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作要领。架挡的右小臂与眼睛水平线成45。夹角。如果将小臂架成水平 线,整个肋骨,胸膛将过于暴露,对自身防 御造成危险。架挡时,右拳定位应该在额头左侧上 方约10厘米,右臂在头部前方。



  • 收拳方法。右拳一边转动拳面,一边迅速收回,置于右肋部,恢复为预备姿势 (图118)。


1

2

3

这种技术一般适用于对付上段的攻击,

在实战中对方用手刀或槌拳从上方劈下来,或由斜上方向我头 部打击时,均可用此方法架挡。

这是最常用的防御技术之一。常见小孩之间打架,失利的 一方往往用手臂抱着头。可见这种技术原来自先天的本能。当 然在空手道技术中,是经过研究后定形的技术。

对付上段攻击的防守技术还有其他多种形式,以后再作说明。

  1. 下段外拨挡。



  • 预备姿势。右平安步。

  • 拳的位置。两手为掌,掌背向下置于两侧肋部位。

  • 格斗目标。用于下段的防御技术,主要是对付对方腿法 的攻击。

  • 动作方法。

  • 右掌从右肋位向左胸部前方上举起,掌心仍旧向上。

  • 然后一边转动手掌,使掌心转向斜下方,一边手掌向大腿 前拨落。拨的目的是将对方踢来的腿挡开,手指必须强有力。 为使拨掌力度增加,减少拇指的痛惑,拨挡时食指与拇指要合力 一致(图 119 )o

  • 动作要领。拨挡的掌面应向身体外侧,手腕与掌指要挺


直强硬,如腕部弯屈或手指松懈,将会给手掌带来撞击的痛苦。 拨挡时的定点位置是:从侧面看,右手臂与右大腿成30厘米的 平行线;从正面看时,右臂与右大腿成一直线,即拨挡动作不得 超过自己身体的侧线。

收掌的方法。右掌径直迅速收回原位,恢复为预备姿势。 此动作与第10种推挡掌法意义相近,只是在手掌使用上有一些 区别。

(4)    动作方法。用平安步的后脚(此时是右足,以足掌大拇 指根部为力点),向对手中段要害部位踢击,然后收回还原成预 备姿势o踢击时膝关节不能向外松开,而要向内卷,与前面撞膝 的要领完全相同,利用膝部迅速向上提卷的弹性力向前方踢去 (图 122 )o(3)    格斗目标。攻击对方中段要害部位。

踢击后收腿时,也必须利用膝部的弹性力量,迅速撤回成原 平安步架势(图123 )o

5

6

7

4

动作要领。从正面观察时,正确的踢法必须是支撑脚微 屈,踢击的脚向自身的中线踢出(图124-1 )o不正确的踢法往往 是右脚踢上去时,偏离自身的正中线(图2)。

踢腿时,重心不应移动,仍然处于两足中心。踢击完成后, 应利用腿的弹性力立即收回,使踢、放一致。这也是本技术之所 以称“踢放腿”的由来。图 124-1

做后踢放腿时,容易出现上体向后仰、重心上浮、支撑脚的 脚跟抬起,以及攻击目标失误,或者自己身体失势等等,都需要 防止。

  • 动作意义。这种腿法,是整个空 手道腿法中使用最多的踢击技术之一,也 是所有腿法中,出击速度最快,并能有效 地击中对手,被普遍使用的攻击性腿法。

  • 8 9 10



  1. 前踢放腿。



  • 预备姿势。右平安步(图125)o

  • 拳的位置。两拳拳背向下,置于 两侧肋部。

  • 格斗目标。攻击对方下段或中段


的要害部分O

(4 )动作方法。快速提膝,利用膝关节的弹性力量踢腿(图126 )o

踢腿完毕迅速收回,屈膝、还原为右平安步(图127)O

要领与前文的“后踢放腿”相同。这里是用前脚踢去。攻击 力点也在足掌拇指根部。

踢击时上体稍稍前倾,以增加出腿的质量及惯性力量,同时 要注意保持头部正直,不能前倾,以及上体因出腿而后仰等错误 发生。在防御反攻中,前踢放腿使用率很高。例如当对方刚想起前踢放腿应该对准对方的心窝攻击,在实战中还可以攻击 对方的下腹部位及膝关节、小腿胫骨等。这一动作也往往作为 '女子护身术中常用的技术。

腿向我踢击时,我方及时用前腿顶压对方的启动脚,使其受阻而 出不了腿;又如对方向我上段冲入攻击时,我方在中段或下段用 前踢放腿予以反攻。

(5)动作要领。前放踢腿容易出现的错误:起腿时重心倾斜 不稳,腿击不到位,踢腿无力、松懈、乱放

12

13

14

10

正确的踢法为后脚支撑重心,保持 自身在正直稳定的前提下稍微屈膝,使 前脚向自己身体正中方位踢去(图128 )。

使用前踢放腿时,自己与目标的距 离不能过近,因为过近的话,起腿的弹 力不能充分产生和利用,因而也就不可 能产生大的攻击力。

经过严格训练,用踢放腿将水泥预 制板踢断(图129 )o

  1. 上段高踢腿。



  • 预备姿势。分足立正站立。

  • 拳的位置。两手握拳自然垂落在身体两侧。

  • 格斗目标。攻击对方的上段要害部位。

  • 动作方法。以右足掌拇指根部为力点,向自己身体正中 线,头部上方踢击,然后迅速放下撤回,恢复原位。接着换成左 腿,做同样动作练习(图130)。

  • (5)动作要领。起脚必须在身体正中线,支撑腿屈膝。上踢踢腿必须超过肩部以上的高度,踢腿时背部轻松,可稍呈 弓形,但不能僵硬,否则起腿困难。下颗不能前倾而要保持内 含。时,足掌力点必须在足尖。支撑重心的脚不可以起脚跟。


踢腿时上体容易后仰、重心失控等需要引起注意。

上段高踢腿在练习时尽可能踢的高,培养踢腿爆发量。但 要一下子马上踢高腿,是不大可能的,故初学者可以逐渐提高踢 腿高度,或者开始时踢远、踢高,熟练以后再踢近、踢高。直立步 熟练后,还可以要用平安步练习上段高踢腿。

15

17

图片199

  1. 足刀横踢腿。



  • 预备姿势。分脚直立步站立(图 131 )o

  • 拳的位置。两手握拳,两臂下垂。 当掌握动作熟练后,两拳可以置于两侧 肋部位进行练习。

  • 格斗目标。攻击对方中段要害部 位。

  • 动作方法。

  • 目视右方,转腰向右,对准对方中 段,用足刀踢出。踢腿到位后迅速收回, 放置原位,还原成预备姿势。

  • 继而目向左方注视,同时转腰起左


足刀向对方中段踢击,踢击后迅速收回,恢复为预备姿势(图132)。

18

19

20

  • 动作要领。足刀横踢腿时要保持上体正直、不能弓背弯 腰。以足小指一侧足跟部为力点,击中目标。踢腿与收腿,都 必须充分利用腿的弹性力。

  • 足刀横踢腿的预备练习。足刀横踢腿要求比较高,可以 说是空手道的独特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最难掌握的。因
    此在练习足刀腿法以前,可进行一些预备练习,掌握足刀横踢腿 技术基本要领。同时还要整压脚跟部的肌肉、韧带,使在以后的 训练中不易受伤。


下面介绍预备练习的方法:

  • 盘腿坐地,左手按扶地面,右膝竖立。

  • 身体继向左侧倾倒,右腿靠近地面向右方直伸脚板,脚成 “刀型”,力点向右方。

  • 伸腿到位后,收回、盘脚。继而换左脚,按同样方法练习。 为了更快提高技术,还可以将足刀离开地面,进行伸出、抽回的 练习(图133)O


21 22 23 24

坐地预习方法掌握之后,进而以站立方式练习。身体直立, 左手扶住椅子或墙壁,重心向扶住手的方向倾斜。先将右膝上 提,然后将右足刀向右方,腰部高度慢慢的伸直,到位后又慢慢 地收回右腿,还原成两脚并拢姿势。右腿练习之后,换成左腿, 按同样的要求进行训练。

初步训练时,左手尽量扶住腰部高度的支撑物,整个身体 大幅度地向左倾斜,这样便于起右脚,减低难度,易于掌握技 术。

经过预备训练,充分掌握了足刀横踢腿的踢法和要领以后, 就可以进入正常的足刀横踢腿训练。

  1. 八方踢腿。“八方踢腿”是将已经学会的手法攻击技术、 腿法攻击技术、防守格挡技术等综合起来,按一定的组合形式进 行训练,以提高使用技术的正确性、速度以及运动中自己重心稳 定性等等。该训练方法在狭小的场地也能进行,是个人自学最 适合的方法。


下面介绍的“八方踢腿”,适合初学者练习。初学者按书中 要求进行练习一段时间后,进而对其他技法进行训练。

“八方踢腿”由中位外格挡、冲拳、后踢放腿等三种基本技术 组合而成的,练熟之后,可换成其他动作姿势,如前踢放腿,足刀 横踢腿、冲拳等,以及改变目标,身腰转动中变换各种防御技术 等练习。

以下介绍“八方踢腿”动作的全过程。

立正站立(图134-1);

施站立礼节(图134-2);

还原立正姿势(图134-3)

准备姿势(图134):

25

26

27

中段外格挡。(1)预备姿势。右足后退一步,成左平安步。面向南方,左

第一方位:

腰身转动,右拳做中段逆位冲拳,左拳迅速有力收回,放置 左肋部。腰身反向转动,做左拳中段冲拳。右、左拳的冲击目标 均为身体中心线的心窝处。上体保持左冲拳姿势,右后足向前
第二方位:中心线做踢放腿。右腿还原为预备姿势,左手逆位冲拳,右拳收 回。右足从后方向左跨出一步,同时向右转180。,面向后方(北 方),变为右平安步。具体参照图135。

右平安步,从右外格挡姿势开始,做左拳逆位冲拳。目标正 中线,对方心窝处。腰身左转,收左拳,右冲拳。冲出的右拳须 伸直手臂,保持定位姿势。右拳继续伸直,左足做后踢放腿动 作。左足回复到后方原位的同时,腰身扭转,充分利用扭转的惯136-1

性做左拳逆位冲拳,右拳迅速收回到原来位置。右足向右横跨 出约20厘米,身体向左转90。,两足板同时转动,变为左平安步。 面向西方,左手做中段外格挡。具体参照图136、图137

28

29

30 31

第三方位:

第二方位最后姿势,即为第三方位的预备姿势。此时除方 向上与第一方位踢腿不同外,其他全部相同。重复一次右踢腿 的训练,即为第三方位踢法。具体参照图138。

第三方位踢腿结束后,右足从后左方跨出一步,同时右 转180。、向后(东方),变为右平安步。右拳做中段外格挡动作。

第四方位:

从右平安步中位外格挡开始,重复第二方位动作一次。具 体参照图139。

第四方位完成后转体办法:右足(前足)向右横跨出20厘米, 身体向左转90。,两足板同时扭转,变为左平安步。面向北方,左 拳做中段外格挡动作。

第五方位:

从左平安步开始、重复第一方位动作一次。具体参

32

 

第六方位:

后足平安步开始,重复第二方位动作一次。具体参照图141o 右足(前足)向右跨出约20厘米,身体左转90°,面向东方, 变为左平安步,做左中段外格挡。

第七方位:

重复第一方位动作一次。具体参照图142

右足(后足)向左跨出一步,转体180。向后,为右平安步。面 向西方,做右中段外格挡动作。

第八方位:

重复第二方位动作。具体参照图143。

右足(前足)向右跨约20厘米,身体左转90°,面向南方,成 左平安步,做左中段外格挡。此时姿势以恢复到第一方位动作 前的预备姿势。方向和动作姿势全部相同。
完成八方踢之后,右足从后方向前跨一步,与左足平行,成静定势:

八字步。两手握拳,拳背向外,相对地置于腹部前方。手臂稍呈 垂挂形,轻松自如,目视前方(图144 )。

 

结束势:

同礼法时立正姿势。

左足向右足并拢成立正姿势,然后施礼。至此,八方踢法全

部结束(图145)O

归纳八方踢法动作的特点:

①所有的动作,都是第一 方位同第二方位的动作的重复 训练。②转换身体方向时,均 以左足为轴,左足跟旋转。③ 变换步形时均以右足移动来完 成。

这里画有八方踢法动作方 向图(图146)O实线"一”表示 身体的朝向;虚线“……”表示 转动的路线。前面各方位图中 所示的第一、第二方位为冲拳, 第三方位为踢腿,第四方位为 冲拳,第五方位转身换步。其 动作过程可以用冲拳、冲拳、踢 腿、冲拳、转身等五种动作顺序 进行正确的记忆。八方踢法经 过一定时间训练,可以使动作 的速度和准确性得到均衡发展。 但要注意的是,在练习中,每当 转身换步时,静止1秒钟,再做 下一动作。

以上介绍的是初级基本技 术。下面将要进入中级阶段的 学习。但是中级阶段所使用的 各种技术,其基础还是初级阶 段中掌握的东西,所以必须将 已经学到的初级技术练习精熟。

准备势 第一方位 第二方位 第三方位 第四方位 第五方位 第六方位

第七方位 第八方位

结束势

 

 

 

 

在初级基本技术中我们学习了手部攻击技术、腿部攻击技 术、防守技术等。在中级阶段则主要是学习手足运动的协调,在 运动中保持自身重心的稳定性,进而学会前进后退中使用部分 比较复杂的攻防技术。一句话,即训练由静态进入动态攻防训 练。

在即将进入中级阶段之前,先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说明 —下:

  • 前进或后退时,身体重心应随进退而变动。一般前进时 身体稍向前屈,后退时身体稍向后屈。即在攻击时,重心稍向 前;防守时,重心稍向后。

  • 前进或后退时,两足的运动必须是就近方向的足先 踏出去,轻轻地擦着地面而移动,继而另一足,跟着前进或 后退。


移动时重心不能上下出现波动,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稳 定。

  • 手法、腿法、防守方法均以中段为目标进行练习。但是 要说明的是:在中段技术掌握之后,再改以其他要害部位为目 标,进行同样技术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 练习各种技法时,要充分重视瞬间集中力量,作用在动 作的力点上,以培养攻击动作的爆发力。

  • 眼睛的视线,必须随着自己的动作而变化。要保持下腭 部内含,目视正前方的基本姿态。视线不是仅看一点而要注意 到对方整个身体的动态。


以上五点是空手道中级技术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读者 在进行学习训练时,请记住这些要求。

在学习中级技术之前,还需要学习部分有关空手道防御的 技术理论,以及运动中攻防技术的组合运用等理论。

一、防御的基本理论

  1. 防御概述。防御,就是在格斗中用技术保护自己。


空手道的防御方法多种多样。步法及身法的移动和用手臂 直接格挡,是组成防御的两大基本要素。在具体使用中可形成 十分丰富的防御技术。

为了便于说明,在介绍各种防御技术时,都从防御者站立姿 势开始。防御中,手臂始终在身体周围起警戒作用,一般的标准 是将两手的肘部放在胁前10厘米空间处。这种要求是出于腹 部不露空间为需要。

防御的一般性技术是格挡,其动作路线分四种:即由上向 下、由下向上、由内向外、由外向内。防御的高级技术是躲闪技 术。

不管何种防御技术,使身体腹部不暴露,是防御的重要前 提。这是因为在防守时,往往会用一方面的格挡而使另一方面 完全暴露给对方,即“顾此失彼”,其结果防御失败,被对方打击 而告终。

  1. 一条重要的防御原则。人总有一种天性,在受到打击时, 或者将要受到打击时,往往会产生自然地向中心闭合动作。如 屈体、双手抱头、紧闭双眼等,身体无意识的向内闭合,而很少出 现向外开展动作的。从这一例子可以明白,防守技术向内侧方 向行动,是出于天然的防御反射。向内侧闭合对于身体的主要 器官的保护有好处。


不仅如此,利用向内侧闭合,还能积聚能量,使还击动作更 有力量,这是利用反作用力的原理。反之使用向外做格挡动作, 反击时往往要重新积聚力量。防守与反攻动作就会被分解为两 个动作,这样的话,反攻往往失去了时机。因此,在整个空手道

“从外向内格挡的技术是所有防守技术中最好的技术,应当 尽可能地采用这一方式”这是空手道格挡的一条原则。技术中,不管在自由对练或竞赛对抗中使用防御技术,大部分都 是向内侧格挡架的方法。

在理论上的向内做格挡动作的重要性在前面已经说明,下 面说明如何应用。

假设对方用右拳击来,我方将身体向对方右侧转入,将对手 右拳向自己身体内侧格挡。这样我方就出现在对方的身体外 侧。在对手眼前就消失了“我”这个目标,同时对方还会因此失 去稳定。对方此时即使想进行连续攻击也就无目标可攻了,想 抓住我方也不可能了,与此相反,我方却能在外侧取得了一个从 所有角度都能攻击对手的万全姿势。

反之,用相反的方法招架,对方右拳击来,我方进入对方内 侧招架,进入对方身体正面,这样一来,招架对方的第二次攻击 就很困难了,要是被对方抓住就更难办了。特别是对手的身体 正在前进,连续动作有很大的惯性力,即使势均力敌,也是对方 的攻势强于我方。

从上述正反两例来看,用什么形式招架最佳,不是一目了然 了吗?因此,我们说“向内侧格挡”,是空手道一条重要的防守原 则。

二、防御基础技术

1.对付踢击办法。对付腿法的攻击办法,原则上与对付上 肢的攻击方法相同,只是基本架势的正确性,比较对付手法 进攻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对付腿法的基本架势,是中段防 守姿势,正确而严密的中段防守姿势,使对手很难用腿法攻 击我方。

对付腿法攻击,在中段防守姿势上,仅仅将前臂及手掌向 身体前方往下格挡,即能使对方腿法受阻而停止进攻,这种 技术叫做“落手技”,在研究空手道防守腿法技术中有普遍 意义。

但在竞赛或对抗交流中,用拳或肘的“落手技”是空手道比 赛规则禁止使用的技术。但必须明白,在实际格斗中,“落手技” 中以拳或肘的下砸防守,因为杀伤力大而非常有效。

2.基本架势。一般是指中段预备姿势,其重要性在前面已经 讲了一些。这里再进一步说明这种姿势的优点。

基本架势正确,对手欲得到进攻的空隙是非常困难的。凡 是正确的防御技术都必须以正确的基本架势为基础。两者联系 十分密切,因为正确的架势其本身就是一种防御。在最近空手 道竞赛中,经常发现有些选手不是以中段预备姿势为基本架势,

而是用两手下垂的形态作为实战准备架势。那么这种自由架势 和中段预备姿势哪一种稳定性强呢?经比较,可以发现中段预 备姿势比较好。因为中段预备姿势,在对手攻入的瞬间,可立即 用早已设置在前方的手或手臂自然进行格挡,毫不费力,又十分 迅速,往往还可以将对手向斜角方向顺势摔倒,起到了守攻结合 的效果。

如此看来,中段预备姿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中段预备姿势 以什么样的形式为最佳呢?下面摘录“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的有 关规定:“中段预备姿势由八字步位置开始,可以向左向右方踏 出一步,成为基本架,即为中段预备姿势。向前踏出的脚为前 足,同侧的手称为前手,前手轻握拳形,肘关节轻度弯曲,肘部与 肋骨间的空间距离约一拳位置。前手握拳置于心窝位置。拳头 与前臂成直线,拳面对准对方上段。后足同侧的手为后手,呈拉 紧形态,轻握拳头,肘部弯曲,与身体成直角,前臂的手腕部分轻 贴在胁骨部位,拳背向下,拳头置于腹部前方。并且要使肌肉放

 

松,头及颈部自然挺直向前,双目注视正前方,视向稍偏高,远视 正前方,重心在身体正中位置。练习时可根据已经学习的技术 内容适当改变站立步型。”

从以上的规定,可知中段姿势是非常重要的,标准的中段预 备姿势如图147O

身体移动训练。凡是与对手相互格斗的技术,步法移动 和身体的移动灵巧配合是一切技术的基础,同样所有的防守技 术,也都需要在身体的前后左右移动中才能产生,而身体移动又 是以步法移动为基础的,即在进步或退步的同时上体予以密切 配合,于是形成身体的移动技术。图中为左平安步。由于重心在正中央,进退自由。其他如 基本步、前屈步、猫足步、四股步等也可以作为中段预备姿势的 步形。但双手握拳,或拳的方向、位置是任何步型都不能改变 的。只有符合图中要求才为正确手势。

这里介绍的身体移动训练法是一种“米”字形训练法。练 习时以中段预备姿势开始,做前后、左右、斜前、斜后等八个方面 的移动训练,这种训练对提高身体与步法的灵活性有显著效果。 下面将各个方向移动训练用图解来说明:

(1)    前后移动。从原来站立的位置 向前进一步,再向后退步,还原为原来 姿势。初步练习时,进、退分成两个动 作,熟练之后,把进、退步连续成为一个 组合动作(图148)O

(2)    左右移动。左中段预备站立。 左足向左横侧方向移动30厘米,右足向 左横侧方向移动。右足向右移出30厘 米,返回原先预备姿势位置。接着左足 追随右足,回到原来位置,与原先左平安 步预备姿势相同(图149 )o

(3)向斜前方移动。以左中段预备姿势为例,左足向左 斜前方踏出30厘米,此前重心在右足,同时上体向右转(图 150)o左平安步熟练以后,即换成右平安步进行训练。

  1. 到原来预备姿势的位置(图151)。



  1. 身体向斜后方移动。以左中段预备姿势为例,右是(后足) 向斜后方30厘米退出。左足追随右足后退。身体在退步中转 动。右足回到原来位置。接着,右足与身体扭转的同时,向前返


回向斜前方移动与向斜后方移动路线如图152所示。

 

 

三、防守技术分类

防守技术在空手道中比较复杂,分为以下三个系列:按格挡 部位划分的技术系列、按动作路线划分的技术系列、使用双手的 格挡技术系列。

(1)按格挡部位划分的技术。

中段手臂格挡(使用前臂外侧及内侧部分)o 手刀截挡(使用手刀及手腕部分)o 背刀格挡(使用掌背边缘部位)o 掌跟格挡(使用掌的跟部)。

手背格挡(使用整个掌背)。

背腕格挡(使用掌背的手腕部分)o

(2)    按动作路线划分的技术。

  • 架挡(由下向上挡)。

  • 阻挡(上段、下段截阻)。

  • 拨挡(由上向下、由内向外、由外向内三种形式)。

  • 内避(身体向左、右闪开)。

  • 推挡(由里向前)。

  • 托挡(由上向下)。

  • 挂挡(由内向外)。


(3)    使用双手的格挡技术。

  • 双手格挡。

  • 支撑格挡。

  • 交叉格挡,即十字挡。


以下将防守技术作图解说明。

1.格挡部位划分的技术。

(1)中段手臂格挡。这个动作是将初级阶段学习的中段内

防守要点:格挡、中段外格挡技术加上前进、后退的身体运动进行防御的技 术,由于初级阶段已作说明,这里不再细加阐述。

  • 腹部不能暴露空隙。一般而言,动作大的技术,似乎很 壮勇,但实际有腹部暴露空隙的危险。内脏受伤首先是从腹部


!空间暴露的弱点中发生的,所以这是防守的一个重要问题。

  • 防守格挡时必须充分运用身腰转动惯性,瞬间产生的 全身力量,使防守产生更好效果。

  • 防守格挡时,另一只暂时闲置的手应放在格挡手臂的 I肘部旁边,形成一个支撑架势。但是这手并非为了此时的招架 I需要,而是作为腹胁部的掩盖物,防止对手的第二次攻击。除此 I意义外,在反攻方面也有很大的用处。下面介绍的技法中,凡两 ;手做格挡动作时形成支撑架子的,都有这种意义。

  • 本书介绍的防守技术均以一个方向为例,在实际练习 :中,不能仅限于一个方向练习,而要进行左右同样形式的练习。


(2)手刀截挡。

  • 预备姿势:右平安步。

  • 拳的位置:两手成掌形,掌背向下,置于两侧胁部位置。 防御范围:中段斜扇形面积,也可用于上段,下段的防


右掌截挡的一瞬间,左掌掌背向下,随右掌向右前方用力, 指尖置于右肘3厘米左右的位置上。

  • 中段冲拳用左手刀截挡。对手的左臂外侧被我截挡,使对 手的身体被我控制,向横侧方向失重,再不能使用连接攻击技 术。我截挡时用猫足步,截挡后还可以用前踢放腿反击对方(图 155)0收臂方法:两掌直接收回两胁位置,掌背向下与预备姿 势相同。


用背刀格挡的定位标准,指尖高度略低于肩部高度,掌心朝 内,掌背朝外。右掌拇指屈紧在掌的内侧。格挡时右肘置于右 胁约10厘米的位置。

背刀格挡。对方向我中段部 位攻击,我用“背刀”向外格挡。动作 路线与外格挡一样。此外,还可以用 背刀向对手进行还击。

  • 预备姿势:右平安步。

  • 拳的位置:两手成拳形,掌背 朝下,置于两胁部位。

  • 防御范围:中段、下段的直角 扇形面积(图156)O

  • 防御方法:与外格挡相似。右掌保持原状,伸向左掌下 方,以右肘为支点,利用腰部的扭转力将右掌向右斜上方摆,力 点在背刀部分,格挡对手的前臂(图157)O



  • 对方用左中段攻击我方,我方 用左背刀格挡。以左手食指侧边缘 格挡对手尺骨部位,强劲有力(图动作完毕,迅速收回,还原 成预备姿势。


158)

(4)掌跟格挡。对手向我中段 攻击,我用掌跟部位,由外向内格 挡。也可以作为攻击技术进攻对方。

  • 预备姿势:右平安步(图159)    O



  • 掌的位置:两掌心斜向前 方,指微屈,掌背斜向下,置于两胁 部。

  • 防御范围:中段、上段、下 段均可使用。

  • 防御方法:从预备姿势开 始,右掌向前方伸出,由外侧向内, 以掌的跟部为力点,横击对方中段部位(图160)o


掌的落点位置,在自己心窝正前方约30厘米的地方。肘部 置于右胁前方约10厘米处。挡击时掌的形状:拇指向食指侧屈 紧,其他四指指尖稍屈,用手掌跟部向前方挡击。
掌跟格挡由于具有攻击性, 在防御之后能够立即转入反攻。掌跟格挡技术特别适用于对手 猛冲而来的攻击。其他格挡方法都 是格挡对方的手腕部位,而这种方 法是将对方冲击过来的手肘关节, 用掌跟猛击进行格挡,具有打击肘 关节的意义,打中后往往使对手肘 部感到酸痛(图161 )o

动作完成,将格挡的掌迅速向胁部收回,还原成预备姿 势。掌跟格挡技术还有两种特殊方法,一种是指尖直立向上的 挡法,向上段防御时使用该法。另一种是将掌背向上,在进行下 段防御时,掌跟由上向下拍打对方攻击手、足。下段拍打时常使 手腕产生疼痛,故不能过于凶猛(图162)O

(5)背手格挡。对手向我中段攻击,我用手背将其打落的防 守方法。

预备姿势:右平安步(图163-1 )o

  • 掌的位置:两掌向前,掌指轻微弯曲向下,置于两胁部。

  • 防御范围:中段、下段。



  • 掌上举时,高度不能超过肩,掌形及手臂保持柔软轻松,不 能过于紧张。手腕由上向下拍击时用弹性力量,充分运用小臂, 手腕的爆发力,打击对方手臂,达到有效的格挡。格挡时拇指屈防守方法:右掌举向肩的下方,将掌背部分由上向下拍 击。拍击位置在右前方,落点高度与心窝同高(图163-2)o


置于食指侧,其他四指轻微弯曲,掌心向上。掌根部倾向前方, 手腕弯曲,力点在小指侧的掌背部分(图164、图165 )o

对方中段攻击,我方用猫足步, 左背手格挡。格挡后还可以用前踢 放腿反击对方(图166)O动作要点:背手格挡技术, 特别适用于左右移动身体,或向后 移动身体时使用,使用时必须保持 上体正直,不可出现向前倾斜。使 用技术时须充分利用手腕、肘部的 弹性力。

  • 动作完成,右掌迅速收回 至胁部,还原成预备姿势。


(6)手臂背部格挡。对手用拳 攻击我中段,或用腿踢击我中段时, 我用手臂的背部,即前臂楼骨侧,将 对方攻击器向自身内侧格挡避开。

  • 预备姿势:右平安步。 M166

  • 拳的位置:两拳背向下置于两胁部。

  • 防御范围:中段斜面(图167)



  • 防御方法:以腰的扭转力量,用右拳的拳背部分,由外 向内撞击,拳的落点在右腿前方。格挡时,右臂不能完全伸直, 肘部稍许弯曲,右拳摆向内侧位置,距离右大腿约40厘米。格 挡时使用手臂的弹力及手腕的爆发力,从右向左,以弹性力量进 行格挡(图168)O


⑤ 动作要点:手臂背部格挡技术须利用身体移动中的扭

这种技术的使用,还能够使对手转力,做到身体移动、腰部扭转与手 臂格挡三力协调一致。

身体失去平衡,倒向后方,可以进而 使用反击技术。

  • 格挡完成,右拳迅速收回, 还原成预备姿势。


对方向我右中段冲拳,我向左内 格挡。用左手臂背部打击对方手臂, 进行格挡(图169)O

2.据动作路线划分的技术。

  • 架挡。架挡技术是对付上段攻击的典型动作,凡是上部 受到打击,几乎都用上架格挡进行防御。这种防守法原本意义是 对付对方的手刀劈击,对一般的直冲打击头部的拳,防御效果比 较差,由于该技术在初级教材中已作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介绍。

  • 阻挡。对手对我中段攻击,我用掌向前阻挡,使其进攻遇 拦阻而止。这种技术防守的准确度极高,是很难掌握的防守技术。

  • 预备姿势:右平安步(图170)o



  • 拳的位置:中段防御姿势,右拳对准心窝,左拳置于胁部。

  • 防御范围:中段、上段。

  • 防御方法:假定对手向我中段或上段攻击,我用掌向前 方推击,迎挡对手的来拳,使之受阻而止。掌推出距离不能过远, 在自己身体稍前即可,高度与自己中段,或上段的来拳相当,主要 是针对来拳的位置(图171 )o


阻挡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比较困难,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以 建立高度的神经反射功能。在训练中还必须时刻设想对手向我 攻击而进行阻挡的形象。做上段阻挡的动作时,还要在阻挡瞬 间用前手拳击对方(图172 )o

(3)拨挡。对付冲拳或踢腿的攻击,我用掌向内侧拨挡。

中段内拨挡,是典型的拨挡技术。当对手用拳向我方中段 攻击,我方在拳击将到位时,用掌将对方的手臂拨开。这种技术 与前面学习过的中段内格挡相似,只是存在用掌根与用掌心的

区别。

  • 预备姿势:右平安步。

  • 拳的位置:两手成掌形,掌心向前方,指头轻微屈曲,置

浏览2,19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