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斯图尔特来说,他最欣慰也是最骄傲的莫过于他发现了 一位伟大的拳击天才 泰森。

斯图尔特第一次见到泰森是1979年的一天下午,他在通往 埃瓦姆德管教区的路上看见两位学校工作人员扭送一名膀大腰 圆的男孩子走来。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孩子名叫迈克•泰森。当 时他身高5尺8英寸、体重210磅,手上带着手铐,活像一个 拉纤的。“尽管他只有13岁,但一般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斯图 尔特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他在学校里欺负另一个学生时,两 个大人跑过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制服。当时我就对这孩 子的‘神力’感到吃惊

其实,泰森的这种违纪行为自到约翰斯当以来已不是第一. 次了,他自恃身强体壮拳头硬,常常赤手空拳与别人打架,有 时甚至连学校的警卫也要被他教训,“我想把他们所有的人都镇

住,我什么都不怯,乱扔瓶子,殴打学校工作人员和同学,对 谁都是那么残酷无情。”泰森说。

学校决定将泰森送到埃瓦姆德管教区禁闭室。那天,泰森 在路上发现了一把叉子,他无聊地踢了一下,正巧踢到斯图尔 特脚下。他万万没想到,这把叉子竟成了改变他人生道路的 “媒人”。

从那天开始,斯图尔特与泰森相识了。泰森发现,斯图尔 特总是教一些学生练拳击,看起来是那么有意思。最初,他还 自恃清高,觉得他们那几下子根本算不了什么,因此显得不屑 一顾,但是,被人“冷落”的滋味也不好受。有一天,泰森终 于忍不住了,“老师,我想和你练练拳。”泰森略带恳求的口吻 对斯图尔特说。

其实,从第一次见到泰森那天起,斯图尔特就开始注意他 并对他的经历有所了解了,他发现泰森的身材的确是一块“拳 王的材料”,只是有待精雕细镂。

“你也想打我这个活靶子吗? ”他对站在面前的泰森说•“我 在学生中有威信,他们从心里怕我。我从不打学生,你可不要 让我例外啊!”

泰森迅速地带上拳击手套,走上拳台面对斯图尔特。泰森 后来回忆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正式带上拳套打拳,我对 老师的胸部腹部和肋部一通儿猛打,心想,今天我非灭了你这 个矮小的、不中用的白人。面对我雨点般的进攻,斯图尔特显 得放松、镇静。突然,他开始反击,一拳击中我。我‘哎呀’一 声中拳倒地!”

很快,泰森从地上爬起来,又开始挥拳进攻。他打的都是 一些“野拳”,力量却不小,几天后斯图尔特还觉得被泰森打中 的部位隐隐作痛。斯图尔特非常欣赏泰森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这 正是一名优秀拳击手必须具备的素质。为杀杀泰森的威风,斯

图尔特再次让泰森当众“出丑”,一拳又将他击倒t

“好,比赛结束,当斯图尔特帮助泰森解下拳套时突然发 现,泰森的目光正盯着他。

“老师,能教我拳击吗?我想练拳击,当拳击运动员。”

面对1974年曾打败过赫赫有名的世界重量级拳王多克斯 获得“金手套”冠军的斯图尔特,泰森那颗“童心”突然萌动 了要当拳击手的强烈欲望,因为他最崇拜的是那些打败天下无 敌手的拳王。

听着这发自肺腑的请求,一股怜惜之心在斯图尔特心中油 然而升,他无备拒绝这个身上染有恶习,但天生却是一块“拳 王”材料的孩;?的哀求。

“你真想^拳击运动员吗?”斯图尔特问泰森。“如果真想, 你就要在学校里表现好,用心学习,把成绩提高。如果我听说 你进步了,你就有希望学习拳击》我不要求你成为班里的好学 生,考试成绩是A,我只希望你在班里表现好,遵守纪律。”

从不屈从任何压力的泰森这次却无条件地服从了,那是 “拳王梦”所产生的“奇迹'刚到工读学校时,他甚至连左右 手都分不清楚,阅读水平更低得可怜,大概只相当于2年级。然 而,只过了3个星期,泰森身上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斯图尔特有一次打电话给他的朋友托雷斯(严格地说是泰 森的师兄)说,泰森简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阅读水平从2年 级一下跳到7年级,这在工读学校是少见的。他训练也异常刻 苦,总是超额完成任务,有时甚至练到深夜,他如饥似渴,对 拳击简直着了迷。

泰森后来回忆说:“在学校的头几天日子并不好过,但习惯 就好了,我想抛弃以前的生活方式,开始新的生活。我发现这 里有更好的宇西。”这更好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拳击运动。

对泰森&巨大转变最髙兴的莫过于母亲洛纳了,她对丹尼

斯说:“管它什么拳击运动不拳击运动,反正泰森在拘留所的铁 窗后面呆着比在大街游荡安全1000倍。我宁愿看着孩子过铁窗 生活,也不愿看着他在外面胡混。”

为了让泰森更快地提高拳击水平,斯图尔特找来一些不同 打法不同水平的拳击手与泰森一起对练,丰富他的技能战术水 平。比赛中,他那咄咄逼人,不将对手击倒誓不罢休的气势深 受斯图尔特的欣赏。

大约只过了几星期,泰森就很有些专业拳击运动员的味道 了,他进攻凶狠,出拳力度大,反应机敏灵活,就连斯图尔特 都觉得有点吃不消了。斯图尔特感到,在工读学校,泰森的 “拳王梦”永远也不会实现,他必须找一位经验丰富,有耐心且 经济富裕的教练来指导。他想起了老朋友,70岁的库斯•达马 托。从外表看上去,库斯•达马托是一位和善可亲的老人,说 话时脸上总带着慈祥的微笑。他身材不高,稀疏的头发和眉毛 随着岁月流逝已变成银白色,但两眸依然是那样炯炯有神,放 射出智慧的光芒。平时,他最喜欢穿带格子@案的衬衫,显得 风度翩翩。

在美国拳击界,人们评价一名拳击教练的水平高低,总是 习惯以他培养过多少位世界冠军来衡量。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评 定的话,达马托远远称不上赫赫有名,尽管他曾培养出世界重 量级拳王帕特森和世界轻重量级拳王托里斯。达马托之所以赢 得人们的拥戴并在拳击界有很好的人缘,完全是他对拳击全身 心的投人和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拳击理论。、

达马托的拳击生涯是从“街头拳击”比赛开始的,那实际 上是一种街头殴斗,纽约布鲁克林贫民窟的许多孩子对此都不 陌生。年轻时的达马托性格暴躁,从不惧怕任何人,这使他屡

屡成为胜利者。 ,

12岁时,达马托与比他年纪整整大一倍的小伙子打架,结 果被对方用一件硬器击中了脸部,造成右眼失明。后来,达马 托又在一次街头殴斗中受到重创,头部被一名身高马大的重量 级拳击手重重一击后受伤,致使他在以后的两个星期里走路都' 是摇摇摆摆,神志不清•。这两次致命的打击决定了达马托后来 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拳击手,其后遗症是右眼失明,左眼近 视,听力、嗅觉和味觉都很差。

然而,这并未打消达马托继续从事拳击运动的热情,他相 信自己会成为一名优秀教练,会培养出世界冠军。为此,他倾 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甚至不惜倾家荡产。

达马托的教练生涯是从他与朋友巴罗共同创建的“帝国拳 击俱乐部”开始的。该俱乐部位于距曼哈顿市团结广场不远的 第14大街上,俱乐部的宗旨是培养年轻的拳击运动员。以后, 达马托又在卡茨基尔开办了一所拳击学校,经过他悉心培养指 导的运动员不下200名。

达马托认为,拳击手具备相当水平后,决定胜负的关键不 是体力上的差别,而是精神因素。因此,他的哲学是,意志品 质上的胜利远比事实上的胜利要重要;而强烈的获胜欲望又远 比获胜的技术更重要。他强调:“拳击是参赛双方意志和计谋的 较量。有理想、有抱负、有毅力、有决心、足智多谋的拳击手 总是最后的胜利者。”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达马托就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淘金 者一样,一直在苦苦寻觅。1949年,达马托终于如愿以偿,他 发现了弗洛伊德•帕特森。

达马托记得,那是1949年某月的一个下午,在“帝国拳击 俱乐部”的体育馆内,一位个头不高,黑瘦黑瘦的少年用身体 顶住从房顶垂吊下来的一只重沙袋,让另一位年长的小伙子不停地击打.每击中一次,重沙袋便随着惯性向前摆动一次,那 个少年的身体就摇晃一次,但他还是拼命抱住沙袋使它保持平 稳。一连几天,这个少年都来到俱乐部“干”他的工作。

 

浏览2,0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