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注重身体结构整合发劲,特别强调腰马,指出马步是力量之源,没有正确马步,功夫就未能发 挥其应有水平,是故所有功夫,都重视马步的研究。简单而言,所谓马步,就是透过双腿将身体重量 向下与地面产生接触,透过地面的反作用力支撑着整 个身体。“落马”的原因,就是将自己的身体重心降 低,加强身体的稳定性,所以,马步低稳定性较好,但马步高则较为灵活,咏春的二字柑羊马得其折中。

在咏春第一套拳小念头里,含胸、落膊、沉肘,所做的只有手部的动作,马步开稳后就一直站着,用 意就是要做好咏春的二字柑羊马。咏春的二字柑羊马 的特质是双脚的距离是比肩膊宽一点,两个膝盖微弯 而且内扣,身体微微后倾。二字柑羊马设计如此,机 理何在?

试想象,一张卡是很难独立站着的,要稳固,可 以利用另外一张卡支撑着,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张卡在对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可以产生 互相支撑的效果,如图1。但要达致这个目的,两张卡 依靠着对方的角度必须合适,角度太大或太小均未能 产生互相支撑的效果。

咏春的始创者,了解到在马步高会较为灵活的大 前提下,强调二字柑羊马当中的柑,即是内扣;咏春 称之为“柑膝力”,就是要身体在灵活之余,下盘仍然 有一个有力的三角结构支撑着。要达致双膝内扣,双 脚脚掌必须向内指,但两个脚尖延伸时相交成的角度 不应大干90度,否则脚掌便内拗过甚了。相反,若双 脚脚掌向外指,双膝便难以内扣。可以尝试向后弯腰, 不难发现,双脚指向内与指向外相比,身体能更稳固, 向后弯腰时角度亦可更大。

如果脚掌的外缘形成三角形的两条边线,这样, 脚跟与脚跟之间的距离便是三角形的底线,到底这底 线的距离要有多少?

一般的垂直立体结构,均采用上窄下宽的设计来 达致物件的稳固,例如巴黎铁塔或图2的横头凳。底 部越宽阔,建筑物便越稳固;建筑物是不动体,但人 却需要移动,所以底部,即两个脚掌内侧的阔度,只 要与两肩膊的外侧阔度相若便可,这样便是咏春马步 三角形的底线的距离,也自然形成一个由双膝之间与 两个大腿组成的三角形,如图3。

由于双膝内扣,会产生将身体重量拉向下,亦同时将重心拉向前的现象,所以身体微微收腹,由肩、 胯至膝便又组成一条直线,并微微后倾,取得前后平 衡。身体最后的位置,一般是后脑,垂直画一虚线而 下,不可超越脚跟,同样,膝盖垂直另一条虚线而下, 也万万不可超越脚尖。这样从侧面看,脚跟、膝盖、 后脑,又会形成另外一个三角形。最常见二字柑羊马的错误,就是腰、胯折曲,形 成坐姿,即是“坐马”。这样,上半身的力量便传至 腰椎,腰椎的负担便多了许多,而且腰椎近乎垂直地 面,与膝

盖形成力矩,力矩也增加了膝盖的负担。这时,倘若在肩膊向下按,马步便不能提供足够支撑,膝盖亦容易受伤;这光 景,身体重量未能透过三角结构经膝盖传到脚掌,要维持坐马的稳定性,便 吃力多了。还有,“落马”以后,小腿与脚掌交汇在踝关节的角度必须小于90度, 不然上半身的重量便无法传到脚掌上。当上半身的重量传至膝盖时,膝盖要 微微弯曲下压,让脚掌感受到由上半身重量而来的压力,便又产生反作用力, 令各肢段互相依存,亦见图。马步如此,便既省力又稳固了。

浏览1,6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