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发展源史
(—)昔日泰拳
泰拳是泰国民族的国技,享有“五百年天下无敌手”之美 称。泰拳是运用身体四肢的双拳、双肘、双膝、双脚这八个部位 作为攻击武器来进行搏斗较技,故又称“八臂拳术”。泰拳,在 泰语中叫做“摩易泰”,英语称为Boxing Of Thai。早在公元649 年,泰族祖先尚居中国的云南省,唐史称这为“六诏”。蒙细奴 统一六诏后,自立为王,建立了南诏国,后改称“大理'直至 公元1271年,正是中国元时,元朝势力日趋强盛,大理被元军所 灭,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于是泰人便陆续南移至现今泰国北陲 之地,并逐步沿湄公河顺流而下,至公元1275年,汇合成一个强 悍的民族,定都素可泰,建立了暹罗王国,也就是现在的泰国。
泰族建国后,战事连年不断,频受四周强邻的侵扰,因此, 历朝皇帝都崇尚武力,以巩固其王朝统治和对付频生的内争外 患。士兵们在战场上远距离作战时使用刀、枪、剑、矢,近距离 时则以拳、肘、膝、脚作为进攻武器,这便是泰拳的雏形。随着 泰族历史的演变,泰拳在士兵保国战争中逐步磨练并发展起来。 有关泰人习拳练武最早记载于《北方纪年史》,当时军中已有拳 斗活动,作为休战期间王侯贵族们的消遣娱乐,诸侯们已有豢养 武士进行角斗以取悦君王的风气,随着宫廷拳师与退役士兵的年 老返乡,拳斗技能逐渐传入民间,拳斗之风日益盛行,遍及全国。
泰国历史上首次拳赛记载于公元1411年。当时,清迈王驾崩,两太子为争夺皇位相持不下,最后决定各选派一名武师作为 代表进行比武决胜,规定搏斗到一方流血为止,双方经过剧烈地 格斗,决出了胜负。
公元1518年,暹罗王改革兵制,下谕令编制了《制胜术》一 书,内容包括了拳术、兵器和武备等方面,这是泰国史上第一本 有关拳术的书。直到公元1555年至1606年的“拍纳黎萱”时代, 史称“黑王子”的拍纳黎萱大帝,英勇非凡且精通武技。经过连 年的战争,拍纳黎萱大帝总结出定国安邦必须有一支勇敢善战、 武技高强的军队,于是便特意将拳术列入了军训科目,并命名为 “奔南”。“奔南”实质上就是暹罗土拳,招式包括头撞、口咬、 拳打、脚踢、蹬踹、扫绊、肘击、膝顶、肩抵、臂撞、推拽、抓 捏、压打、摔跤……,招招凶狠毒辣,充分利用了身体的诸多部 位,是一种用于实战的拳术。因此,当时古代泰族士兵们无不强 悍勇猛。
公元1662年至1708年是“虎王”拍佛驼昭的时代,也是泰拳 发展的鼎盛时期。因为“虎王”酷爱技击,传说他虽贵为一国之 君但常乔装出游,以平民身份参加佛寺盛会中的拳赛,大胜后便 悄然离去,此举被誉为泰拳史上的佳话。
乃克侬东,被泰国拳馆拳师奉为宗祖。公元1774年,拳师乃 克侬东在与缅甸武士决战中,连胜9人不败,为泰拳史写下了光 辉的一页。泰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特将他打败缅甸武 士的这一天,即五月十六日定为泰国拳师节。
1898年,泰皇拉玛五世皇帝朱拉隆功下令设立了“皇廷拳 师”制度,有重大活动时,各地拳师献技表演,优胜者可获奖金 而且免交税賦。
1917年,暹罗军远征欧洲,在驻守法国边境时曾做过暹罗拳 术表演,受到当时体育报刊的好评。法国人评述泰国人体格虽 小,但身手极为敏健,掌握技击厉害而罕见,实非西方人可思议,其剧烈之处充分表现了该民族坚毅强悍的性格。
1920年,泰皇拉玛六世为野虎兵团筹募基金,在“玫瑰园学 府”广场举行了盛况空前的拳赛,各地拳师纷纷响应赴京比赛, 其中以原籍“柯叻府”的拳师最为出色。
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了髙棉拳师后,为了安全,
“戴套”式泰拳比赛开始采用,比赛回合也减少为五局。
1937年,泰国政府教育署体育厅首次颁布了泰拳竟赛规则, 至此,全国擂台比赛的制度和形式终告完善统一。
1945年和1956年,先后建成了泰国两个著名的“叻喃隆拳 场”和“仑披尼拳场”,这两个现代拳场的建立,为众多的泰拳 师提供了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进一步推动了泰拳的发展,为泰 拳开辟了新的局面。
(二)今日泰拳
今日的泰拳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表演武艺,一种是竞技武 艺。泰拳发展到现在,全国已有各类拳馆7000余家,从事泰拳训 练的人数达到20余万人,其中包括业余拳手和专业拳师。一般拳 馆中,拳手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职业拳师的拳坛生涯是十 分清苦和冷酷的,但由于拳酬较髙,促使拳师们为此拼命苦练。 拳赛使得不少拳师名利双收,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一个初次登 台的新手,每场比赛可获1〜300铢(泰国货币20铢等于1美元)的 报酬。一个名噪一时的走红拳师,每场所得不下1〇万铢;如果是 全国顶尖的一流名手,身价可高达二三十万铢之多,对于一般的 泰国劳动者月收人千余铢来说,拳王的身价,无疑是一般人梦寐 以求的。
在泰国首都曼谷几乎每天都有拳赛,周日还有电视转播;根 据拳手身价的不同,门票价格也有所区别。泰拳规则要求出赛拳 手年龄不得低于18岁。有志于练拳,想成为一流拳手的,大多在10岁左右就开始苦练泰拳了。通常一名拳手的擂台生涯约5~10 年,鼎盛时期为23岁左右,这是泰拳手的黄金时期,大多数拳手 在26岁左右退役,而年逾30岁还在擂台上拼斗的,可以说是廖若 晨星。 •
由于泰拳比赛异常凶猛激烈,所以损伤事件时有发生。在生 活方面,泰拳手多保持独身,因不少拳手深信,一旦亲近女色, 从此便变为另一躯体,会影响拳坛生涯。因此,泰拳手多在成名 或退役后才结婚成家。
泰人以打拳、观拳、醏拳为乐。场上拳手精险激烈的搏斗与 场下赌徒、游客和普通观众的叫喊声交织在一起,这种气氛是其 它项目无法比拟的。许多拳迷以自己看好的拳手下注赌博来决输 贏,赌博与拳赛已混为一体,因此,泰拳比赛历来都吸引了大批 的赌徒,对于拳坛赌博的弊端,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泰国政府国 家行政局曾在1972年试图禁止,无奈拳赛赌博已成定势,且是泰 拳比赛的一大特色,难以禁止,结果仅采纳监察制度。如果没有 赌博,就难以有众多的狂热拳迷,拳赛的气氛也就不可能那么热 烈,没有拳迷们的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泰拳师的拳脚也许就 不能表现得那么精湛勇猛,泰国拳赛也将逊色许多,失去其固有 的传统魅力。
随着泰拳比赛的不断发展,“主催人”(即经纪人)制度继 而产生。“主催人”受其所隶属的拳场委托,按期措办拳赛。各 拳场的成就及业绩和主催人的收入都与拳赛观众的上座率有着紧 密的联系。如果拳迷一旦发现拳手有打假拳的行为,即会引起骚 动,捣毁拳场,故泰国拳坛当局严禁打假拳赛并予以严厉制裁, 对于打假拳初犯者停赛16个月,重犯者判终生禁赛。
泰拳馆长训练拳手,多是分文不收的,因为泰拳比赛有利可 图,馆长如果教出拳技髙超的拳手,除了从门徒出赛所得的分帐 来支付拳
馆的经费之外,还能凭借打赌输贏获得人息,故此馆长
训练拳手会倾囊相授,合盘托出,绝不会把一些招式视为绝招而 不传。拳手在训练中都是实干硬拼,与擂台作战毫无两样,也无 感情可言,故此泰拳技术越来越精,越来越尖端。
现如今,泰国的国防武装部队士兵都要接受泰拳训练,中等 学校也把泰拳列为体育课程内容,泰拳在国内蓬勃发展,已成为 一项全国性的体育运动。在国际上因泰拳手屡屡击败自由博击、 柔道、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摔跤等一系列武坛高手而声名显 赫。世界五大洲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已熟知和学练泰拳,一股前所 未有的“泰拳旋风”在世界上掀起,仅荷兰泰拳馆已逾千家;法 国巴黎一地竟有泰拳馆2000多家,并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一种“腿 击术”;还有日本将泰拳翻版出“踢拳道”,这些功夫也曾都风靡 一时。不少泰拳师被各国重金聘用传授泰拳,其礼遇之高、薪金 之厚令世人羡慕不已。
中国功夫拳手在20世纪80、90年代曾与泰拳选手有过小范围 的交手,结果互有胜负,但当时规则限定,泰拳肘、膝技法禁 用。进人21世纪,中国特警把泰拳引人作为训练课程内容,以提 高格斗水平;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的中国首届泰拳教练员培训班 聘请泰国拳师授课,为中国武坛全面了解泰拳奠定了基础。随着 中国功夫“散打王”的推出,“中国前卫搏击队对泰国拳争霸 赛”以及“中国功夫对泰国职业泰拳争簕赛”先后两次在北京和 广州大规模、全方位的交战,结果互有胜负◦从比赛场面的技术 分析看,中国队多以抢点和摔技取胜,而泰国队多以功力和招法 取胜,可见泰拳是无愧于世界的优秀搏击术,正如中国散打队教 练管健民赛后所言“泰国拳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随着中国 功夫与泰国拳的再度交锋,必将会掀起学练泰拳热,引发泰拳在 中国大地上的渗透与传播。
- 防卫势
又称拳桩、基本姿势,现以左势为例。身体自然站立,双臂 自然下垂,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脚尖向外展,两脚接近90度 角,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握拳,左拳为先锋拳,举至左眼前方, 右拳举至下领右前方,含胸拔背收腹,下颌内收贴胸,两肘下垂 护肋,上身微右转,左肩侧对前方,身体重心平均落于两脚,双
腿前脚掌支撑地面,脚跟微提, 同时两睐稍弯曲,两眼注视对 手。(图1)
要点:身体舒松,富有弹 性,便于进攻与防守,上体侧转 以减小受击打面积。
- 基本步法
又称步技。步法是通过练习 者单脚或双脚向不同方位移动来 接近或分离对手的一种方法,又 是泰拳技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进步、退步、上步、撤步、 闪步(左闪、右闪)、斜进步 (左、右)、斜退步(左、右)

换步、纵步(单、双脚)、环绕步(单、双脚)、垫步、三宫步 等。
步技要旨:灵活、稳健、准确、快速、多变。
进步:由左防卫势开始,右脚蹬地,左脚向正前方跨一步, 随即右脚跟进。
退步:由左防卫势开始,左脚蹬地,右脚向后正方退一步, 随即左脚退回。 、
上步:由左防卫势开始,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一步,变换 成右防卫势。
撤步:由左防卫势开始,左脚经右脚内侧向后撤一步,变换 成右防卫势。
闪步(左闪、右闪):由左防卫势开始,左脚向左侧闪一步, 随即右脚向左跟进一步;由右防卫势开始,右脚向右侧闪一步, 随即左脚向右跟进一步。
斜进步(左、右):由左防卫势开始,左脚向左斜前方跨一 步,右脚跟进;右脚向右斜前方跨一步,左脚跟进,变成右防卫 势。
斜退步(左、右):由左防卫势开始,左脚向左斜后方退一 步,右脚随着后退,变成右防卫势;右脚向右斜后方退一步,左 脚随着后退,变成左防卫势。
换步•由防卫势开始,左、右脚跳动互换位置。
纵步{单、双脚):由防卫势开始,单脚或双脚使身体纵向 腾空,多配合飞膝、飞腿的一种步法。
环绕步(单、双脚):由防卫势开始,单脚或双脚按顺时或 逆时方向环绕的一种步法。
垫步:由防卫势开始,后脚向前脚位垫脚,前脚随即向前落
步。
三宮步:是泰拳一种古老的步法,由防卫势开始,前脚掌有
节奏地轻踏地面,随着双方距离的变化而移动的步法,线路基本 分为两种,一种是遵循三角形进行的,一种是直线前行的,此步 法可使拳手身体肌肉最大限度地放松协调,并能快速敏捷地做出 攻防动作。
(二)泰拳拳技
泰拳是手足并用的自由搏击,其拳法比拳击的变化多,拳法 运用注重简略实用。泰拳的拳法常用于试探、虚掩、进攻、防守 及反击,并配合肘、膝、腿等技法运用。泰拳手用拳时的要诀为 击打部位准、发力打击狠,一般泰拳手出拳的拳力在150〜200公 斤之间。
直拳(剌拳)、钩拳(上、平、下)、摆拳(前、后)、掴击 拳、回手拳、捂彝拳等。
眉角、眼部彝骨、嘴部、下颌、心窝、腹部、胸肋、头颈、 耳后等。
- 发拳技术要旨
- 握拳正确:任何拳法,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握拳方法, 才能实施正确的击打技法,否则就难以集中力量,影响击打效 果,甚至会造成手指和腕关节的挫伤。正确的握法是:四指卷曲 握紧,拇指屈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处,拳的力点在食 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掌指关节处。
2用力顺达:拳不要长时间地紧握,拳在未发时,应是虚 握;当出拳时,肩臂随之顺劲至拳,将要接触目标的瞬间骤然握 紧,集中全身的力量于拳面,产生爆发击打力;如果拳臂长时间 的紧张,不仅虚耗了体力,而且易造成动作僵硬、迟钝。
周身协调:出拳的动力是靠腿的蹬、伸发力,并通过
- 腰、肩、臂将全身的力量汇达于拳,单靠手臂的力量是不够的。 因此,出拳必须依靠步法的移动推进产生冲力,拳法和步法、气 息、意力、身体动作协调配合,并旋拧拳面,从而产生巨大的破 坏力。
- 攻守兼备:在用拳进攻的同时,必须要注意防守,养成 一拳出击,另一拳护卫防守的好习惯,同时出拳打击后应快速回 位,避免出现空挡。
5拳法禁忌:拳法不能滥用,要把握攻击时机,否则会导 致头部、胸部和腰肋等要害部位的空档,易受对方的袭击。
(1)左直拳(刺拳):
由左防卫势开始,身体向右 拧转,左肩前顺,左拳内旋 迅速向前直线冲击,力达拳 面,同时右拳提至颌侧,右 手臂起防守作用,目视左拳 方。(图2)
右直拳:由左防卫 势开始,身体左转,重心移 至左脚上,右腿蹬地,拧腰 转胯,右肩前送,右臂拧旋 直线前冲,力达拳面。同时 下颌微收,左拳回收下颌 处,目视右拳方。(图3)
上钩拳:以右拳为例。 由左防卫势幵始,右手臂弯曲 小于90度,右拳由下向上弧形 钩击,力达拳面,右脚蹬地, 身体左转,拧腰转胯,出拳时 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同时左拳 回收下领处,目裸拳方。(图 4)

(4)平钩拳:以右拳为例。由左防卫 势开始,右手臂弯曲小于90度,右拳由外 向里水平弧形钩击,力达拳面,右脚蹬 地,身体左转,拧腰转胯,出拳时身体重 心移至左脚,同时左拳回收下颌处,目视 拳方。(图5)
(5)下钩拳:以右拳为例。由左防 卫势开始,右手臂弯曲小于9〇度,右拳 由上向斜下方弧形钩击,力达拳面,右 脚蹬地,身体左转,拧腰转胯,出拳时 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同时左拳回收下颌 处,目视拳方。(图6)
注:左钩拳与右钩拳要领相同,方 向相反。钩拳出击时又分平拳和立拳两 种。
(6)前摆拳:以右拳为 例。由左防卫势开始,右手 臂微弯曲,右拳由外 向内水平弧形贯击,手腕内 旋,力达拳面,右脚蹬地, 身体左转,拧腰合肩,出拳 时身体重心移至左脚,以加 大摆力,同时左拳回收下领 处,目视拳方。(图7)
- 后摆拳:以右拳为 例。由左防卫势开始,右脚 向左脚后撤步,同时身体右 转270度,右臂微屈,水平弧 形摆击,力达拳背,蹬地、 拧腰、转身合力为一,加大 摆力,同时左拳回收下颌处, 左手臂起防护作用,目视拳 方。(图8)
注:左后接拳与右后摆 拳要领相同,方向相反。

掴击拳:以右拳为例。由左 防卫势开始,右手臂弯曲,右拳由外 向内水平击打,力达拳心根部,右脚 蹬地,身体左转,拧腰转胯,出拳时 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同时左拳回收下 颌处,目视拳方。(图9)
注:左掴击拳与右掴击拳要领相
回手拳:以右拳 为例。由左防卫势开始, 右臂弯曲,以肘关节为 轴,向前反背掸击,力达 拳背,拧腰转胯,同时左 拳回收下颌处,目视拳 方。(图10)
- 捂彝拳:又称掩 手。由左防卫势开始,双拳 开掌直线向前推压,常常用 来掩压对手的面部,遮掩其 视线,堵闭其口彝造成呼吸 困难。这种拳法在近身格斗 时比较常用,是赖以脱身的 手段。(图11)
5.拳法组合
- 左直拳——左直拳 ——右直拳
- 左直拳——七摆拳 ——左上钩拳
- 左直拳——右直拳 ——左平钩拳
- 左直拳——右上钩拳——右摆拳
- 左摆拳——右摆拳——左直拳
- 左插击拳 右掴击拳 左上钩拳
- 左平钩拳——左回手拳——右摆拳
- 左直拳——右后摆拳——左上钩拳——右上钩拳
- 左上钩拳——右上钩拳——捂鼻拳
- 左后摆拳——右直拳——左平钩拳 注:练习方法可原地进行,也可配合步法练习。
(三)泰拳肘技
肘技在泰语中叫“索'肘技是近身搏战中的武器,因肘骨 坚硬、力量大、线路短、攻击点多、速度快、防守难、凶狠威猛 的特点而独领世界武坛风骚。

平肘、追肘(平、斜〉、砸肘、剁肘(单、双)、撬肘、反肘 (上、平、下)。
眉角、前额、鼻骨、咽喉、下颌、•头顶、耳后、腹腔神经 丛、肋部、后心等,特别是肘技击打对手头面,令其头破血流, 视线模糊,丧失对搏能力。
追肘:由防卫姿势开始, 一手臂胸前屈肘,肘尖向前或向 斜上方直顶,力达肘尖,脚趾蹬
地,转腰送肩,另一手臂屈肘挡
&护在面侧,目视肘方。(图13)
- 发肘技术要旨
- 发肘时需要肩松、手松。
- 发肘时呼气、意识凶猛。
- 肘窝夹角要小,出肘要求短、快、硬。
- 发肘时头顶上领,支撑腿向下扣蹬脚。
- 发肘时可单击、连击,并配合腿、拳、膝、摔等技综合 应用。
- 根据自身身体特点及爱好,可精修肘技中的数个肘法作为绝技。
- 发肘时应与步法、身法协调配 合,步法主要起貼靠对手的作用;身法 应与肘技发力同向,方可产生出巨大威 力。
- 发肘时要敢于近身作战,培养 实战胆量。
- 肘技基本技法
- 平肘:由防卫姿势开始,一手 臂屈肘,肘尖由身体左、右两侧弧形向 体前平摆,力达肘尖,另一手臂挡护在 面侧,脚趾蹬地,转腰拧胯,送肩甩肘,
目视肘方。(图12)
追肘:由防卫姿势开始, 一手臂胸前屈肘,肘尖向前或向 斜上方直顶,力达肘尖,脚趾蹬地,转腰送肩,另一手臂屈肘挡护在面侧,目视肘方。(图13)

剁肘:由防卫姿势开 始,一手或两手手臂屈肘,提肩 抬臂,肘尖向下垂直砸击,身体 重心下降,含胸收腹,屈膝沉 胯,力达肘尖;另一手臂屈肘挡 护在面侧,目视肘方。(图15)
撬肘:由防卫姿势开始, 一手臂屈肘,由下向上挑击,力 达肘尖,脚趾蹬地,转腰送肩, 挺胸展腹,另一手臂屈肘挡护在 面侧,目视肘方。(图16)
反肘:由防卫姿势开始, 疾步贴近对手,一手臂屈肘,突 然转身发肘撞击对手,撞击有三 种线路即水平方向撞击、垂直向 下方向撞击及斜向上方撞击,力 达肘尖,转身拧腰,身肘相配, 步稳肘猛,另一手臂屈肘挡护在 面侧,目视肘方。(图17)
肘法组合
左追肘——右砸肘一 右斜追肘
左平肘——右平反肘
左平肘——右平肘一 左撬肘
左撬肘——右撬肘一 右平肘
左平肘——右剁肘
右撬肘——右剁肘一 左上反肘
左剁肘——右剁肘
右追肘——左上反肘 ——右砸肘
左砸肘——右平肘
右平肘——左下反肘——双剁肘
注:练习方法可原地进行,也可fc合步法练习。
(四)泰拳肢技
泰拳腿技,天下闻名,泰拳师没有不擅用腿者。腿技,在泰 语中叫“笛”,是远距离作战的武器。泰拳师重视腿击法,是因 为腿比手长,力度雄猛。以重量级泰拳师为例,腿踢的力度可达 500公斤,经过严格的训练,泰拳师的腿坚硬如铁,柔软像鞭, 灵活似手,令人叹为观止^泰语讲“十腿九险”,故难以防范, 无坚不摧。
泰拳基本腿法
前踢腿、侧踢腿(高、中、低)、蹬踢腿(前、后)、钩踢 腿、后撩腿、旋踢腿、逆踢腿、铲踢腿、横扫腿(高、中、低)、 飞踢腿等。 ’
腿技击f]目标
攻击目标可从髙度上分为三个区域;高位踢腿攻击对手太阳 穴、脑后、耳根、面部和颈项,任何一个部位被击中,大多会昏 ■倒过去,甚至当场毙命,这是最致命的绝招;中位踢腿攻击肋、 腰、胃腹、胸膛等要害,被击中者痛苦万分,有五脏六腑翻滚之 感,伤重者当场呕血昏死;低位踢腿攻击对手膝窝,大、小腿肌 肉和胫骨,用来遏止攻势,给敌造成瞬间疼痛,肌肉痉挛,丧失 战斗力。
发腿伎术要旨
发腿前身体肌肉要保持放松状态,在腿击中目标的瞬 间,肌肉极度收缩,这样才能产生出巨大的爆发力。
腿击时精神注意力集中,要有无坚不摧的意念。
出脚发招时要快出快收,以免被对方反击,并通过手臂

- 腿技实战中要做到快、狠、猛、准;快即是腿快,狠即 心狠,准即是目标准,猛即是劲力猛。
- 腿技可以同类、异类 腿法单击、连击,使腿技上下 连环、左右连环、真假连环、
虚实连环,瞬息万变,令敌难 以防范。
- 腿技发挥威力要有恰 当的距离和时机相配合。
- 腿技基本拉法
(1)前踢腿:以右腿为例。
由左防卫势开始,右脚蹬地,
屈膝由下向上踢出,力达脚尖 及脚背,左脚支撑身体,上体 微内含,呼气发腿,目视前方。
(图 18)
低):打击力量大、距离远、劲 道凶狠、攻击点多、速度快, 是泰拳腿技的主要攻击武器。 以左腿为例,由右防卫势开始, 身体重心后移,左腿蹬地屈膝 上提,转腰拧胯,左腿展膝直 线向前踹出,力达脚底,呼气 发力,上体向右侧倾,右腿支 撑身体,两手体前随动,目视 左腿方。
低侧踢腿攻击对手小腿 胫骨、膝盖和大腿;中侧踢 腿攻击对手胸肋、心窝、胯 部;高侧踢腿攻击对手咽 喉、面部和后脑。
蹬踢腿(前、后): 泰语中叫“贴'是直线型 腿技招法。用途甚广,招式 很多,如剌蹬、猛蹬、阻 蹬、封蹬、冲蹬、后蹬、前 蹬。以右前蹬腿为例。由左防卫势开始,右腿蹬地屈膝上提,由后向前直膝蹬出

勾踢腿:是泰拳中速度快而 常用的一种腿法。以右腿为例。由左 防卫势开始,左脚向左拧转,上体随 左转,右腿由后向前擦地勾踢,力达 脚钩,脚跟微离地面,呼气发力,两 手体前随动,目视右腿方。(图23)
后撩腿:以左腿为例。由左 防卫势开始,重心右移,同时身体右 后转体180度,左腿蹬地屈膝上勾撩 击,力达脚跟,双手体前随动,呼气 发力,目视左腿方。(图24)
旋踢腿(高、低):又叫“鳄 鱼摆尾”,是取意于鳄鱼的凶残毒辣,尤其是鳄鱼尾部的扫摆, 异常威猛,如千斤重锺,威力无比。以右高旋踢腿为例。由左防 卫势开始,左脚掌向右旋拧360度,同时右腿由右向左随上体转 动弧形向上直摆,高于头部,上体微前倾,转头拧腰旋胯,力达 脚掌或脚跟,双手体前随动,呼气发力,目视右腿方。(图25)
逆踢腿:以左腿 为例。由左防卫势开始, 重心右移,左腿蹬地屈膝 上提,由右向左弧形直膝 逆向摆击并在空中形成一 半月形,高于头位,力达 脚掌或脚外沿,同时身体 微右倾,双手体前随动, 呼气发力,目视左腿方。 (图 26)
铲踢腿:主要攻击 对方的腰腹部和胫骨,是一 种奇妙的腿法。以左腿为 例。由左防卫势开始,重心 右移,左腿屈膝上抬,小腿 内旋,脚尖内扣,随即由屈 到伸向体前铲出,身体微右 转,两手体前随动,呼气发 力,力达脚外侧,目视腿 方。(图27)

横扫腿(高、中、低):是泰拳 中最凶猛、最富杀伤力的腿法。以右高横 扫腿为例。由左防卫势开始,左脚掌蹬拧 地面向左外展,脚跟稍离地面,右腿屈膝 上提,一般大腿带动小腿以45度起脚向上 弧形摆踢,高于头位,力达脚背与胫骨 处,上体左倾斜,倒肩、拧腰、放胯、头 颈微右领,两手向体右侧摆动,呼气发 力,目视腿方。(图28)
飞踢腿:以上前踢腿、侧踢腿、 横扫腿、蹬踢腿等腿法凌空运用即为飞踢 腿。飞踢腿在泰拳中又叫跃击法,其技法 也包括飞膝,是泰拳格斗中最精彩、最具 威力的进攻方法。跃击法的成功使用,往
往在格斗中可以彻底摧毁对手的战斗力,有“一锤定音”的奇 效,但在使用跃击法时,一要看准时机,出招必重,二要起动突
雌组合
左前蹬腿——右中横扫腿——左高横扫腿
左前踢腿——右后蹬踢腿——左低横扫腿
右低横扫腿——右高横扫腿
左低侧踢腿——左中侧踢腿——右旋踢腿
左前踢腿——右钩踢腿——右逆踢腿
右低横扫腿——右铲踢腿——右高侧踢腿
左低侧踢腿——左飞侧踢腿
左前蹬踢腿——右飞蹬踢腿
右前踢腿——左撩踢腿
右低侧踢腿——左前蹬踢腿——右髙横扫腿 注:练巧方法可原地进行,也可配合步法练习
(五)泰拳膝技
膝技是泰拳中的主要技法,泰语中叫“求”,是近距离搏斗 中致命的杀手锏。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或反击都有很大功效。由 于膝部坚硬,出击速度快、线路短、力量大,常常神出鬼没,令 对手防不胜防。
泰拳基本膝技
前冲膝、上顶膝、斜撞膝、横扫膝、侧弯膝、跃击膝(飞膝)等。
膝技一般用于攻击对方的头部、下腭、胸腹部、胃部、肋 部、后腰、大腿肌等。
- 发膝技术要旨
- 用膝之道贵在精简、实用,把握恰当的时机,近身缠抱 时宜用膝法;跃击膝使用时一要弹跳力好,二要把握准确的时机 及距离。
- 膝技运用必须配合腰、腿之力量,还需手法的辅助,一 般手的发力方向应与膝的发力方向相合,膝力才能凶猛、奏效。
- 发膝时要敢于冒险且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接近对手, 实施膝技C
- 发膝时要设法运用假动作,吸引对方注意力,保持膝技 的突然性和隐蔽性,使对手不知我之意图。
- 膝技的优劣实质上就是髋节关柔韧性好坏的体现,故须 加强髋关节和腿部的柔韧训练。
- 使用膝技时必须考虑未击中目标后的补救措施和应变能 力,不给对手反击的机会。
膝技要和拳、肘、腿等技法配合使用,形成立体攻势
- 膝技基本皮法
- 前冲膝:以右腿为例。 由左防卫势开始,右脚蹬地,屈 膝上提,向体前直线前冲,左腿 支撑身体,上体微后仰,两手体 前随动,呼气发力,力达膝部, 目视对手。(图33)
- 上顶膝:以右腿为例。 由左防卫势开始,右脚蹬地,屈 膝上提,向体前方垂直上顶,左 腿支撑身体,上体微内含,两手 体前向下拉动,呼气发力,力达 膝部,目视对手。(图34)
- 斜撞膝:以右腿为例。 由左防卫势开始,右脚蹬地,屈膝上提,向体前斜上方45度撞 膝,左腿支撑身体,上体向左后转动,两手向右后摆动,呼气发 力,力达膝部,目视对手。(图35)
由左防卫势开始,左脚向外侧拧 转,右脚蹬地,屈膝上提,与上 体水平,且与地面垂直,由右向 左横扫360度,两手随动,呼气 发力,力达膝部,目视对手。
(图 36)
由左防卫势开始,右脚蹬地,屈 膝上提,用膝部内侧由外向里摆 击,左腿支撑身体,上体向右微 转,两手体前随动,呼气发力,
力达膝内部,目视对手。(图37)
- 飞膝(跃击膝):是膝技中 唯一用于远距离攻击的膝法,飞膝时 利用身体的贯性和体重产生巨大的冲 撞力量飞击对手,一般有单飞膝、双 飞膝和连环飞膝。

以右单飞膝为例,由左防卫势 开始。(图38A)
双脚用力蹬地,身体凌空.右 膝向上飞顶。(图38B)
两手随动,呼气发力,力达膝 部,目视对手。(图39)
膝技组合
- 左前冲膝——右斜撞膝
- 左斜撞膝——右侧弯膝
- 左上顶膝——右单飞膝
- 左前冲膝——右上顶膝
- 左斜撞膝——右斜撞膝
- 左上顶膝——双飞膝
- 左斜撞膝——右横扫膝
- 右侧弯膝——左单飞膝
- 右冲膝——左冲膝
- 右单飞膝——左单飞膝
注:练习方法可原地进行,也可配合步法练习。
(六)泰拳摔技
摔法是泰拳高级技法,一般较难掌握,非身经百战、技术全 面、功夫高深的拳手很少运用此技。使用摔技时需要贴身近战, 故应看准时机,切不可草率行事,否则容易受到对方“铁肘”、 “钢膝”的致命打击;使用摔技的最好时机是在对方以一脚攻击 落空,而尚以单足支撑重心之时,此时巧妙地运用摔技,效果最 佳。
泰拳基本摔技
顺手牵拉摔、穿腋过背摔、托肘扫踢摔、抱膝按面摔、抱腰 按面摔、抱腿拧摔、抱腿别摔、钩腿踢摔、掀腿绊摔、扛腿过背摔等。
- 施摔要旨
使用摔技时要快速、敏捷,劲力协调,更为重要的一点 是控制对手的重心,从而把握时机和用力方向
浏览1,5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