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传统武术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自从武术在1991年的亚运会上首次作为国际比赛项目亮相以来,我闰的传统武术的运动价 值一直得到亚洲各国的一致认可。而随着武术套路比赛在亚洲各国的不断开展,其在国际上的 影响力也逐渐扩大。武术套路成为亚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不仅对传统武术实现了有效的宣传, 同时也很好地宣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武术套路这一比赛项目也是我国对世界竞技体育所作 出的一个重要贡献。随着传统武术发展的不断深人,它逐渐走出亚洲,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发 展,并一直在为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而努力。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武术作为表演项目出 现,运动员精湛的武术技巧,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我国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而随着传统武术逐 渐成为世界竞技体育的一员,对于传统武术的国际化研究也应运而生。
总体来说,传统武术在近些年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国内外的 各种武术活动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传统武术国际化的脚步。但在快速发展之余,我们还是应该 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中国传统武术繁荣的背后,却是伴随着其内在传统技击 文化的消退:“本作为文化的武术由于体育化而成为不折不扣的运动项目;坚持感悟和终生追求 的武术,因为‘冠军’的最高奖赏而变得只是昙花一现般的追求;讲求功力的武术因为高难美新而 变得轻飘起来,只是一味追求比赛中的获胜。文化内涵的削弱正在堆积出武术发展中的种种疑 难杂症,并有日趋严重之趋势”。®因此,我们在关注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时,要注意其并不 只是形式上的现代化包装,它需要技术体系和价值判断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而如果为了发展 传统武术,而丢弃武术的传统,忽视技击的理念,淡薄传统文化的体验,就会使民族本位发生动 摇。那么那时的中国传统武术就会真正成为一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传统武术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武术门派众多,技术繁杂
传统武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演变出了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并且以此形成 了各种武术门派、门派、拳法、拳种。可以说我国传统武术的类别是五花八门,很难用具体的数字 来进行表述。而传统武术这些复杂的分类,为其实现国际化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例如中 国的传统武术在国外被惯称为功夫,而像少林拳、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翻子拳、南拳、戳脚、咏 春拳等这些拳种和诸如“倒撵猴、龙出水,懒扎衣,金钢捣碓”这些动作都很难进行准确的解释和 介绍,使得在对传统武术进行口传身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和偏差。
除此之外,由于一些武术竞赛过程中会受到经济利益的刺激,许多武术运动员将原有的武术 内容改头换面就称其为“新拳”,严重影响了传统武术的正常发展。因此,要想中闺的传统武术得
王岗.武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新语境.搏击•武术科学,2005(10)
周开胜.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传承.武汉体育学院,2008 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武术的内容、门派、拳种等进行科学的筛选,去伪存真,树立起中国传统 武术的良好形象。
(二)传统武术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持
在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还是非常缺乏的。 许多传统武术在学习时都无法得到足够的理论支持。在明清时期,我国的传统武术理论研究成 果也仅限于以下两个方面。
建构起了一个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框架的古代武术理论体系。
各家拳种已逐渐形成了许多趋于相近的从择徒到训练等方面的理论共识。
但是总体上来看,这些关于传统武术的理论都较为笼统和概括。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传统 武术主要还是在民间进行流传,因此,对于传统武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和技巧上,而对传统 武术的理论研究却少之又少。一些民间的传统武术拳师,其知识水平大多数都较低,所使用的教 学方法一大部分也是由前辈流传下来的。因此,他们大多都是按部就班,很难在此基础上进行创 新,加上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其在练习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产生较多的偏差。总之,在传统 武术的发展上,还是有很严重的“重技术轻理论”的错误思想,而正是这种重师传轻创新的发展状 况,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三)传统武术市场较为混乱
我国传统武术实现市场化的历程非常短暂,可以说传统武术市场化发展到今天,还没能建立 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机制来对其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在传统武术市场中,关于传统武术的 虚假信息比比皆是,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人通过武侠小说和武术影视,虚构一些武术的内容,来进 行欺诈行为,使许多辨识能力还不够完善的青少年受到欺骗。而这种混乱的传统武术市场现状, 极大地损害了传统武术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对传统武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如果不及时对传统武术市场进行认真的整顿,那么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就会出现扭曲,甚至失去 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三节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策略
一、重视理论,加强传统武术本质研究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研究,并且需要用科学研究出的结论作为理论来指导实践按科学 轨迹发展,集传统民族文化之大成的传统武术的发展也不例外。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研究。目前,我国武术的理论研究明M落后于武术的实践,构 建武术理论体系,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中,要注意突出学科研究的角度,以武术的技术理论为主要线索,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逐渐形成重点突出、多学科交叉的传统武术理论发展体系。具体操 作如下。
用现代学科知识诠释拳理,如用生理学、解剖学、动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现代教育学的知 识来诠释传统武术。
完善传统武术的技术体系,在原有的技术体系上,根据练习对象的不同需求编排内容,保 持传统武术技术的风格特点。
完善传统武术不同的训练体系,将传统武术的体育性(表演观赏性)与本质性(技击性)统 一起来,使其沿着二者相统一的发展方向。传统武术的发展应在保留技击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出 艺术特征。
二、 放开思路,加强传统武术的创新性
改革与创新,是传统武术修正与发展、规范与延续的必要手段,改革与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 尊重传统武术的基础上。
传统武术的现代社会价值很强,因此,它的发展必须与现代化同行,加强其自身的改革与创 新,完善其自身体系和价值系统,创新出符合大众需要的武术项目。
不断创新是传统武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传统武术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应保存原有内 容和价值,挖掘其现代价值,开辟新领域,构建新形式,促进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发展。但值得注意 的是,这种创新并不能以削弱传统武术的性质为代价,更不能为满足一时之利而出现“胡编滥造” 的创新。
三、 加强保护,继续传承传统武术文化
武术与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是具体的文化体现,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载体,离开了中国 文化精神的武术便不是真正的武术。因此,作为传统文化的武术,其传承与发展绝不能舍弃中国 文化精神。
文化学理论认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任何文化的共性所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武 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结晶,它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它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 息的精神风貌,而且在其形成完善过程中倾注着广泛的民族文化精髓。所以说,武术发展到今 天,不论是形式上,还是理论基础上,都深深地留下了民族文化的烙印。因此,发展武术时,我们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发展武术的目的是弘扬一种有显著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化。®
此外,在传统武术发展中,我们还应注意其文化的开放性。武术的发展是一个必须保持持续 的过程,正是因为中华武术“兼容并包”,才成就了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历史的发展 中,任何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能在同外域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 短,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文化的开放性就表现在这里。这也正是我们在传统武术发展中应保持 的理念。
简化是一种综合的简化,而非简单的删减。传统武术与外界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外界的 优秀元素,改变自身构成,使其更具有适应性。
目前,传统武术技术复杂,缺乏统一的规范,简化套路,制订国家标准促进传统武术的创新需 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保留传统武术的风格,在此前提下,简化传统武术套路。
保留套路中的代表性招式,在此基础上,增加传统武术的趣味性。
保留拳种的特性,根据不同社会需求进行相应改造。
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的发展。
浏览5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