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

中国武术,在冷兵器时代发挥了抵御外敌、保卫边疆的作用。宋朝,岳飞和牛皋同师、同 时学武,牛皋只学武,当上了将军,岳飞文武兼修,当上元帅。可见武术文化越高,武功越深。 传说,“岳家军的骑兵,曾有八百人匹,破敌十万的战功”。这就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神奇能 力,也反映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道理。处于元代盛世的中国人以中国功夫几乎统一欧亚 两洲。100多年以前的冷兵器时代武术是杀敌本领,而社会进步到当代,武术应该是徒手养 生,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同时保持竞技技击的神奇能力。

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和技击文化广泛而且深奥,文化底蕴有中华民族固有的易理,根据易 理的象、数、理,结合阴阳五行的辨证方法、应用拱桥力学、中医学术、孙子兵法和孔孟思想等 学问形成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合理练习中国武术,不仅获得养生效果和技击本领,而且能 提高人的智能。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可服务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 训练者身体健康、思想健康、精神快乐、延年益寿。外国武术及国家武术套路都缺少这些好 内容,所以外国人佩服中国传统武术的养生和徒手技击能力,才称中国传统武术为中国功 夫。

第一节:外国武术与中国武术的比较

当今世界有近3亿人在习练不同的武术,一些年轻的外国武术已发展到走向世界、步入 中国、进入奥运的程度。跆拳道起源于20世纪初,由流亡在中国的韩国武术家,将原名“花 郎道”的武功改革为跆拳道。2000年的奥运会,跆拳道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当年, 中国运动员陈中夺取了首枚跆拳道奥运金牌。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成为跆联会员国, 全球有近亿人练习跆拳道。

外国武术已经走向世界竞技赛场的有跆拳道、拳击、日本的柔道、空手道。外国武术一 般都是单纯的竞技项目,内容简单,只适宜青少年训练。它们进入世界体育竞技项目靠的是 项目和动作有量化标准,动作精简易于训练,招式已经规范,比赛中靠的是快、准、狠的体力 拼搏,由于简单、易练、已规范、适宜体力拼搏的特点,所以发展迅速。外国武术只锻炼人的 身手敏捷与体力,缺少中国武术的医理与养生功理,谈不上哲学等武术科学文化。半个世纪 以来外国武术的发展以开展竞技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为主,用来增强青少年的上进心和自信 心。外国武术也讲究借力打力,其运动模式可以圆形或弧形为主。有些外国武术引用了一 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注重怎样呼吸,怎样移动身体。俄罗斯的技击拳术有类似杠杆效力的 动作,并提倡轴线运动,控制对方力量和方向,外国武术在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自古就有高深的武术思想和文化,科学地研究了人体生命的医学卫生文 化和自然的关系,顺应自然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创造人的生命价值:人们通过习练中国功 夫可获得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粗细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动作灵活,眼 明手快,反应敏锐,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气血畅通就能有良好的免疫抗病能 力,身体好生活质量就高;思想正确就能在人生的一些险情中化险为夷;体重得当,身体均 匀,头发有光泽,牙齿坚固,皮肤富有弹性,腰好腿好,步行轻松,站立时,头、肩、臂、腿、足位 置协调就是美体,因此讲究科学的训练中国武术是在人的生命历程走健康之路,从而可获得 幸福的源泉。

练中国武术先要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从中医的解剖上弄清自身躯体的生理状况,明 白肢体关节的生理功能、使武术训练顺应生理运动规律,充分发挥四肢百骸的最大行动能 力,并从心理上掌握运动之中技击取胜的阴阳变化。中国人从黄帝时代便懂得尊重自然规 律的养生方法,并运用易学的学问使传统武术产生出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拳理和传统武 术医理,以医理、易理结合每个武术训练者的生命历程,不同的年龄转变不同的武术训练方 法,使武术训练符合医学卫生要求。由此通过科学合理的武术训练,训练出人的智能、体能、 技能,中国武术的训练不仅可强身健体、健康心理,还可提高生命能力与生活质量,使人延年 益寿。目前中国有些武术套路,只适合青少年的身体体能训练,而体力训练的强度太大,只 属于表演类武术。表演类武术,接近中国传统的京戏武生角色,失去了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和 技击的主题韵味。

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和技击的内容丰富深奥,而且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武术有数不胜数 的武术门派、有万样不同的传授方法,但几百年来由于封建思想造成中国传统武术传承几乎 是在武术门派之见中明争暗斗,造成思想狭隘只顾自己门派利益的封闭保守,武术门派之见 使中国传统武术的科学思想和文化逐渐失落,造成传统武术传承一代不如一代的发展,使传 统武术整体的科学精髓,分散为乱七八糟的碎片。出现社会武术文明程度很低的现象:文明 是对野蛮和落后而言,是对野蛮和落后的否定。传统武术传习性的传承方式,造成不少武术 传人出师还不懂得什么是传统武术的真才实学,所以当今很少有人全面掌握中国的传统武 术文化,在武术本领上徒弟不如师傅,师傅不如师公,师公不如上代宗师。这就应了传统武 术的至理名言“山上石广黄金少;世上师众名(明)师稀。”几百年来没有人对传统武术进行 分类和明确量化标准,使传统武术优劣难分,有不少伪武术、伪气功依靠药物的化学作用和 现象,冒充顶尖武术,使许多人对中国武术真假难辨。这些现象正是造成当今许多中国父母 宁愿送小孩学习跆拳道等国外武术的原因,聪明的父母是不会让小孩去学假武术的。

《真功夫》要让深奥的传统武术文化瑕不掩瑜的明朗,提倡武术可治病救人,学练武术 要追求武术的博大精深。相信科学能够规范中国武术,能让中国武术以一代胜过一代地发 展。武术训练者只有依靠科学才能够进入武术智慧和武术科学的大门,让我们共同努力改 变中国武术的落后状况。

第二节:中国功夫的动作体验

人的生命历程:生、老、病、死是不变的,但中国传统武术自古至今都是教育人去顺应自 然,由此获得健康所需,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传说中的技击武术非常厉害,甚至神 话了中国功夫,这就反映出很多人都对中国功夫的陌生。其实用科学头脑和眼光才能了解 中国传统武术: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简单动作,只要融入丰富的养生和技击相关的科学文化, 可使简单的动作合理训练出养生与技击的真功夫。人的能力,是用则进,废则退。武术训练 和提高人的智能、体能和武术技能不需要用长年的时间。去训练一个难度大的玄技,有些玄 技的训练方法是摧残自己的精神和肉体,甚至会影响训练者的健康和寿命。以下用中国武 术最简单的训练动作,从养生与技击上体验体能增长、智能受益、技能丰富,认识中国武术有 养生防病、强壮身体、健康快乐、延年益寿、技击取胜等效果。

下面用几个简单的武术动作训练,体验促进体能增长的养生效果和体验武术的智能、体 能、技能

一、简单的雄鸡松膀定式训练方法如下:

身体自然直立,(左式)左脚向前上步出50厘米、右腿下蹲,左右脚踩在一条直线上。 此刻重心完全由下蹲的右腿承担,上体向右拧转、使左肩的肩尖对齐轻落地面的左脚尖,左 手上起前伸、右手后提、双手前后散开,保持似曲非曲,似直非直的矛盾弯度,双掌中指对地, 五指似荷叶张开,左手小指和肘尖都向前,右手小指和肘尖都向后。双手的掌心和手指,会 产生灌气的感觉,此时体内气血在产生“正气存内”的效果。要求定桩步不变,稳定几十秒 钟。如图1)。做完左式稍休息到呼吸平稳再做右式,左右式要领相同。这一把定式动作 十分简单、但训练要求和标准很高,腰拧转了最大生理角度,使鼻尖、左膀尖、左脚尖这三尖 对齐于一条直线。使以腰为中心的人体中心储蓄能量,产生正气存内的养生效果。腰关节 拧转到最大生理角度属于伸筋拔骨,有巨大的反作用力(内力)潜伏在内体,这就是一种技 击能量充足的储备。要求训练出一条腿支撑身体重量、提高稳定重心的能力,该定式是一种 静力训练,拧腰增强以腰部力量为主,是人躯体的最大拧转蓄势最佳的体能的功夫,例如:人 们日常以最大的力量拧毛巾,毛巾受到最大的拧转后蓄势了最大的反作用力,一松手毛巾必 定反弹。所以人的腰在最大拧转后,其蓄势的力量之大,日积月累神力如山洪般暴发,势不 可挡。训练之中要求头顶颈竖,随着身体的拧转松肩塌膀,双肩膀对拨则沉,沉肩臂必长,便 于产生力量和发力(劲)。

1图⑴

二、体验武术的智能、体能、技能,也就是武术养生和技击能力。中国传统武术是有科学 文化的武术,训练者要多知多懂养生和技击道理,明白的道理越多,训练效果才会越好。以 下要体验的动作是简单的鹰熊式,动作虽然简单,但是训练中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训练中 象形于鹰有进攻抓拿的技巧,熊有防守看洞的能力。鹰与熊是应对的矛盾关系:一个缩、一 个长,一个顶天、一个立地,一个阴、一个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不断变化,矛盾也就不
断产生,在辨别鹰熊二式的矛盾中,产生出训练效果。由此训练武术,不用到技击时可以养 生,强身健体;用在技击时可变化无穷,把握胜利的机遇。

简单的鹰熊式训练方法如下:

起式:身体自然直立,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脚尖微微翘起,双脚的脚趾有抓地之意。两 肘垂在两肋要害之处,肘与手要做到:出洞入洞紧随身。如图(2)
2

(2)                       图(3)                 (4)

鹰熊把式:接起势,左脚向正前方迈一步或半步,同时双手相似熊掌,由下而上以45度 角扑战,丹田有前冲之意。训练中用上心意,前脚拟踩在对方的脚背,犹如踩到毒物,同时脚 手齐到侵占对方的重心,步法的大小因人而异,桩可相对可高一点,前脚踩、同时后脚蹬,有 了脚的蹬劲,腰的拧劲,体现足趾抓劲,还必须用上手的抽出劲。如图(3)

接上式,对方为了不被熊掌击倒,必定向前稳定重心,此时借对方向前稳定重心的力,我 方右脚向后退半步,身体向右转动的同时双手相似老鹰的双爪抓物,向身体的右下方回勾, 或双手勾回过程中突然转变为后脚蹬出,以左肩向前进攻。如图(4) 。

接上式,右脚向前踩一小步,左脚翘起,微微离开地面,随时假设敌方进攻,左脚已经离 开地面,象征着已经比对方在攻势上快了半步,快半步的进攻,一定能尝到老鹰抓物、物不能 逃的滋味。如图(5)

5图5

接上式,左脚向正前方迈一步,拟踩进对方的中门,双手似老鹰双爪抓物,由上而下以 45度角向左后方下拉,重心居中整体向前移动,以头进攻和以左肩似熊膀撞击对方的胸膛, 发挥肩的撞劲,身体的挤靠劲,手的下按劲、胯的掀翻劲、头的顶劲、臂的劈劲、挂劲等劲的进 攻里面也有熊膀(肩)打人的势头。同时口中发出声音“咦”!在传统武术上称为可使对方产生惊讶的雷声。如图(6)

6图6

鹰熊式的训练体会可多种多样,技击武术动作不仅要做到脚手齐到的整劲,而且肩要摧 肘,肘要摧手,胯要摧腿,腿要摧足,一身之法如此作用无不取胜,如不胜者是无恒久之功。 散打实战之中充满阴阳变化,天地阴阳交合能下雨,拳上阴阳交合,能成其一快,拳上阴阳左 为先锋,右为元帅,手足相顾,准备一切,护上下相连练就前后,上下,左右,两边贯通熟悉。 心意用上恨天无把的恨劲与疾劲,天有把就把天拉下地,同时产生恨地无环的劲,地有环就 把地掀向天。动作一上一下,如急风暴雨(疾)体现熊在束、熊有看洞之能,鹰在长、鹰有捕 捉之精的变化。

真功夫的动作体验,在养生和技击上都可用哲学来指导。武术训练要定期检测自己,正 确的评价自己学了几式动作,练到什么程度。武术文化是你练到那,才能认识到相应的境 界,必须勤学苦练才会由浅入深地增长真功夫。

第三节:龙文化与中国武术的发展

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都是断代的历史,而中国几千年的龙文化历史从未间断,其原因是 传统龙文化中的古哲学以易理从天象、地象、人象和万物之象之中寻找规律,使人顺应天地 阴阳的自然变化而合理变通。变通成为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核心,合乎现代物理学的质能互 变规律,顺应自然的法则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由此形成孔孟思想的儒教文化,使中国人的 思想和精神的动力有龙文化的支持,只要合理的变化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力量和方法。智、 仁、勇的中国人把祖国称为母亲,以理性的良心、赤诚忠于祖国,龙文化使国家利益高于一 切,中国的历史因此在变通中从不间断。中国武术也是在易理的启发下得到科学的发展, 龙文化给了中国武术生龙活虎的力量。

易学是中国的古朴哲学,是可研究日月运行及其应运而生的各种气化活动的一门学问。 易学本身不讲具体的天地万物,讲的是公式,是辨别事物的方法,只不过这些公式和方法,是 用符号或图像来表示,如易学中的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等,就相当于代数学。易学之理包 容万事万物,大到研究宇宙的天体和地球上的生命规律,小到打开人的心扉。易理的方法是 万能的公式,在万事万物的应用上可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易学中有整体全方位的太极思想,由此产生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中国人用易学中的 象、数、理,了解事物现象中的质与能。易学之理的阴阳思想精辟地造就了龙文化之中的中 医、武术、书法、戏曲等许多国粹文化的精髓,这些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医、武 术、书法都讲阴阳变化,武术和书法有顾、有盼,变化无穷。武术和书法都是有精神、气势、劲 头、风格、美学和养生之道,都有可结合时代的思想学问,武术和书法的都可反映出文韬武 略,并生动活泼,使人健康长寿。汉字书法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把汉 字的实用上升到艺术美学,不仅在内容上可表达人的思想与情感,而且在形式上可表现眼见 的线条与结构,使文字有艺术品质。书法与武术有共同的意境和力量,讲究精、气、神,所以 历史上有“剑书”的武术境界,汉字的书法和传统武术的力度和气势都要求心意与动作相 连,都有阴阳变化的规律可研究,讲究的都是人的修养和高尚的艺术,所以说汉字的书法是 无声的在纸上训练武术养生。汉字用易学的象、数、理的符号和图像表现事物的特征,从形 体上表达人的情感和精神:“槊”字给人乐在其中的丰富乐趣、“嘉”字愿人健康长寿、“焉”字可见四个马蹄印、“牛”字可见二个弯牛角、“走”字可见两条腿一前一后的形象于走,由此 可见汉字以符号和图像的形式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突破声音和时间的限制去传递信息,反映 出中国人的智慧和变通能力。

易学之中的四象就是现代数学的公式,八卦是现代电脑二进位的鼻祖,太极、八卦、河 图、洛书等学术相当于代数学,易学的八卦更是宇宙的代数学。例如:我国自古至今都有人 从易理方法上认识人与自然与社会是个互相感应的系统,并用易理认识宇宙空间。中国的 刘子华先生1940111日在巴黎大学通过了一篇博士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 文 颗新星球的预测》。19811月,美国海军天文台,证实了刘子华的正确计算。他 的计算就是用易理的河洛数,代入太极图式亦分两系,纳入八卦之象数。然后利用现代天文 关于相对星球配偶的速度和密度加以计算,证实了第十颗行星一一木王星的存在。这是一 个“理需数证,物因质成”的科学原则。

易学从阴阳学说的辨证分析中认为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由宇宙循行规律产生阴阳二 气升降不息,方有天地万物生生不已。人生活在地球表层的生物生存圈,离不开地球表层的 土壤、水、空气,地球表层的生物生存圈有无数的生物生存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在一定的自然 条件中相互依存,形成生态平衡的条件。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生物状态就必须进行生态系 统的物质交换,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就是易学认为有自然规律的阴阳变化,阴阳 变化使人类得到进化和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龙文化构建文武之道,提倡一分为三的原则分析事物变化,教育人顺应事物变化规 律,教育人动脑筋养护生命,拥有健康就是拥有幸福,促使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武术从易学 的象、数、理三个方面帮助人认识顺应自然的道理,并给人提供正确的武术养生和技击思想 方法,易学不仅教人遵循自然规律,掌握未来的变化,而且教人明白怎样做人的道理,怎样训 练和提高人的智能。中国武术的三大内家拳等拳术,依据了一些易学的太极、阴阳、八卦等 理论,形成了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三大内家拳术。易学认为天,地,人互相有感应“寂能 不动,感而遂通。”所以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就要遵守自然规律。易学认为天地之间有一种 无形的力量在有规律的变化,这个力量就是易学的阴阳有规律的变化之理。思想练武是以 易理的阴阳二象对立转化的思想,发现并遵循武术训练合乎自然本身的规律,以思想解读人 的生命,了解自我,发现差异,取得变通。易学讲合理变化,武术的蛇行步伐在八卦的阴阳上 产生合理变化,由于蛇行步合乎太极、八卦的阴阳的规律,成为技击最确切、最灵活实用的转 承变通的步伐,蛇行步按照阴阳线的变化行走,在动态中寻找掌握主动的机遇,充分利用快 半步的优点发挥技击能量。

本书将武术训练产生的本能一分为三,既智能、体能、技能。这是应用易学的三才之道, 把每个武术动作的训练效果“含三为一”,形成每式动作或功法都“含三”:智能、体能、技 能,“含三”,就是从整体变化产生出的3个结果。也是3个可读计量,由此检查武术动作及 功法的训练出智能、体能、技能的效果。可使动作的正确有理可依。“为一”:就是功法及武 术活动相似于一个整体的太极,是武术功法及动作效果的整体计量单位。人们从武术动作 的训练中获得智能、体能、技能合为人的三能,武术三能是人的本能。因此可将每个人训练 的武术动作或武术功法,用“知几”、“拟议”和“明断”的感应进行测量与分析,分析出如何 提高人的智能、体能、技能的效果,明断武术动作的合理性,并根据结果对动作姿势进行分析 和对动作进行标准量化,由此对武术的拳种分类也可进行参考。人类进化到今天,体能、技 能已开发了相当的深度,只有智能还有无限的开发空间,根据科学家的分析当今人的脑神经 元只开发利用了 20%。人的体能是“知几”,人的技能是“拟议”,人的智能是“明断”,这就 可明白习练中国武术必须注重用易学中的“知几”、“拟议”和“明断”这三个以上的方法推 断武术变化和结果,从象、数、理上明白技击武术运动当下和将出现的情况及其变化规律, 用心采取正确的变通方法,掌握武术实战之中的主动性,人的大脑能分析和存贮信息,但是 武术实战中依靠人脑思考分析是不现实的,大脑来不及做出无穷无尽的应变,只能做好“知 几”的信息内存,输入触觉的经验和人体平时训练之中不断获得的信息,输出实战程序中 “拟议”的信息,不断反馈需要“明断”的信息,只有心意可及时处理武术实战中的变化,所以 练武术应该是练时无人当有人的训练,使条件反射的实战智能增长,用时有人当无人全凭本 能去实战,通过训练者体能“知几”,熟能生巧“拟议”的技能在心意无处不到的“明断”下产 生一触既灵,武术实战才能取得胜利。

易学中的八卦是指直观的将事物和人的象,用符号或图像悬挂起来清楚的认识,了解分 析符号或图像的变化,融会人的实际能力与自然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逐渐认识的一 些条理,开动脑筋,了解更多的自然规律,武术训练可从八卦的象、数、理上分析武术的规律, 寻找武术动态中的平衡和阴阳变化,以适合自己通过武术训练增长智能、体能、技能。增长 武术智能的方法是用心不断学习相关的文化,使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以科学文化指导武术 行为,认识的文化愈丰富,行为愈正确。道理愈明白,行动愈果断。例如:在武术训练中运用 阴阳辨证、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明白武术运动的规律,测算技击实战中的时间、速度、距 离、角度、力度、变化,强化人的触觉,产生正确的本能反映,正如现代战争不断更新的作战预 警系统。

武术三能可合理文测、武验,体能可以医学检测肺活量、血压等指标,借助医学检查对比 训练前后不同时期的心脏功能、肺功能、血压、脉搏、呼吸次数、肺活量等。验劲、测力、看速 度和效果,都属于可比较的检测项目。武术技能的检测,看动作招式的好与差可文比,也可 设定多个程度的模拟闯关进行武推。智能与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思想 认识和心、意、气、力有密切联系。总之检测武术三能,就是观察武术动作训练的效果。

学龄前的武术训练

当代少年儿童学龄前的武术训练目的:锻炼意志,培养品德,使人的肢体、体能更好地发 育成长、强壮,正确的引导少年儿童行走、跑动、坐等运动姿势,启发少年儿童求学的欲望。 使少年儿童在思想上求进步、在身体上爱锻炼,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通 过武术学习与训练,使少儿有强壮的身体,饱满的精神,充足的体力。为少年儿童快乐成长 及提高少年儿童的体能、智能、技能打下基础。

学龄前的儿童学练武术,如同练几首能美化人们生活的歌曲,并不能从中领悟到七音、 七色无穷无尽的乐理知识,所以哪怕是套路表演赛得到了冠军,也只是凭自己的努力演好了 一出戏、唱好了一首歌而已,不知道武术中更深的科学文化内涵。儿童爱玩,武术训练就是 玩武术,在玩的过程中从心理、生理方面给儿童带来健康成长与快乐,帮助小孩消耗体力,锻 炼三能,学龄前的儿童健康成长有利于强壮民族的未来。

第一节:3岁的双把训练

小孩一般都在3岁时接受幼儿园的文化启蒙教育。儿童的武术启蒙教育也可从3岁开 始:培养“人之初,性本善”,并根据“性相近,习相远”来启蒙武术训练,根据儿童心理启发儿 童训练武术的兴趣;有的小孩心里想长大了当大侠、当英雄,这说明武术是民族文化,可帮助 培养正确的理想。

3岁的小孩练武术,可称为玩武术。但开展武术训练必须逐渐认识武术文化,将武术基 本功的训练内容列入儿童游戏之中,主张开展丢手绢一类的圆形活动,先认识头在身体中的 重要地位,抬头左右转动、松静自然,四肢方可灵活,因地制宜的培养小孩日常起、坐、行的运 动姿势符合人体运动力学和生理规律,合理扭转腰、摆手、摇腿等日常细微动作都有与生理 健康和强壮身体相关的文化,包括蹲下后搬一个小凳子站起来的正确姿势,转腰、抬头、摆 手、摇腿等日常细微动作,均要有利于生理成长。实际训练中增加扩胸、展臂、平起膝踢腿, 下蹲站立等基本动作。整个训练过程既要着重安全、合理又要有利于生理上的快乐成长。 就连懂得讲卫生也有医学文化来支持。

双把是训练形象于熊掌的武术动作,具体训练方法有如下两种:

一、 定步双把。身体自然站立,双手由大腿外侧向上提高到胸脯,双手掌同时内挤到掌 根重叠、产生必将向前推出的去势,双手同时向前推出。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左手大拇指贴 近右手舟状骨。训练中的身法:不可前栽,不可后仰,不可左歪,不可右斜,往前一直出手。 每次训练五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训练次数。如图(7 )、图(7 -1)7.1

二、 一步双把。定步双把的基础上,双手向前推出时,同时迈出左(右)弓步。做到外三 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是初学武术的基本动作标准,求得重心平稳。动作熟 练后,在训练中要求脚手齐到,由脚手齐到产生整体劲力。后期训练再要求做到内三合。如图⑺ 每次动作完毕时,立即发声,以汉语普通话的“和”声为准标准声音。练发声有利于运 动中的保健,健康人体呼吸系统。He音量以细声说话的分贝为准,这样的发音有利于小孩 的健康身体和精神振奋。

武术文化:双把的练习要领:形神合一,动作刚劲有力,神态之中自然和谐。给家长和 小孩讲述双手向前推出时,只要动作标准,就早已蓄势了向前推的力量。看上去动作简单, 实际产生的运动力量不能小看。让小孩认识身体上下运动,下蹲站立,小孩认识自己的小 手、小脚的作用。要教育小孩不能用功夫打击他人,让有了点功夫的小孩更要讲文明、讲礼 貌,讲道理。从小培养科学的武术文化(体育运动)理念,一个简单的武术动作,有复杂的科 学内容。

讲述武术象形动物的动作,对飞禽走兽的形象进行模仿,象形拳是象形取意,动作取生 灵的能力之巧,达到养生和技击的效果。它是人的幻想与理想结合。例如:在仿生拳术之中 有的模仿熊掌、或模仿老虎的形状和老虎的虎威,有的模仿猴子顽皮的样子,有的模仿猴子 的纵身之灵。在技击拳术中要的是效果,在表演上要的是模样。

武术训练中要因地制宜,提倡安全第一的思想。给小孩增加一些卫生、防病、自我保护 等知识。让小孩明白3岁歌:[3岁歌:常讲卫生,百病不生。]

第二节:学龄前的轮手训练

学龄前的儿童武术,就是游戏中了解武术文佻,增长童年的快乐,以好玩的心情训练武 术。先进行轻松的武术训练,帮助自己完成动作,再逐渐增加动作难度。使儿童的智能、体 能更好地生长发育。

少儿武术训练就是轻松地做运动游戏,首先儿童认识自己身体外貌,懂得讲礼仪,讲文 明卫生。玩伴在一起动手训练,互相参照的表演武术动作,这样的玩武术,可提高儿童练武 的兴趣与注意力,注意力有主动(自动)和被动之分,这就是练武用心不用心的道理。儿童 主动的训练武术,将对武术智能的开发很有帮助。

4岁时开始在学龄前武术训练以旋转的手法、身法为主,练龙形动作以腰为轴,拧转 身体的最大、最佳角度,并带动四肢运动。传说中,龙能穿云并有翻江倒海之势,龙腰指身法 敏捷。起初训练手法是内轮手和外轮手,以马步配合双手旋转。以后内、外轮手的训练根据 实际需要,改为活桩训练。内轮手和外轮手,属于蛇桐派的传统武术,是来源于字门拳的动作。其实中国传统武术可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训练好了一门传统武术的动作,就 有能力象形出任何一门传统武术的动作,内轮手和外轮手的动作也可练出太极、阴阳、五行、 八卦等拳的动作%

内轮手的训练:身体自然站立,抱拳行礼。双腿开始下蹲成坐马的样子,就是定马步桩, 定马步桩后,双手如抱住一只篮球上下旋转,内轮手训练中,可借鉴一些太极风味。如图(9 -1)、图(9-2)

9.1

外轮手的训练:在内轮手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双手配合的向外轮转动作。双手抱球上下 转动时,增加了丢球向左外开、向右外开的外轮动作。如图10-1)、图10-2)。定马步桩 的训练熟悉后,可向左、向右开出三角形的步,头随腿动,观察左右。外轮手训练中,由其步 18
(10-3)10

伐移动时,有“品”字风味。如图10-3)。在生理允许的范围,随心所欲地转动胯、肩,能灵 活关节韧带。10.3

.武术文化:提倡象形动物的武术动作,培养青少年关爱动物。在动物世界,动物的体能 是无敌的象征,鹰的眼睛、豹的速度、熊的掌力等等是人们向往的本领,但这一切不及人的智 慧(智能)。所以在象形拳之中更注意取意,取动物的生存能力,例如:老虎在捕猎时,小鹿 为了生存拼命地跑,老虎快速的追。小鹿在逃命中不断的变换奔跑的角度,这是一种求生的 灵性,影响了老虎的速度。老虎的本能就是使猎物不能逃脱,小鹿在逃命中只能依靠聪明的 办法求生。

理论上增加卫生、防病、自我保护等知识。认识肩胯在身体中的灵活性。认识肩:肩松 则两臂动作敏捷,练松胯、松肩、摇肩、转肩,不可一肩高、一肩低。认识肘:练肘,肘上下起 落,活泼自如,转肘、翻肘,仰肘、拐肘。认识腕:腕是健身灵活的关节。认识手指关节:明白 五指之中的大指为二节关节,其余手指关节为三节,并指就是掌,屈指可握成拳,突出次指叫 做缱子手,只伸次指为金枪手等。

每次动作完毕时,要练有利健康发声:He —唱百和(贺)。

第三节:老猫洗脸式的训练

学龄前的人都有强烈好奇心,所以武术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好奇心,通过以玩为主 武术训练,培养小孩的自主学习能力。概念上懂得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中国武术是国粹,所 以武术文化内含许多科学道理。

训练猫形拳势:猫身体灵活、行动敏捷。猫抓老鼠,先作吞声之势(收纵),然后向前扑 去,两爪在头部正前方,爪不外撇,不内斜,猫的形象和猫的能力,都可参考到拳式训练肢体 灵活及运动速度中。老猫洗脸式的训练:猫的前肢灵活敏捷,本式取猫前肢的肘不离肋,手 不离腮,手似理发,瞬间可变成大撇而下。

具体训练如下:身体直立,先起右手,右手肘不离右肋,随身体向左转动,右手抱左耳,接 着起左手,左肘不离左肋,右手随着身体左转,左手抱住右耳,形成猫洗脸的架势,如图 (11由此左右不停地转换十次左右。

11
武术文化:提倡象形、取意命名拳种。象形取意,开宗明义,形为外表,意为内含(精、 气、神),传统武术的象形拳:象形的武术健身动作是提倡象形拳种可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热爱生活。提倡拳种或动作名称,用海里游的、山野跑的、空中飞的动物形象来命名。让人 们更加爱护动物世界,世界上有多少动物,武术拳理就可以创造多少形象拳种,象形于表演 活灵活现,既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又可锻炼人们的身体和意志。这种发展方向可培养人 们热爱地球,关爱动物世界,并可使武术为科学普及服务,同时充实拳术的科学内涵,提倡人 与自然和谐等。这样做要比无限制冒出的以百家姓氏命名的拳要更文明、更实在。也可用 自然界的山、河、湖、泊和植物来命名的传统文化拳种,这些都可以反映武术文化的科学改 革,健康地向上发展。
练头转动,观察左右。认识膝关节在身体训练中的重要性,膝关节可使足更灵活。增加 一些趣味武术,室内室外均可进行训练。锻炼单腿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加强武术文化理论知识的启蒙:将语文知识的点、横、竖、撇、捺,形象于五种武术动作。 认识掌的练习:手指紧排为柳叶掌,腕指勾屈为鹰爪手,五指屈扣为金豹掌,五指各分开而伸 为荷叶掌,掌背在上为阳掌、掌背在下为阴掌,侧成45度为阴阳掌,练习者可随心变换手的 动作。认识屈指握拳:团聚气力,握拳之时各指尖齐向内卷,集中于手掌中间,大指则向下贴 紧中指第二节。认识手足动作的灵活:关键在于腕、踝关节,如进退是否灵活、攻守是否得 当,变化是否伶俐而快速与腕、踝关节关系密切。认识腰是人体最大的关节,是拳术变化的 中轴:整体动作的轻巧敏捷、虚实变化都与腰有关。武术训练中将腰转动到最大的生理角 度,通过合乎生理的拧腰,储蓄技击的能量,腰是四肢力量的后方,腰是人体重中之重的部 位。医学理论上,学习简单的骨骼分布和自我保护知识。

练有利健康的发声:以汉语普通话的“和”声为准标准声音,huo和(活)面。

[学龄前的歌:从小锻炼,受益无限。]

 

 

浏览1,0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