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拳实战搏击秘技
泰国拳是一种实战性极强且威力巨大的徒手搏击术,素 以凶狠凌厉而闻名天下。泰拳手曾多次远征欧美各国,以独特 的技艺把空手道、踢拳道、跆拳道、自由搏击和拳击的高手们 打得一败涂地,所到之处战无不胜,势如破竹!泰拳以无可争 辩的事实确立了在世界武坛的重要地位,是当今世界上公认 最凶猛的搏击术。
泰拳是泰国的国技,在泰语中叫做“摩易泰",英语称为 “Boxing of Thai”(卜克圣•泰),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泰族 自古以来,由于民族弱小,饱受四方强邻欺凌,历经战火蹂瞩。 在此种地理环境下,暹罗人民不但需要时刻保持机警和高度 的纪律性,还必须具有健全的体格,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保家卫 国的本领。暹罗拳术就是这样因时代的需求而产生,并逐渐形 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技艺独特的武术。自古以来,泰拳一 直是军事上御敌制胜的锐利武器。现在,这项运动仍然作为泰 国陆军肉搏战术训练的主要内容。同时,泰拳也是泰国人民最 热衷的运动,泰国俗语云:“十个男人,九个打拳。”可见拳斗在 泰国普及流行的程度。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尚武之风古今 不衰。
泰国拳堪称格斗技术的极品,经过严格训练,技术成熟的 拳师,能灵活运用全身四肢八体为锐利武器,以快、劲、稳、准 为用招要领,能随意而发,于顷刻间击倒对手。角斗不能独持 蛮力胜人,而攻击、防守、回击和退守,均有技术法门可循。泰 拳师取胜的条件,是技术、气力、智谋及精神力量的总结合,其 最高领域为极巧圆通,变化无常,而不局限于任何拳术技法或 招数。可见泰拳是一门独特、精深和完整的武学体系,已被世 界武坛公认为自由搏击最高领域和模式。
第一节泰拳的指导思想与特征
泰拳手们在日常训练和实战搏击中,始终未曾放弃一个 最终目标——如何更快、更有效地打败对手。在这种孜孜不倦 地追求下,使得在长期的国际性比武场上,练成钢拳铁腿的拳 师们,一直称霸世界武坛,究其原因是与泰国拳鲜明的指导思 想和显著特征分不开的。
(一)立体进攻,无所不用
立体进攻是泰拳最为鲜明的技、战术特征,其主要为两个方面:
- 进攻武器的多样化
拳腿交加,肘膝并用,这是泰拳格斗给人们所留下的最深 刻印象。泰拳的原则是:“充分利用身体可利用的各个部位,参 加攻防行列。”它不仅具有西方拳击所使用的各种主要拳法 —— 刺拳、直拳、勾拳和摆拳,而对于肘、膝、腿的灵活运用更 是拿手好戏,这些武器具有长短结合、快慢不同、威力各异的 特点。实战中,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而加以随意采用,如贴、近 距离作战中,多采用肘膝交替轮番攻击,中、远距离时则常以 拳腿相加。一般来讲,短程武器力量大、速度快,动作凶猛,长 程武器打击距离远、控制范围广,力道凶劲。以长程武器引诱、 控制对方.最后施以致命的短程武器攻击。这正是泰拳格斗的 奥秘之一.
- 进攻路线多样化
由于进攻武器的丰富,导致了进攻路线的多样化。在所有 打击手段势力可及的广阔范围之内.都是泰拳进攻技法施展 的舞台。对手的一切部位,高至头部,低至足踝,前至胸腹,后 至腰背,左右肋肾.均是泰拳武器攻击的有效目标。并且经常 同时对几个不同区域目标发起进攻,令对手虚实难分,防不胜 防。泰拳进攻虽说全身部位均可打击,但为了提高攻击效率, 还是有重点可循.拳师们在长期实战中,经过无数痛苦的磨 练.得出人体重点打击目标,泰拳术称之为“进攻命点”,共有 15处。
①天灵盖②太阳穴③耳根①颔部⑤额侧⑥咽喉⑦心窝⑧ 肋部⑨胃部E小腹直腿根旭裆部⑬大腿内、外侧@膝关节⑮ 小腿肌肉。
这15个部位被认为是人体薄弱环节,因而成为泰拳手日 常训练与格斗中重点的攻击目标和防护目标。
(二)攻防合壁,进退如一
泰国拳的攻防思想是:''攻即为守,防也要攻。”在这一思 想支配下,泰拳手们即使是处在不利情况下,也必寓含着随时 攻击的选择,而更多则是在后退防守中依然有凶狠的反击。这 一思想的贯彻,在搏击中随时可见。如,对方进步逼近发冲膝 攻来时,我方在退步仰身同时,抬脚猛蹬对方胃、腹部;在对方 重拳攻击下,我方后仰身防时,起脚扫踢其肋腰部;对方跨步 上前挥肘向我方上部打来时,即后退一步躲过对方攻击肘打 击范围,随即低割踢其膝关节。有效地打击了对手,遏止其乘 势追击。
泰拳师认为“主动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一味注重技术 性防守,只能被动挨打。谁敢攻,谁先攻,谁就占了主动。如, 对方欲挥拳猛击时,我方判断准确,抢先出腿截踢其腹部、大 腿根;又如,对方进步贴身伸手抢抓我方颈脖、衣领下拉压,准 备施展凶狠膝法时,我方快速打出撬肘猛击其下颌、腮部;再 如,对方从侧面扑来并欲发出肘法攻击时,我方急提膝前冲其 肋腰部或胃腹要害部位。这几个例子说明,抢先发招攻击,不 仅狙击了对方凶猛攻势,并令其受到重创。依靠准确的判断和 良好步法.抢在对手攻击前瞬间发起主攻,这种可以截击对方 任何攻击手段的主动进攻方法,正是泰拳师所推崇的高层技 法。
(三)任意组合,复合进攻
在实战格斗中,泰拳手们所能采用的攻击手段,无论是在 主动进攻时,还是在防守反击中,都不是僵化、固定套路的表 演,而是因人、因地、因时地把拳腿和肘膝打击手段变化无常 的组合成为攻击武器。从理论上来讲,泰拳攻击和防守反击招 数组合个数几乎是无穷的,且极巧圆通,变化多端。
泰拳手在实战自由搏击中,所使用的攻击手段,打击敌人 的部位-般都在两个以上,一招接一招,一环套一环,一招一 式连绵不断,出招首击不中,再快速变化进攻组合继续攻击, 使对手没有喘息反攻之机。泰国拳正是因为没有固定形式的 束缚,使拳师们在搏击中得以充分自由的把凶狠、勇猛、简练 的茶拳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运用自如。
(四)功力为质,技法为用
在早知泰拳里.相传有108招式,其中技法包罗万象,奇 技、诡招K莎。但这远非是今Fi的实际情况。泰拳师们在长期 的博击
冗时i <发现,过多地追求种种攻防技术,又无深厚功力 相辅•则无异于沙滩上的楼阁,技法的发挥必须有上乘功力相 佐
。这一恩患始终贯彻于泰拳手日常训练中,提高身体素质和 磨练雄厚功力,成为拳手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
体能锻炼的最佳方式是跑步。跑步是很重要的,--个拳师 应该养成终生跑步的习惯。此外,还应经常进行腹肌锻炼。为 了获得敏捷的移动能力和身体协调性,拳师们常借助于跳绳。 为使拳法更具威力,日复一日地以悬吊的重沙袋作为目标,熟 悉各种拳法。而对于腿、肘和膝攻击部位的锤炼更是毫不放松,他们一次又一次,遍遍重复地用各种腿法猛蹬踢树干或重 沙袋,来提高脚背、脚底和脚胫的硬度;以不断变化的肘和膝 法撞击树木和沙袋,磨炼其坚硬性。泰国拳搏击思想认为,技 术以功力为基础,而功力必须通过技术来发挥,只有把这两者 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格斗高手。正是由于有了良好的身体 素质和深厚功力作保证.泰拳手才敢打敢拼,不惧近贴身作 战。这也是泰拳搏击的又一明显特征。
第二节实战精髓 防守反击
恭国拳素以凌厉无匹的攻击力著称于世,然而他们又并 不疏于防守。多样化的进攻武器也提供了多样化的防守手段。 泰拳手们牢记着这个信条:"防守是进攻的基础。”有了稳固防 守,才可毫无顾忌地大胆进攻,但防守并非目的,防守反击才 是泰拳技术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泰拳师在实战中,始终把防守与进攻作为一体来完成,而 不分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每一个防守动作,同时必俾有回击动作执行
以是西为:对方进攻受挫之时,会造成瞬间的失去平衡, 乃是其防御薄弱之机,即为我进攻有利时机。例如:敌直拳攻来时,我方沉首俯避,使其拳沿颈侧掠过,随 即稍踊身挥肘劈击敌胸腹部;敌勾拳打至时,即用手臂外侧砸 磕开,M以直拳或上击拳;用膝破拳时,须以手臂格挡掩护前 逼,同时抛膝猛撞其胸腹或肋腰部等。以上几例其要诀为即拆 即打,乘敌方暴露空当一瞬间攻击,方有成效。敌挥腿猛踢我中盘之际,我跃身提膝相迎,敢于硬碰 硬,若敌腿部中膝,必受创而丧失攻击力,随即发肘或挥拳回 击;倘敌腿踢我肋腰部,可于手臂挡架后,垂臂兜拿,挽腿于肘 弯之上,并乘势发前冲膝撞其心窝,也可抬肘扭腰猛砸敌攻击 腿肌肉或膝上方,使敌剧痛难忍;拳臂高举护头抵挡敌方高腿 攻击,同时弯身用脚背割踢敌方膝关节,或发侧膝撞击其胃腹 部,也可上步以撬肘攻击敌心窝、下巴。
3对内围近身膝攻拆破方法,有以拳破膝,在敌进步逼 近时,突发密集短拳截击其胸腹或肾腰部,再接短膝攻击;如 敌上步扣颈下拉发膝时,立即用撬肘猛击其心窝或下颌;在敌 膝攻至时,斜身跨步闪过,同时发拳或挥肘砍击其面部或胸 膛。
4敌挥肘发动攻击时,我仰身后撤半步,使敌肘招打空, 随即抬腿猛蹬踢其中盘;提臂横截开敌方攻击肘,同时抛膝撞 击其胃腹部或后腰;如敌跨步贴近打出肘招时,我即以手臂挡 架,同时用肘招回报,以毒攻毒。
- 以进攻,来防守,防守动作本身就是进攻
功力深厚的泰拳师们更喜欢此法,虽然难度大,但如获得 成功,收效奇佳。譬如w当敌欲发拳攻击时,我抢先跨步贴近, 以肘招待摆击其面部或胸腹部;敌方欲动势挥肘或出拳,可抢 先抬脚猛蹬其胃腹部,或侧踹其肩膀、腰部,挫其锐气,遏其攻 势;敌抬腿欲扫踢我上盘或中盘时,我方判断准确,迅速举腿 蹬踢其动腿一侧胯部或大腿根;当敌方凶猛扑来时,我即以低 割踢击切支撑腿,令敌倒地。
从或上儿个例子看出,应先发制人,在对方准备进攻时即 予以攻占,以进攻来达到防守目的,是泰拳较高层次攻防技术 的结晶,很容易控制搏击中的主动权,使敌方攻击的信心大失。正确地取准距离,预洞先机与把握时间,是成功完成阻止 攻击动作的秘诀。
第三节精彩凶狠的跃击法
跃击法是泰国拳的提高技术,是最难也是最具威力的进 攻方法。它的成功运用,可彻底摧毁对方战斗力。一个优秀拳 手良好的爆发力加之跃起的冲力,这一打击是任何拳手都不 敢掉以轻心的。使用跃击法,可运用各种进攻技术,因而其适 用面很广。施用时应注意,一要看准时机,出招必中;二要迅猛 突然,不给对方喘息之机。跃击法是泰拳中最为精彩的技术, 要成为泰拳高手,应很好地练习这种技术。下面介绍几种常用 跃击法技术。腾身膝撞
当对手正面门户大开或体力疲软,步法紊乱时,是使用这 种技术的最好机会。方法是利用跨步弹力或跳跃,身体向上拔 起,同时另一膝向上急提起,挺膝直撞,配合摆臂、旋胯。如施 左跃膝时,以右足推进,踏地跳起,俟牌招接触目标时,劲力猝 然爆发,堪达一招击倒的效果。 "
连环跃膝,势如流星,其难度则更高,施用法则实与左右 连拳组合法无异。实战中,先发出一招左跃膝,使身体腾空跃 起,看准敌方退势已尽,腾空急扭腰身,打出右跃膝,使对手 头、胸先后被击中.顿时倒地不起,创敌于瞬间。
2.踊身扫踢
是泰拳术招数中极具威力的一式,施用时先进步踏地跳 起,扭动腰身,以腿扫踢对方头部、颈项,其稍有不慎,即遭踢昏。此技之神效,有若立竿见影,在泰式拳击中屡见不鲜。
- 腾身冲蹬
这是蹬腿招式中最堂皇的攻击招数,其式为在搏击时猝 然冲前或纵身,举足猛蹬敌方胸腹的空中攻击法。此招数因发 自身体冲跃之势,劲力异常雄猛,敌方倘不能及时避过,立遭 蹬倒。擅于此技拳手,更可跃高身体,双足齐发或连环蹬出,攻 敌胸腹部位,对方若力尽动作缓慢,则此招尤有功效,被蹬中 者鲜有不跌于地,甚至丧失战意。
- 跃起侧踹
这种跃击法的最大特点为力量大、目标准,一旦攻中,可 彻底破坏敌方重心平衡,撕开其严密防护。在施用时,往往借 助前跑来完成,上跃时双手高举,以借踹力,其攻击目标通常 为中、上盘。
跃击法在实战中的运用多种多样,只有熟练掌握各种进 攻技术,并逐步体会摸索,方能达到灵活运用。
如敌方使用跃击法发动攻击时,因此类招法预兆明显,动 作幅度大.除了迅速移足闪避外,还可依靠准确判断,及时出 脚反击或迅速上步逼近施展肘招或膝法攻打,在敌腾起之前 将其压制住。
第四节其他综合实战技巧
泰拳的综合实战技术枚不胜数,它们都是在有限的基本 技术基础上,再由每位拳手根据自己不同的体能、素质,在实 战中逐步完善起来的。而每位拳手所使用的泰拳术,都具备鲜 明的个性。但泰拳技术方法并非无规律可循,因为它们都是根
据基本技术衍变而生的。
(一) 攻防格局
通常流行的攻防格局为:“蓄——闪——遮—-发”。其意 义为:蓄准备防御或抢攻;闪一-闪避敌方凶猛攻击;遮 ——格挡,封截对我方身体重要部位的威胁;发一一出击、攻 打敌方。这些战术意图的贯彻执行,要靠娴熟的攻防技术和深 厚功力来完成。
(二) 攻击成术
泰国拳是以实战功效为主旨的搏击术,注重简单、直接的 拳技,无论是拳、腿、肘、膝任何招数,都应目标一致,进攻要求 发挥最大威力,防守则求严密稳固。
攻击的理想效果,当然为速战速决,击倒对手,但“击倒” 属致胜方式之一,而非基本途径。在通常实战情况下,敌我实 力相近,成与败由多方面因素而定,重要者有心神、机智、气 力、速度、技术五项,意欲击败对手,绝非易事。正确方式,是在 对手拳术中寻找弱点,同时采用适当战术攻击,从而取胜。
拳斗决胜战术,总不离开攻打对方,尤其泰拳攻击目标 广,包罗全身各部,仅靠防守技术以求无损,决非善法,须知 “长攻必下”之理。泰拳师普遍重攻,实战中以攻止攻,斗攻、斗 快、斗重、斗狠、斗准,其有名战略格言是:“攻击乃最佳防守。” 为深具意义的拳术哲理。
攻击方法大体可分两大类:一主力争,一尚技取。
主力争的拳术,是以密集攻势压倒对手,以快击慢;擅长 以技取胜的拳师,以有计划、较科学方式击敌,为取胜手法。
泰拳在攻击战术上有不同路数:佯攻、速攻、伏击、退击4 种,各有其旨。灵活机动战术的推行,要靠拳腿肘膝的灵敏运 用,长攻短打,在混战场合,膝肘连攻,搂抱及扑压诸种不同攻 击方法.可相连接综合施展。
- 速攻
速攻,是以快制慢,利用猛烈集中的攻击,使对手无法稳 固阵脚而遭击败,乃凭速度、力量优势获胜之战术,在敌人力 量薄弱、困惑、疲惫或受创时,是使用此种攻击法的最佳机会。
佯击
佯击,是运用虚招、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的攻击法,使用虚 招,逼敌暴露破绽,乘势击之,其诀窍是灵活性、动作逼真及招 数多样化。
虚招应用广泛,并不仅局限于拳腿招数,肘膝亦可佯势发 动,诱骗敌注意,不随至之实招开路。其最高境界,是不仅形态 及速度可乱真,还更能虚变实、实转虚,过程自然流畅,令敌眼 花瞭乱,穷于应付。伏击
伏击,为以静制动的战术,遇敌力强大不宜硬拼时,可避 重就轻,利用巧妙之身手和灵活步法,使敌动作走形出错,或 设下陷阱,诱之深入,乘其大意不备而破之。
4.浪击
退击乃属以退为进的战术,其目的是使敌进攻一再扑空, 耗.其气力,折其锐气,同时伺隙回击,进而反客为主,是以智谋 获胜之攻击法。
上述各式战术的发动施行,要正确、娴熟运用拳、腿、肘、 膝各种招数,方能达到创敌之目的主动发起攻击,要切记“一发三连”之诀窍,其释意是每逢 发招攻敌时,一招打出,心中须存接续两招之意识和准备。即 敌如中击受伤或阵脚错乱,我可及时加以攻击;倘敌同时回 击,我则可寓守于攻,倚仗主动位置,以攻止攻,牵制敌势
。(三)防守技术
防守的最终意义和目的,是消除敌人攻击,从而图谋反 击。所以,当敌攻势猛烈时,拳手必须利用防守技术,寻求回击 机会。
泰拳术的攻击范围很广,人体的四肢八体,可用则用,自 由无限乃其特色。故其防守重点与其整体风格一样,着重自 然、简洁、实效的原则。动作强调轻巧流畅,有在任何情形下自 卫防身之本能;防守技法,相应而全面紧密,在施用上为了能 够应付各种攻击,故有对拳、对腿、对肘、对膝防守技;而在基 本动作方面,可分为五大类:挡架、闪避、移步、先截、抱持。任 何消解某种攻击之技法,皆在此范畴之中。
- 挡架
以掌、肘、臂、脚或膝部抵御、消解对方攻击,均列为挡架 法。有效的挡架功夫,不仅可化解敌攻势,尚可予拳师回击机 会。此系列防技,有阻挡法,如臂挡•、肘挡、膝挡、胫挡;有推格 法,如内格、外格、下格。
- 闪避
闪避是籍以头部或身躯略移,避让攻击之法,其妙处在于 能避重就轻,使敌攻击落空,予拳手较佳回击机会。此列技法 之中,有滑闪、摇晃、蹲踞、回避、腾踊之式。
- 移步
移步是以巧妙的运足法,逸出攻击范围,令敌连续扑空, 消耗其体力,削弱其信心及斗志。并伺隙进攻,移步诸法中,有 闪进步、侧移、撤步等。
- 先截
先截是利用高度的灵活性及快速度,以攻止攻,乃拳术中 上乘技法,如拳腿之快速截击,后发先至。泰拳手的先截技术, 应用甚广,有掌按、脚踢、膝抵、肘压诸式。
- 抱持
抱持是拳师在疲惫或中击受损时的消极防守法,运用双 臂钳制或挟持对方活动,以纠缠方法抵消其攻击。

第-一章
泰国拳拳手训练法
泰国拳的威力引起了各国搏击家们的重视,纷纷探索和 研究其拳技和练功的秘密:是什么样的训练方法使泰拳手练 就了高超的搏击技术。.
现将泰拳中传统和日常的训练法加以简单介绍。
- 耐力
这是首项必须履行的程序,清晨跑步以中速跑完3000- 5000米,并全力冲刺最后100米,使腿部肌肉强健,这对拳手 在擂台上进退攻守,均极有裨益,泰拳手皆认为跑步是练习拳 艺的基础,须严格遵行。一个优秀的泰拳手须养成终身跑步的 习惯。
- 跳绳
这是一项最平凡简便的训练,跳绳运动是拳手必须持之 以恒的练习项目。其益处在于它可提高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增 加卞肢弹跳力、耐久力和落地缓冲性,使拳手移动敏捷,耐力 增强。
3-柔韧
柔韧性的好坏,是掌握泰拳技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良 好的身体柔韧性,才可能有完善动作的产生。它能将躯体各部 筋肌功能强化,及伸展全身灵活性。锻炼方式有:'蹲跳、开跨、
摇颈、压肩、旋腰、正、侧压腿、跪腿压等各种运动,其中以腹肌 运动最受重视,它与拳手的耐打能力有密切关系。泰拳手们, 通常每日须练习腹肌运动一百次,以增强腹肌抗力。
- 击影
击影练习,是借以练习身手之协调配合、进退平衡与出招 打空时收势防守,是“意”的练习。譬如练拳,则须注重双拳动 作连贯,脚步动作和发劲正确,并且多用步法,如跃进、急退、 垫步或环绕而进攻,拳与步法相配合,方才有效。
练肘招,心目中需假设敌人存在,观其动态,挥足相应,适 时发肘攻击,招数可长可短,或变化攻击角度,又可借势于双 膝抵敌,自由发挥。
若练空腿,旨不在猛,而在把持身体平衡,使腿招收发灵 活防守严密坚固。
用膝亦同样,如上步冲膝、跃步跳膝,须膝步协调,膝招流 畅利索。练箍颈打膝,则双手如同抱敌,下拽迎合膝招上冲之 势。
5-打沙包
踢打沙包是泰拳基本练习方法之一,可加强拳头威力和 硬度,使肘、腿、膝招更具威力。练沙包要点,要聚精会神,全力 以赴猛击袋身,并环绕沙包,作有规律的移动,一面应用步法, 一面选择不同位置、角度、距离,发起攻击。凶猛的打击力量是 来自动作正确、接触正确、时机正确、位置正确,而不是一味依 靠蛮力狂打乱砸。
拳招须有目标和组织,如左先右后,再接以左拳,依着 1—2—3节奏,发右拳亦然,须以准确灵活为旨,拳招熟练之 后,劲力自见增加。
练肘招宜结合各种进攻和防守技法进行打击,配合上步 时间,掌握适当距离,方见功效。膝击练习亦然,先用左、右单 膝应用各种膝法全力撞之。熟练后,可用两膝连环冲撞沙包, 以密度高、力度猛为好。
踢沙包须注意接触点正确,发腿时重心脚踮立,使全身重 量集于攻击腿之上,招自有劲。腿招收发前后,须保持预备姿 势,坚固不失,以防对手狙袭回击。
- 对打
练对打可增加拳手耐力性、速度和斗志,缺乏对打练习的 拳手,在搏击时,多感力不从心。拳手在对练时,一般只应用戴 拳套的拳头,全力格斗。腿肘膝招数危险性高,因此不宜在对 打时施用。
7-引靶
这是近年来泰拳手最重视的练习法,有“引靶”与“角力” 两项。 ,
引靶是较先进训练法,由教练或专业靶师手持长方形皮 靶,其形如枕,作活动目标,带引拳手攻打。教练可任意引导拳 手向各部位进攻,并不断报以干扰、回击,使后者同时练习防 守和反击。
练靶特殊功效,在于能使拳手之膝、腿、肘各种招数,灵活 准确,加上教练的催促、引诱,其攻击组织和密度相应提高,较 诸独自击打沙包,得益差距甚大。
角力
角力练习,又称搂抱,是较长时间之抱缠、投摔,能使马步 紧稳,膝招灵活,对于磨练耐性,最具效果。
其法为选择体型相近对手,互扣扼颈脖,轮流用力拉拽、
压下或推放迎合膝招撞击,被动一方则竭力抗拒,发力将对手 推开或向侧投掷,令其失势,在两力相抵之下,双方常成紧贴、 绕转形势.导致必须不断移动或运动消解对方牵引和膝攻,接 触甚为猛烈。久练可帮助拳手在贴身时发挥膝技,占取优势, 在对付对手膝攻时,则擅于防护及回击。 -
9-试招
试招之法,双方各出招数对战,而不用劲,互相拆解、回 击、运用战术,籍以培养反射神经、灵敏性和实战技巧。
拳手们可随意选择拳、肘、膝和腿各种招数进行演练,例 如练腿踢散招,甲方用腿踢进攻,乙方防守后反击;又如一方 用肘或膝发起攻击,对方则集中精力防御,破解前者用肘或膝 之势,如此类推,多不胜数。此种练习,可改善拳手们搏击时的 姿势和风格.熟悉攻、防技术结构,培养出攻防技击之节奏和 韵律感。
倘若练习时一方有相当的拳技和经验.则练者获益更大。
泰拳的训练方法最独特之处,在于专心为培养实战本能, 故一切训练无不围绕着“战”的主题而进行。科学、简练、实效 的训练方法,是泰拳手在国际性武术交流中屡胜的原因。
竞赛规则
兹将标准泰国拳竞赛规则转录如下,以供参考。
- 场地
建在比赛场中间的木制高台上,台面与地面高度约1米, 面积8X8米气台上四角有四根立柱,在柱子的上、中、下系上 三根粗围绳,将四周围起,台上铺有薄地毯。
- 服装
参加竞赛者规定穿红或蓝裤,以便公证人、观众及司仪容 易辨认,拳赛进行时臂上可戴上彩带或饰物。竞赛者须戴御海 产贝壳,或防御撞击金属罩在阴部上,以资保护。•
- 手套
竞赛者戴上的手套至少为227克,最多不超过340克。
分级
秦拳比赛.对竞赛者的体重限制极为严格,并且规定拳手 的年龄必须超过18岁。
以为各级拳赛的规定重量:
次绳量级 1 08磅
绳虽级一一112磅
毛量级-一118磅
次羽量级一一122磅
羽量级126磅
次轻量级-一130磅
轻量级一-135磅
次沉量级 141磅
沉量级-一-147磅
轻中量级 154磅
中量级 160磅
次重量级 175磅
重量级 175磅以上
- 仪式
泰人迷信,赛前必有祈祷仪式,配以音乐,别具一格。一般 比赛之前,拳师登场,身披战袍,头戴圣圈(泰语叫“望功")。先 向观众双掌合十为礼,然后由擂台旁边的音乐师奏起“出战 歌”,鼓乐齐鸣(乐器以笛、鼓、叮当等为主)。拳师闻乐起舞,在 擂台上祈祷膜拜.因师承不同,每f人祈祷方式各异,有的跪 地埋首不动;有的随乐翩翩而舞;有的双手掩面默立;有的双 手合十绕着擂台转圈等。此皆为不同师傅所传。其所以赛前 祈祷,乃向神灵,师祖祈祷,祈求成功。仪式肃穆而又隆重,从 每个人跪拜形式不同,便可知其师承和门派。

- 比赛
每次比赛以5个回合为限,每一回合限时3分钟.中间休 息2分钟。
- 助理员
每--个竞赛者可带两名助理员入擂台,以便在两分钟的 休息时间协助或处理有关事务,但在拳赛进行时,助理人必须 在擂台之外,且不能在旁指点竞赛者如何攻守,如有违背此例 或有任何其它犯规事件发生,可能因此连累竞赛者,而被宣布 战败。
- 公证人与裁判员
拳赛由一名公证人与数名裁判员主持,公证人在擂台之 内,职责为控制竞赛者的行为。
拳赛由三个口令控制:
角斗(“促”);停止(“逸”);分开(“臆”)。
我判员必须在擂台之外,且离开观众,执行职务时不得与 观众商洽。
每回合最高的分数是5点,记录分数的卡片由3名负责 人保存。
公证人是唯一拳赛管理人,其决定不得更改。
裁判员的职责只为协助管理分数,并无权利对公证,'•、员 决庭仃所争论。
时间管理员
时间管理员的职责为发出开始与停止拳赛的讯号。
闵决定
柜据列情况作出决定:
(1)当某-竞赛者败退、跪倒或倒地而不能继续比赛时, 由公证人数到10即作败论。凡被击出擂台外的竞赛者.由公 证人数至10时仍不能返擂台者,亦作战败论;在此情况丁、竞 赛者应自行返擂台,不可依靠任何人援助。
(2) 当某…竞赛者在钟声发响号表示下一个回合开芯时 仍不能继续竞赛,即作败论;如遇重伤或虽战胜而中途沮出 者.亦视作战败。
(3) 由公证人与裁判员计算分数,获得分数较多者作战胜
论。
11-给分办法
凡击中、踢中、用肘部撞中、用膝部撞中对方,或采用任何 行动削弱其能力而不犯规章者,可得分数。
- 处罚
凡将对方击倒而仍施行攻击、抛掷、唾涎、撞击、咬、扭打 等,当受处罚。或有其它不适当的行为,亦受处罚。
- 宣布无决议
若任何一方面或双方皆明显表现无拳赛的意图.即宣布 比赛作罢。
一、泰国拳高手与外国搏击手比武传记
在泰国拳坛历史上,不同宗流的搏击比试实例,早在18 世纪时就已发生,当时在大城拳师乃克侬东,就因在缅皇御驾 前连胜缅拳师9人,而名著缅史。
近世纪国际间擂台搏击风气已较开明,泰拳与外国搏击 高手的交流比试,亦逐渐多见。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 国拳坛日益旺盛,泰拳与异种拳术的接触,日渐增多。
1952年12月,泰拳师古杰和挽宗去美表演拳术途径 波特兰.被安排与当地大力士比试。古杰对该州沉量级拳击冠 军,以割踢击倒获胜。挽宗则以肘膝溃摔跤家,两战为时均 不出一局,即见胜负。
1957年2月2日,仑披尼拳场推出一幕特别的泰、西 拳术比赛。由菲律宾西洋拳冠军里奥与泰拳冠军乃寮对垒,此 役拳赛受到各界注意,并获电视台传播。当时报纸对战况报道 如下:
“双方在这一战中,均全力相拼,在里奥方面,则利用娴熟 的西洋拳法,重击对方。但乃寮却腿肘并用,使里奥无法近身。 里奥在第三回合中即被寮击倒,而每一回合里奥都屈居下风, 乃寮凭其独特泰拳技法,双腿踢出,肘膝齐飞,在第二回合时, 里奥的面部即中肘破裂,到第三回合,乃寮猛烈攻击,里奥终 被其膝打中,再加上一记肘击而倒地不起。”
浏览2,2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