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在摔跤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 手段和方法,以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水平,提高运动员承受运动负 荷的能力,发展专项所需的各种身体素质的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是摔跤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和 掌握专项技战术的必要条件,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 比赛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 及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减少运动创伤,延长运动寿命及培养 顽强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身体素质训练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 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采用各种非专项训练 手段和方法进行练习,目的在于增进体质,提高各器官和系统的 机能,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专项身体 素质训练采用与专项技术结构相似的练习或专项的基本动作发展 专项所需的运动素质,以保证更快更好地掌握专项技术动作和承 受大强度的运动负荷。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 灵敏等几个方面,这些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是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与 技战术、心理等的训练水平及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高度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掌握摔 跤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保证,同时身体素 质又必须通过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 响。如较快的速度有助于提高摔跤运动员使用技术的成功率;较 大的力量素质有助于弥补在其他素质方面的欠缺。良好的身体素 质对提高运动员机体能力、改善身体形态、增进健康、延长运动 寿命、增加比赛的心理稳定性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在素质 训练中应尽量结合技术来进行。如在练习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时, 要求运动员在看到配合者身体移动的一刹那,立即以最快速度使 用抱单腿技术,这样练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就好于单纯的用跑 步来提高速度。
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 在多年、全年训练中,要合理的、全面的、有计划的安排 身体素质训练。应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不同训练过程、训练任 务的不同要求而区别对待。尤其在青少年儿童训练阶段,由于其 身体素质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如速度素质一般在10-13岁 时提高得最快等,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相应内容的身体素质 训练,使各运动素质得到适时的发展。
- 明确训练目的,结合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相对比较枯靡,运动员易感到疲劳,因此教练员要使运动员明确 训练目的,加强思想教育,通过训练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坚韧 不拔的顽强意志品质。
- 做好准备活动,尽量避免损伤情况发生。在进行身体素质 训练之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练习内容的交替,避 免局部负荷量过大。练习后则要安排放松恢复措施,尽量避免损 伤情况发生。在摔跤素质训练中,容易造成损伤情况的原因有: 练习力量时,重量过大或负荷量过大;练习速度时,准备活动不 充分而使肌肉、韧带拉伤;进行柔韧练习时,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助力过大而使肌肉、韧带拉伤;练习灵敏素质时,间歇时间太 短,局部负荷过大而造成损伤情况发生等等。
- 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定。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训练应经 常或定期进行检查和评定,了解训练效果,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 控,使之全面、协调、按比例的发展。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素质,力量素质的好坏在一定 程度上响着其它素质的发展。力量素质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 量和力量耐力三种,三种力量素质在训练中互相促进、互相影 响,而快速力量则是主要的练习内容。进行力量训练,能够使支 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机能得到改善,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增强 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发展力量素质 的练习,有克服外部阻力和克服自身重量的练习,又分为动力性 练习和静力性练习。摔跤运动中的大部分动作均要求快速反应、 爆发式完成,还要求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更多的应是采用动 力性练习方式°
1.上肢
(1)卧推杠铃、壶铃等;(图134、135)
(2) 平推杠铃;(图136)

(3) 颈后推杠铃(片);(图137)
(4) 弯举杠铃、哑铃、壶铃;(图138)
(5) (负重)引体向上、爬绳(杆);(图139)

⑹俯卧撑;(0 140)
- 俯卧拉(图141)、俯卧飞鸟;、(图142)
143
- 仰卧扩胸;
- 腕屈伸、拧千斤棒;(图143)
- 左右甩杠铃片;(图144)
144
- 拉皮筋。
2.躯干肌
(1) 固定腿的仰卧起身(腿部可垫高、两手可持重物、可左 右转体、可大小腿折叠);(图145)


(2) 站立负重转体(图146)或体前屈;(图147)


(7) 负重体侧屈;(图151)

151
⑻硬拉;(图152)

(9) 负重腰侧屈;(图153)

(6) 收腹举腿;(图150)

(10) 肋木举腿;(图154)

(11) 转身侧拉杠铃或壶铃;(图155)

(12) 仰卧起坐(可负重)。(图156)

3.下肢
(1) 负重杠铃深蹲(图157)、前蹲(图158)或半蹲;(图
159)
(2) 负重连续提踵(或骑人提踵);(图160)
(3) 负重蹬台阶;(图161)
⑷ 跳深(可负重);(图162)

(5)各种蹲跳(可负重);O 163)
⑹(负重)蛙跳;(图164)
(7) (负重)跳山羊;(图165)

(8) (负重)跳台阶;(图166)

(9) 腿举;(图167)

(10) 单腿深蹲;(图168)

(11)换步蹲跳。(图169)
4.全身爆发力
- 高翻;(图170)
- 左右转杠铃。(图171) .
171
在摔跤力量训练中,主要是发展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发展 最大力量的两个途径是:一是依靠肌肉内协调能力的改善,二是通过增大肌肉体积以增大肌肉内收缩力。练习强度从本人最大负 重量的50% - 100% ,练习次数随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摔跤 训练中,常采用金字塔型的训练方法,具体形式一般有正三角 形、倒三角形、双三角形°快速力量的练习则一般采用中等重量 (70〜90%)、组数为4~6组、次数为4~6次,以最快速度进行 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手段应与专项动作特点紧密结合,着重从动 作结构、动作速度、肌肉收缩形式、肌肉用力的顺序等方面进 行。同时注意大小肌肉群的平衡发展,突出快速力量的训练,将 不同性质的力量交叉安排,避免局部负荷过大。并且要注意考虑 运动员特点、性别、年龄和训练程度等,做到有针对性地合理安 排。一般在每周安排2~3次集中力量练习,也可以将局部的力 量练习分散在每天中进行练习,如周一练腿部力量,周二练腰腹肌力量,周三再练腿部力量等。力量训练后注意放松,以消除肌 肉疲劳,防止肌肉僵硬。
(二)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 和位移速度三种表现形式。在摔跤运动中,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占重要位置。反应速度主要是运动员根据比赛中对手的情况而作 出的快速应答的能力。反应速度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训练在很 大程度上是使运动员遗传潜在的反应速度表现出来。反应速度的 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对对手做出的动作的应答动作的熟练程度上。运动员主要依赖本体感觉进行反应,因此应着重提高他们 的本体感觉反应能力;动作速度是指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或组合 动作的能力。动作速度与准备姿势、动作熟练程度、灵活性、协 调性、快速力量等有关。
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手段:
- 利用突然的信号刺激,主要是让教练员作出准备进攻的 动作,令运动员快速做出摔跤动作的应答反应。如教练员做出抱 腿动作时,运动员则立即做出各种防号动作(如后撤腿等动作)。
- 短距离(10~30米)的最快速跑。
- 结合技术的专门练习:听口令做出各种动作、双腿连续 高抬腿、单腿连续高抬腿、左右侧交叉步跑等。
- 不同距离的折回跑、接力跑。
- 上下坡跑、牵引跑、上下跑台阶。
- 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规定的动作次数,或逐步缩短 完成动作的时间。
- 利用器械重量的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提高动作速度, 如抱较重的布人过胸,然后再与同伴进行过胸练习。
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精力充沛、兴奋性高的情况下进 行。在训练动作速度时,要使所采用的动作尽可能的与摔跤比赛 动作结构相似,目的在于把所获得的动作速度直接转移到摔跤比 赛的动作上去。在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所采用的练习一般应是 运动员已熟练掌握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 动作的速度上。
(三)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摔跤比赛时间长,对摔跤 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要求比较高,在摔跤训练中一般将耐力素质分 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一般耐力又称为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的目的在于,提高 运动员机体输送氧气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为训练负 荷量的增加准备条件。
专项耐力是指在摔跤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克服专项运动过 程中所产生的疲劳的能力。一般来说,摔跤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 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在承受长时间供氧不足的情况 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手段:
- 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如越野跑、持续跑、变速跑等;
- 进行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等;
- 各种长时间的游戏、游泳、跳绳、循环练习;
- 连续进行较长时间的各种攻守练习;
- 结合技术进行单个动作的多组次的练习,逐步增加练习 的密度和强度。
在耐力训练中应重视运动员意志品质所起的作用,尤其在体 力大量消耗阶段,意志坚强者在耐力表现上一般都优于意志薄弱 者。因此,在耐力训练中应与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思想作风的培 养和心理方面的训练和调控结合起来。
(四)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是指人体各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和肌肉、韧带的伸展能 力。它是摔跤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直接影响完成摔跤动作的 质量和对高难技术的掌握。良好的柔韧性可使动作更加到位,并 减少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基本有两种, 即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在使用这两种拉伸方法的过程中,都有 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动力拉伸是指有一定 节奏的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静力拉伸是指通过缓慢的 拉伸将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拉长,拉到一定程度时就静止不动,而使其得研持续被拉长的刺激。
主动拉伸是指运动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 被动拉伸是指在依靠外力的作用使运动员的肌肉等软组织拉长。
在摔跤训练中,一般将这几种拉伸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主要 发展腿部的前、后、侧肌群的伸展性和散、踝关节的灵活性,需 经常采用前、侧、后等不同方向的压、扳、控、踢等方式进行训 练。
发展腿部柔韧素质的练习手段:
- 身体直立或坐下,膝部伸直,上体前屈靠腿,可向前、 侧方向拉伸。也可将J条腿放在横杆、肋木或类似的器械上进 行。
- 被动拉伸的扳腿。运动员仰卧上举一腿,膝部伸直,由 其同伴或教练抓其上举腿的踝部向练习者的胸前按压。运动员背 对墙或肋木一腿站立,另一腿前上举,膝部伸直,由其同伴或教 练助力按压。
- 各种方式和方向的踢腿。可行进间踢,也可手扶支撑物 踢;可向前踢,也可向后、侧踢,由于多是爆发式地进行踢腿, 一般练习次数不要太多,可适当增加组数。
- 跪坐压脚面。两腿并拢,上体后仰,使臀部向后坐压踝 部,同时也使大腿前肌群得到拉伸。
在进行腿部柔韧训练的同时,也要适当发展肩、骸等部位的 柔韧性。应从少年儿童抓起,逐步增大动作幅度,动作要求到 位,若是外力帮助则要循序渐进用力,一定避免使肌纤维拉伤。 在练习间歇时,可安排一些肌肉放松的练习、放松摆腿或进行一 些按摩等。
柔韧练习一般安排在早操和课的准备部分及结束部分。练习 时要做好准备活动,注意练习时的气温,气温低时准备活动时间 要适当延长,也可预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按摩。柔韧素质很容易消退,因此要坚持经常练习,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练习施果。
(五)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是指运动员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迅速、协调、准确、灵 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摔跤要求运动员经常改变身体的位置和方 向,如横踢接后旋踢,或者连续横踢等复杂动作,都要求运动员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良好的判断力、较快的反应速度和根据比赛 中的实际情况调整身体方向和位置的能力。
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手段:
- 在两人配合练习时,根据同伴的身体移动情况,进行各 种的躲闪、突然进攻、迅速转体等练习。
- 各种变换方向追逐性的游戏(如贴人游戏等)。
- 根据教练员发出的不同手势迅速改变动作或向各个方向 移动脚步。
- 在迅速转体后完成反向动作。
训练灵敏的方法应经常变换,在训练中要多采用与专项要求 相一致的练习手段,并要结合各种手势提高运动员的判断能力、 灵活性、反应能力和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一般将灵敏素质训练 .安排在训练课主要部分的开始阶段,在运动员体力充沛的状态下 进行。练习时间不宜过长,身体疲劳时不宜进行灵敏素质的训 练。
五、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屐
摔跤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摔跤运动员 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培养和完善摔跤运动员完成专项训练及竞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 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的有目的的训练过程。一般将心理训练分为长期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两种类 型。
- 长期心理训练 I
长期心理训练又称一般心理训练,是指在整个长期运动训练 过程中所进行的心理训练。长期心理训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 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 理特征,提高运动员的自控能力,从而形成运动员参加摔跤训练 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为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战术效果及获 得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赛前心理训练,一般是在比赛前三周左右开始,针对既定的 比赛任务进行的短期心理训练。其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 间内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
在长期心理训练中,要注意培养摔跤运动员的良好心理动 机,能够坚持大运动量训练和正确对待胜负的适合摔跤专项所需 要的心理品质。
由于摔跤是直接接触对抗,竞争异常激烈,优秀的摔跤运动 员必须具备勇敢、顽强、果断、决不服输而夺取胜利的意志品质 等,这些心理素质必须通过长期的心理训练才能获得。
在长期心理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要把心理训练同摔跤的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及思想教 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摔跤训练中全面渗透着心理训练的内 容。如在实战训练中,被同伴压成“桥”时,教练员要及时教育 被压者一定要坚持抵抗,争取获得反攻机会。因为有许多运动员 认为实战训练又不是比赛,被摔下时也不全力抵抗,被压双肩无 所谓,孰不知在逆境中坚持抵抗,决不认输,不但能逐步提高反 抗被压桥的能力,还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 使运动员自觉参与到心理训练中去,使他们认识到要获 得优异的成绩,只是靠平时的技战术、身体素质训练还是不够 的,心理训练也是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运动员深刻了 解心理训练的目的、任务和作用,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自觉积极 性。教练员感熟悉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帮助运动员分析自己的心 理品质发展的特点,使其逐步学会进行剖析自我和进行自我调节 的方法。
- 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训练的任务和要求,要坚持长期的 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且针对每个运 动员要做到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由于教练员的态度往往会 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因此教练员首先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 绪,不要轻易发脾气,遇事要沉着冷静,处理事情要果断、细 致,使运动员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心理影响。
- 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一般是在比赛前三周左右开始,针对既定的 比赛任务进行的短期心理训练。其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 间内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
在赛前心理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进行针对性的赛前心理训练,必须首先要对自己的队员 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明确了比赛任务后,适时地激发运动员的 比赛动机,使队员有参加比赛的强烈欲望。
- 提出运动员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比赛目标,使运动员对比 赛充满信心。不要将目标定得太高,这样会造成运动员过分紧张 和发挥失常。
- 教练员应尽可能地帮助运动员了解主要对手的情况,这 也要求教练员在比赛时,不但要看自己队员的比赛,还要观察其 他队的运动员的比赛,否则在下次比赛前就不能很好地和自己队 员一起分析并共同制订比赛的战术。
1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用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战练习,以提高运 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模拟训练可预防运动员 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
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适应比赛的环境,包括适应裁 判、对手、观众、场地、灯光、比赛时间等方面。
由于在平时训练中,对自己的训练条件比较熟悉,一旦参加 比赛,有许多因素都会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影响,模拟训练的目的 就是在这些方面使运动员得以适应。方法有:
- 按比赛要求进行实战:平时训练除非被压成双肩,一般 都不记分,而模拟训练就要记分,使运动员增强比赛得分的意 识。
- 模拟裁判偏袒对手:裁判有意错判或反判,该给自己得 分的不给分,用以培养运动员不被激怒、不受影响的心理素质;
- 模拟出现比赛场地的不适应,垫子或硬或软;
- 模拟比赛时间:平时训练一般在上下午,而比赛时间可 能还有晚上比赛的安排,这又要有一个适应比赛时间和适应灯光 强弱的问题。
- 模拟赛前准备活动:在平时训练中,全队一般是集体做 准备活动,而在比赛时大都是自己独立做准备活动,并且马上就 要在一起比赛的对手很有可能与自己在同一块垫子上活动,对手 可能用语言刺激或在行动上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对 手故意在一旁大声说“跟我比赛的那个根本就不行”,或是在自 己面前显示出很有实力的样子等等。以此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环 境,排除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2.意志训练
摔跤的意志训练主要是指在勇敢、顽强、不服输等方面培养 运动员,使运动员在克服各种困难时能够表现出这些良好的意志 品质。训练方法主要有:
- 加强良好动机和态度的培养。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正面 思想教育,使运动员相信只有通过自己艰苦的训练,在训练中承 受大运动量,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这是运动员能够培养适 合专项的意志品质的原动力。另外要经常运用鼓励法,如表扬本 队意志坚强的运动员,介绍本专业中表现出意志坚强的人或事等 等。
- 与实力强或体重级别高一级的队员配对互摔。在实战 中,与实力强或高于自己体重级别的队员配对,自己虽然摔不过 他,但却要有信心与同伴角斗并决不服输,以此培养队员的敢拼 敢斗、勇猛顽强并一定能战胜对手的良好心理品质。
- 通过大运动量训练培养运动员适合专项的意志品质。在 平时的技术和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中,应严格要求运动员对待每 一次练习,如被对手压成桥时决不认输,在训练课的主要部分快 要结束时,运动员大都感到非常疲劳,这时就是培养运动员顽强 意志品质的较好时机。
- 使运动员正确对待伤痛情况。由于摔跤是两人直接接触 的激烈对抗,伤痛情况会经常发生,如手指、肩、肘、膝、脚踝 等关节被挫伤、撞伤和扭伤,肌肉韧带被拉伤、耳部被夹挤成 “菜花耳”等,教练员要针对运动员的受伤情况,一方面要安排 其及时治疗,另一方面要激发运动员克服伤痛的勇气和信心,安 排好伤后训练,上肢受伤,就练下肢;左臂不能动,就练右臂, 使运动员能够在这些训练中得到良好意志品质的锻炼。'
- 教练员要教会运动员学会自我培养意志的方法。使运动 员学会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和调节情绪状态以及主动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样遇到困难时,运动员会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在训 练和比赛中需要发挥意志品质时能够表现出来。
六、女子摔跤训练
■女子与男子相比,有许多方面的差异。在身体形态方面,身 体体重较小,力量小,平衡能力强,四肢较短,躯干相对较长, 身体各部分的围度较小,身体脂肪含量较多,有月经周期。在心 理方面,易动感情,遇到挫折时容易失去进取的信心。
因此,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训练比较复杂,并有别于男运动员 的训练特点。作为教练员,必须学习并掌握女子摔跤运动员的心 理状态,使训练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女子摔跤运 动员训练工作的质量。
(-)着重加强力量训练
由于摔跤是两人的直接接触对抗,对运动员的各项运动素质 的要求也就非常高,尤其是力量素质。女子肌肉比男子纤细,肌 肉绝对力量仅为男子的60% ~ 80%。而且女子脊柱椎间盘相对 比男子厚,关节囊和韧带比较薄,因而柔韧性较好,这对女子摔 跤运动员来说是其优点;但同时由于关节活动范围大,关节周围 的肌肉力量相对也小,因此要求女子摔跤运动员必须加强力量的 训练,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在力量训练中,主要加强上肢、腰腹部、腿部的大肌肉群的 练习,当然也不能忽视身体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到目前为止, 男子的力量训练方法同样适合女子摔跤运动员,只是女运动员在 练习的重量、次数、组数上和男子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女摔跤运动员在绝对力量上差于男摔跤运动员,而女子 相对肌肉力量与男子却相差无几,另外女子运动员在进行力量练 习时,力量大幅度增加,肌肉增粗并不明显,这对按体重分级别 比赛的摔跤项目来说与男子相比是一个优势。
(二) 根据月经周期的特点安排训练
一般来说,健康女子的月经周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月经周 期是指健康成年女子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的脱落和修复过程」一 般平均28天。而月经周期的天数和运动能力的波动存在着较大 的个体差异。在摔跤训练过程中,必须依据女子机体的月经周期 和运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期前后 的训练。
女子运动能力在月经周期有一定的波动,其变化的一般趋势 是,月经期相对较差,随后逐渐提高,在月经期后一周达到相对 较高水平,保持一段后又逐渐下降,在下次月经期又达到相对较 差水平。
一般应把大运动量训练安排在运动员机体适合承受的阶段, 即从月经期的后一周到大约下一月经期的前一周;而在月经期的 前后几天的时间内一般不应安排较大的运动负荷。
为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应提倡女子摔跤运动员在月经期内都 不要间断训练。坚持经期训练,也是有一个适应过程,要有意识 地逐步提高女子摔跤运动员在经期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在经期 训练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适当减少力量训练,增加负荷之 间的间歇时间等,以防影响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三) 掌握女摔跤运动员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 性的训练
一般来说,女子摔跤运动员大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态度认 真,能够自觉地坚持大运动量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女运动员自 尊心比较强,爱面子,不容易接受批评,尤其是在同伴面前受到批评,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摔跤教练员要掌握女运动员这些心理特点,在训练中 多给予关心和鼓励,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后要及时再找其谈心 或在适当的机会给予该运动员其它方面的认同或表扬,这样才会 使批评达到预期的目的。
女子摔跤运动员容易互相对比,不服输,教练员可安排一些 带有竞争性的训练内容,也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国际女子摔跤规则女子摔跤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一项女子体育运动,1984年 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承认了女子摔跤运动。女子摔跤只设自由式 项目。1989年在瑞士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女子摔跤锦标赛。我国 于1988年10月在四川省成都举办了第一届女子摔跤比赛。
国际女子摔跤规则规定:
- 男子摔跤的技术规则、裁判规则、名次规则等总体适用 女运动员从事摔跤运动。
- 服装:女子摔跤运动员出场比赛应穿下列服装。(1)运 动员必须穿能替换的一件红色或兰色紧身服。(2)必须穿软的摔跤鞋,鞋带不带硬节。(3)胸罩不应带框架。(4)头发应由皮筋 或稠带固定,不应用金属制品。(5)耳环、别针、手链、戒指及 所有尖硬或金属饰件,均严格禁止配带,禁止穿男子摔跤服。
- 称量体重
原则:女子运动员称量体重时应穿紧身服及赤脚,不得裸体 进行称重。
- 体重级别
女子摔跤成年组比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六级:
(1)46公斤级。
(2)51公斤级。
(3)56公斤级。
(4)62公斤级。
(5)68公斤级。
(6)75公斤级。
- 禁止事项
除一般禁止事项及男子摔跤公布的犯规动作外,女子摔跤中 特别禁止;在垫子或站立时使用双腋下握颈或窒息动作。
体重级别及场地服装(一)
体重级别
- 男子成年组摔跤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10级:
50公斤级、54公斤级、58公斤级、63公斤级、69公斤级、 76公斤级、86公斤级、97公斤级、110公斤级、130公斤级。
- 服装和护具
(1) 运动员必须穿规定颜色(红色或兰色)的摔跤服上场, 内必须穿护身和紧身短裤并配有一块手帕。摔跤服必须是贴身 的、允许使用护膝。
(2) )禁止带护耳或面罩,但允许使用弹力面料作成的物品, 禁止在摔跤服上增添任何物品。
(3) 运动员必须穿紧固踝关节的摔跤鞋。
(4)下列情况是被禁止的:①除受伤或医生同意外,在腕、 臂、踝等部位带绷带。②在身上涂用油脂或粘胶物。③上垫子 时,身上有汗。④佩带能伤及对手的物品,如戒指、手镯等。
(二) 场地要求摔跤比赛是在垫子上进行的。国际业余摔联认可的垫子上有 9米直径的圆圈,圈外有与场内同样厚度的空间区域(L20~ 1.50米宽),圈内沿着整个圆周,有1米宽的红色区域,该区域 也是比赛面积的组成部分。
垫子的各部示意图:红色区域里边的部分,称为中心比赛 区。(直径7米)。红色区域称为消极区(1米宽)。边缘空间区 域称为保护区(1.20〜1.50米宽)。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情况下, 垫子可放在台上,但高度不得超过1.10米。保护区和四周的空 间不超过2米,台子的边缘要放有45。角坡度的附板。垫子上必 须盖有盖单。中心圈应画在垫子的正中央,圈的直径为1米,线 的宽度为10厘米,线的颜色必须区别于比赛区,应该是红色。
浏览1,8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