小腿后侧屈约150°左右,中架为120。左右,低 架则近似90°。动势,下按时肘尖对膝尖,手指与脚尖对正不夹 腋。两腋下保持可容一立拳,两腕不可用力上挺翘腕或指尖下垂 折腕,五指自然分开,按到终点时,五指轻轻舒展,掌心吐力, 两掌虎口相对。两臂下落与两掌下按,两腿屈膝及身体躯干的下 蹲动作协调一致。身落、臂降、手按、腿屈的动作一气呵成。
【内意活动】意想上一动作不停,手指微上扬使整个手臂似 波浪式运动,连绵不断。接着再意想全身之“气”下沉于脚底,
踝、膝、腰、肩、肘、腕、手指同时向下松沉采按。两掌似按一 浮漂入水,通过沉肩、垂肘、松身,力达掌心,有臌胀吐力之 感,手与脚,膝与肘,肩与胯似一气相通0
【呼吸配合】接上势,深呼气,小腹微臌逆式呼吸。
【技击作用】对方抓我手腕后拽时,我听力后双手稍向前松 力后化劲,用整力下按令其跌出。或当对方推按我胸部时,含胸 下按使用。
【教学要点】教学中发现学练者身型不正时,可用背靠墙, 或用手点触百会穴、命门穴、两胯根纠正动作。下按时,易出现 手不动身体下落“死手”毛病,通过练习升降粧功和让学练者摸 老师手臂体会,加以改正。
浏览4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