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年迫法


  1. 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的织物、纸等敷在伤口 I-.用手压迫。

  2. fit抬高受伤部位,使之超过心脏水平线。

  3. 用绷带或毛巾扎紧伤口,注意不要扎得过紧。


三、止血带止血法

此方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急救。这种方法止血最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 影响后期修SL方法是,上止血带前抬高患肢12分钟,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如 上臂或大腿的上1/3处,先用毛巾或棉垫包扎皮肤,然后将止血带拉长、拉紧, 缠绕在毛巾等物外面,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止 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严禁使用铁丝、电线等代做止血带。上好止血带, 在上面做明显的标记,写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30 -5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 每次2~5分钟,此时用局部压迫法止血,再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应上下稍加移 动,减少皮肤损伤。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 他方法止血,以免压迫血管时间过长,造成肢体坏死。

 

第三节伤口包扎

包扎可保护伤口,减少感染,为进一步抢救伤病员创造条件。其基本的要求 是动作要快、且轻,不要碰撞伤口,包扎要牢靠,防止脱落。包扎材料常可用绷 带、三角巾或毛巾、手帕、布块等。

一、二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是快、准、轻、牢。快——包扎的动作要快;准一 敷料盖准后,不要移动;轻一动作要轻,不要碰撞伤口;牢—扎要牢靠。

(一) 大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正中放在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垂到脑后,然后将底边经耳上 向后拉,在枕部压住顶角,再回到额部拉紧打结。

(二) 面部三角巾剪■洞法

把三角巾一折二,在顶角处打结,顶角对准伤者中指至腕横纹,折成一条 线,从折叠处对准伤者中指二节,又折成一条线;再从折叠处对准伤者中指一 节,最后把第二、第三条线折成两角,对准第一条线,用剪刀剪成弧形,即留出 □.眼、鼻,

(三) 单眼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的带形,以上1/3处盖住伤眼,下2/3从耳下端绕向脑 后至健侧.在健侧眼上方前额处反折后,转向伤侧耳上打结固定。

(四) 肩部包扎法

把三角巾一底角斜放在胸前对侧腋下,将三角巾顶角盖住后肩部,用顶角系 带在上臂三角肌处固定,再把另一个底角上翻后拉,在腋卜•两角打结。

(五) 腹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上腹部,两底角拉紧于腰部打结;顶角结一 小带,经会阴拉至后面,同两底角的余头打结,或者把三角巾顶角放在腹股沟下 方,取一底角绕大腿一周,与顶角打结。然后,把另一底角围腰,与底边打纽 扣结。

(六) 胸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一底角对准府部,顶角系带回腰在对侧底边中央打结,上翻另--个 底角盖住胸部,在背后8字形打结固定。

(七) 毛巾包扎法

当缺乏专用包扎材料时,也可用干净的毛巾、布块等简易材料包扎伤口。

(八) 上肢.悬吊法

  1. 大悬皆带


用于前臂伤和骨折(肱骨骨折时不能用),将肘关节屈曲吊亍胸前,以防骨 折端错位、疼痛和出血。

  1. 小悬骨带


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肩关节和上臂伤,将三角巾折成带状吊起前臂而不要 托肘。

(九) "8”形包扎法

"8"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关节部位,有以下两种方法:

  1. 从关节中心开始,先做环形包扎,然后将卷带斜行缠绕,一圈绕关节的 上方,一圈绕关节的下方,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远离关节。

  2. 包扎时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2/3,最后在关节的上方或下方以环形包 扎结束。


三角巾包扎法应注意事项:

  1. 一般家庭没有三角巾,但其在急救时用途较广,应配备。制作很简单,


 

用--米见方的布.从对角线剪开即成。

  1. 三角巾除上述用法外,还可用于手、足部包扎,还可对脚挫伤进行包扎 固定,对不便上绷带的伤口进行包扎和止血。

  2. 三角巾另一个重要用途为悬吊手臂;对已用夹板的手臂起固定作用;还 可对无夹板的伤肢起到夹板固定作用。


:.绷带包扎法

用绷带包扎伤口,目的是固定盖在伤口上的纱布,固定骨折或挫伤,并有压 迫止血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患处。

(一)环形法

此法多用于手腕部,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首先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第 一圈环绕梢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之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 最后用粘膏将带尾固定,也可将带尾剪成两个头,然后打结。

(--)蛇形法

此法多用于夹板的固定。先将绷带按环形法缠绕数圈,按绷带之宽度作间隔 斜着上缠或下缠。

(三) 螺旋形法

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同处。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上缠每圈盖住前圈1/3 2/3呈螺旋形。

(四) 螺旋反折法

此法应用肢体粗细不等处。先按环形法缠绕。待缠到渐粗处,将每圈绷带反 折,盖住前圈1/32/3。依此由下而上地缠绕。

绷带包扎法注意事项:

  1. 打好绷带的要领是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 松得固定不住纱布。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


 

有浮肿等情况。

2-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

  1. 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蛇、床单(撕成窄条), K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


第四节固定技术

囚定对骨折、关节严重损伤、肢体挤压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等能起到很好 的ta定作用。可以临时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有利于伤员的的后送。对开放性 软组织损伤应先止血,再包扎。固定时松紧适度,牢固可靠。固定技术分外固定 和内固定两种。院外急救多受条件限制,只能做外固定,目前最常用的外固定有 小央板、石膏绷带、外展架等。

小夹板固定

(-)方法

可用木板、竹片或杉树皮等,削成长宽合度的小夹板。固定骨折时,小平板 与皮肤之间要垫些棉花类东西,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在小夹板上更好,以防损伤皮 肉。此法固定范围较石膏绷带小,但能有效防治骨折端的移位,便于及时进行功 能锻炼,防止发生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其有确实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 好,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二)适应症

  1. 四肢闭合性管状骨折。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经处理后创口食合者。

  3. 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得位者。


二、 石膏绷带固定

(-)方法

有无水硫酸钙(熟石膏)的细粉末,均匀撒在特制的稀纱布绷带r..做成 石膏绷带,经水浸泡后缠绕在肢体上数层,使成管型石膏或做成多层重迭的石膏 托,用湿纱布绷带包在肢体上,待凝固成坚固的硬壳.对骨折肢体起有效的固定 作用。其优点是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其缺点是无弹性,固定范围大,不利于患者 肢体活动锻炼,且有关节僵硬等后遗症和防碍患肢功能迅速恢复的弊病。

(-)适•应疲

  1. 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2. 开放性骨折,经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未愈合者。

  3. 某些骨、关节手术后。

  4. 畸形矫正术后。

  5. 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者。


三、 外展架固定

(-)方法

用铅丝夹板、铅板或木板制成的外展架,再用石膏绷带包于病人胸廓侧方 后,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病人站立或卧床,均可使患肢处于高抬 位置,有利于消肿、止痛、控制炎症。

(-)适应症

1-肿胀较重的上肢闭合性损伤。

  1. 肱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2. 臂丛牵拉伤,严重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


 

  1. 肩胛骨骨折。

  2. 肩、肘关节化脓性炎症及结核。

  3. 几种骨折固定技术


固定技术在急救中占有重要位置,及时、正确的固定,对预防休克,防止伤 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遭损伤有极好的作用。急救固定器 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时,常不能按医院常规要求,而常就地取材.代替正规器 材。如各种2 ~3cm厚的木板、竹竿、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剌刀, 以及伤者健(下)肢等,都可作为固定代用品。

(一)颈椎骨折固定

  1. 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

  2. 用棉布、衣物等头将伤者头颈、头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

  3. 用木板放置头至臀下,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和上胸、臀固定于 木板上,使之稳固。


(-)锁骨骨折固定

用绷带在同背做8字形固定,并用三角巾或宽布条于颈上吊托前臂。

(三)肱骨骨折固定

用代用夹板2 ~3块固定患肢,并用三角巾、布条将其悬吊于颈部。

(»)前臂骨折固定

用两块木板,一块放前臂上,另一块放背面,但其长度要超过肘关节,然后 用布带或三角巾捆绑、托起。

(五)股骨骨折固定

用木板2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大腿前后两块长达腰部,并将踝 关节一起固定,以防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

 

(六) 小腿骨折固定

腓骨骨折在没有固定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患肢固定在健肢上。

(七) 春柱骨折

脊柱骨折和脱位是常见伤害之常常是骨和脊赣伤情比较严重而复杂。脊 柱骨折由各种暴力使颈椎、胸椎、腰椎、尾椎骨折或错位,以及脊髓损伤,常使 致残废,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正确地急救。

(八) 三角巾固定法

可采用三角巾固定的方法,将三角巾折成10-15cm宽,将肱骨固定在躯干 I.曲肘90、再用一条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便可。

第五节搬运技术

危重伤员经现场抢救后,须安全、迅速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如果搬 运方法不得当,可能前功尽弃.造成伤员的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一、搬运伤员常用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一) ’升降担架

为目前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因担架 自身重量较重.搬运时费力。

(二) 铲式担架

铲或担架是由左右两片铝合金板组成。搬运伤员时,先将伤员放置在平卧 位,固定颈部,然后分别将担架的左右两片从伤员侧面插入背部,扣合后再 搬运。

(三)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

使用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是搬运多发骨折及脊柱损伤伤员的最好工具。充 气垫可以适当地固定伤员的全身。使用时先将垫充气后铺平,将伤员放在垫内, 抽出袋内空气,气垫即可变硬,同时伤员就被牢靠固定在其中.并可在搬运途中 始终保持稳定。

二、搬运伤员时,伤员应采用的体位

(-)仰卧位

对所有重伤员,均可以采用这种体位。它可以避免颈部及脊椎的过度弯曲而 椎体错位的发生;对腹壁缺损的开放伤的伤员,当伤员喊叫屏气时,肠管会脱 出,让伤员采取仰卧屈曲下肢体位,可防止腹腔脏器脱出。

(二) 侧卧位

在排除颈部损伤后,对有意识障碍的伤员,可采用侧卧位。以防止伤员在呕 吐时,食物吸入气管。伤员侧卧时,可在其颈部垫一枕头,保持中立位。

(三) 半卧位

对于仅有胸部损伤的伤员,常因疼痛,血气胸而至严重呼吸困难。在除外合 并胸椎、腰椎损伤及休克时,可以采用这种体位,以利于伤员呼吸。

(四) 俯卧位

对胸壁广泛损伤,出现反常呼吸而严重缺氧的伤员,可以采用俯卧位,以压 迫、限制反常呼吸。

(五) 坐位

适有于胸腔积液、心衰病人。

 

4.搬运伤员的注意事项

第一,搬运伤员之前.要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和受伤部位,重点检查伤员的 头部、脊柱、胸部有无外伤,特别是颈椎是否受到损伤。

第二,必须妥善处理好伤员,首先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然后对伤员的 受伤部位按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处理得当后,才能搬动。

第三,在人员、担架等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搬运体重过重利神志不清 的伤员时,要考虑全面。防止搬运途中发生坠落、摔伤等意外。

第四,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员的病情变化。重点观察呼吸、神志等, 注意保暖,但不要将头、面部包盗太严,以免影响呼吸。一旦在途中发生紧急情 况,如窒息、呼吸停止、抽揄时,应停止搬运,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第五,在特殊的现场,应撩特殊的方法进行搬运。火灾现场,在浓烟中搬运 伤员,应弯腰或匍匐前进;在有毒气泄漏的现场,搬运者应先用湿毛巾掩住口鼻 或使用防毒面具,以免被毒气熏倒。

第六,搬运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时,放在硬板担架上以后,必须将其身体 与担架一起用三角巾或其他布类条带固定牢固,尤其颈椎损伤者,头颈部两侧必 须放置沙袋、枕头、衣物等进行固定,限制颈椎各方向的活动,然后用三角巾等 将前额连同担架一起固定,再将全身用三角巾等与担架围定在一起。

上下担架的方法:

  • 搬运者三人并排单腿跪在伤员身体--侧,同时分别把手臂伸人到伤员 的肩背部、腹臀部、双下肢的下面,然后同时起立,始终使伤员的身体保持水平 位置,不得使身体扭曲。三人同时近步,并同时将伤员放在硬板担架上。发生或 怀赃颈推损伤者应再有一人专门负责牵引、固定头、颈部,不得使伤员头、颈部 前屈后伸、左右摇摆或旋转。四人动作必须-•致,同时平托起伤员,再同时放在 硕板担架上。起立、行走、放下等搬运过程,要由1个医务人员指挥号令,统一 动作。

  • 搬运者亦可分别单腿跪在伤员两侧,一侧一人负责平托伤员的腰臀部, 另一侧两人分别负责肩背部及双下肢,仍要使伤员身体始终保持水平位置,不得 使身体扭曲。


 

第六节您克及急救

休克是一种急性有效血液循环功能不全而引起的综合症。

一、 原因

运动过程中造成休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运动量过大、身体生理状态 不良,还有肝脾破裂大出血、骨折和关节脱位的剧烈疼痛等。

二、 症状

早期常有烦躁不安、呻吟、表情紧张、脉搏稍快、呼吸表浅而急促等症状, 此期较短易被忽略。继后,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口渴、畏寒、头 晕、出冷汗、四肢发冷、脉搏无力,血压和体温下降,严重者出现昏迷。

三、 急救

应使病人安静平卧,注意保暖。对伴有心力衰竭的严重病人,应保持安静, 使其半卧。可给服热开水及饮料,针刺或点揉足三里、合谷、人中等穴位;由骨 折等外伤的剧疼而引起的休克,应给以镇痛剂止痛。休克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病 理状态,因此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请医生处理或尽快送往医院。

第七节心跳和呼吸骤停的急救

当人体受到意外严重损伤(如溺水、触电休克等),有时出现呼吸和心跳驿 然停止,这时如不及时进行抢救,伤员就会很快死亡。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 是进行现场抢救的重要手段,它可以IS?助伤员重新恢复呼吸和血液循环。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方法甚多,其中以口对口吹气法效果较好,而且还可同时进行胸 外心脏挤压。施行时使伤员仰卧,头部尽址后仰,把口打开并盖上一块纱布,急 救者一手托起伤员的下颌,另一手捏住伤员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准其口 部吹入。吹完后松开捏鼻孔的手,让气体从伤员的肺部排出。如此反复进行,每 分钟吹16-18次(儿童20 - 24次)。

注意事项:施行人工呼吸前,应将伤员领口、裤带和胸腹部衣服松开,适当 地清除其口腔内的呕吐物或杂物。吹气的压力和气量开始宜稍大些10~20次 后,可逐渐减小,维持在上胸部轻度升起即可。进行中应不怕脏,不怕果,一经 开始就要连续进行,不能间断,一直做到伤员恢复呼吸或确定死亡为止。若心跳 也停止,则人工呼吸应与胸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两人操作时,吹气与挤压频率 之比为1 40

:.胸外心脏挤压

对心跳骤然停止的伤员必须尽快地开始抢救,一般只要伤员突然昏迷,颈动 脉或股动脉摸不到搏动,即或诊断为心跳骤停。这时往往伴有瞳孔散大,呼吸停 止,心前区听不到心跳,面如死灰等典型症状。此时应马上开始进行胸外心脏挤 压,以恢笈伤员的血液循环。

操作时,伤员仰卧.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按住伤员胸骨下半段,另一手压在 该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借助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适度用力,有节奏地带有 冲击性地向下压迫胸骨下段,使胸骨下段及其相连的肋软骨下陷3~4cm,间接 压迫心脏。每次压后随即很快将手放松,让胸骨恢复原位。成人每分钟挤压60 ~80次(儿童80-100次)。挤压胸骨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血液排空。放 松时,扩胸由于弹性而恢复原状.此时胸内压下降,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反复挤 压与放松胸骨,即可恢复心脏跳动。操作中,如能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h 肢收缩压达60mm汞柱以上,口唇、甲床颜色较前红润,或者呼吸逐渐恢复,瞳 孔缩小,则为挤压有效的表现,应坚持操作至自主心跳出现为止。

注意事项:手掌根部压迫部位必须在胸骨下段(不要压迫剑突)压迫方向 应垂直对准脊柱,不能偏斜,用力不可过猛,以免发生肋骨骨折。在抢救时,应 迅速派人请医生来处理。

 

第十六章警察擒拿格斗运动素质训练

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柔 韧,腹肌、耐力、速度和灵敏等。警察擒拿格斗运动素质训练,指采用各种有效 手段,全面提高警察身体素质的训练,是提高警察擒拿格斗技击能力,提高功 力,增强体质,提高实战能力以及防止伤病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警察擒拿格斗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伸展能力。警察擒拿格斗运动素质是指警察在擒拿格斗教学训练中通过人体关节 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速度,达到提高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组织伸展能力的 目的。其包括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门柔韧素质,专门素质在第二章第四节(警察擒 拿格斗热身准备)和第五章(警察擒拿格斗腿法技术)中已经阐述,在此不再 赘言。因此,本节主要叙述一般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在警察擒拿格斗中十分重要。作为一名警察,柔韧的好坏直接影响 是否尽快掌握一招制敌的技术。力量、速度、灵敏紧密相连,如果柔韧不好,对 提高力量、速度、灵敏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直接影响到擒拿格斗的学习掌 握。所以,可以说没有一个良好的柔韧性素质作为基础,对警察擒拿格斗技能也 不会有精湛的技艺。因此,在警察擒拿格斗教学训练中,首先必须加强柔韧素质 训练,下面介绍几种一般素质训练方法:

压腿

压腿主要是拉长腿部肌肉、韧带,加大骸关节活动范围,压腿的方法有正 压、侧压、后压和仆步压四种。

(一)正压睫(介绍两种,以压右脚为例)

1.面对压腿架或适当高度的物体,左腿提起,脚跟放在压腿架上,脚尖勾 起,两手按膝。两腿伸直、立腰、收舰,上体前屈,并向前、向下做压振动作,






















 

2.在教学训练中两人一组,练习-•腿支撑,-腿架在同伴的肩上,脚尖勾 起,两手按膝,两腿伸直,立腰,收腕,上体前屈并向前,向下做压振动作。同 伴两手按其小腿上左、右腿依次交换练习,然后同伴相互交换练习(图2)

要求与要点:两腿伸宜,直体向前、向下压振。逐渐加大幅度,两手抓住左 脚掌用力后拉或按在膝上,先以前额、鼻尖触及脚尖,最后过渡到下颌触及脚 尖。压至有疼痛感时,停住不动,进行耗腿。

(二)侧压腿(介绍两种)

  1. 侧对压腿架或适当高度的物体,左脚提起,脚跟放在压腿架上,脚尖勾 紧,右腿支撑,脚尖外展,两腿伸直。右臂屈肘上举,左掌附于右胸前立腰、开 散,上体向左侧压振(图3)


f

  1. 在教学训练中,两人一组(以压右脚为例),右脚尖外展.两腿伸直,右 手按于右大腿上面,立腰,开甑,上体向右侧压振(图4)


要求与要点:直体向侧、向下压振,逐渐加大幅度,右手抓住左脚掌,上体

侧卧在被压腿上。

(三)后压腿

背对压腿架或适当高度的物体,两手叉腰或扶一 适当高度的物体,左腿后举,脚背放在压腿架上,脚 面绷直.上体后屈并做压振动作(图5)

要求与要点:两腿挺膝伸直,支撑腿全部落地, 脚趾抓地,挺胸、展髓、腰后屈。

主要增强腿部的柔韧性,加大髓关节的活动幅度, 提高腿部上举力量。搬腿的方法有正搬、侧搬和后搬三种。

(―)正搬腿

  1. 背靠墙站立,一腿支撑,另一腿向前上举起,由同伴托住脚跟上搬(图6)


要求与要点:挺胸、塌腰、收髓。上搬高度可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 高。搬腿前先进行跑步、体操等全身性活动,把身体活动开再搬腿,

  1. 在教学训练中两人一组,练习者一腿支撑,另一腿向上举起,置于同伴


肩上

OF

678

(二)侧搬腿

左侧靠墙站立,左腿支撑.挺膝伸直;右腿侧起,由同伴托住脚跟上搬,左 臂屈腕上举,右掌放于左胸前(图7)

要求与要点:挺胸、塌腰、别膀、开傩,

(三)后艇涯

手扶适当高度的物体,左腿支撑,右腿后举,由同伴托起上搬,上体后屈 (图 8)

要求与要点:与后压腿同。

(ra)其他两人一组辅助,搬脱,按瓶胯训练

  1. 两人一组正搬腿训练


练习者倒地背朝地面(以搬右脚为例),左脚伸直,右脚上举;同伴右膝跪 其膝关节周围,右手按其右膝关节,左手托住其右脚跨上搬(图9)

要求与要点:同伴跪住其左脚,上搬高度可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其动作同正搬。

  1. 两人一组正、背面坐盘按髅胯训练,此动作主要提高股、胯的灵活性。


(1)两人一组坐盘,按髓、胯训练

练习者两腿正面屈膝或坐盘,两脚掌心相对,两手握住两脚,同伴双膝跪 地,身体前俯,两手放在其膝关皆上,向下压振,迫使其髓胯展开(图10)

要求与要点:按展开做、胯的程度,可随训练的水平提高而逐渐提高,两人 要协调配合。

(2)两人一组,背面坐盘按SS、胯训练

练习者背对同伴,前俯两手撑地,屈膝成背面坐盘,同伴半蹲,身体前俯, 两手按住其大腿后面或嵌部向下压振,迫使其靓胯展开(图11)

要求与要点:按展开其靛胯程度,可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两人要 协同配合。

910II

劈腿

主要是加大IK关节的活动范围,增进腿部的柔韧性。劈腿练习可在压腿、搬 腿和踢腿之后进行。劈腿的方法有竖劈(竖叉)和横劈(横叉)两种。

(-)跌劈

练习者一腿伸直,一腿后折膝,大腿内侧着地,两手扶在伸直腿的小腿或握 住脚背(尖),身体前俯回振(图12)

要求与要点:上体前俯,上下回振,依次练习,要求收腹、立腰,前俯时尽 量下压。

(-)竖劈

两臂侧平举,两腿前后分开成直线,脚尖勾紧,前腿后侧着地,后腿前侧或 内侧着地,目视前方(图13)

要求与要点:挺胸、挺膝、立腰、沉靛。

 

(三)横劈

两手侧平举,两腿左右分开成权线,脚内侧着地或脚尖上翘(图14) 要求与要点:挺胸、挺膝、立腰、展髓。练习步骤:与竖叉相同。

脚跟不得离地。图片7

第二节警察擒拿格斗力量素质训练

力横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从事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其不仅 能增强体育体魄,提高机体能力,警察擒拿格斗力量素质是依据以上理论,是警 察在擒拿格斗训练为了增强拳腿的力最,在实战中发挥重拳、重腿的威力,提高 功力进行的一种训练。警察力量素质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擒拿格斗技术的掌 握与夹能的提高,在实战中直接影响到警察一招制敌的实战能力。因此。力量素 质是畚察身体训练的重要指标,在警察擒拿格斗运动素质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有助于力量素质水平提高的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力量素质训练主

 

要分为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两种素质训练。

上肢力量训练

(-)俯卧撑

练习者两手撑地,手指向前.两手间距离肩同宽,两腿向后伸直(图16), 然后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图17),使肩与肘接近同一平面,躯干、臀部和下肢 要挺直,然后撑起恢复到开始姿势,这样反复依次练习。

1617

要求与要点:练习时,俯卧与撑起躯干要始终保持平直,速度可根据练月者 的手臂力量而定。为提高人体肌肉的爆发力,在保持正确姿势和前提下,可加快 速度练习。撑起时吸气,下降时呼气。

(二) 引体向上

练习者跳起双手正握高单杠或高横杠(杠粗以手能握住为准),两手与肩同 宽,呈直臂悬琵。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恢复 到开始姿势,这样反复依次练习。

动作要求与要点:引体时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速度可根据练习者的上肢力 量而定。如练习者为加强爆发力可快速练习,并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进行。

(三) 双杠练习

  1. 双臂屈伸


练习者两手•握住双杠一端,跳上成支撑,然后两臂尽量弯曲,使杠面达到胸 部位置,然后双臂用力迅速伸直成直撑。

要求与要点:臂屈伸时,身体不能做大的摆动,也不能借用其他附加的动作 撑起,据练习者上体力16而定。如练习者主要为了提高爆发力,可加快速度。练 习时可配合呼吸,两臂弯曲时吸气,双臂伸直时呼气。

2-双杠支撑行走

练习者两手握住双杠一端.跳上成支撑。然后一手支撑,一手脱离杠向前握 住杠支撑,另一手脱离杠又向前握杠技撑。从双杠一端依次支撑行走到另一端。

要求与要点:收收支撑,脱离杠、握杠连灯协调,身体保持垂直,呼吸自然 配合。

(四)哑铃练习

  1. 站立侧平举


练习者身体直立或坐于凳一端,两手持哑铃体侧,双肩上提,将哑铃平举, 拳心朝下,还原姿势,依次进行。

要求与要点:两臂同时用力,两臀侧平举,侧平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1. 俯身侧平举


练习者一脚向前,迈一步为弓步,身体前屈,两臂自然下垂,双臂侧平举并 上振,恢复到原姿势,依次进行。

要求与要点:两手同时用力,展胸,侧平举,侧平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1. 仰卧侧平举


练习者仰卧平凳上,两臂在胸部上方伸直,拳心相对,两膝自然分开,两脚 撑住地而以稳定躯干。两臂向侧下分开,胸部挺起,腰部离凳,肩背和将保持着 凳,然后两臂在胸前上方合拢成原姿势。

要求与要点:两臂下落时吸胸部拉开挺起,肘部微屈,低于体侧,这样 能有效刺激胸大肌,两臂合拢时呼气,用力夹胸。

  1. 卧推


练习者两手各持一哑铃,仰卧于长凳上,两臂在胸前上方伸直,拳心相对, 两膝分开,两脚撑住地面,以稳定身体,然后慢慢屈肘,使哑伶下落至肩侧,用 力上推举.恢复成原姿势,依次进行练习。

要求与要点:屈肘哑铃下落时.速度可慢些;上推举时腰部保持紧张,不可 能及凳面,上背皆部,后脑接触凳面。哑铃推起时,力量集中于胸大肌。发力用 呼气配合;哑铃下落时应吸气。

  1. 坐或站立上推


 

练习者坐着或站立,两手各持一哑铃,有两臂自然置于两侧,从大腿提铃至 肩膀外侧上方为起始位置,慢慢将哑铃上推举到头部上方,并再放低哑铃回到起 始位置。

要求与要点:推举手臂伸直时呼气,下降屈肘时吸气,推举下落速度慢,推 举慢下落。

  1. 单手提哑铃


练习者以右手持哑铃为例,将左手、左膝置于长凳上,躯干与地面平行,右 臂伸展或悬垂握住哑铃,拳心向内,右腿伸屈,哑铃提到肩部外肘,肘部向上, 然后慢慢放下哑铃,恢复到开始姿势。

要求与要点:提哑铃时吸气动作平稳,不宜太猛;下落时动作慢呼气依次进 行。完成一组动作后,可更换手臂,更换膝,常在长凳上练习。

  1. 坐或站立,双手两侧提哑铃


练习者坐或自然站立,两手各持一哑铃,两手臂伸直,哑铃贴靠大腿,拳心 朝内,哑於提到肩部时,肘部向上,然后慢慢回到原姿势,依次进行。

动作要求与要点:哑铃尽最上提,此时呼气;下落时吸气。

  1. 站立双手体前提哑铃


练习者自然分腿站立,两手各持一哑铃,手臂伸直,哑铃贴靠大腿前面,拇 指相对向内,拳心朝后,竖宜提举哑铃至下颌下方,肘部外展,慢慢放下哑铃, 还原姿势•,依次进行。

动作要求与要点:畏举时提到最高处,哑铃不可摆动,离开身体,膝关节稍 弯曲,此时配合呼气,下落要缓慢,可配合吸气完成动作。

  1. 坐或站立,屈臂举哑铃


练习者坐于长凳或站立,上身竖直,两手持哑铃,悬垂于身体两侧,拳心朝 内,双脚着地,屈臂举起哑铃,经过大腿后掌心向上举向内翻转,将哑铃提举互 肩前,回到开始姿势。另一手屈臂举起哑铃,两手交替重复依次练习。

要求与要点:练习时不要摆动哑铃,肘部始终保持在体侧。上举时呼气,下 落时吸气,

  1. 持哑铃俯卧撑


练习者双手持哑铃,身体俯卧地上,两手掌撑住哑铃杆,两臂伸直,拳心相 对,两哑铃之间距离与肩同宽,并低头含胸,收腹,便于身体保持一条直线。

动作方法和要求要点:与前面所介绍的俯卧撑相同。

浏览99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