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刚师傅因缘成为问公晚丰的私家弟子
另一位晚年私家弟子李志刚,又看到叶问宗师的其他面目;年逾古 稀,依然蹦蹦跳跳,但在许多个夜游的晚上,师徒老少独处,却又满怀 心事,感慨平生。这个时期的弟子,尚有医护人员和法律界人士,济济多才。
生于1948年,现已移民美国、父 亲是跌打医师的李志刚师傅,是叶问宗 师晚年的弟子。原来已随骆耀师傅学 了两三年味春的他,得到叶问宗师的青 睐,便掲开了他咏春生涯的新一页。
老少投缘拜师学艺
因为父亲李广耀在九龙城开设跌打医馆,那个年头品流复杂,加上年轻 的他好勇斗狠之故,当年只有十七八岁的李志刚师傅便学起中国功夫来,他 说:“我们的医馆在衙前围道50号,有人在这里学功夫,有师兄弟出入是较平 安的……”原来当年已在上海街设馆的骆耀师傅,也借用李广耀医师的医馆 来教功夫,而李志刚师傅就先后在这两所地方随骆师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咏 春基础。
叶问宗师也喜欢到医馆跟徒子徒孙们打麻将,黄淳樑、潘东、他们的夫 人、谭礼、刘荣等,都是经常跟问公竹战的伙伴。在骆耀师傅的功夫班完结 后,好些时候李志刚师傅都会继续练习,或进行打扫,而这时,问公与一众 的“雀友”便出现了。李师傅记得某个下雨的晚上,他独个儿的练习,而当 时就只有问公和他在医馆,问公对他说:“刚仔,让我看看你学了什么。”霎时 间不懂反应的他,最终都打过小念头,又跟问公黐过手;到“雀友”纷纷到 来时,他们便停下来了,“不错,继续努力”是他从问公口中获得的评价。如 是者还有不久后的一次,当问公跟他黐过手后,便问他为什么要学咏春,李 师傅不假思索便告诉问公,他想自卫,也喜欢咏春的特色;问公听了很高兴, 还说:“我喜欢你,你很老实,又很勤力,如果你真想学好咏春的话,明早六 时半到汉年酒楼找我,我再跟你细谈。”在1968年“咏春体育会”成立后于会址教了一段日子的问公,大抵因为 与弟子间的财务纠葛,于1969年左右再没有在那里公开授业,只作私家教 授,而私家教授,学费可以髙达二万港元一个月;听到问公说要收自己为徒 的消息,李志刚师傅既惊且喜,他的父亲李广耀也致电给问公求证,结果,他便在九龙城的西南酒家向问公拜师,“利是 是我父亲给他的,多少钱我不知道,学费也 是父亲跟问公谈的……”李师傅又说:“据李 民所述,拜师礼要三跪九叩,也要奉上拜帖,当时师傅接受一跪三叩……他很守旧,依然 保留着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想法。”提到当 年给问公跪拜斟茶的情况,李师傅也十分回 味,充满敬意。
私家敎学眉发良多
“师傅就在我家的医馆教我们,我家地方很大,有叶问宗师的小念头架式 一千平米左右,一起学习的,还有潘东、李华焯、波 仔等十多人。”李志刚师傅忆述当年跟问公学习的经 过,“他很低调,没有刻意告诉人他收了谁做徒弟,
但他会带我到处去教功夫,到湾仔、到伊丽莎白医 院……有时要帮他替学生执手,作他的助教。”当年伊 丽莎白医院开办了咏春班,而在湾仔肇辉台,也有一 群法官、律师共十九人跟问公学艺,“说到师傅的晚期 弟子,应该是很多人,那十九名法官、律师,就是其 中的部分。”李师傅带着笑容加以强调。
由于当时问公年事已高,教功夫一般以讲解为 多,与弟子们黐手或过招的练习则相对较少。“年轻的我,很顽皮,又好战;九龙城 有很多武馆,北胜、朱家、周 家、蔡莫、白眉,门派很多, 我便四处切磋
s有时发现有些 动作无济于事,给人家击中, 便回来问师傅:‘为什么你所 教的行不通? ’”这时,问公 便会给他一一讲解。李师傅 补充说:“师傅的为人很特别, 若你不是用来打架,他不会特别给你解释……以我所 '
0^ 见,在平素的练习中,凡是有弟子问他动作是否这样那样?他总会答:‘是,是,是;对,对,对;继续练 便行。’ ”在问公的讲解后,李师傅便会把动作拆开一 式一式的跟同门反复练习,务求把自己的所学透过对 打而加以实践。
李师傅还记得跟问公学习的第一课的光景,他很 着意去令自己的二字柑羊马做成45度的八字组合,叶 问宗师便对他说:“马步的关键就在于阔度,只要两脚 开了马而略宽于肩便行一你要调节你的动作,务使与 你自身的身体结构配合。”问公的解说一下子间有振聋 发聩之效,在其后的许多课堂中,问公的言谈,都对 李师傅有所启发,“刚仔,不要因为我出名便相信我, 你接受我所说的,还要加以研究和测试”、“你始终学 不到真正的咏春,除非你已掌握了自学它的方法”之类要求学生思考和主动探求的言论,至今仍深深印在李师傅的脑海中。
最令他难忘的,还是问公对他的爱护和期望,问公曾这样对他说:“刚 仔,你跟我学了那么久,我着实告诉你,咏春是一个宝藏,我觉得你是值得 信赖的,是值得得到这门功夫的,才会把功夫教给你……”师傅对自己的厚 爱,李师傅今天说来,仍然十分感激。
生活余暇伴随左右
李师傅记得,问公爱在龙凤、琼华、吉祥等茶楼饮茶,又喜欢打麻将, 除了到他的家外,也会到骆耀师傅在上海街659号九楼的武馆处耍乐。“当年 除了上班的几小时外,我都陪在师傅的左右,跟他四处游玩。”李师傅特别指 出:“我觉得师傅的下半生有点坎坷,到了晚年,便返老还童,很爱玩,特别 爱开玩笑。”数算起来,李师傅陪伴叶问宗师到过很多地方;到青山喝咖啡, 到沙田吃鸡粥,到上水偷荔枝,跟玩蛇形刁手的梁家芳到九龙仔公园看斗狗, 都是师徒老少二人一起的活动;有时,李师傅又会与父亲、问公一起到深水 埗的有男茶楼听小明星、徐柳先唱粤曲。李师傅说:“我没有车牌,当年驾着 ‘大胆车’载师傅四处去。夜间,我们会到城门水塘乘凉,这时,他会跟我说 许多他的生平经历。”
“师傅的为人很随和,是一个曾读旧书的人,很有教养,传统观念很重; 他很少跟他人谈及自己的事,但一深交,他便会告诉你许多许多。”李师傅说 来有点惭愧,他补充道:“他告诉了我许多他自己的事,又给我谈做人道理, 只是当时我年纪轻,他说什么便听什么,听过便算,实在无心装载。”
跟问公紧密的相处了两三年时间,令李师傅对问公有了深入的认识,由外观到内心,他对问公都很了解,而且有一份欣赏和佩服之情;“师傅真的很 好,仪容总是端端正正的;他经常拿着象牙烟嘴,点燃了香烟后总会用另一 只手盛着烟灰,确保没有把掉下烟灰的麻烦带给他人。师傅不说粗言秽语, 不喝酒,只喝茶;茶叶不甚讲究,普洱、六安什么都喝。”穿着唐装的问公, 身上还经常插着一枝金笔,有回他特意把金笔拿给李师傅看,还说:“是派 克,鸿仔所送!”
小龙交谊
李小龙比李志刚师傅早学功夫,在李小龙成名之时,李师傅 则刚刚学毕叶问宗师的功夫,准备到美国去。在李师傅取问公拜 别之时,问公把李小龙送给他的著作转赠给李师傅;那是李小龙 第一本著作的第一版,很有纪念价值。
算起来,李师傅与李小龙也有一面之缘。李小龙回港后曾请 问公给他深造咏春拳术,“当晚在旺角的旋转餐厅见面,旋转餐 厅当时很闻名,我陪师傅一起去。”李师傅还清楚记得李小龙给 问公开出的条件:“他建议买一幢值三十万港元的楼房,师傅就 在那里教他功夫,另外又买一辆洋房车接送师傅,到李小龙学成 后,楼房与房车都归师傅所有……”面对一般人看来已是极为 可观的报酬,问公却没有接受,他给李小龙回应道:“我年事已 高,要学咏春,还是找师兄们学吧!”
其后李师傅到了美国去,他居于纽约,而李小龙则在西雅 图,两人各处一方,那次在旋转餐厅一见后便再也没有会面了。
计划移民拜别恩师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叶问宗师便跟李师傅谈 及进一步深造咏春拳的方法,他说:“刚仔,我要教的 全都教了给你,你亦有相当的理解,但如何提升你的 所学,把时机、速度、耐力、反应及灵活性学好,还 得进一步练习;我年事已高,没法子在这方面提供练 习给你,我有五位私家弟子曾受过这些训练,他们有 功力给你展示你要再学什么……”那五位私家弟子是 谁,问公曾告诉李师傅以及他的父亲李广耀,但当年 还没有打算日后教咏春的他却没有刻意记下,只记得 其中一位是送过金笔给问公的“鸿仔”。问公给李师 傅指出他的咏春前路,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李师傅的期
望;可惜,二十出头的李师傅,已打算到美国闯天下。在李师傅快要离港之前,他曾应问公之约到他在通菜傅,.已教出战绩彪炳街149号的家中见面;原来这回问公要特意告诉他: 的洋弟子“我打了对刀给你,是按 你的身形体格打制的,你 回来时送给你。”问公还 利用家中的八斩刀给李师 傅介绍刀形结构及练习重 点,又将他一柄象牙头的 手杖以及李小龙的著作送给李师傅。李师傅到了美国
问公身手
对于叶问宗师的身手,李志刚师傅非常叹。教李师傅时, 问公已遗七十岁,但身手依然了得,特别是一般人以为咏春较少 顾及的腿功,问公也有很高的修为。有回当问公教李师傅功夫 时,忽发奇想,问李师傅能否做双飞腿,话未说完,问公便于刹 那间跳起,凌空打了两脚,之后原地站回同一地砖之上。又有一 回,当他们二人在乘搭升降机时,好玩的问公说:“刚仔,我们黐手吧! ”二人便黐起手来,.一忽儿间,.在四手相交的光景下, 问公竟可以一下穿心腿踢在李师傅的下颚之上。
有关问公棍法功力深厚,李师傅也从师兄们的口中得知。闻说 问公可以以一下枪棍的动作,把放在远处的一枝直立的粉笔打成三 截,而粉笔的底部依然站立不动。以枪棍打枯材钉入墙的功夫,李师 傅也曾听闻,不过,他听闻的版本,是问公一支打完又一支,一口气 的把三支精材钉打入墙中。传闻以外,李师傅也亲身感受过问公用棍 的劲力。有回问公叫他拿着双刀,接他一下抽棍,在准备妥当、满
有心理准备下,问公的棍一 抽,双刀即时从手中飞脱, 弹劲是无法抵挡的;事后问 公竟对李师傅说:“刚仔,我 年纪老了,所练的全都没有 了!”问公年轻时六点半棍 的威力,可想而知。国后曾收过问公一封信,问公表示想他回来,但很遗憾,师徒二人在当日一 别后便没有机会再见了。
习武有得
李志刚师傅在香港时很好战,到了美国后也很好战,经常与 武术界“讲手”切磋。当年他在比试中中招后便回来问问公,问 公便给他仔细解释;据李师傅的理解,同一下动作,因为时机、 速度、耐力、反应及灵活性的差异,便会有奏效与不奏效之别, 又因为有这样的差异,从应用的角度看,咏春便有长桥手、短桥 手的不同演绎方法。
初到美国之时,他有很多机会接触不同国家的不同武术,大 家会谈起自己门派的功夫特色;人家知道李师傅跟李小龙是师兄 弟,但看见他的摊手、伏手的情态,又跟大家所熟见的李小龙功 夫不同;于是,不到三两句,大家便试起手来。在早期的交手 中,李师傅坦言有挫败的经验,如一下捆手膀脚的组合,手臂上提,另一只手则摆出护手姿势,脚部则提膝站立,结果对手一脚 拦腰踢来,便中招了。那么,中招以后,便得自己思考个中因 由,直至把动作优化为止。
李师傅认为,问公所教的功夫,不管是教给谁的,内容都见 一致,大家所学的咏春基本功夫没有两样;但学了基本的,不就 等如能够应用,自己还得因应自己的体格特质,透过不断的实 践,反复研究思考,才能把自己的咏春提升到可以应用的水平。
浏览2,0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