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打能力训练

在国内有关截拳道训练文章中,对截拳道抗击打能力训练的介绍几乎完全是一个空白。在残酷激烈的搏击中,双方拳手的势力虽然有强弱之分,但即使有完美的防御技术,挨打的情况难以避免。抗击打能力强者,可变被动为主动,抗击打能力差被击倒于地、一蹶不振,导致败北。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抗击打能力的训练。

如果有很强的抗击打能力,将在心理上、精神上、物质上为战胜对方奠定雄厚的基础。泰拳之所以能够五百年来立于不败之地。其拳手惊人的硬功抗击力和攻击力无疑是他们屡战屡胜的雄厚资本。他们凭借过硬的排打功任打不防,这种“坦克车”式的战术是他们称霸世界擂台的基石。70年代初,风靡日本拳击界的世界拳王大场政夫在技术上绝对够不上优势,但他在坚韧不拔、战胜一切敌人的顽强斗志与抗击打能力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优势,连获击倒胜,给人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抗击打能力的训练中,包括两个方面,即肉体的抗击打能力训练心理抗击打能力训练。而且后者相对前者而言起主导关键性作用。人的肉体抗击打能力往往是通过精神的抗击打能力、斗志得到提高的。因此目前在抗击打能力的训练中,许多拳手都已十分重视心理抵抗性训练,培养拳手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形成抗击打的个性心理特征,提高其对击打的心理适应能力,此训练可参考“截拳道精神修炼一节”。这里主要讲一下肉体抗击打能力的训练。

影响肉体抵抗性水平的因素,其一是肌肉质量,即肌肉健壮有力者能抗击打,相反抗打能力差;其二是对击打的适应能力,即挨打的次数和抵抗力的强度成正比。因而拳手对肉体的抗击打能力的训练提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有关部位的肌力训练,使肌纤维增粗,从而保护在击打中不受损害;二是机体与内脏器官被击后的承受能力,即训练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被击打后,对击打的适应能力。具体训练法如下:

首先发展颈部、腹部肌肉力量提高抗击能力(参考“力量训练”一节)←点击红色字体方可阅读查看。

其次是主要部位的抗击锻炼。抗击打能力强弱取决于挨打的次数,挨打的次数越多,身体部位的适应能力就越能得到提高,抵抗力也就越强。从生理角度观察:经常进行抗击打能力训练,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由原来安静时肌肉每平方毫米内开放的毛细血管数80条左右变为2000~3000条。经常进行抗击打能力训练,可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泡状,从而增加肌肉的血液供血量。

1.头面部抗击能力训练

(1)单人训练:戴上拳套自我击打;用头冲撞沙包。

(2)双人训练:戴上拳套互相击打。

2.臂部抗击能力训练

(1)单人练习:臂打沙袋、树桩等。

(2)双人练习:双人靠臂。

3.胸腹部抗击能力训练 

(1)单人练习:以臂击胸腹,双掌、双拳击打胸腹,冲撞沙包。

(2)双人练习:与同伴用拳、掌、臂互击胸腹练习。

4.两侧软肋区抗击打训练

(1)单人练习:以掌、拳心拍击软肋,冲撞沙包。

(2)双人练习:与同伴用拳、掌、臂互击软肋。

5.大小腿抗击能力训练

(1)单人练习:自己用一脚踢另一脚小腿、跟踺、脚踢沙袋等练习。

(2)双人练习:互踢练习。

注意:击打的力量由小逐渐加大,急于求成或过度超出负荷都将破坏人体组织,不但无益,反而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浏览3,2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