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

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我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将自卫防 身的技击术逐渐发展成为一套特殊的民族文化。武术最早可 追溯到中华民族的原始社会,在艰苦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 类需要克服大自然带来的各种考验,才能生存和繁衍下去。

原始人类在山林旷野中,与猛禽野兽生活在一起。为了防 范、抵御猛兽,以及狩猎和驯养它们,人类将与生俱来的求生 手段逐渐发展成为有一定技巧性的搏斗技术,并且开始使用 木棍和石器等工具进行攻击性更强的防卫和狩猎。那时候,人 们的攻防技能都是简单而初级的,并没有脱离日常的生产与 生活。

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器械有石斧、石锥 和石球等。由此可见,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狩猎和格斗方式除了来的。徒手搏斗外,已经开始利用器械,这也是格斗技能已萌芽的佐 证。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器械更加多样化,出现了鱼 叉、箭镞、铜钺和铜斧等,这些具有攻击性能的工具是简单和 _粗糙的,后期的武术器械便是在这些原始工具上演变发展起

人类进人氏族公社时期,部落或氏族间为了争夺更好更 适宜的生活环境,经常发生小规模的战争,人类的徒手和器械 格斗技能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积累和发展着。徒手搏斗 时,人类的攻击和防御动作通常是拳打脚踢、滚摔抵压等。在 利用器械的近身搏斗中,常使用棍棒、刀斧或长矛等工具;部 落间的远距离战斗则会使用弓箭或投掷器类工具。

相传,蚩尤的部落在东方,他们的族徽是野牛,而族人们 也如野牛般勇猛善斗。在狩猎和部族作战时,族人们的头上都 要戴上牛角,这对野兽和敌人都有着一定的威慑力。蚩尤部落 的族人善于角抵,这是一种原始的摔跤技能。对敌时,他们会 模拟野牛的姿态,用头去顶对手,起到威慑的作用,使对手胆 怯而不敢靠近,同时再伴以打、踢、摔等方法制服对手。蚩尤部 落的族人练习这种搏斗方法,用于对敌作战。后人将蚩尤发明 的这种类似于摔跤的技能叫做“蚩尤戏”。《山海经》中有记载, 黄帝伐蚩尤时造了很多武器来武装自己的队伍,黄帝的族人 们借助器械打败了蚩尤部落。那个时期的人类发展出具有一 定格斗技能的搏斗技术,器械的应用技术也有所发展。

史籍中记载,大禹时期,有一个部落不服从大禹的管制,他们屡次反叛。大禹带族人征伐,可部落仍不愿降服。大禹想 出一个办法,他集结士兵进行进攻演练,邀请反叛部落的族人 观看。大禹的士兵们手持斧盾操练,队列有序,动作整齐,他称 操练为“干戚舞”。这次演练起到了威慑的作用,想要反叛的族 人通过“干戚舞”见识到大禹的实力后受到震慑,从此甘愿臣 服,不再有反叛的行为。古代“武舞”的起源应该就是从大禹时 期开始的,而武术套路则是在“武舞”的基础上形成的。

图片1

当我国的社会形势进入奴隶制时期,青铜器出现了,生产二、发展

力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然资源, 一些大小规模的战争也频频发生。为了提高军事力量,各部落 的作战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改进和完善。夏商时期,军队中 使用“武舞”训练士兵,这种“武舞”其实就是武术的前身。掌权 者开设学校,组织士兵们训练搏斗技能。经过训练,士兵们的 实战技术得到很大提高,技术技巧朝着规范和实用的方向发 展。士兵的武器种类增多了,除了刀和斧外,矛、戈、戟、钺、剑 等兵器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些兵器的使用方法逐渐得到完 善,例如劈、扎、刺、砍等技术。这个时期,人们称搏斗技能为手 •搏、手格或股肱。周朝时的一部著作《周易》对于我国文化的影 响是巨大的,书中的思想同时也对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 非常大的作用。《周易》又被称为《易经》,其哲学理论为阴阳八 卦学说,武术中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理论体系便是在此基础 上形成的。

春秋时期,铁器出现,武器的制造工艺更加精良,种类也 越来越丰富。在这诸侯割据、战乱频发的时期,士兵们作战技 能的高低、兵器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衡量一国军事实力的标 准,因此,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当权者的极大重视。这一时期,人

们将格斗或搏击技术等统称为技击术。据记载,齐桓公为了选 拔勇猛善战武技精妙的人才,每年都要举办两次“角试”,也就

是搏斗比赛。比赛中所用的技巧在进攻、防守、反击和佯攻中

都体现。在各国的军队中,步兵和骑兵已经初见规模,为了 适应各种不同的战争情况,适合步骑兵使用的各类长短兵器 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技击技能和武器种类更加多元 化,技击理论也逐渐成熟。由于铁器的出现,武器的种类和质 量都得到了丰富。其中剑这类武器开始盛行,剑道成为很多技 击术习练者的必修技能。

图片2

秦汉时期,武术不仅是战场上士兵作战的技能,它也成为 宴会中进行的类似于舞蹈的表演。这类表演的种类和形式多 样,最常见的是剑舞、刀舞和力舞等,表演形式有单人舞、双人 舞和多人集体舞。以舞蹈形式展现的武术,其观赏性和艺术价 值都比较高,武术的套路在表演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武术在这 个时期发展出许多流派,关于或涉及武术技巧的书籍和文章 也有很多。

两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流派的武术形成了一些既定套路, 人们按照套路口诀习练武术。但由于战乱不断,一些上层权贵 一心追求长生不死之术,武术中使用的剑竟随之成为修行法 器。修行之风渐盛,习武之人逐渐减少,武术在这一时期的发 展是比较缓慢的。

隋唐时期,武术再次兴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国家通过比武考试来选拔武术人才,武 举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军队中,武术上有所建树 的士兵不仅会得到提拔,而且还会授予武艺出众者相应的称 号。由于统治阶级对武术的重视,也使得练习武术成为尊贵的 象征。我国武术流派中比较著名的少林派便是在唐朝初期发 展起来的。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武术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 之地。在唐朝,武术与诗歌、书法一起受到人们的推崇。唐代有 三绝,分别是张旭的书法,李白的诗,另外一绝便是裴民的剑 术。那时候,虽然作战时已经全面使用刀或其他兵器,而不使 用剑,但剑在民间却依旧非常盛行。习武者练剑不仅有防身之

图片3

宋朝时,人民群众自发集中组织成立的一些习武团体开 始兴起。每个组织所练习的武艺都有差别,组织多名为“社”。用,同时也是风雅的表现。一些不习武的文人也要佩剑和舞 剑,唐朝的尚武之风由此便可见一斑。

有些武术社团在史料中也有记载,例如习练弩箭的“锦标社”,

习练棍棒的“英略社”,以及习练相扑的“角抵社”等。当时的战 乱不断,人民组织武术社团主要是为了抵御战祸。在中国乡村  和边防要塞,老百姓练习的武术招数和技术更侧重于防御的 实用性。除此之外,那个时期城市中也会看到众多习武者的身 影,他们大都以打场演武的形式出现。在繁华的闹市,演武者

跟随社团穿梭于各国城市,以表演武术作为生计手段。武艺表 演中有单人表演,也有双人和多人表演。武艺的种类很多,有 徒手武术,如角抵、拳法或脚法等,也有器械类,如舞剑、耍枪、 ,射弩等,侧重于套路和观赏性,表演的内容被统称为“百戏”。

元代时,统治阶层为了稳定政权,严禁民间使用武器,私 藏武器者将被判处刑罚。宋朝的许多社团转入地下秘密活动, 还有一些则转为武馆。民间的习武之人只能私下传授武艺,技 击技术中的进攻性也不强,武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明朝时期,武术再次兴起,各个流派蓬勃发展。在众多的 武术派别中,研习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拳法和器械武术有少林 拳、太极拳、八卦拳和形意拳等,出现了拳派林立的局面。拳法 口诀被各家汇编成书,广为教习。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关于武 术的书籍,并针对武术的理论和技法都做了比较深入地研究 和总结。此外,书中对于武术的流派、发展和特征也做了详细 的记载,为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朝时期,武术又一次受到统治阶层的限制。但由于武术 的群众基础好,使得民间的一些武术社团保存下来,他们私下 里秘密传授武术,使各流派的武术发展并传承了下去。

民国时期,各种武术社团和武馆再次兴起。那时武术也被 称为“国术”,受到国人的推崇。除了国人研习武术外,外国人 也对它抱有很大兴趣,与此同时世界也开始逐渐认识了中国 武术。那是时代大变革的时期,武术在那个时期自然地逐渐转 变为近代体育项目中的一种。

建国后,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党和政府 的重视。为继承武术事业、发展武术运动,政府组织成立武术 协会,在各大高校设立了武术专业,并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正 式比赛项目。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是由民众的集体智慧创 造的。民间对于武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国人民借助武术反抗 压迫统治、抵御外敌,其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勇敢坚毅的品质在 武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是武术在各个历史阶段都能 够传承和发展下来的主要原因。

图片4

第二节武术的内容

一、武术的主要内容

武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套路、基本功、内功和外功。

套路是中国武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徒手进行的 拳术,还是器械武术,大多数功夫是建立在套路上的。武术套 路是指以众多的技击动作为素材,将它们以某种特定的规律 编排到一起,形成一套具有一定程序性的攻防动作组合。不同 的流派和不同的拳术有着不同的攻防技巧比例,所使用的动 作编排规律也有很大不同,动静结合,刚与柔、虚与实的变化 多种多样。所采用的技击动作,如踢、打、摔、拿、击、刺等中每一种都是单一的素材。技击动作彼此结合的技术是套路的 基础,套路基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宏观技法上的表现形式。

武术中的套路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竞赛中也占有 非常大的比重。一个完整的套路由“起势”开始,到“收势”结

束,其中包括数十乃至近百个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着自身的 属性,但由于单个技击动作在套路中的排序不同,使其各自发 挥的作用之间也有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使套路呈现出不同 的外在形式和技术特点。

通常,依据武术的内容可将其分为两类,分别是徒手和器 械;依据武术的训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双练、整体表演三种。武 术的派别和拳种很多,各个拳种的风格特色不一,其套路的特 征长短和刚柔也彼此不同,技术性和可看性也随之存在差异。 但主要运动内容都是攻击和防守,其编排讲究动静结合、刚柔 并济、虚实相宜,所有武术套路训练要求都是形神兼备、内外 兼修的。

现代武术套路的编排有着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一个完整 的套路由开始的起势,中间若干个段,以及收尾时的收势组 成。段还可以叫做趟,它由一些动作组合按照特定的顺序结合 起来。组合由数个单一的动作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

动作是组合、段,以及套路的最小单位。包括上肢和下肢 的动作,上肢的手型、手法、肘法,下肢的步型、步法、腿法,此 外还包括相对应的眼法和身法,虽然单个动作指的是某个特 定部分的活动,但在做动作时,并不是只有单一部位在僵硬的 活动,需要配合身体的其他部位同时活动,以保证动作的自然 和流畅,以及保持重心稳定和身体的平衡。

组合中的动作数量没有限定,由组合中的动作数量可以 区分出高级或初级套路,越是高级的套路,其组合中的动作一图片5

般也就越多。每个组合的动作数量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组合 中的动作数量多,而有些组合中的动作数量少,这就使得一个 完整套路变得复杂,难以完整记忆,学习这种套路时也会感到 比较困难。初级套路中各组合的动作数量一般更趋于相似,便 于练习时加深记忆,初学者掌握了初级套路,才能逐渐适应套 路中的规律,以后接触高级套路才会变得容易。 >

每种套路中的具体动作组合和单个动作都有着各自的形 态,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姿势才使得套路呈现出丰富的造型 变化,以及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形式。我国武术中的拳势形态有 许多趋向于模拟自然界现象和动植物的特征,其中关于运动

和静止的形态变化万千。动作的缓慢与迅疾,力量的轻巧与沉 实,以及各种身体姿势的造型也是不同。这在不同的拳法口诀 中都有生动的体现,比如动如涛,静如岳,缓如鹰,快如风,这 些口诀是对于动作和感受的说明和讲解。

在武术套路中,动作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武术深 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受《易经》影响最深,很讲究阴阳协 调,刚柔相济。这种哲学思想是我国早期的辩证主义哲学理论 的一种形式,武术很好地吸收了这一思想,将部分与整体、刚 与柔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单一的动作是整体的一部分,只有 将所有动作协调一致,连贯并高度统一才能做到精、气、神的 和谐一致,以形成完整的套路并使其富于韵律和节奏的美感。 单一动作之间的连贯性需要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合作,包括 手法、眼法、身法、腿法和步法,这一系列外在的动作还应与内 在的思想意识相一致,才能真正地做到形神兼备。

通过武术套路的训练,人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锻炼,从 而提升人的灵敏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身体协调能力和 耐力素质等。在长期的训练中,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力。

体术是武术的基础,无论是徒手还是器械,习武者都要掌 握体术的相关基本功。如果基本功不牢靠,就无法将套路进行 正常发挥运用。以长拳套路为例,包括的动作组合有跳跃、翻 滚和跌扑等。想打好一整套的长拳,就需要将其中包含的每一 个基本动作都做到位,由于各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各不相同,需 要逐个学习、掌握和巩固,然后再熟练地将动作连贯起来,这

此外,内功和外功也是武术的重要内容。内功指的是气息 的调控,也可以认为是气功。而外功指的是身体能力的锻炼, 包括增强肌肉、骨骼和筋腱的强度等。样才能形成套路。习武是一个由简到繁、先打基础再进阶的过 程,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就不可能将武术和套路练好而器械 的技击技术同理,基本体术的训练也同样是学习和掌握器械 •技术的前提。刀法的要诀是“单刀着手、双刀看走”,枪法的要 诀是“枪随身转”,棍法的要诀是“棍打一片”,从这些要诀中不 难看出,器械的技法是离不开体术基本功中的眼法、手法、身 法和步法的,器械与拳术只有做到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器械 的技术性才可能真正发挥出来。

图片6

锻炼内功需要通过在不同身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下调整 呼吸、运气、吐纳等训练内容来实现。中国武术的内功训练主 要受到《易经》和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体系统与自然界的 整个系统是相通的,讲究通过气使人体融入并与自然沟通,达 到相汇相溶、协调一致的境界。内功还分为动功与静功,动功 是指在练习武术时,通过调节气息来增强武术的施展效果。在 各流派中,太极拳就是重视动功的典型拳法。静功是在动功的 基础上加入了意念的概念,也就是在调节气息的同时增强意 念的能动性。实践证明,内功修炼确实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 用,对于性格与意识塑造也有着很大帮助。

外功与其他体育项目中的身体素质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 都有些相似。它比较有特点之处在于抗击打训练,用以增强身 体骨骼和肌肉强度。典型的训练有手部和头部的抗击打训练, 手断木板和头碎砖头是较常见的训练内容。

武术中注重内功和外功的结合,进而达到精、气、神和力 的协调与统一。武术中的技击动作有踢、打、摔、拿、击、刺等, 打法有冲、撞、挤、靠、崩、挑、劈、砸等。将它们以不同的顺序和 规律结合到一起,可形成千变万化的套路。

武术的类别是丰富而复杂的,可依据内容、形式、地域或 派别进行或详细或大略的分类。按照习武的用途可将武术分 为健身类和对抗类,其中健身类武术的种类众多,有各种针对 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武术种类;也可按照拳法不同将武 术分为长拳和传统拳法,其中长拳是国家认证的搏击技术,共 包括十八种拳术,分别是长拳、少林拳、查拳、花拳、华拳、三皇 炮垂、绵拳、劈挂拳、八极拳、通臂拳、翻子拳、拦手拳、燕青拳、二、武术的分类

图片7

中国武术本就是民间文化,它来自于民间又发展在民间,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人们在习练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拳术和套路。作为健身和业余爱好,场地和器 械的选择空间比较大,练习的场地可以是自己家中,也可以是 广场、公园,只要不打扰其他人就可以。如果没有专门的器械, 也可以采用任何外形相似的物件代替。训练中,习武者可自行 创造套路和拳法,这样既能够增加武术的趣味性,还可发展提 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戳脚、弹腿、梅花拳、六合拳、岳氏连拳。传统拳法还包括内家 拳、南拳、象形拳和短拳等。内家拳的四种拳术分别是内家拳、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它们所运用的套路则更多,不同的拳 术对应使用的器械也是不同的,其套路结构和武术风格间的 差异也比较明显。武术按照使用器械的不同还可分出许多种 来,但器械的套路都是以对应的该种武术为基础的。器械中包 括各类刀、剑、棍、枪、鞭、锤等,这些不同的器械还可以分为短 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和软器械等。训练中,不同的器械应采用 相对应的技术技巧和训练方式。

第一节七大派系的介绍

中华武术的流派和门宗众多,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和 民族中,其数量目前仍无法统计。中华武术的历史源远流长, 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产生的流派套路庞杂纷繁。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风土人情的差异,使得在此基础上 • 产生的拳派套路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武术派别的风格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在绝大多数 武术派别形成的时期,地域间的交流远没有现代这样密切,其 风格很少受到其他地域文化的影响,因而能够保留纯粹的 地域性文化特点。又由于我国武术派别形成时期几乎没 有机会接触外来文化,才使得各个派别的武术风格和思 想保留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动作形式和技击方式。

中国武术中最著名的流派有七个,也可称为七大派系,分 别是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太极、形意和八卦。这几大派系均 是在特定地域文化的土壤中派生和发展而来的。除了拳系外,

有其自身鲜明的风格和特点,其中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中国武术中的跤术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个民族的跤术具

民族的跤术都很有特色。但由于跤术在技法上自成一个体系, 与以拳脚为主的派系在技法、形式和规则都有许多差异,因而 不算在下文加以介绍的范畴以内。

图片8

一、少林拳系參

名扬中外的少林武术源于嵩山少林寺,少林派是诞生年 代比较早的武术流派之一,它在中国武术界的影响力是巨大 的。少林寺是佛教寺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建于北魏孝文帝 太和十九年。寺宙中的僧人为了保护寺庙以安心参禅,一直都 有习武练功的习惯,逐渐形成独特的少林派武学系统。

嵩山是五岳之首,它的地势雄伟壮观,林木繁茂,由太室 山和少室山这两座山群组成,而少林寺就位于少室山下。少林 寺是后魏孝文帝为西域高僧跋陀修建的,广为流传的天竺高 僧达摩创建少林寺之说并不属实。在少林寺建成的三十六年 , 后,天竺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据传说他在寺中住了九年 之久,每日参禅打坐,写下《易筋》和《洗髓》两部经文,并开创 了罗汉拳。可经考据这只是传言,中国禅宗的创始人达摩并不 是少林武术的开创者,在他来到少林之前,北朝僧人的习武之 风已经盛行。寺内有名的面壁石与达摩大师没有关系,《易筋》 与《洗髓》二经的编写者和罗汉拳的开创者现已不可考,但实 非达摩所创已有论断。少林派的拳种之所以众多,主要是因为 它们是由寺庙的僧人在长期习武的过程中自发创编的,是集 思广益的结果,并不是凭一人之力便能做到的。

少林寺早在隋唐时期就被世人所知了。隋末时期,政局动

荡不安,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很多诸侯都想自立为王。势力较 大的王世充起兵造反并攻占了洛阳城,并捉拿了李世民。少林 寺派十三名武艺精湛的武僧讨伐王世充,僧人救了李世民,逼 降王世充。李世民登基为帝后为感他们,不仅赏赐了十三位 僧人,还赐予少林寺封地和银两。著名的“十三棍救唐王”指的 就是这个历史事件,少林派此后便开始受到世人瞩目。

唐代到明代,朝廷多次征少林寺僧人协助军队作战,为国 家做了很大贡献。元代时,为了嘉奖少林寺福裕和尚的卓越战 功,皇帝封其为晋国公。在这一时期,少林武术也得到了快速 发展,棍法风格逐渐形成,少林武术的特点也日渐显现。其中 少林短打和少林棍法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明 代时,少林派在中国已颇具威望。征边有功的小山和尚得到皇 帝的赏赐,朝廷为他在寺前建造石狮、树立旗杆。嘉靖时期,江 南地区常受到倭寇侵扰,他们在当地杀人劫掠,无恶不作。少 林月空和尚率领僧众到松江抗倭,僧人手持铁制长棍,每根铁 棍重达三十斤,他们耍起棍来就像使用竹杖一般轻松。在抗倭 战争中,少林僧人总是冲在最前方打头阵,以优秀的技击水平 痛击了倭寇。此次战争中,少林寺共牺牲了三十位僧人。为了 纪念这些抗倭英雄,朝廷赐少林寺“少林观武碑”。明代有名的 武僧众多,除前面介绍过的小山和月空和尚外,还有觉远上人 和痛禅上人等。嘉靖四十年,福建名将俞大猷拜谒少林寺时发 现僧人使用的棍法口诀已年久失传,他将自己多年研究的棍 法顷囊相赠,使少林武术的棍法重新得到了发展。

大的。明末时,少林寺开始研究搏击性武术,这些武术中吸收了 各地各家的武术技法,如四川的枪术和福建的棍术等。以少林 武术为基础,将其他武术的精华融入到自身套路当中,使其成 ,为集天下武术之大成的少林拳系,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少林派因为收纳的武学技法众多,成为了北方拳派的代表。几 乎所有北方拳种都与少林派有关,如梅花、炮拳、红拳、弓力、 劈挂、通臂、短打、秘踪、拦手、幢螂、七星、昭阳、关东、八极、戳 脚、鹰爪,以及长拳、猴拳、苌家拳、岳氏连拳等,这些被吸收进 入少林门墙的拳种的套路和功法都各具特色。根据后人的综 合统计,少林派的武术套路有七百多种,其武术体系是尤为庞

图片9

少林拳以外家拳为主,其风格刚劲勇猛,这种特点的形成 与中原人的身材体魄有关。中原人的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性 格直率豁达。其拳法套路以强调四肢动作为主,拳路开合幅度 比较大,动作迅速,力量大。少林拳系中讲究肢体运动幅度的 充分运用,深谙放长击远之法。拳法中腿的利用率很高,这也 是由中原人的身材决定的,他们生来便拥有突出的长腿优势。

少林拳的套路比较简单灵活,拳法偏重于格斗的实用性, 花样比较少。性质质朴,刚柔并济,攻击性和防御性都有很强 的目的性。少林拳的步法灵活多变,进退得法。起与收的动作 迅捷,转体如转轮般连贯迅速,跳跃动作要求起步轻巧,腾空 高。少林拳套路中的组合动作不复杂,而且动作数量少,完成 时间短,很多动作都是直来直去的,虽然直白却迅猛精悍。少 林拳的眼法讲究以目视目,头部端正,眼睛始终盯着一个点, 以余光兼顾其他方位。站立时身体笔直,挺胸抬头,两腿并拢,

双肩放松。手臂攻击的时候,肘部应用灵活,以随时调整弯曲 度适应进攻和防守的需求。手臂伸直攻击为防御性进攻,手肘 弯曲则有很强的进攻性。使用少林拳时,重心的控制非常重 要。不论是迅速进攻还是静待严防,都应时刻保证身体平衡, 做到动作轻巧,步法沉稳。

少林拳法中的基本功训练是技击术和套路的前提和关 键。常见的站桩方式有马步桩、椅子桩、丁字桩等。站桩时需要 配合相应的眼法、脚法和手法,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做到眼 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训练手部进攻技法和力量,比如抓、 拉、推、举等。身法在少林拳术中也比较重要,少林拳讲究身体 藏而不露。在进攻和防守时,尽可能缩小自身展现在对手面前 的可攻击面,使对手难以攻击到身体的要害和薄弱部位。在战 术的运用上,少林拳讲究虚与实的结合,常适当采用佯攻和佯 守。动作上迷惑对手,虚晃的招数运用得当,做到声东击西,攻 其不备,调动对手,令其产生判断上的失误,继而趁机攻击其 要害部位。

依据少林拳的习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和对练两大类,其中 单练的拳种和套路最多。洪拳目前被承认的类型共有三种,包 括小洪拳、大洪拳和老洪拳,小洪拳有两个套路,大洪拳有十 二个套路,老洪拳有一个套路。此外还有四个套路的通背,、三 个套路的罗汉拳和炮拳,两个套路的长拳、关东拳、青龙出海 拳和梅花拳,一个套路的朝阳拳、长护心意门、扩身流星拳和 龙虎豹蛇鹤拳。对练则有六个套路的六合拳。

少林的拳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现在还比较常见的拳法。

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也叫做龙虎豹蛇鹤,是一种模拟自然界动作形 态和动作的拳种,属于象形拳类。该拳种利用手部和身体的姿 势模仿龙、虎、豹、蛇、鹤这五类动物,拳法激烈朴素,形神兼 备。少林五拳的创始人是嵩山少林寺的秋月和尚,他圆寂后将 拳法传授给觉远和尚。拳法得以流传下来主要依靠二人共同 撰写的关于少林五拳的书籍《少林五拳精要》,在这本书中,五 拳的技术要点都有比较深入地阐述,五拳各自的身法、手法、 脚法、眼法和步法的介绍都很系统和完整,因此得以流传至 今。少林五拳刚健有力,注重姿势和动作的形态和神态,以及 意志与形体的融合与统一。例如站立姿势中的鹤立,跳跃中的 豹窜,进攻中用的蛇缠,以及很有威力的虎啸等。以上动作不 仅在外形体态上做到了惟妙惟肖,其动作也很有特色。习练五 拳前应先掌握长拳和南拳,同时内功和外功的配合也很重要。

少林花拳

在少林拳系中,花拳是比较鲜见的,它是柔拳的一种。其 拳势流畅紧密,力量柔中带刚,动作轻而迅速,攻击时身法变 化多样,防守严密,滴水不漏。进攻的动作连贯,如行云流水, 缓急有序,张弛有度,攻击的频率由快到慢几乎没有过渡。

花拳的套路中,其动作组合都比较简洁,但每个动作都很

地方打斗也能发挥出全部拳法套路。花拳的跳跃动作轻盈如 燕,腾空时也能充分运用各肢体迅速出击,体态柔软优美。精悍利落。少林花拳适合配合使用短兵器,用花拳的人常使用 的器械是燕子铛。这种武器其实是一种双手使用的短刀,短刀 的外形与飞行中的燕子相似,因而得名燕子铛。短打动作和短 刀结合起来使用可谓相得益彰,即便在空间十分狭窄闭塞的

图片10

 

浏览7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