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杠铃练习
- 站立上举杠铃
练习者两脚开立,略与肩同宽,两手正握杠铃,置于腹前,将杠铃上推举于 头上方,再放置锁骨处,反复练习。
要求与要点:两手紧握杠铃,两手距较宽,杠铃举于锁骨处时吸气;杠铃举 于头上方时呼气。动作连贯协调。
- 站立俯身上拉杠铃
练习者两脚开立,距离约
40~50cm俯身,两手正握杠铃,距较宽,置于膝 下方,两臂以肘关节为轴,向上提拉杠铃,反复练习。
要求与要点:俯身上拉杠铃,要求收腹,上拉时吸气,下落还原时呼气,动 作协调连贯。
- 颈后上推举杠铃
练习者两脚开立,略与肩宽,两手正握杠铃,距较宽,置于头、颈后,向上 推举,反复练习。
要求与要点:屈伸时,两臂拳眼相对,两肘向上伸直,上体基本固定,动作 协调连贯。上推举肘吸气,下落时呼气。
- 胸前反握,屈伸举杠铃
练习者两脚自然开立,两手反握杠铃,置于腹前,以肘关节为轴,两臂向胸 前屈臂.然后伸臂动作还原到原姿势,反复练习。
要求与要点:腰不可晃动,上举快吸气;下落时慢呼气,动作连贯协调。
- 站立平推杠铃
练习者两脚自然开立,两手正推杠铃,置于锁骨处。两手用力向前平推,依 次反复练习。
要求与要点:平推要求速度快,具备一定的爆发力。练习时呼吸自然,一气 呵成。
- 卧推杠铃
练习者平躺在长凳上,头、招和臀部接触凳面,双脚平人在地面上,两手正 握杠铃,握杠距离应比肩宽,将杠铃放在支架置于胸前,慢慢向上推举,两臂伸 直,反复练习。练习方法最好有一支架取放杠铃,练习者在取杠铃或将杠铃放回 支架时,必须有人帮忙,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要求与要点:在推举时,始终保持平躺在长凳的姿势,推起要充分呼气,下 放要慢吸气。如没有协助者,接触杠要轻拿轻放,不要使其反弹。如有协助者, 协助者应协助练习专将杠铃放回支架。
二、卜肢力破素质训练
F肢力虽素质训练的方法内容较多,在此主要介绍常见并有效的儿种。
(-)深蹲杠竹
练习者两腿自然开立,宽正握杠,两手过肩,肘部上抬,形成一个肌肉平 台,以支撑杠铃。杠铃应放在颈下方.在髓部带动下,逐渐下蹲,大腿和地面平 行,两脚尖略微初外,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然后缓慢伸展腕关节和膝关节,将 杠铃抬起,依次反鬼练习。练此动作如有支架,练习时伸直双腿将杠铃从支架上 取下,双脚和臀部应在杠铃的正下方,完成--组动作后,将杠铃放在支架上。如 没有支架,练习者将杠铃举到肩上进行深蹲练习,完成一组动作后,两手用力将 杠铃后推使杠铃落地,
要求与要点:杠铃抬起时,身体保持正确的姿势,背部不要弯曲,身体不可 前斜。下蹲时吸气,腿伸宜时呼气。完成一组动作,将杠傍放在支架上或朝后推 放。推放杠铃时要注意安全。
(-)蛙跳
练习两腿稍分开半蹲
,1: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两侧,为预备姿势。用力蹬 伸,充分伸ttfl®.膝、踝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提,身体向丽上方跳前.然后用 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回.成预备姿势。
要求与要点:跃起在空中展腹,落地.收腹举腿落地为稳,跃起落地要右… 定的弧线。
两人-■组,前者半蹲,后者分腿骑在前者腰上,两手挟其肩,被骑者可用手 托住骑者两腿,快速向前跑。
要求与要点:蹬地时要充分伸直®
6、膝、踝三关节,使人体有腾空的过程, 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
(五) 跳台阶
练习者面向台阶,屈膝摆臂,跳上
3~4cm级台阶,连续练习。
要求与要点:用力蹬地时收腹,两脚落地稳。
(六) 立卧撑跳
练习者直立(预备)屈膝下蹲成蹲撑,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腿后伸成俯 撑,接着两脚蹬,收腹,屈膝成蹲撑姿势,然后两脚用力跳离地面,两臂经体前 向上挥摆,使身体向上跳起,自然落地,里复依次练习。
要求与要点:跳起轻松落地时收腹,屈膝成蹲撑姿势。
(七) 多级跨■跳
练习者做五、十、十五级等多级跨跳,最后一跳双脚落在沙坑里。
要求与要点:跨跳时收腹,并有弹性,最后一跳展胸,收腹举腿前伸落地。
(八) 推小车
两人一组,前后站立。练习者蹲撑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腿分开后伸,协同 者抬起练习者双腿夹抱于腰两侧,练习者躯干悬空,用手代步,交替移动两手向 前进。
要求与要点:两人要协同配合,练习者交替移动两手前进时要收腹。
第三节警察擒拿格斗腹肌素质训练
腹肌素质训练是在警察擒拿格斗中,为了提高腹肌力,提高力量、速度、耐 力、灵敏等综合素质的一种训练方法。在平时训练中,练习者如力量提高较慢, 灵敏性较差,柔韧性实战能力较差等,则不难看出和其腹肌素质的水平紧密相 关。如在实战中,警察力性再好,但腹肌力较差,力蛰都难于发挥,再如警察如 柔韧性再好,腿法再好,但如腹肌较差,踢出的腿法速度力量均会受影响。如警 察腹肌差,腰部均会松,打出的拳腿力量都不是整劲,难于形成重拳、重腿。因 此,在警察擒拿格斗教学训练中,必须重视腹肌素质训练。
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主要分为直腿仰卧起坐,屈膝仰卧起坐,侧身仰卧起坐等。
(-)直腿仰卧起坐
练习者全身仰卧,直腿于地上或垫上,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起坐时身体 前俯,胸尽量触脚背。依次反复练习,也可以一人双手压练习者住两踝关节处进 行练习(图
18、图
19)。

要求与要点:仰卧时,两肩脾骨必须触地或触垫,收腹直腰前俯,练习者禁 止使用肘部撑地或靠臀部上挺和下落的力量起坐。
(二)屈膝仰卧起坐
练习者全身仰卧于地上或垫上,两腿屈膝并拢或稍分开,大小腿成直角,两 手指交叉贴于脑后。起坐时,以双肘触及或超过两膝为完成一次,重复依次练 习。也可以一人压住练习者两躁美节处,起坐时和单人练习相同(图
20、图

要求与要点:仰卧时,肘、两肩脾必须触坐,禁止使用肘部撑垫或臀部上挺 下落的力量起坐。
(三)侧身(左右)仰卧起坐
练习者全身仰卧于地上或垫上,两腿屈膝并拢或稽分开,大小腿成直角,两
手交叉贴于脑后,左边起做右肘触及或超过左膝,恢复开始的动作,换为右边做 左肘触及或超过右膝为完成一次,重复依次练习(图
22、图
23)。

要求与要点:尽量侧身转体,收腹时触膝或超出膝。
(四)两头起
两头起,-般分为正面两头起和背面两头起。
1.正面两头起
练习者全身仰卧,宜腿于地上或垫上,两掌心朝上,向后伸直(图
24),收 腹,收腿,两手掌分别触脚.两头起时背停
1~2秒(图
25),还原姿势依次重 复练习。
图
24 图
25要求与要点:练习时速度可快可慢,直臂直腰直脚,绷脚背.收腹,动作连 贯协调。
2.背面两头起
练习者全身俯卧,面对地上或垫上,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图
26),两头起 时头后仰,两腿后上举(图
27),依次反复练习。

要求与要点:头脚尽量两头起,紧腰速度可快可慢。
(五)收腹举腿
-般两人练习,一个站立,面对练习者,一个全身仰卧,直腿于地上或垫 上,两手抓握住协同者的两踝关节。练习者收腹上举双腿,当练习者的双脚背接 近协同者时,迅速用两手役压其脚背或小腿,还原到原姿势,依次重复练习。
要求与要点:收腹举腿,尽量快速高,举腿放下时慢,收腹控制缓慢.回到 原姿势。
第四节警察擒拿格斗速度耐力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 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移位的能力,其是人民警察进行快速运动的能 力。加强素质训练,有效地发展人民警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快速反应的能 力,以适应复杂,艰巨的日常工作,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及水平的一种训练内容及 方法。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在警务实战中耐力的强弱是决 定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强化耐力素质训练,使受训者在相对的时间内保持充沛 的体力,是使其正常发挥并有效地使用警察擒拿格斗和战术的根本保证。
目前,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问 题’那么■•迫不上”我认为与耐力、速度紧密相连。如果追一名犯罪嫌疑人, 警察速度比其快,立刻就追上,在应用警察擒拿格斗技术并将其制服;如果警察 耐力比较好,跑的路程再长都可将其追上并制服。此外,“打不赢”也和速度、 耐力有关,如果,一名警察和犯罪嫌疑人进行搏斗,警察格斗技能再好,在实战 中要速度没速度,要耐力没有耐力,也难实现一招制敌和打持久战和将其制服的 目的 因此,提高速度和耐力水平.是切实解决在执法活动中“追不上”犯服 嫌疑人的问题。
一、警察擒拿格斗速度素质训练
(-)原地摆荷
两脚前后开立,根据口令或击掌声,做有节奏的前后摆臂
30秒,也可采用 计时计数摆臂,模拟摆臂、摆臂接回速跑等练习。
小步跑要求上体稍前倾《膝、踝关节放松,大腿抬起后积极下压,小腿右下
压的惯性前摆,很快以前脚积极若地,完成“扒地”动作,两臂配合两腿动作, 屈肘前后摆动。
(三)高抬睫陀
?苻抬腿跑的目的是体会跑时高抬大腿的动作,增强抬腿肌群的力址,发展膝 关节的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W)后蹬跑
后蹬跑的目的是体会后蹬时慨、膝、踝三关节的作力顺序和蹬摆动作的配 合,发展腿部力量,纠正后蹬用力不充分和"坐着跑”等缺点。
(五) 车轮跑
按车轮跑技术要求,做行间车轮跑
50m。
(六) 交速跑
听到信号后全速跳
30m,接惯性放松跑
40m,再接全速跑
30m,绕
400m场 地一周为一组。重复练习
2~3组,组间隔
7-10分钟。
(七) 重复跑
站立式起跑,用最快的速度跑
120 ~ 140m。每隔
10分钟再跑,最好用迂回
的方式进行,重复
3-6次。
(八) 加速跑
可采用上坡加速跑
60-80m,几种方式练习。
(九) 变向跑
从慢跑开始,听到信号后突然转身向后加速跑
30m练习。每组练习
2-3次, 重复进行
2~3组,组间休息
7-10分钟。
(+ )全速跑楼梯
听到信号后起跑,全速往返跑
4-6层楼的楼梯。每组往返
3-5次,重复进 行
2~3组,组间休息
3分钟。
(十一)高抬腿跳绳
站立,两手持绳,听到信号后做快速原地高抬腿跑着跳绳。连续进行
20~40秒,计数进行,重复练习
2-3次。
(十二)牵引跑
用绳子拴住练习者的腰部,另一端拴住一重物(轮台、杠铃片)上.做全
速跑
30 - 60m练习。每组练习
2 ~3次,每次间歇
5-7秒=
(十三)捆沙袋加速跑
两腿分别捆绑沙袋,沙袋重
1公斤。听到信号后,由慢跑开始。加速跑
30 ~ 40m,行走返回。重复练习
3~5次,每次间歇
5分钟。
(+ra)追球跑
练习者将脚下一足球踢出.然后加速跑追击足球,迫上后,再将球踢出,反 复迫球跑
200 ~ 400m。
(十五)料坡跑
利用坡度为
5~10。的斜坡或斜坡跑道,进行加速跑练习.反复进行
50 -80mo(十六)原地高拾腿跑——加速跑
站立,进行原地高抬槌跑
10秒钟.听到信号后做加速跑
30m。计时进行, 重复练习
3次,每次间歇
5分钟。
(十七)慢跑——原地高抬腿跑——快速跑
站立,进行
10m慢跑,然后进行
10次原地高抬腿跑。随即,进行
30m加速 跑,计时进行,重复练习
3次,每次间歇
5分钟。
(十八)换脚上平台——全速跑楼梯——仰卧高抬腿——下坡跑
平台高度
40― cm, 一脚支撑,另一腿屈膝放在平台上。听到信号后, 开始两腿交替上平台,速度越快越好,连续踏上
40次为
1组,重复练习
2组, 组间休息
5分钟。
全速往返
4-6层楼的楼梯,跑动时手不能借助扶手,上下时不许超越台阶, 连续往返
2次为
1组,重复练习
2组,每组间歌
5分钟。
垫上仰卧,两臂侧平举手抓垫,做快速仰卧抬腿动作,两腿交替进行
40次 为
1组,重复练习
2组,每组间歇
3分钟。
在坡度为
7度的跑道上,做快速下坡跑
50m。重复练习
3次,每次间歇
5分 钟。组合练习重复
2-3次,每次间歇
3分钟。
(卜九)
100m、
200m全程跑
练习在田径场上按
100m、
200m, 400m比赛的要求从起跑、疾跑、途中跑、 冲刺进行练习,提高速度素质。
1.警察擒掌格斗耐力索质训练
练习者选择拳腿组合动作,按规定的时间,组数间歇时间进行训练。随着练 习者的耐力增强,逐渐加大训练的时间、组数,增加完成动作的次数和密度,加 大运动量,以达到增强耐力为目的。
(-)连续格斗,模拟实战练习
在模拟格斗实战练习中,从实战和教学考试出发,一般分为散打模拟实战和 警察擒拿格斗实战。一般来说,为了教学考核,就要按中国散打规则进行,以确 保技术的发挥,同时也达到了安全的目的。但是从实战出发,一招制敌就不应讲 规则,在依法前题下以最快控制制服犯罪嫌疑人为目的。因此,在教学训练中, 教官必须给学员讲明这些道理。
- 连续散打,模拟实战对抗练习
在散打教学中,两人实战,按规则规定.一场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两 分钟,局间休息
1分钟。为增强受训者耐力,
30秒的方法练习也可以由
1人连续 打
3-5局。每打--局,换-名体力充沛配手与其对抗练习。以此手段,提高受 训者的实战耐力。
- 连续警察擒拿格斗实战对抗练习
在训练中,受训者可对每一个实战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如两人一组,一人 用右直拳击对方头部.对方近身左搂抓挟其颈部或插肩过臂摔,将其控制。在练 习当中要求力量、速度,动作技术等完全按实战要求进行,为了增强受训者的耐 力,可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规定的次数,还要保证动作的质量,加大密度和运 动负荷来提高耐力素质。
(三)
5分钟变速跑
在场地内,以
50m分段做变速跑,可
50m快,
50m慢或
100m快,
100m慢, 强度为
60%~65%,时间为
5分钟。
(四)
5分钟重及跑
在跑道上做
50m成更长距离的重复跑,跑完放松走回起点连续做,练习
10 次~
15次,强度为
55%~60%,时间为
5分钟。
(五)
15分钟
~20分钟定时跑
在场地、公路或树林中做
10-15分钟定时跑,强度为
55% -65%,时间为
10-15分钟。
(六) 越野跑
可采用个人或结伴的形式,进行距离较长,强度较小的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
跑步,在跑步中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充分利用野外的上坡、下坡等地,进行跑 的练习,以发展一般耐力。
(七) 迫逐跑
在自然环境中或是在田径场中采用多人相互追逐的跑,追逐时间可选择一定 的距离,然后再慢跑或走,反复追逐,追逐的距离和速度根据练习的目的来定。
(八) 反食变向跑
在场地上,听到哨声或看到信号后做前后,左右的变换方向跑,每次
2分 钟,重复
3-5组。每组间歇
3~5分钟,强度为
55%~60%。变向的每一个段均 为往后跑。即跑出后,再返回起做的位置。每一个阶段至少要完成
50m的距离。 间歇后,心率指标要恢复到
120/分以下。
(九) 连续例滑步跑
在跑道上,身体侧对前进方向,做侧向滑步跑
80 - 100m练习,重复
5组~
7 组,每组间歇
5分钟,强度为
50%~55%。可以不要要求速度,但每次练习后, 心率指标达到
130次
/33左右。
(+)原地间歌高括腿跑
原地做高抬腿跑练习,每组
100-150次,做
6组~
8组,每组间歇
3分钟, 强度为
55% ~60%。
(+-)综合跑
在跑道上,做向前跑、倒跑,左右侧滑步跑练习,每种方式跑
50 -100m, 每次跑完
400m,重复
4~6组,每组间歇
3~5分钟,强度为
60%~70%。
(十二)连续玲步跳
在跑道上做连续向前跨步跳,每次
30次,做
4-6组,间歇时间
3分钟,强 度为
55% ~60%。
(十三)持重物耐力跑
跑道上,两手持小哑铃等重物,每组跑
400 ~ 600m,做
4-5组,间歇
5分 钟,强度为
45%~60%,可用
2公斤的
I®铃或
1公斤的哑铃。
(十四)跳绳跑
在跑道上,做两摆正摇跳绳跑,每次跑
400米,做
4-6次,间歇
5分钟, 强度为
55% -60% ,心率指标应达到
140次/分~
150次/分,待恢复至
120次/ 分以下时,开始第二次练习。
(十五)爬绳
绳长
4m,垂吊两手握绳,依次连续倒手向上攀爬(不许用脚),爬到顶端。 每组上下
2次,做
5-10组,间歇
5分钟,强度为
40%~60%,下滑时可用脚 协助。
(十六)负重连续半琲跳
负杠铃片成半蹲姿势,做连续向上跳起练习,每组
30次,做
4-6组,间歇
5分钟,强度为
55%~60%。杠铃片重
2.5-5公斤,练习时,大小腿的夹角不 得大于
90°。
(+-t)小步跑 高抬腿跑 加速跑
在跑道上,做小步跑
100m——高抬腿
100m——后踢腿
100m―加速跑
50m,做
6组~
8组,间歇
5分钟,强度
为55% -70%,第二组练习开始时,心 率指标应在
120次/分以下。
(十八)持哑铃摆有——持哑伶马步冲拳——上举哑铃——蚌跳
原地弓箭步做双手持哑铃模仿跑步摆臂
50次一双手持哑铃马步前冲拳
20 次一一做站立哑铃上举
20次——持哑铃蹲跳
15次,做
3 ~4组,间歇
5分钟, 强度
为55% ~70%。
(十九)原地跳绳——俯卧撑——仰卧举腿——单足跳
原地双脚跳绳
100次——俯卧撑
10次——仰卧举腿
25次一左右单足跳各
50次,估
4~5组,间歇
5分钟,强度为
50%~65%。
(二十)中长跑
及越野跑在平时训练中可选择
HJ径场、公园、马路、森林、田间越野跑等进 行
800m、
1 000 m, 1 500 m、
3 000 m, 5 000 m, 10 000 m 等进行练习,提高耐 力素质。
第五节警察擒拿格斗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是指警察在各种突然变换复杂条件下,能够快速、准确、协调、灵 敏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合变化着的外环境能力,是运动 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灵敏素质的训练,有助于警察在多变 的工作环境中,迅速改变身体位置.调戡身体重心、方位、充分发挥机体的速 度、力效、耐力、合理运用技战术,提高实战效果。
(-)闪绿跑
画两条平行线,相距
30m,每隔
6m放一把椅子。练习者俯卧在起跑线外, 头向正前方,两腿伸直,屈肘,两手放在两肩外侧。听到起跑信号后,练习者起 立跑
30m,触及或跑过另一线,转身再跑回来,然后闪躲过
4把椅子。
3次为一 组,组。
(-)空中抱腿
原地双脚跳起,腾空后两腿上收,双手抱膝,下落时还原。
5次为一组,重 复
5组。
(三)退跑更疾跑
向前侧滑步
5m后转身做后退跑
5m,然后再疾跑返回,重复
3次。
(W)跃起液翻
站于垫上成半蹲,双臂后摆,双腿蹬地,同时双臂前摆,身体蹬地后向前上 方跃起,紧接着双手撑垫、屈肘、低头、团身、抱膝、向前滚动至蹲立站起,反 复练习。
(五) 后浪翻
背
X寸垫子,屈体下蹲抱膝,身体向后倒,团身向后滚动,两臂屈肘,两手掌 撑垫后翻起,成蹲立。
(六) 手例主走
在草坪或平坦场上手倒立起,两手交替向前走动,走一定距离或在同伴的帮 助下,手倒立起一定距离。
(-b)障碍陷
在地上插
10个间距
Im的小旗,走跑后,蛇形穿小旗。返回时,用后腿跑蛇 形穿小旗。
5次为一组,重复
2次。
(八) 探闪练习
二人站在直径
2. 5m的圆圈内,做
1对
1巧摸对方双肩练习,计算
30秒换中 次数,
.1R复
2次。
(九) 过障碍
助跑
5m跳过山•一钻鞍马一绕过双杠间——返回。重复
5次,计时 进行。
(+)听信号接球
两人一组背向站立,相距
5m,传球者发出信号后迅速将球传向练习者,练 习者立即转身接球。练习者必须将球接住。
20次为一组,重复
2组。
(+-)拳击步一转身跑
两腿前后开立与肩宽,左脚在前,右脚蹬地,左脚向前一步,右脚快速跟 上,前进
5m左右听或看到信号转身跑
10m。重复
4次。
(十二)踩船——障碍物
两脚左右开立,膝微屈,上体稍前倾,两臂自然下垂,腰部主动用力,将身 体重心移至右脚,再移至左脚,交普进行一听到信号后起跑,蛇形穿过插在地 上间隔
Im的2个小旗。重复
3次。
(十壬)擒拿格斗专项训练
在训练中可以在教官口令或手示下进行步法、拳法、摔法、倒功、腿法等动 作和组合动作以及防守进攻,防守反击等训练方法训练。也可以采取模拟实战等 教学训练手段进行训练,以达到受训者提高灵敏素质的目的。应用于实战中,更 好地为警务实战服务。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 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内 容丰富,运动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竞技比 赛、文化交流、技艺切磋、增进友谊等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 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项目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书将按照武术发展的各个时期进行简略 介绍。
—、萌芽期 远古时期
武术项目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萌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即原始社会,由 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不得不利用自己的身体活动能力获取食物。在狩猎、采摘野果的过程 中,产生了走、跑、跳、投、掷、爬、攀登等技术动作,模仿人与野兽、人与人之间的嬉戏及 搏斗场面等动作技能,以及随着原始社会狩猎、战事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祈求神灵庇佑等活动 前后跳的“武舞”,而产生了武术的雏形。
狩猎是原始人类维持生存的必要手段。一个猎手在严酷的生活条件下,徒手或运用工具捕 猎,和大自然作斗争,严酷的生活条件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在集体劳动过 程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技能。例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就是武术 的萌芽;劈、砍、扎、刺等动作则是武术器械使用方法的萌芽。由此看来,武术起源于原始时 期的生产劳动活动。
距今约十万年前的丁村人文化遗址中,有少量的石球出土,而在距今约四万年前的许家窑 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球。这种石球最早是狩猎的工具,也是武术传统器械中“流星锤”的雏 形。武术器械中的“绳镖”则与新石器早、中期石制的鱼镖、鱼骨、鱼叉相似,使用时都是在 叉(镖)尾部系一根绳索或绑一根木棒,用手抓住绳索或木棒,将镖、叉掷出,然后牵动绳索 将其收回,这就是武术传统器械“绳镖”的雏形。
到了氏族公社时期,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当一个部落的地位影响和刺激了另一个部落 时,使用武力就成了抢占地盘、掠夺财富、维护权利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作为一种直接的动力, 军事战斗进一步促进了徒手搏斗和兵器的发展。如黄帝与蚩尤“战于鹿野之阿”(《逸周书-尝 麦》),“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史记•五帝本纪》)。在这些战争中,有了 “五兵”的发明。
二、新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春秋战国之际,诸侯争霸,攻伐激烈。为争 雄称霸,各国都很重视“拳勇” “技击”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重视技击术在战场上的应用。 铁制兵器出现并逐步替代了铜制兵器,当时的主要兵器有“五兵” “五刃” “五剑”,内容大 同小异。“五兵”为戈、殳、戟、酋矛、夷矛,“五刃”为刀、剑、矛、戟、矢。剑和弓弩在 当时极为盛行,佩剑、斗剑成为一时之风尚。春秋战国时期,步骑兵战逐渐代替了笨重的车 战;冶炼技术的进步使铁制兵器代替了铜制兵器。随着武器的改进和创新,武艺的内容、方法 更加丰富充实起来。武术的体育性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武术在民间开始广泛流传,武术开始 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三、衰落期一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发展是一个衰落期,但该时期的武术仍有一定的发展。两晋南北朝 实行府兵制选士的标准,对武艺有很高的要求,既要学会拳术的搏斗擒拿技术,也要善射并会 使用长短武器;既能“若飞”般疾跑,也要攀登跳跃,长途负重行军。这对武术技巧和速度、 耐力、力量诸方面皆有严格要求。西魏末年,府兵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率领,每柱国下设两个大 将军,一个大将军下又有两个开府将军,共有二十四军。府兵制到隋朝时起了很大变化,征 战服役士兵年龄是20—60岁。应征充当府兵的人,平日务农,农闲教练,征发时自备兵器、资 粮。这实际上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兵役制度。
四、大发展时期——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是武术大发展时期,尤其是唐代武举制的实行,大大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武举制 的内容有“长垛、马射、平射、简射、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通过考试来选拔人 才,致使唐以后习武成风。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700) “诏天下诸州宣教 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一般人 认为,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的正式出台,自此以后,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 承袭,成为封建国家网罗武备人才的重要制度。
五、明清时期武术的发展
武术从宋代逐步由军事技术分化成为具有健身、娱乐性质的运动项目之后,到了明清时 期,这种分化演变更进一步完备成熟并形成了发展的高潮。明代是武术的集大成和大发展时 期,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武术在该时期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明代 的武术项目之多也是前代所未有的。该时期的器械种类繁多,如棍术有宋太祖之腾蛇棒、山东 长竿手、紫薇山棍、张家棍、少林棍等;枪术有杨氏梨花枪、沙家枪、马家枪、峨崛枪等。
各种花样繁多的套路形式不断涌现,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向前发展,套路中有势、有法、 有歌诀、有招式的动作图较为详细,也有动与静结合的运动路线图,便于学习领会交流。如戚
继光的《拳经》和《纪效新书》、程宗猷的《耕余剩技》等武术专著,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 术在技术、技击与健身方面的发展。此外,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也在这一时期
有所发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武术的发展
民国初年,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以技击名震天下的霍元甲为该时期的代表人 物。民间出现许多拳术社、武士会、武术会,其中以上海的“精武体育会”最为庞大。它在许 多省设立分会,并传播到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一带,在继承和发展武术传统上起了积极作用。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曾下令各省反动当局在训练军队时,将国术( 1926年,改武术为国 术)列为主要术科,并要求设国术训练机关。当时武术家受聘在武术馆任教,培养了大批武术 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武术组织多如牛毛,出现规模大小不等、组织形式多样、 内容投机、商业性明显的私人拳社。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拳术研究会、中央国术馆、中 央国术体育专科学校等武术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性武术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无人 过问、愚昧落后、不死不活的情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武术工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 东、邓小平号召开展武术活动,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贺龙等亦积极倡导武术运动,并对武 术继承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将武术确立为国家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1984年,在北京召开了 “千名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大会,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充分调动了广大武术工作者的积 极性,出现了群众习武的热潮。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武术馆(站、校)就有1万多个。全国 以武术作为健身主要手段的人数约为6 000万。
到了现代,武术已经更多地转向了强身健体和竞技体育比赛。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体育总局下设有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原称中国武术研究院)。而全国性群众武术组织——中国武术协 会也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领导下的单项运动协会之一。一般由它们发起组织武术体育竞技比赛。
此外,国际上也已经把武术当作竞技体育的一种,并且设有国际武术联合会来推广武术, 并组织武术国际比赛,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有101个会员国。
» [推荐阅读】
《中国武术概论》,温力,人民体育出版社
武术和任何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同历史时期的 武术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矛盾有着各自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武术的概念、特点和价 值也都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的。这本书分上、中、下三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概述了武术 在各个时期发展的历程。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武术的特点
(一)重在技击,强调攻防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战 中,其目的在于杀伤、限制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 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将技击寓于 搏斗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 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例如,在散手中, 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 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 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 的原型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即使因连接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 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 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它 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散手、短兵中不宜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 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总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 一的整体。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 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 “内三合,夕卜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 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 “形断意连” “势断气连”, 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 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备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 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三
)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 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 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 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池、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 根据场地的大小,变换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 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武术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其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不衰, 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利用这一特点可为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方便,使武术进一步社会化。
二、武术的作用
(一) 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仆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 与运动。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 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 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 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中心内容的。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 质的目的,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技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
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攻防技术练习、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互相扬长避短,攻彼 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人们克敌制 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尤其对公安武警和边防指战员更具实际意义和作用。
(二) 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 年有恒心、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 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 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学全过程中,“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 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尚道德,“尚武崇 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像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 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 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还 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 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 人李白好友崔宗之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 O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著名诗 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 台,“三百里内皆来观”。这些描绘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 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给 人以启迪教育和乐趣。
(四)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运动内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成为人 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 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 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 来越大的作用。
»【知识拓展】
太极拳对于武德的培养要求
一、 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二、 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 于外,必失于中。
三、 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以善 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
四、 学太极拳招招当细心揣摩。一招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尤当 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亦不灵动,一招自为一招,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不能一气 贯通,则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
五、 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六、 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阴阳开合,非教者所能增损也!复其本然,教 者即止(教者教以规矩,即大中至正之理)。
七、 太极拳虽无大用处,然当今之世,列强争雄,若无武艺,何以保存?唯取是书演而习之,于陆 军步伐止齐之法,不无小补。我国苟人人演习,或遇交手仗,敌虽强盛,其奈我何!是亦保存国体之 一道也!有心者,勿以刍莞之言弃之。
八、 学太极拳不可借以为盗窃抢夺之资。如借以抢夺,是天夺之魄,鬼神弗佑,而况人乎?天下 孰能容之!
九、 学太极拳不可凌厉欺压人。一凌厉欺压,即犯众怒,罪之魁也!
浏览1,7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