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子拳的起源与流传
五子拳起源于少林寺,相传在明代,少林寺北院有五名僧人 周福、普仁、普後、普毅、广德,他们根据孙子兵法的要求,以 水泊梁山英雄好为模特儿,并吸取其它拳系的长处,创编了一 种别具一格的拳术,故雨命名为五子拳。因为它以孙子兵法为主 要理论依据,所以有人又称其为“武子拳”。
由于五子拳主张实际应用,而不注重外观花样,总是以赢人 为±,因而又有人把它叫做黑拳,意思是手黑,专门研究打人招 数。五子拳现存的套路有三趟五子拳,五趟单拳(衣衫母、水浒 拳、金刚拳、翻拳、黑虎拳),还有九趟对练和一些器械套路。
五子拳钶时由少林寺传入民间,没有文字记载輝传,清代 初年少林寺有一拳师,携侄来到山东武城县黑虎大屯时,其侄 身染重病,当时正是夏末秋初》黑虎大屯有一户姓孙的人家,在运 河岸边种了一片西瓜,种瓜人是一位老者。拳师下船买瓜,正在挑 瓜之时,从村里跑来一位青年(种瓜老人的儿子)对老人说彳本 木姜家又来闹事,把家里的锅也给砸坏了,怎么办? ”老人听后 只是摇头叹息,无计可施。拳师在旁追问原因种瓜老人含着眼 掘,伤心地也:“孙、姜两家有矛盾,姜家人多势众,经常无故
欺负孙家 ”拳师听后,愤怒地说《 “你们不会跟他们打吗” 种瓜老人为难地说:“打不过人家。”拳师又说 “你们不会练 武吗?”老人答道:“我们不会,又没有人教,怎么练呢?” 拳师思索了一会说:“老夫乃少林还俗之僧,无事可做,携带侄 儿云游天下,现在我侄儿有病了,跟着我也是个累坠,让他在这 里一边养病,一教你们练武吧! ”种瓜老人听非常高兴,一 再表示感谢。不一会拳师从船上领出一位膂年,向种瓜老人作了 介绍,回头又对那青年说:“你在这儿教他们练武,一手儿也 别留。”
那位青年患的是痢疾,没有多久就痊愈了。他在孙家教授: 三年,孙家练出了一些高手,几年后,把姜家赶出了村。从此,. 五子拳在黑虎大屯代代相传,至今未断。
黑虎大屯原名南大屯,位于运河东岸,是武城县有名的特大 村镇。清嘉庆年间,皇家运粮队的上百艘船只,经常来往于运河, 并不断在南大屯打尖、。有些不法船员依仗皇家势力横行霸 道,调戏妇女,殴打无辜,抢摘瓜果,毁坏庄稼,无恶不做。因 此,澈起了得大的民愤。在举人孙老天的豉动下,由拳师孙老亭 出面,组织了上百名练五子拳的弟子,寻机把运粮队引到堤外, 进行了一场恶战,打死打伤多人。事后又由孙老天出面打官司, 也占了上风。从此,皇家运粮队再也不敢在那里捣乱了,而且到处 宣扬南大屯的人象黑虎一样厉害,信口把南大屯叫成黑虎大屯。 一传十,十传百,天长日久,南大屯也就改成了黑虎大屯。这个 故事至今在当地还广泛地流传着。
孙老亭(种瓜老人的簧孙),是五子拳发展史上的名师。因 .他排行第二,乳名二卯,辈数又大,所以乡亲们都叫他卯二爷。 孙老亭以走镖为业,兼教五子拳,出名的弟子有三人,即孙万春、
崔芳、刘风集。要说广泛传播五子拳,就得从孙万春说起。要论 功夫深,名声大,有研究,有发展,说得数孙万舂。
孙万舂,又名马万春,外号马稆尚,山东省武城县黑虎大屯 人,生于清嘉庆年向,故于咸丰末年,终年58岁。孙万春生在一 个贫穷的家庭里,自幼丧父,因无法维持生活,由本村其舅父马 氏收为义子,故而当地人又叫他马万舂。他后来出家当了和尚, 人们从不叫他的法号,都叫他马和尚。
孙万春生长在武术之乡,受了一定的熏陶和影晌,因而幼年 时,就特别喜爱武术,但因家庭过于贫困,无钱拜师学艺。孙万 春从八岁开始,就在拳场外边偷偷地模仿比划,自学自练,一直 坚持了二年多,并未引起人注意。有一天晚上,拳师孙老亭 发现场外黑影中有一个小孩在练拳,不声不响,十分认真,便把 他叫薄身边。一看不是本场练拳的孩子,问他叫什么名学。当孙 方春说明原因后,孙老亭深裏同情,大家带着好奇的心情叫他练 了一套“衣衫母”。虽然某些动作还不太准确,倒也规矩,身形 变化,展转进退比在场练拳的孩子还要灵便得多,因而很受大家 的赞赏6孙老亭心想,孙万春年纪虽小,竟有如此大的决心和毅 力,心中十分喜欢,当场就答应免费收他做徒弟。孙万春练拳十 分刻苦,不惜力气,一丝不苟。白天砍柴草,夜间随师练拳,练 饿了吃一个生萝卜,实在无东西可吃,就喝凉水充饥,仍坚持 练拳。因此,使老师很受感动,愿早日把他培养出来。所以在教 拳时,对他讲鮮透彻,要求严格。如果孙万春家里绝粮断炊,老 师还要接济他一些老师去卖艺,就带他去见世面。老师去走镖 就带他走南闯北。孙万长到18岁,武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平 財碰到投师访友比试武艺的,都由他出面替师代劳。后来经常随 师走镖于南、北二京,运河两岸,名声渐出。
就在孙万舂20岁那年,第一次离师走镖,从北京沿运河往南 京送货,镖车上写着12个大宇,“拳打南北二京,脚踢运河两 岸。”当走到黄河北岸一个大村镇住店时,店主见此话口气太大, 好言相劝,叫他去掉此话,以免招风。孙万春年少气盛,哪里肯 听9第二夭临明出店,刚走不远,被一个骑马少年横枪拦住去 路。孙万舂见狀持枪相迎,刚一出枪,就被那少年把枪拽走,拨 马而去。孙万春々里好生纳闷,想来想去,觉¥此事可能与店主 有关。回店一问,才知此少年乃是店主未出阁之女。这时孙万春 才知天外有天,深感自己学艺不精,从此不再走镖,专心练功。
两年后,孙万春有两个师兄弟做刀客,冒充孙万春拦路抢 劫。为此,孙万春受到株连而坐监,后在充军路上逃跑。为了躲避追 捕,从此不在村里呆了,并改姓为“马”,到处投师访友。只要 蝣说哪里有名师,他不怕山高路远,非去拜访不可。如果没有盘 费,饭也要去,就这样他走遍了中原各地。
:当时临清州以北30多里处,靠运河东岸,有一座关帝庙。庙 内住着个老和尚据说是少林寺的高僧,因参加了反淸活动, 被政府捉拿在案,所以隐居在此。孙万春听说老和尚也是练五 子拳的,便去投师出家。老和尚本来不想收徒,念其心诚,又看 他无家可归,挢以就杈他做了徒弟。也不知老和尚给他起了什么 法夸,人们都叫他“马和尚”。后来老和尚又收了一个徒弟,师 徒三人,精心研究五子拳,整整练了六年,临清州官发现老和尚 后,夜间派兵捉拿,将关帝庙包围。在这危急时刻彡马和尚头前 开路,师弟背着师傅逃了出来,不几天老和尚因颠波而死。临终 前,劝马和尚去少林寺继续学艺。马和尚在少林寺又学艺三年, 后转回故里。十几年的流浪生活,使他既学到了武艺,又锻炼了 意志,成了武城、故城、高唐、临淸、清河、夏津一带的名师。
马和尚不仅继承了五子拳,而旦还丰富、发展了五子拳。马敌丨尚 回到黑虎大屯后,不少人耍拜师学艺,可位只收了孙老西和孙步
淸二人。后来孙歩淸以保镊为亞,孙老西以护院为生。他们都是 五子拳的名师。
清道光年间黑虎大屯的孙太荥在北京前门大街开设万脞镖 局,多次遨请马和尚去那里走镖。马和尚夯北京后,又被道光七 弟胜九请到御王府即现在北京协和医院所在迪)当师。马 ,和尚长年生活在御主府,专门研究武术,十几年如一日,从不间 斯,但收徒很少。在北京仅教授了五人,即道允七弟胜九、韩福 林、孙玉秀、刘三、刘通。
韩福林,山东省武城县苦水屯人(今河北省故城县〉,他生 于清嘉庆末年,故于光绪末年,终年85岁。
1 .韩福林自幼习武,还擅长摔跤,身材高大,人送外号“大
。韩也是当时北京武术界名流。清道光年间,他在北京前门 大街与人合开一小切面铺营生。马和尚迸北京后,经常到天桥以 武会友,因而认识了韩福林。论同乡格外亲热,谈武术又互不服 气,在别人的挑动下,二人动起手来,论拳比枪,各显其能,结 果是马和尚三胜韩福林。,就这样韩福秫才拜马和尚为师。当马和 .尚问韩福林想学什么时,韩福林说,“我叶么也不学,只学掐 咒。”马和尚笑道:“哪里有咒呢?”韩福林问道:“那么我为什 么伸不出手呢?其中一定有咒。”于是马和尚就将五子拳的奥妙 说了出来。五子拳有哪些主要劲,怎样练手,怎样练眼,怎样练 身法步点,以茇刚柔变化、阴阳高低、虚实强弱、进退闪错,说 得一淸二楚,说着比划着,比划着说着。一个是教者用心,一个 是学者认真,使韩福林茅塞顿开。韩福林0学五子拳后,如虎添 翼,名声更大,再加上爱跟人动手,因而当时流传着这样几句歌
谣:“山东把式数大韩,大杆钩镰五子拳,要是有人来动手,手容易回手难。”韩福林在御王府生活了十儿年,马和尚去谠后,
他仍留在御王府,随亲王胜九走遍全国各地,拜访了不少名师高 手,对发展五子拳也做出了一定約贡献。后咸丰皇帝驾崩,同治 继位,慈禧太后垂廉听政,亲王胜九被陷。因瓰,韩福林、孙玉 秀回山东武城县。后来二人合传武子魁一人。
武子魁,乳名武祥,山东省武城县武庄人(今河北省故城县 生于1863年,故于1938年,终年76岁。
武祥是韩福林的外甥,自幼随父武纪伦练八大锤。韩福林还 乡后,一直呆在家里,并没有开场教拳。武纪伦对武祥说:“我 不行,跟你舅学去吧! ”可是韩福林不教,武纪伦发火了,韩只 好答应下来。因此,武祥在少年吋比就幵始学五子拳。由于五子 拳是一种讲劲的拳术,刚柔相兼,其动作要领、技击要求,与刚 性拳术大不相同,引不起武祥的兴趣,所以学拳不认真,练拳不 规矩,颇有厌烦之粤。于是大韩训斥道:“不教你,你要学,给 你好东西你又不要,打死你也得学! ”在其舅父的逼迫下,武祥 只好耐着性子继续学五子拳。村里的一些少年,听说大韩只传武 样一人,有羨慕的,也有不服气的,说什么的都有。一年之后,. 有一个小伙子夭夭要跟武祥动手,比试高低。武祥发怯,不敢答应。 大韩知道后,便对武祥说:“可以跟他比。”那个小伙子凭实劲比 武祥大,一照面,先用了个娥虎扑食,满以为一下子就能把武祥 按倒在地,可是没想到一连扑了三次,都被武祥轻松地躲过了。 武祥看到一个好机会,趁势一掌,把那个小伙子打出好远,仰面 甎天躺在地上。这时武祥才感到五子拳确实有它的长处,因而也 就学得起劲了。武祥家离大韩家有六里路远,不管多么劳累,每天 晚上总是去学,来回路上还抓着两个大罈子练叼手。有时武祥没有
去,大韩还要找上门来,两人一天也投有间断过。
大韩的师弟孙玉秀是武城县瓦庄人,也呆在家里,见武祥这 样肯下功夫,倒也喜欢。经大韩说合,武祥又拜孙玉秀为师,以 舅相称,所以说韩、孙二人合传武祥一人。由于他们时间充足, 教授酎心,嘴里说着,手里动着,脚下奔着,一招一势地讲解动 作要领和实用方法,以至根据梁山何人命名、梁山英雄谁跟谁动 手,谁输了,谁贏了,怎样输的,怎样赢的,也都讲解得一清二 楚,有条有理由于武祥天资聪明,又肯下功夫,因而进步很快, 甚至有些动作练得超过了老师,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孙玉 秀曾教过武祥单练“狮子大张嘴”,这是“一字八翻”的滚弹劲, 也是一种进击的有效方法,进中有防,防中带进,练起来满身是 手,无空可入。过了半年,武祥再练獅子大张嘴时,孙玉秀已经 认不出来了问武祥,才知是他的獅子大张嘴。孙玉秀感叹 地说《 “你练好了,我没有练好。”所以后来孙玉秀常对人说: “老师行> 徒弟行,我不行。”老师指的是马和尚,徒弟指武 祥。
大韩教武祥散手时,由于大韩动作过快,武祥躲闪不及,总 是挨打。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武祥的:退出手比大韩还快,大韩 也就打不着他了、论散手,祢玉秀不如大韩,论枪法,孙玉秀又 在大韩之上。由于韩、孙二人只传武祥一人;所以武祥全面继承 了两位名师之艺。当时有很多人找韩、孙二人拜师学艺,他们都 推到武祥摩上。因此武祥成了有名的把式,甚至名亩高于韩、孙 二人。
说起武祥练功夫,确实值得后人学习。武祥家境比较贫困, 全家老少十几口人只有八亩地,依靠开馒头铺维持生活。种地、 磨面、蒸馒头,里里外外全靠武祥一人,哪有练功的时间呢?有
句老话,叫敏“穷文富武”,意思是说,综武是富家的事,穷苦 人家吃饭郝成问應,哪还能使检羿棒,光时间就耽搁不起。而武 祥却不,他克服了神种困难,了不少办法,坚持了一生,收 到了裉好酚效果。饱把练功和干活结合起来,干活 了练功約一 神方式,处处是场地,时时下功夫。锄地綜扎枪,走一歩一劈二 拿三扎四搂广等到把地锄完了,检也练了。担水不用肩,只用拇 指和食指提水走路练进退,碰到墙角或树木,总是练几下搓手 或搂手。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靳,就是到了晚年双目失 明,功夫也没有搁下。因此武祥练出的功夫很基深固,技巧纯熟, 感觉灵敏,一舟弹簧劲。在动手时,只会一挨到他,你就别想跑掉。 拳家常说,“打人容易,掐手难练。”武祥跟人动手,不但能把对 方打出去,而且还能顺手把对知抓回来,这种高难度技巧,非功 夫纯熟而不能及。凡是踉武祥动过手的人,不论你输得多惨,从 来没有受过重伤的,这都是因为武祥的掐手好,有分寸,点到为 止,使你口服心服。
旧社会,武术技巧长期控制在少数人手里。有些拳师受当时 .社会条件影晌,思想保.守,艺不轻传,所以“练功者稠似牛毛,成 手者稀如牛角0 ”但武祥收徒不仅分文不要,还经常管徒弟吃饭。 只要你真心实意地学,他就猶心地教你,从不保守武祥对徒弟要 求很严,除了在动作技巧方面严格要求以外,还非常重视武术道 德的教育因此,人们都愿意跟他学,一柬学他的武艺,二来学 他的为人,一时李满墙。武祥先后在武城、故城、清河、武邑、 枣强等地设立过十个场子教授了上百人后来出的有王化 良、许配月、李彤柱、苏忠、武乐书、武乐义、孙金海、苏方兰 ,等人王化良以奸诈为上> 许配月勇悍过人;李彤柱技击精通。 说起李彤柱学五子拳来,还有一番周折呢。
李彤柱,号蟠龙,河北省枣强县十七户人,生于18以年,故 于1953年,终年79岁。
李彤柱少年时代,曾拜本县王庄“草上飞”王老豪为师,练 太祖长拳杜家72势,20岁后,出名于枣强县。后听说山东省武城县 武祥很有声望,久有拜访之意,但始终遐不到机会。;后来十七户 来了个教书先生,姓陶,排行第六,人贫六兜生,因上了些年纪, 又称“六老头”,素日与武祥有旧。有一天跟李彤柱在闲谈中提 起武祥,李彤柱非常佩服,并托六先生给予引见。于是六老头专门 去找武祥,说:“十七户有个李彤柱,是草上飞王老豪的徒弟,年 轻有为,手脚利落,跟人动手没有输过,他想见你。”武祥听说 是王老豪的徒弟便笑着说:“李彤柱不行,理在还不会什么!” .六老头非常惊奇地问道:“你没见过李彤柱,怎么就知道人家不 行? ”武祥很有把握地说:“请你放心,这个脸给你露了。”当时 武祥没有去会见李彤柱。后来,李彤柱又多次捎信,武祥只好答应 去见。李彤柱见武祥有40多岁,一身农民打扮,大失所望,心想: 人们都说武祥的功夫大,实际未必那么高超。虽然他有这种想法, 但却不敢轻易和武祥动手。李彤柱的父亲也很轻漫,把自己摆在 长辈的地位,指着武祥和李彤柱说:“你们哥辉好好说说,交流 交流经验。”六先生听了很不入耳,但武祥并不在意,就问李彤 柱:“你跟别人动手是怎么贏的,”李彤柱傲慢地说,“不知道, 忘记了。”武祥说:“好丨你给别人说不知道,他准不信,而你 给我说不知道,我信。你是不禁不由,打人自然,算做把势了, 李彤柱要求武祥讲解五子拳。武祥先讲了五子拳的性质和特点 又说了常用的两种劲,让李彤柱练一练,试试看。当天已晚,各 自散去,武住在六先生处。第二天,李彤柱把武祥请到家里。 见面后,武祥问李彤柱,“昨天给你说的那个劲,你认为怎么样?
练熟了吗李彤柱说:“不怎么样,软不拉搭没有劲,用不 上。”几句话激火了武祥,说道:“我用给你说的这个劲打 你、要用别的劲,箅我输。”李肜柱心里逛动一动,试一试这 位山东名师究竟怎么样,便一起来到三间空房的武术场子里动起 手来。一照面,李彤柱先发制人,直)武祥,而武祥却不慌不忙, 趁李彤柱出手之机,一个顺手摘把李彤柱瓜东间打到西间,在李 彤柱将要倒地之时,武祥一个箭步上去,又将他抓了起来,接着从 门口扔到当院,李彤柱立即昏了过去。李彤柱的父亲刚要上前去 扶,武样忙说:“不要动,这时一动他就还不过来了。—刻钟 后,李彤柱才苏醒过来。李彤柱的父亲带着颤抖的声音说 “你 大叔这玩艺儿真厉害,没别的可说,跟你大叔学吧! ”六老头一 直心情不安,此时才知武祥的功夫真是名不虚传事后,李彤柱 大摆宴席,要拜武祥为师学五子拳,可宴席上却没有请六先生。
饭后,武祥来见六先生,六先生摇摇头说:“这是你贏了他,一
下打出个大叔来、还以酒席相待。倘若你输给他,恐怕连口凉水 也喝不上,要喝还得我给你去挑,不能收他。”因此武祥不辞而 别。后来,李彤柱连续三年递贴,武祥都没收。这并非武祥保守, 实为李彤柱之过。
三年后,$祥得了重病,久治不愈。由于家庭困难,缺医少 药,病情越考越重,全家都非常发愁,那些徒弟也无能为力。后 来听说枣强县有位名医,离武祥家有80里路,有心去请,可是家 中无车,又与这位医生互不相识,担心请不来,一时拿不定主 意,可考芒凑5,=李彤苹的父亲跟这位名医有一定的交情。李彤 柱听到赢,便套了一辆马车把医生接到武祥家。经医治 后,武祥.的病大有好转。等武祥恢复健康后,李彤柱又来递帖。 武祥说:“收下你吧,怏给六先生赔个不是去。”就这样,李彤
柱才得以学习五子拳。
李彤柱学五子拳以来,更加刻苦钴研,再加上身体素质好,
机瞀敏捷,一说就会,一点就通,成了武祥的爱徒。李彤柱家离 武祥家只有18里路,三天两头去武祥家学拳。冬季,又专门把武 祥接到家里住一段时间,夭天听讲,反复请教,追根求源,精益 求精。李彤柱家庭条件比武祥好,家有80亩地,虽然不算十分富 裕,但吃喝不愁,不象武祥那样终日为生活奔波。李彤柱父亲也 特别喜爱武术,非常支持李彤柱练功夫,家里的活儿从来不依靠 他,有时看到李彤柱松劲了,还总是督促着他练。因此,没有几 年的时间,李彤柱的武艺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925年,清代遗 .臣翰林院大学士严范孙闲住天津,听说李彤柱很有功夫,特地请
他到天津,在严家公馆当拳师,教授其子严五、严六兄弟二人。
1928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张之江和江西督军谭严凯等 人,在南京举办了全国性的武术散手比赛,聘请武术名家孙禄堂 为裁判长,有上千人报名参加,李彤柱代表河北参加了比赛。这 次比赛是采用分组淘汰的办法,李彤柱最后战胜了江南名家“铁鸟
、胳膊”,名列前茅,获得优胜一等奖,得宝剑一把。从此,李彤 柱多震全国。回天津后,创办“中华五子武术社”,广收门人,. 因此,五子拳在天津也就广泛地流传芒了。随李彤柱练拳多年, 对五子拳有所研究和发展的,就得数¥士俊老师了。
宁士俊老师,原籍河北沧县慈庄人(今黄骅县),从祖父起,迁 芦天津市。宁老师生于1910年,故于1985年7月22日,终年75岁。
宁士俊老师自幼随父练金刚八式、弹腿长1925年拜天津 名师武彩云为师练翻拳 1928年拜李彤柱为师练五子拳;1932年 ,3月曾参加天津市武术散手比赛,获得冠军;同年9月又在南京 参加全国性武术散手比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解放后,曾多
次被夭淳市倬委聘为武术比赛裁判长,巧考旭了全?武术 运动会的裁判工作。李彤柱老先生去设后,由宁士俊老师经办“屮 华五子武术社”。50多年来,他精心研究五子拳,继承和发展 了五子拳。宁老师在武术方面多才多艺,造诣很深,不仅专 门研究五子拳,而且也精通太极、太祖长拳、翻拳、摔跤和 拳击等。几十年来教授了上千人,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武术人 才。
(二)五子拳与《孙子兵法》、
《水浒传》
《孙子兵法》系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所作,是我国存 最早的军事著作。全书共计13篇:计、作战、谋攻、形、势:虛 卖、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它总结了春 秋末期及以前的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含有朴
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五子拳根据《孙子兵法》的一些观点,说定
了练拳要领和技击法则。
《孙子兵法》中提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注重 调査研究,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虛实强弱、攻守进 退、阴阳动静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镎的认识和掌 捱,以克敌制胜。而五子拳主张,在动手时,大个对小个,体强 对体弱,往往采取先发制人,以进为进,反之后发制人,以退为 进。因为身强者血气方刚,胆壮如虎,气壮如牛,目空一切,只 想胜人,不思失败,一旦动手必然来势凶猛。遇此情况可以先退 两步,使其落空,方能看出其破绽来,然后进击。这叫以退为、 进,先虚后实,后发制人。
《孙子兵法》中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 取胜者,谓之神”。而五子拳主张,在动手时无一定之规,总是 变万化,要看对方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法,达到取跬的 目的。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动急则急 应,动缓则缓随,一遇机会,迅菸进招,制胜对方。在双练中, 不应袭取成套,而要整学散用,你我接,你使我破,进中带 防,防中有进。在教学中主张多讲劲,少诜招,因为劲是活的, 招是死的,一劲变多招,懂劲然能生出招来。
《孙子兵法》巾强调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 用。它提出“战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
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所谓奇正者,用兵之关键,制 胜之辉纽,临敢运化,循环无穷,穷则必败。奇为虛,正为实; 奇为柔,正为刚。而五子拳在虚实剛柔变化中要求,实者是虚之 变,虡者是实之变,实变必虚,虛变必实;刚中带柔,柔中生 糊,刚变必柔,柔变必它们总是稆互转化、相互弥补,以致 无穷尽。
提起《水浒传》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皆知。武松打虎,为民 除害> 林冲发配,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含备哲理燕青打 擂,以弱胜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威震京师;孙二娘开店,名 传四方。数百年来,一桩桩、一件的动人故事,一直被人们传 颂着。在旧社会,它激励着人们向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斗争;在新 社会,也能够培养人们的勇敢精神,正如文学家们在评论中说 的,《水沾传》使人勇敢。五子拳是以水泊梁山英雄好汉为模特 儿创编套路,命名动作的。如李逵旋风势、关胜顺风扫叶等。在 教学中,拳师们总是以梁山故事为例,说明某一动作的重要性以 及来龙去脉。如谁跟谁动手,谁输了,谁贏了,贏是怎么羸的,
输又是如何输的,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习 拳练武者的兴趣,加深印象,较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而且还可以 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虽然五子拳的108手是梁山英雄好汉各留 一手的说法荒唐可笑,但也说明五子拳与《水浒传》有着密切的 联系。
曾有人写了一首歌,说明五子拳与《孙子兵法》、《水浒 传》的关系:
学拳先看水游传,熟读孙子十三篇。
英勇善蜱智无尽,继往开来一借鉴。
(三)五子拳的保健作用
不论哪一种拳术,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健身价值。内家拳,调 节内脏,功&显,能够健身祛病,延年益寿,大有按摩之功, 所以渐渐成为一种医疗手段,最适合老年人锻炼。外家拳,促使 肌肉发达,强筋壮胃长气力,最适合青少年锻炼。而五子拳,既 具备内家拳的某些特点,又含有外家拳的长处,有人说五子拳是 介于内、外家拳之间的一种拳术,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五子 拳对人$的保健作用,有其独到之处。
由于五子拳注重对气的锻炼,“即势以运气,借气以行机,” 所以能够促进+体的新陈代谢。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有着密切的 关系,气行血则行,气滞血则滞,血随气行,气为血之帅。气包括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之气。元气是先天精气所生,源 于肾,通达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宗气冷水谷与自然云气相 合,积留胸中,串于喉咙而行呼吸,贯以心肺,以行气血。营气 也生于水谷中,源于脾胃,运营于脉中,内注五脏六腑,外营四
肢。卫气也生于水谷,源于脾胃,行于賍外,循于皮肉之间,以 温肌肤,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体表,抗御外郅。脏腑之气是五脏功 能的具体表现,所以气与五賍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气来源于 腎,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滞于肝,贯脉周于心,故而脏 腑一旦受病,就会反映出气的变化。血来源于水谷精气,通过脾 胃的生化输注之于脉,化为血,血之功能充养全身。所以五子 拳的歌诀云:“气血流流如水通,一处不到一处空,气血流流如 江,一处不到一处伤”“气血畅通,病不自生,气血停滞,百 病都至”。五子拳要求内外兼修,力不消耗于外,而蓄于内,神 聚气敛,呼吸自然,丹田内转,气沉丹田,并通过一系列发放收 缩和逆顺反正的缠卷动作,増强气血流通。这样不仅能消除因气 姐滞而发生的各种疾病,而且还能防止血管硬化,自然起到一 定的健身作用。
由于五夺拳对粧功要求特别严格,而且专练也多,所以不仅 能够増强人体的耐力,而且还可以使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特殊的 锻炼。桩功练习对武术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它既可以奠定武术 的基础,又可以提高人体的素质。人体若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难以抵抗疾病的侵袭,好比墙上芦苇,经不起风吹雨打。练武术 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这样不但技术得不到提高,而且体质 也增强不了。因为贪快必然浮飘,浮飘必然做不到恒心苦练,少 练功效必然降低。白杨翠柳生长虽快,但木质松散,不可雕龙琢 凤,诒檀北柞生长虽慢,但木质坚硬,可做梁材。所谓“百炼成 钢”就是这个道理。
专练是精益求精的一种主要措施。它不仅能使技术更上一层 搂,而且还能提高人体某一部位的特殊功能。练眼防止眼花,练 腿防止腿软,练腰防止腰痛,练手防止手颤。因此,我们对专练
的功效不可忽视。
由于五子拳主张多斗智,少斗幻。啓于动脑筋想问题,能够 防止记忆力的衰退。谚语云:“钢刀不廢不饬,脑子不用要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这是丨:丨然之理。凡练过五子拳的人, 在与人交手译试时,要求做到而不骄,赢得淸楚,再接再励 输而不愧,输得明白,吸取教调。这样,就动丁脑子。在练拳过 程中,由于每一动作都含有一定的实战要求,特别是专练更为明 显,因而动用脑子就多了起来,大脑皮层也就受到一定的锻 炼,自然能防止记忆力衰退。生老病死乃是人生的0然规律,不 可抗拒,但通过锻炼可以延年益寿。苞不少武术家,虽已年愈古 稀,仍精神抖擞,童颜银发,耳不聋,眼不花,记忆力不减当 年,这都是常年锻炼的结果。五子拳在这方面更有其独到之 处。
由于五子拳注重养阳之道,所以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体质。频 繁地性交,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特别对箅武术的人来说,危害 更大。因为性交过度,必然会成气亏肾虛,头晕目眩,终日精 神萎糜,久而久之,弱不禁风,逐渐衰亡。古语云:“贪色如 蚕,立下死亡”,五子拳提出养阳之道,并不是叫人杜绝性交, 而是要性交适当,不可过度。怎样才箅适当呢?从医$角度来 讲,一般以一周一次为宜,但要根据具慘情况而定。总的来说, 奴第二天不感疲倦为宜。适当地性交,不仅对身体无害,反而能 调济神经,使人糈神振奋,有助于身体健康。五子拳有一首养阳 歌诀,对人很有启歌云:
叹息世人不养阳,贪色如蚕命有伤。
房事过度精气散,百病缠身难提防。
腰痛腿酸肚子胀,咳不止疠着床。
义母养儿防备老,
夫赛白头是佳话, 苦用功夫比药强, 三年武功六年艺, 百曰夫妻不相会, 竹林寺里打高墙, 要是半路偷阳去, 谁能按照养阳走, 师傅栽—:系凉〇 四世同堂人赞扬。 舍下婪子応爹娘。 好比从军战沙场。 只要探贤良。 防虎防豹又防狼。 少年君子不久长。 落个艺高寿中王。
(四)五子拳的武德要求
在武林中,古至今,几是刚直的武林志士,都特别重视 术如品德修养。拳师收徙,择伉而授,武士交友,以德当先在 旧社会,武术对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掌握在好人手里,上 可以安邦定国,下可以保家护身,抉危救难,造福于社会。如果 掌握在坏人手里,那些人就会持技仗势,横行不轨,危害社会,
残害无辜,甚至充当反动势力的爪牙,为非作歹,寒国求荣,成 为社会一害。
由于五子拳以研究技击为主,主张实际应用,所以对武德的 要求更为严格。拳师在收徒传艺时,把徒弟分为三种5 .一是守家弟子。1在众多的徒弟中,挑选几个德才兼优的,经 过长时间的考验,将自己的技艺托盘传出,以掌门户,发扬光 大。
二是过门徒弟有些徒弟虽通过拜师学艺,但因家庭条件不 许可或受不了严格训练,学了几套拳路之后便离师谋生,自立门 户。
三是二茬毛徒弟。有的人已经别人学了一些拳路,掌握了部 分技击方法,或慕名而来,或踉你比:式输了,才来投师求艺。对 这种徒弟要格外小心,必须经过长期考验,证明他确实诚心学 艺,才能传授(这种做法虽然过分了一些,但这也是当时社会条 件所造成的)。由于五子拳对武德的要求,大都是在旧社会提出 的,难免有封建思想的残余,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鉴别,取其糈 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现将五子拳的部分武镩要求列出,供 参考研究。
三打三不打在五子拳的历史上,有不少拳师传授技艺 时,往往提出“三.打三不打”的要求,用来约束弟子的行为。
何谓三打? 一是对方要你命时,必须打。、不打柱自学艺。二 对方踢你场子,可以打。这叫以牙还牙。三是对方横行霸道,
正在残寄无辜时,赛打。这叫见义勇为,扶危救难,也是武林之 本分
何谓三不打?一是对以卖艺为生者,不能打。无论他如何夸口 称大,都可以谅解,因为他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而为之。二是 对投师访友者,不能打。虽然可以比试,以分远近高低,但要点 到为止,就是输了也不能突施释手、毒手、杀手,以防伤人性 命。因为访友者并无恶意,不过是为交流技艺而来,何必下此毒 手呢。三是对待师长,不能打。师傅呕心沥血传授技艺,不能一 旦艺成而忘掉师尊,甚至稍不随心,就想跟师傅动手,这岂不被. 武摔同道嗤笑!尽管你的武功已超过了师傅,但要知道你的武艺 是从哪里来的。须知,尊师爱徒是武林之美德。
2三禁四戒:
何谓三禁?—禁倚强凌弱,持武欺人。练武术,既不能欺压 良善,又不能斗狠逞强,而要大智若愚,大勇若懦,艺高胸阔,
以理处事,以礼待人。二禁行为不正,盗窃作贼。武林中不可沾 染坑崩拐骗偷,吃喝嫖赌吸等恶习,而应当奉公守法,作人表 率 禁目空一切,枉自尊大。有不少人,还没有练几天武术, 就感到了不起,四处亮相,到处吹噓,生怕别人不知道,当稍有 点功夫时,就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到处找人动手,印证功夫。须 知,艺无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申自有强中手,能人背 后有能人,“虚心技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何谓四戒? 一戒酗酒闹事。酒虽是“交际大王”,但对人体 害多益少。酒醉中毒会造成死亡。酒后失言会泄露机密。吃酒发 疯,会惹事生非。因此,练功者不可饮酒过量。二戒奸淫妇女。 在坩社会,有一些武林败类,采花盗柳,伤风败俗,人人恨之。 在新社会,也出现了一些坏人,欺男霸女,拦路强奸,国法难 容。因此,既入武林之道,必须戒之。三戒贪财违法。做为武林 志士,不可见财起意,更不能图财害命,应当靠勤劳致富,凭本 事吃饭,不取不义之财。四戒逞强斗气。有的人心胸狭窄,只 能听阿谀奉承,不能听直言批评,闻顺心话则沾沾自喜,视为知 己,无话不谈> 听反面话则忿忿不平,怒形于色,往往因小事负 气而引起大祸,甚至发展到杀人的地步,但事过之后,却又追悔莫 及。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应当前思后想,高瞻远瞩,不可感 情用事,因小失大。
“酒色财气”为四矢害。“酒是迷人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 刀,财是下山的猛虎,气是惹祸的根苗”。
歌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墙里藏。
谁能跳出墙外去,不成神仙也寿长。
3授艺不卖艺:世俗之人把传艺视为生财之道,无扎不收
徒,钱少不授艺,象做买卖一样,花多少钱,得多少艺。虽然五 子拳有艺不轻传之说,并非不可传,而是不乱传,要择优授徒, 绝不能用艺发财所以有不少拳师传授技艺,对待家境贫寒的徒 弟,不仅不受礼,反而还管徒弟吃喝
五子拳有两首传艺歌,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旧观念,但也有其积 极的一面。歌云:
传艺容易得艺难,细想从前那几年。
倘着一时松了手,那时后悔也枉然。
金银珠宝可送友,岂能轻易把艺传。
厚交知己终须散,兄弟变胜艺收难。
传不当反为害,狸猫传虎是借鉴
若要学了传艺论,个人仔细记心间
得来此艺莫轻传,轻传岂能胡乱传
学艺传艺是情理,绝艺断艺实可叹。
艺不轻传虽是训,当传必传不失传。
传艺要传良家子,莫叫暴徙得真传。
得艺传艺不留艺,不使后辈恨苍夭。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
春秋桃李满天下,留作武林一美谈。
(五)五子拳艺学十二条 、
艺学十二条是五子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名家高手 的实践体验,并不断充实提高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训练方法。它把 人体主要部位的作用进行了高度的概栝,对于提高学拳者的技击 ,
能力大有帮助。因此,逐条列出,并加以浅注
1心运筹于坐镇:心贵灵稳,灵则能见机生情,变化莫测; 稳则能临敌不惧,以逸代劳,即平常所说的机警沉着,胆大心 细,遇事不慌。
2. 眼审察于当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3. 头聚周身之气:在竞技运动中,人不失重心不倒,而头是 掌握人体重心的关键,所以在练拳时要求镇头领气,虚领顶颈。 头还有前钻后仰,旁摆下低等点撞之法。
4. 肩操变势之权,肩是臂与躯体相连的中轴,肩动则手动, 头晃身欲发。肩的变化在一般人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但在拳家 身上却十分微妙,不易看出。耸肩坐步,沉肩急步,转肩上步, 播肩闪步,抽肩步等也有靠撞之法。
5. 肘与肩通,变化须要连贯:盘肘避内,撞前挫下,拥前挑 上,叠肘盖上,闸肘避下,拘肘避外,抽肘捣后。
6. 手随腕转,来往莫教空翻:手不可单独直转,直转什么也 抓不住,必须随着腕子一齐转动,随时可变叼手,去如钴,回如 钩。甩豁崩挫撇拥闲,捋伐扫劈沉滚压,横拦拥靠排点卡,云磨 捋搂叼随抓。
7. 胯致胜于中间,未发宜含而不露:胯有撞胯、坐胯、撩胯。 在偎身贴靠时才能用胯,所以拳家常说:“远用手,近用肘,挨 住身子屁股扭。”
8. 膝无敌于下步,既出必宜与上连:膝有提滕、摆膝、切膝、 撞膝。上手抓住对方(对面而站,斜对也行)方可用膝,不然威 力不大。
9. 身忽起忽伏,动不离夫,进退盘旋:抽身补法,转身空 .法,闪身进法,抖身撞法,翻身打法。
1(脚随发而随收,用不拘乎前后左右:脚的用法有搽、擦、 扫、撑、挂、过、兜、勾、点、踢、闯、漂、镢、跺、弹.搏、 摆、啜。
11.步以舒己之技,展己之能,落处皆关分寸:步有闪步、 撖步、急步、坐步、上步、掣步、捆步、撞步、顺步、物步、提 步、跳步、叠步、偷顛步、拨步。
2声以惊人之胆,夺人之气,发时宜先判前后:声有先声 和后声之分。先声者乃诈进之法,如曹操伐吴,诈称83万人马 后声者乃救急之法,如张翼德之当阳桥吓退曹兵《
浏览3,1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