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散打攻击目标点拨
在散打比赛中,打什么部位,往哪里打,都是有讲究的。因为人体的不同部位所承 载的抗击打能力不同,比如击打胸部的胸大肌与击打头部的面门用同样的打击力,其 打击效果却截然不同,所以练习者掌握和熟知散打进攻部位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 在散打比赛中做到有的放矢,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散打攻击目标必须符合以下要点:
第一,散打比赛规则中允许击打的部位。
第二,能够产生出良好的得分效果或制伤效果的部位。
大家知道,人体周身可划分为“上盘”(头、颈等部位)、“中盘”(胸、背、腹、腰、肋等 部位)和“下盘”(裆、脚等部位)。在“三盘”之中,又有以下主要攻击部位:
一、 头部
头部是指挥人体技术、战术的司令部,由颅与面两部分组成,有鼻子、眼睛、耳门 穴、下颌骨等要害,以及颅腔内的大脑、小脑等重要神经中枢。重击可以出现剧痛、眩 晕、视觉模糊等症状,甚至还会休克或死亡。
二、 颈部
颈部中间有气管,是食管和呼吸的器官,两侧有静动脉和血管,是人体供给大脑血 液的唯一通道,重击或掐锁颈部,可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
三、 胸部
胸腔有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以及锁骨、心窝等要害。胸部受到重击或砸压时,会
出现心肺损伤,使其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锁骨骨折、心窝闭气,甚至昏迷。
四、 背部
背部的攻击部位多在心俞穴,心俞穴又称后心,位于人体后背部第5胸椎至第9胸 椎之间,此处没有较厚的保护层,若受到重击可以剌激心脏,使人丧失对战能力。
五、 腹部
腹腔内有肝、脾、胃、肾和膀胱等器官,同时腹腔的神经十分丰富,若受到重击会出 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当内脏出血时,还会造成生命危险。
六、 腰部
腰部是保护身体姿态及传导动作发力的重要部位,若受到重击会出现腰椎、肾脏 损伤,使其失去正常的功能。
七、 肋骨
肋部左右共有12对肋骨,对称排列,左侧是心区,从生理解剖学来讲,第5至第8肋 弯曲度最大,最易发生骨折。若重击两肋,极易造成肋骨向内骨折,致使心脏、肝脏损 伤,导致大量出血而死亡。
八、 裆部
裆部为生殖器官,神经十分丰富,重击会出现剧烈疼痛,甚至睾丸、膀胱破裂,导致 休克或死亡。
九、 关节
人体周身共有各种关节130多个,其中主要有颈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骼 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通过击打、锁拧、扛别等技法,可造成关节脱臼、韧带损伤、肌 肉撕裂或骨折等。
十、脚部
双脚虽然没有重要器官,但它起着支撑身体、移动步法的重要作用,是散打比赛中 不可忽视的进攻部位。若重踩脚骨能造成疼痛难忍、移步不灵;狠踢左右支撑脚,能破 坏对手的平衡,使之倒地,造成其失分和受伤。
附录一散打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第一节散打竞赛规则
1通则
1.1竞赛性质竞赛分团体比赛和个人比赛。上半年的比赛为团体赛,只记团体 成绩;下半年的比赛为个人赛,也叫冠军赛,只记个人成绩。
1.2竞赛办法
1.2.1循环赛、淘汰赛。
1.2.2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1.3资格审查
1.3.1成年运动员的年龄限制在18~35周岁。青少年运动员年龄限制在15~18周岁。
1.3.2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1.3.3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1.3.4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道之前20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 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1.4体重分级
48公斤级(W48公斤)
52公斤级(>48公斤~W52公斤)
56公斤级(>52公斤~W56公斤)
60公斤级(>56公斤~W60公斤)
65公斤级(>60公斤~W65公斤)
70公斤级(>65公斤~W70公斤)
75公斤级(>70公斤~W75公斤)
80公斤级(>75公斤~W80公斤)
85公斤级(>80公斤~W85公斤)
90公斤级(>85公斤~芸90公斤)
90公斤级以上(>90公斤)
1.5称量体重
1.5.1称量体重须在仲裁委员的监督下,由检录长负责、编排记录员配合完成。
1.5.2经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称量体重时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1.5.3运动员必须按照大会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称量体重时裸体或
只穿短裤(女运动员可穿近身内衣)。
133
1.5.4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每个级别在1小时内称完。如体重不符, 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每天参赛的运动员统一称量一次体重。
1.6抽签
1.6.1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 领队参加。
1.6.2抽签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小级别开始,如本级别只有一人,则 不能参加比赛。
1.7服装护具 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指定的拳套、护头、护胸,必须穿、戴自备的 护齿、护裆(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比赛的护具分红、黑两种颜色。运动员必须穿指定 的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比赛服装。
1-8拳套的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下级别的拳套为230克(女子和青少年运动员均 使用该重量的拳套);7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80克。
1.9竞赛中的礼节
1.9.1介绍运动员时,运动员向观众行抱拳礼。
1.9.2每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相互行抱拳礼。
1.9.3宣布结果时,运动员交换站位,宣布结果后,运动员先相互行抱拳礼,再向 台上裁判员行抱拳礼,裁判员回礼;然后向对方教练员行抱拳礼,教练员回礼。
1.9.4边裁判员换人时,互相行抱拳礼。
1-10弃权
1.10.1比赛期间,运动员因受伤或体重不符不能参加比赛时,作弃权论,不再参 加以后的比赛,但已进入名次的成绩有效。
1.10.2比赛进行时,运动员实力悬殊,为保护本方运动员的安全,教练员可举弃 权牌表示弃权,运动员也可举手要求弃权。
1.10.3不能按时参加称量体重;赛前3次点名未到或点名后擅自离开,不能按时 上场者,作无故弃权论。
1.10.4比赛期间,运动员无故弃权,取消本人全部成绩。
1.11竞赛中的有关规定
1.11.1临场执行裁判人员应集中精力,不得与其他人员交谈,未经裁判长许可不 得离开席位。
1.11.2运动队必须遵守规则,尊重和服从裁判。在场上不准有吵闹、谩骂、甩护具 等任何表示不满的行为。
1.11.3比赛时,教练员和本队医生坐在指定位置。局间休息时,允许给运动员按 摩和指导O
1.11.4运动员严禁使用兴奋剂,局间休息时不能输氧。
2比赛规则
2.1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2.2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腿。
2.3禁用方法
2.3.1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2.3.2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2.3.3用任何方法攻击主动倒地方或被动倒地方的头部。
2.4得分标准
2.4.1得2分
- —方下台,另一方得2分;
- 一方倒地(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支撑台面),站立者得2分;
2.4.1.3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分;
2.4.1.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顺势站立者,得2分;
2.4.1.5被强制读秒1次,对方得2分;
2.4.1.6受警告1次,对方得2分。
2.4.2得1分
2.4.2.1用手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部位得1分;
2.4.2.2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得1分;
2.4.2.3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
2.4.2.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不能顺势站立者,得1分;
2A2.5运动员被指定进攻后8秒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2.4.2.6主动倒地超过3秒不起立,对方得1分;
2.4.2.7受劝告1次,对方得1分。
2.4.3不得分
2.4.3.1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不得分;
2.4.3.2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不得分;
2.4.3.3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2.4.3.4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
2.5犯规与罚则
2.5.1犯规
2.5.1.1技术犯规①消极搂抱对方;②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③有意拖 延比赛时间;④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⑤上场不戴或有意吐 落护齿、松脱护具;⑥运动员不遵守礼节。
2.5.1.2侵人犯规①在口令“开始”前或喊“停”后进攻对方;②击中对方禁击部 位;③以禁用的方法击中对方。
2.5.2罚则
2.5.2.1每出现1次技术犯规,劝告1次。
2.5.2.2每出现1次侵人犯规,警告1次。
2.5.23侵人犯规达3次,取消该场比赛资格。
2.S.2.4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2.5.2.5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或局间休息时输氧,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2.6暂停比赛
2.6.1运动员倒地(主动倒地除外)或下台时;
2.6.2运动员犯规受罚时;
2.6.3运动员受伤时;
2.6.4运动员相互抱缠时,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秒时;
2.6.5运动员主动倒地超过3秒时;
2.6.6运动员举手要求暂停时;
2.6.7裁判长纠正错误、漏判时;
2.6.8处理场上问题或发现险情时;
2.6.9因灯光、场地等客观原因影响比赛时;
2.6.10被指定进攻超过8秒仍不进攻时。
2.7胜负评定
2.7.1优势胜利
2.7.1.1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栽判长的同意,判技术强者为 该场胜方;
2.7.1.2被重击(侵人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 为该场胜方;
- 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2.7.2每局胜负评定
2.7.2.1在每局比赛结束时,依据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判定每局胜负。
- 一局比赛中,一方受重击被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2次,另一方为该局 胜方。
- 一局比赛,一方2次下台,另一方为该局胜方。
2.7.2A 一局比赛中,双方出现平局,按下列顺序判定胜负:①本局受警告少者为 胜方;②本局受劝告少者为胜方;③体重轻者为胜方(以当天体重为准)。
上述3种仍相同,则为平局。
2.7.3每场胜负评定
2.7.3.1 一场比赛,先胜两局者为该场胜方。
2.7.3.2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诊断不能继续比赛者,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2.7.3.3比赛中因一方犯规,另一方诈伤,经医务监督确诊后,判犯规一方为该场 胜方。
2.7.3.4因对方犯规而受伤,通过医务监督检查确认不能再比赛者,为该场胜方。
但不得参加以后的比赛。
2.7.3.5循环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时,则为平局。
2.7.3.6淘汰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按下列顺序决定胜负:①受警告 少者为胜方;②受劝告少者为胜方;③体重轻者为胜方。上述3种情况仍相同,则加赛一 局,以此类推。
2.8名次评定
2.8.1个人名次
2.8.1.1淘汰赛时,直接产生名次。
2.8.1.2循环赛时,积分多者名次列前,若两人或两人以上积分相同时,按下列顺 序排列名次:①负局数少者列前;②受警告少者列前;③受劝告少者列前;④体重轻者 列前(以抽签体重为准)。上述4种情况仍相同时,名次并列。
2.8.2团体名次
2.8.2.1名次分 ①)各级别录取前8名时,分别按9、7、6、5、4、3、2、1的得分计算; _
②各级别录取前6名时,分别按7、5、4、3、2、1的得分计算。 ©
2.8.2.2积分相等时的处理方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体分数相等时,按下列顺 序排列名次:①按个人获第1名多的队名次列前,如果再相等时,按个人获第2名多的队 名次列前,依此类推;②受警告少的队名次列前;③受劝告少的队名次列前。如以上几
W种情况仍相等时,名次并列。 录
2.9编排与记录 一
2.9.1
编排2.9.1.1编排原则①以竞赛规程、报名表和大会的总时间为依据;②同一级别、 同一轮次的比赛应相对集中安排,条件要均等;③一名运动员一天最多安排2场比赛 ◎
(不在同一单元);④同一单元的比赛由体重轻的级别开始。
2.9.1.2种子设定①上一次全国锦标赛或冠军赛取得前4名的运动员确定为种子 选手,根据成绩排出种子的顺序;②变动级别的运动员不能定为种子选手;③种子选手不 再抽签,编排时根据种子的顺序号在轮次表中找到相应号码的位置,即种子的位置。
2.9.2记录
2.9.2.1边裁判员根据得分标准和台上裁判员的裁决,记录运动员的得分及犯规 情况,每局比赛结束后将运动员的得分填入记分表中。
2.9.2.2记录员将劝告、警告、取消比赛资格、强制读秒分别进行记录。
2.9.2.3循环赛制时,编排记录组根据每场比赛的结果在记分表中为胜方计2分, 负方计0分,平局时各计1分。因对方弃权获胜时,计2分,弃权者为0分。
3场地与器材3.1比赛场地比赛场地为高8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擂台,台面上铺有 软垫;软垫上铺盖单,台中心画有直径120厘米的中国武术协会的会徽。台面边缘有5厘
米宽的红色边线,台面四边向90厘米处画有10厘米宽的黄色警戒线。台下四周铺有高 30厘米、宽20厘米的保护软垫。
3.2器材
3.2.1色别牌是边裁判员判定运动员比赛胜负所出示的标志。圆牌直径20厘米, 木把长20厘米,共计18块,其中红色、黑色、红黑各半色牌各6块。
3.2.2劝告牌长15厘米、宽5厘米黄色板12块,板上写“劝告”字样。
3.2.3警告牌长15厘米、宽5厘米的红色板6块,板上写“警告”字样。
3.2.4强制读秒牌长15厘米、宽5厘米的蓝色板6块,板上写“强读”字样。
3.2.5放牌架长60厘米、高15厘米,红色和黑色各1个。
3.2.6弃权牌圆牌直径40厘米,木把长40厘米,黄色,2个。在圆牌正反面分别用 红色、黑色写“弃权”字样。
3.2.7秒表2块(1块备用)。
3.2.8哨子2个(单、双音各1个)。
3.2.9扩音喇叭3个
3.2.10铜锣、铜锤、锣架各1副
3.2.11计数器15~2。块
3.2.12摄像机2台
3.2.13公制计量器2台
3.2.14电脑显示器3~4个
3.2.15键盘8个
3.2.16色别显示器5个
附上擂台平面示意图及表一 ~表七。
主席台
r~~~ *1仲裁委员会席监督委员会席

比赛报名表(表一)
队名: 领队: 教练: 医生:
序
号 |
姓 名 |
性 别 |
出 生 年 月 |
体
重 |
48 公 斤 |
52 公 斤 |
56 公 斤 |
60
公
斤 |
65
公 斤 |
70 公 斤 |
75
公
斤 |
80
公
斤 |
85
公
斤 |
90
公 斤 |
90 公 斤 以 上 |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医院章: 单位章: 年 月 日
散打竞赛的日程表(表二)
时间 |
级别 |
轮次 |
场数 |
备注 |
日 |
上午 |
|
公斤级 |
|
() |
|
|
公斤级 |
|
() |
公斤级 |
|
() |
晚上 |
|
公斤级 |
|
() |
|
公斤级 |
|
() |
公斤级 |
|
() |
日 |
上午 |
|
公斤级 |
|
|
|
公斤级 |
|
|
公斤级 |
|
|
晚上 |
|
公斤级 |
|
|
|
公斤级 |
|
|
公斤级 |
|
|
单循环赛
(3人)(表三)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
人数为
71,轮数
=n-l
n(n-l)场数=
271为偶数时,轮数=
n-1几为奇数时,轮数
=n

几为奇数时,轮数
=n140
记录衰(衰六)
级别 红方 体重 黑方 体重
\姓^^ 局知 |
警告 |
强制
读秒 |
下台 |
边裁
(1) |
边裁
(2) |
边裁
(3) |
边裁
(4) |
边裁
(5) |
每局
胜负 |
备注 |
第 1 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2 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 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果 |
|
|
|
|
|
|
|
|
|
|
裁判长 记录员 年 月 H 第 场
边裁判员记分表(表七)
级别 第 号裁判
签名 比赛时间 年 月 H第 场
4裁判员的口令与手势
4.1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
4.1.1抱拳礼两腿并立,曲臂前伸,左掌、右拳于胸前相抱,高与胸齐,手与胸之 间距离为20~30厘米(图1、2)。

4.1.2上台站立在擂台中央成侧平举,掌心朝上指向双方运动员(图3)。在发出 指令的同时,屈臂侧举成90度角,掌心相对(图4)。
4.1.3双方运动员行礼双臂屈于体前,左掌盖于右拳背之上,示意运动员行礼 (图5)。
4.1.5第二局 面向裁判长席,一手食指、中 指伸直分4.1.4第一局面向裁判长席,一手食指竖 起,其余四指弯曲,直臂前举,成弓步(图6)。

开竖起,其余三指弯曲直举,成弓步 (图 7)。
4.1.6第三局 面向裁判长席,一手拇指、食 指、中指分开竖起,其余两指弯曲,直臂前举,成弓 步(图8)。
4.1.7 “预备——开始”立于双方运动员中 间成弓步,在发出“预备”口令的同时,两臂伸直,仰 掌指向双方运动员(图9)。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
时,两手俯掌内合于腹前(图10)。
4.1.8 “停”在发出“停”的口令同时成弓步,单臂成掌伸向双方运动员中间(图 11、12)。
4.1.9消极8秒两臂前上举,一手小指和无名指弯曲,其余手指自然分开、伸直 (图 13)。
4.1.10读秒面对运动员,屈臂握拳于体前,拳心向前,从一手拇指至小指依次 张开,间隔1秒(图14、15)。

4.1.11消极搂抱双手环抱于体前(图16)。
4.1.12强制读8秒单臂指向裁判台,拇指竖直,其余四指弯曲(图17)。

4.1.13 3秒一臂直仰掌斜上举指向某个运动员,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分 开,其余两指弯曲,掌心向下,自腹前向外横摆于体侧(图18)。
4.1.14指定进攻单臂伸向双方运动员中间,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手心朝 下,在发出“某方进攻”口令的同时,向拇指方向横摆(图19)。
4.1.15倒地一臂伸直指向倒地一方,手心朝上,另一臂屈于体侧,掌心朝下(图 20)。

4.1.16倒地在先一臂指向先倒地一方,在发出“某方倒地在先”的口令同时,两 臂在体前交叉,掌心朝下(图21、22) o
4.1.17同时倒地两臂体前平伸,后拉下按,掌心朝下(图23)。
4.1.18 一方下台一臂前平举指向下台一方(图24),另一手立掌,手心朝前,向前平推成弓步(图25)。

4.1.19双方下台 弓步,双手立 掌,手心朝前,向前平推(图26)。而后屈 臂上举于体前成90度角,掌心朝后,成 并步直立(图27)。
4.1.20踢裆一臂伸直指向犯规 运动员,手心朝上,另一手掌心向内,摆 至裆前(图28)。
4.1.21击后脑一臂伸直指向犯 规运动员,另一手俯按于后脑(图29)。

4.1.22肘犯规双臂屈于胸前,一手俯盖于另一肘部(图30)。
4.1.23膝犯规 提膝,用手拍盖膝部(图31)。
4.1.24警告一臂伸直指向犯规运动员,掌心朝上,另一手示出犯规现象后,屈臂 成90度角握拳上举于体前,拳心朝后(图32)。


4.1.25劝告一臂伸直,掌心朝上指向犯规运动员,在发出“犯规”口令的同时, 屈臂成90度角立掌上举于体前,掌心向后(图33)。
4.1.26取消比赛资格两手握拳,两前臂交叉于胸前(图34)。
4.1.27无效两臂伸直,在腹前交叉摆动(图35、36)。
4.1.28急救面对大会医务席,两手立掌,两前臂在胸前成十字交叉(图37)。
4.1.29休息仰掌侧平举,指向双方运动员休息处(图38)。

4.1.30
平局 平行站于两名运动员中间,
握两例 运动员手腕上举。
4.1.31获胜平行站于两名运动员中间,一手握 获胜运动员手腕上举(图39)。
4.1.32交换站位 站立在擂台中央,
双臂伸直在 腹前交叉(图40)。
4.2边裁判员手势
4.2.1下台或倒地 一手食指伸直向下,其余四指 弯曲(图41)。
4.2.2没下台或没倒地一手立掌,左、右摆动1次 (图 42、43)。

4.2.3没看清 双手仰掌,由体 前向外屈肘平摆(图44)。
5裁判人员及其规则5.1裁判人员的组成
5.1.1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 1~2 人 °
5.1.2裁判长、副裁判长、台上裁 判员、记录员、计时员各1人,边裁判员 3人或5人。
5.1.3编排记录长1人。
5.1.4检录长1人。
5.2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
5.2.1编排记录员2~4人。
5.2.2检录员4~6。
5.2.3医务人员2~3人。
5.2.4宣告人员1~2人。
5.3裁判人员的职责
5.3.1总栽判长
5.3.1.1负责组织裁判人员学习竞赛规程和规则,研究裁判方法。
5.3.1.2检查落实场地、器材、裁判用具及称量体重、抽签、编排等有关竞赛的准备 工作。
5.3.1.3根据竞赛规程、规则的精神,解决竞赛中的有关问题,但不能修改竞赛规 程和规则。
5.3.1.4比赛中指导各裁判组的工作。根据需要可以调动裁判人员。
5.3.1.5每场比赛,运动员因弃权变动秩序,应及时通知裁判长、编排记录长和宣 告员。
5.3.1.6裁判组出现有争议的问题,有权作出最后决定。
5.3.1.7负责检查裁判人员执行纪律的情况。
5.3.1.8审核和宣布比赛成绩。
53.1.9向大会递交书面总结。
5.3.2副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协助总裁判长工作,总裁判长缺席时,可代行总 裁判长的职责。
5.3.3裁判长
5.3.3.1负责本组裁判员学习和工作安排。
5.3.3.2比赛中监督、指导裁判员、计时员、记录员的工作。
5.3.3.3台上裁判员有明显错判、漏判时,鸣哨提示改正。
5.33.4边裁判员出现明显错判,在宣布结果前征得总裁判长同意后可改判。
5.3.3.5每局比赛结束后宣告评判结果,决定胜负。
5.3.3.6根据场上运动员的情况和记录员的记录,处理优势胜利、下台、处罚、强制 读秒等有关规定事宜。
53.3.7每场比赛结束时审核、签署比赛成绩。
5.3.4副裁判长副裁判长协助裁判长的工作,根据需要可以兼任其他裁判员的 工作。
5.3.5台上裁判员
5.3.5.1严格执行规则,公正裁判。
53.5.2检查场上运动员的护具,保证安全比赛。
53.5.3用口令和手势指挥运动员进行比赛。
5.3.5.4判定运动员倒地、下台、犯规、消极、强制读秒、临场治疗等有关事宜。
5.3.5.5宣布每场比赛结果。
5.3.6边裁判员
5.3.6.1根据规则记录运动员的得分。
5.3.6.2每局结束后根据裁判长信号,同时迅速显示评判结果。
5.3.6.3每场比赛结束后在记分表上签名并保存,以备检查核实。
5.3.7记录员
5.3.7.1赛前认真填写每对运动员的记录表。
5.3.7.2参加称量体重并将每名运动员的体重填入每场比赛的统计表。
5.3.73根据台上裁判员的口令和手势,记录运动员下台、警告、劝告、强制读秒的 次数。
5.3.7.4记录边裁判员每局的评判结果,确定胜负后报告裁判长。
5.3.8计时员
5.3.8.1赛前检查铜锣、计时钟,核准秒表。
5.3.8.2负责比赛、暂停、局间休息的计时。
5.3.8.3每局赛前10秒鸣哨通告。
53.8.4每局比赛结束时鸣锣通告。
5.3.9编排记录长
5.3.9.1负责运动员资格审查,审核报名单。
5.3.9.2负责组织抽签,编排每场秩序表。
5.3.9.3准备竞赛中所需要的表格,审查核实成绩、录取名次。
5.3.9.4登记和公布各场比赛成绩。
53.9.5统计和收集有关材料,汇编成绩册。
5.3.10编排记录员根据编排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5.3.11检录长
5.3.11.1负责称量运动员体重。
5.3.11.2负责护具的准备和赛中管理。
5.3.11.3赛前20分钟负责召集运动员点名。
5.3.11.4点名时如出现运动员不到或弃权等问题,及时报告总裁判长。
5.3.11.5按照规则的要求检查运动员的服装和护具。
5.3.12检录员根据检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5.3.13宣告员
5.3.13.1摘要介绍竞赛规程、规则和有关的宣传材料。
5.3.13.2介绍裁判员、场上运动员。
5.3.13.3宣告评判结果。
5.3.14医务人员
151
5.3.14.1审核运动员《体格检查表》。
5.3.14.2配合兴奋剂检测人员检查运动员是否使用违禁药物。
5.3.14.3负责赛前对运动员进行体检抽查。
5.3.14.4负责临场伤病的治疗与处理。
5.3.14.5负责因犯规造成运动员受伤情况的鉴定。
5.3.14.6负责竞赛中的医务监督,对因伤病不宜参加比赛者,应及时向总裁判长 提出其停赛建议。
6仲裁委员会及其规则6.1仲裁委员的组成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人或5人组成。
6.2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6.2.1仲裁委员会在大会组委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主要受理参加比赛的运动队 对裁判人员有关违反竞赛规程、规则的判决结果有不同意见的申诉。
6.2.2受理参赛队对裁判执行竞赛规程、规则的判决结果有异议的申诉,但只限 于对本队裁决的申诉。
6.2.3接到申诉后,应立即进行处理,不得耽误其他场次的比赛、名次的评定及 发奖。
6.2.4根据申诉材料提出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复审,进行调查,召开仲裁委员会讨 论研究。开会时可以吸收有关人员列席参加,但无表决权。仲裁委员会出席人数必须超 过半数以上作出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结果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仲裁权。
6.2.5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论。
6.2.6对申诉材料提出的问题,经过严格认真复审,确认原判无误,则维持原判; 如确认原判有明显错误,仲裁委员会提请中国武术协会对错误的裁判员按有关的规定 处理。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6.3申诉程序及要求
6.3.1运动队如果对裁判人员的判决结果有异议,必须在该运动员比赛结束后15 分钟内,由本队领队或教练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同时交付1000元的申诉费。 如果申诉正确,退回申诉费;申诉不正确的,则维持原判,申诉费不退,作为优秀裁判员 的奖励基金。
6.3.2各队必须服从仲裁委员会的最终裁决。如果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以 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大会组织委员会给予严肃处理。
7竟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7.1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人或5人组成。
7.2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7.2.1监督仲裁委员会的工作。对于不能正确履行仲裁委员会职责,裁决运动队 的申诉不公,有违反《仲裁委员会条例》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撤换乃至 停止工作的处分。
7.2.2监督裁判人员的工作。对于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严肃、认真、公 正、准确地进行裁判,有明显违反规程、规则的行为者;有明显错判、漏判、反判的行为 者;接受运动队的贿赂,以不正当的手段偏袒运动员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 撤换、停止工作,乃至建议对其实施降级或撤销其裁判等级的处分。
7.2.3监督参赛单位各领队、教练、运动员的行为。对于不遵守《赛区工作条例》 《运动员守则》,不遵守竞赛规程、规则及赛场纪律,对裁判人员行贿,运动员之间搞交 易、打假赛等有关违纪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取消比赛成绩、取消比 赛资格等处分。
7.2.4竞赛监督委员会听取领队、教练、运动员、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对竞赛过程 中的各种反映及意见,保证竞赛公正、准确、圆满、顺利地进行。
7.2.5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 干涉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介入裁判结果的纠纷,不改判裁判 人员、仲裁委员会判决的结果。
另将2011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最新修改条款补充如下:
- 称量体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抽签前进行,第二次在进入前八名后进行。
- 取消了在比赛中运动员“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的规定。
- 将原裁判法中“使用同一个动作产生分值不同的效果,则以上限取值”改变为 “依据不同的动作产生不同的分值,按各自不同的分值累计相加得分”。
- 关于对消极搂抱的界定及严格执法的问题。
- -局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得分相同时,判主动进攻技术强者为胜方。
- 在新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中增加了可用方法条款,使用武术的各种拳法、腿 法和摔法。
- 关于背向逃跑的概念。
- 运动员被指定进攻后达5秒钟仍不进攻时,另一方得1分。
- 每局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上台后先向本方教练员行抱拳礼,教练员还礼;运动 员之间再相互行抱拳礼。
第二节散打裁判法
散打裁判法是指裁判员如何根据竞赛规则进行临场裁判的方法。
1比赛时间规定每局净打2分钟。指运动员除暂停之外的实际比赛时间。具体操作时,计时员只要 听到台上裁判员喊“开始”的口令就立即开启计时表;喊“停”的口令就立即停表。当开 表时间累计达2分钟时,计时员必须准时鸣锣通告,表示此局比赛结束。
2局间休息规定指每局之间的间歇时间。上一局比赛一结束,计时员立即开始记局间休息时间。台 上裁判员在50秒时上台通知运动员上场准备比赛,局间休息达1分钟时,台上裁判员必 须发出比赛“开始”的口令。
3报名级别规定指运动员在称量体重时超出或不及所报级别规定的区间范围。例如,75公斤级的 区间范围是70公斤以上至75公斤,所报该级别运动员的体重必须在这个区间范围之 内,否则不准参加比赛。
4无故弃权的规定指未能按规定时间准时参加比赛或不准时参加点名及点名后不上场比赛,以及需 称量体重时不参加称体重等,均被视为无故弃权。无故弃权则取消本人已取得的全部 成绩。
5禁击部位的规定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击打的部位。包括后脑、颈部和裆部。后脑是指头部耳郭垂 线以后的部位;颈部是指人体第一颈椎以下、锁骨以上的部位;裆部是指人体的阴部。 当台上裁判员一时难以作出是否有犯规行为时,应在“喊”停之后及时征求裁判长或就 近边场裁判员的意见,以确定是否击中禁击部位,而不能以被击运动员的表情来干扰 判罚。
6得分部位的规定指运动员击中后要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给予记分的部位。头部,是指除了后脑以 外的面部和头两侧的部位;躯干,是指胸、腹、背、腰等部位;大腿,是指髓关节以下,膝 关节以上,包括臀部在内的部位。需要指出的是,人的肩部、上肢、小腿、脚跟、脚掌与脚 背,既不是禁击部位,也不是得分部位,击中后既不判犯规,也不判得分;击中肩部与 胸、背的连接部位不得分,击中大腿与小腿的连接部位也不得分,但击中腰部与臀部的 连接部位得1分。
7用头、肘、膝进攻对方的判罚指用以上部位主动攻击对方,属于犯规行为。只要击中,就要根据《规则》给予“侵 人犯规”的判罚。
但有两条可以例外。因对方进攻而出现低头、抬肘、提膝等防守动作时,触及了对 方的身体,但没有明显的发力,而且没有产生实际效果的;在互相搂摔过程中,头、肘、 膝触及对方身体而没有明显发力的,都不属于犯规。
8用迫使对方反关节的动作攻击对方指采用方法固定对方的关节,迫使其关节超出活动范围的攻击动作。在散打比赛 中,最易被反关节攻击受伤的人体关节主要是肘关节和膝关节。如果使用正常的攻防 方法,虽然击中关节部位,但没有固定关节的行为,也没有造成对方反关节,则不属于 此类犯规行为。
浏览2,1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