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截拳道中,简单的进攻方法并不是对所有的对手都有效,因此必须学会交替使用进攻或防 守。只有这样,才能迷惑对手,有助于对付各种类型的对手。事实上,李小龙所采用的攻击方法都 是随着对手的水平的升级而升级的。也就是说,面对高水平的对手时,初级的入门搏击技术往往不 能奏效。你必须全面掌握搏击术中的各沖技术。换言之对技术掌握的越全面,尤其是对高级搏击 术的有效掌握,哥使你越易击败不同类型的强手。

截拳道中的高级攻击法技巧包括:高级组合拳法、勾漏手打击法、内围战法、连环三脚攻击法、 连环踢攻击法及擒锁技等等。

第一节截拳道高级组合拳法的实战训练

李小龙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拳手常可由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攻击,而且他每一拳的姿势和 位置都可以再连续发起攻击,并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另外,连环出拳的功夫愈好,则愈易击败 不同类型的对手。”当然,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在一瞬间,并且这种技艺是来自于经验,来自于长 期的实战。

(一)高级组合拳法的运用前提

李小龙为什么要推崇组合拳法呢?因为他认为,一个拳手能躲开对手的一、二连击拳的打击, 却常挨第三拳与第四拳的打击。换言之,在实战搏击中,当你打出一个好拳时,应再马上跟上一拳 或一连串的拳法重击,由于损伤加重,对手自然会因挺不住而倒下。

当然,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速度。也就是说,你要用比对方恢复疲劳的速度更快的打击 速击进行连续重击,才能增加对方的疲劳和损伤,才能有效地击败或击倒对手。这就是本文所欲讨 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高级组合拳法运用的前提,那就是拳法连击过程中的速度。

纵观世界拳击,在古今的无数个拳王和桿将中,当属美国拳王阿里的技术为最上乘,其速度属 诸王者中的典范。李小龙与阿里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且技法多变。当然李小龙在与阿里交 往中亦获益匪浅。据当时名家评述:“如果布鲁斯(李小龙)参加职业拳赛的话,肯定能拿冠军。”但 李小龙的志向却不在于此。当李小龙与挑战对手交战之时,如地方宽敞,他一定会施展出自创的非 常厉害的连环腿法,一下把对手击败。如果在狭窄的地方,他就会把综合了中国功夫和拳击櫝萃的 连续拳法施展出来,击溃对手于倾刻间。在实战中,李小龙绝不会呆滞地站在一个地方慢慢出拳, 他正如人们所公认的那样,会以“蜂刺蝶飞”一般的迅速移动击拳而令对手无所适从。

(二) 高级组合拳法的节奏感

根据李小龙的观点,在极短的时间里(如音乐里的一拍长度)能有效地运用时间差来做动作,则 不妨称之为“拍子”,也就是节奏。倘节奏把握不好,拳法就是再快、再妙也是枉然。要打好实战中 的组合拳,必须要有节奏的出拳。李小龙认为,拳手只有有了这种节奏感,才能协调地、连续不断地 发出各种有效的高级组合拳法来。

这种有节奏感的组合拳,必须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能见成效。我们都知道,李小龙不权 是武林高手,同时亦是舞蹈高手,他曾获过会香港恰恰舞比赛的冠军,所以说他的动作节奏感是很 好的。他常常在训练过程中配上音乐,以增强出拳时的力度与韵律感。不过,他所采用的动作节拍 都比一般拳手的动作节拍要快一拍或半拍。试想一下,如果一位一般的拳手在采用正常的动作节 拍进行训练并形成习惯后,当他与李小龙进行对抗时,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不会是李小龙的对手, 因为他的动作和反应会比李小龙慢一拍或半拍。因此,培养快速动作的节奏感是进行高级组合拳 法训练时必不可少的,也是每一个优秀的拳手所追求的真正的搏击艺术。

(三) 高级组合拳法的运用要诀

李小龙说,不论什么样的组合,只要是在对手有效部位能造成有效的创击,就是一种真正的黄 金组合。但是,任何一种组合拳法,无论它怎样精妙绝伦,也都是一种战前的人为组合和一种死套 法。因此,在掌握和感受李小龙所常用的几种高级组合拳法的同时,还必须在实战中根据多变的情 况去有所创新,进而研练出真正适合自身特点的组合打击法。欲掌握李小龙组合拳法这一锐利武 器,还需进一步理解与实践下面所述的有关李小龙组合拳法运用的要诀,这些要诀是李小龙武坛生 涯的经验之谈,很值得我们去深悟和体会论证。

若以右(前)拳是主力,左拳要紧跟右拳出击,且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强的爆发力打击目标,才 能取得最佳的技击效果。

右、左拳必须高度准确地完成动作,并以最快的速度连击,使对手措手不及,失去防范的余 地与时机。

在出拳时,右脸下部要靠近右肩,下颏向内收缩,右脸得到右肩和左拳的防护。双目应通过 两拳之间密切注视对手的意图。

拳手在移步时,切不可使脚底离地移动,而必须用前脚掌滑动,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稳妥转移 而不致于失去平衡,免遭受被对手击倒的危险。

运用右手出击时,要轻快、准确而敏捷,主要作用是迫使对方变位,进入攻击圈内,为左拳重 击创造条件。当然,若时机成熟的话,亦可以重拳出击。

当右拳出击时,必须配合向左转体,当左拳出击时,则必须配合向右转体,以加快打击速度 与强化力道。

出拳时上体的前倾度一般不得超过脚尖垂直线,不然就有失去平衡的危险或有被对手借力 的可能。

近距离相搏,无论是出右拳还是出左拳,另一手都要做好防卫的准备,以防对手随时的反 击。要做到攻中有防、攻防兼顾,以减少被反击击中的可能性。

^ (四)高级组合拳法的实战运用方法

李小龙解释,倘若敌我双方的速度相当,技巧相当,距离的判断能力同样的正确,而以中、远距
离的攻击无法取胜时,就必须善抓机会以求优势。而此时配合运用高级组合拳法,往往能够达到取 胜的目的。

在实战中运用高级组合拳法时,主动进攻不仅仅表现在技术上的先入为主,也反映在精神上的 勇往直前。主动进攻的核心问题,是要保证首次打击的效果,这一方面需要有绝对优势的力量,另 一方面则需要行动上的突然性。另外,准确地判断出拳的距离也是很重的。当你出拳时,欲打击对 手的腹部,必须把有效打击距离算至打人对手的腹部内的距离;欲打击对手的面部,其距离的计算 就不能只算打至对手面部平面的距离,而要算至打进对手头里面去的距离。而且不论怎样的一击, 为了正确判断这个距离,你都必须把对手的身体厚度放在你的有效打击范围之内。

高级组合拳法通常包含着连环的拳法和身法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常可找出对手的漏洞来 加以连环的攻击,因为组合拳法是连环出招的,故通常可使对手无法招架。李小龙曾说过:“虽然别 人都注意我的腿法,但他们并不知道,我的拳法跟腿法一样厉害,甚至在某些方面(近距离搏斗)比 腿法还要凶狠犀利。”

另外,抓住攻击的时机也是高级组合拳法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做好有力打击的诀窍所在。

由于组合拳法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不能一一例举出来,现将具有代表性的组合拳法介绍 如下。

连续直拳图片1
【运用方法】双方由戒备势开始(图1122),李小龙先用前手直拳做假动作进行纵深的佯攻 (图1123),以充分吸引其注意力并迫使其抬手进行防御;此时,李小龙便抓住瞬间的有利时机,在 右手回收的同时,疾用一记短促、凶狠的左手短距离直拳去猛击对手的中盘要害处(图1124);接 着,又是一记右短拳连击(图1125)。若此时仍未能击倒对手,李小龙便又在猛然向左转体的瞬间 (图1126),将早已蓄好力的右拳狠狠攻出,用一记具有摧毁性力量的水平勾拳,去打击其头部左侧 致命空当处(图1127)。令敌防不胜防(图1128),并将其击伤或于瞬间重重击翻在地(图1丨29)。

对手。而且一旦提高了这种敏感性,对手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轻而易举地被破坏掉。换言之勾漏 手”一技是打防御反击战的绝佳武器。“勾漏手”与泰国拳一样,都是迎着对手的贴身近身打法而 “以短制短”。

李小龙说,在实战对抗中勾漏手最重“借力巧打”的技巧。但拳手必须先注意以下的练习进程, 即应先懂“卸力”,继而掌握“借力”,方为练功的正当途径。如果只是象一般习武者那样去“以力取 胜”,遇弱敌时可胜,而遇强敌时则必败无疑。也就是说,按照李小龙的功夫教程,唯卸力后方能专 练“以技取胜”之法,如此,对手的力量强弱与身体高大与否均已无关紧要了。如精于卸力,则对手 拳劲再强也难加于我身,而且还可反借对手之力度去重创对手或者是乘势反攻对手。练习勾漏手 最重全身适度放松和出手迅捷,若全身肌肉紧张、僵硬,出拳时以臂力蛮打,还只以为拳劲强猛,其 实是犯了“力蓄于臂而不能尽放出”之忌。此外,练习勾漏手时要心无杂念,而全视贯注于动作的位 置,要眼到手到,切忌盲动,不可轻浮。

(二)“勾漏手”打击法的运用要诀

本小节的目的是仅就勾漏手研习过程中的一些指导性要诀以及研习者易犯的错误进行阐述与

讨论。

李小龙进行勾漏手训练或实战时的基本技术规范

接即两人以手相接,也就是不给对手抽手或换招的机会。

沾即手与手相沾,也就是在劲力上而控制住对手。

粘即如胶漆之粘,也就是控制住对手而不使其离去。

依即我靠住人身,这也是进行埋身近搏的基础。

连即手与手相接连,泛指己方的招式需连绵不断,而直到对手倒地不起为止。

随即随人之势而乘机进身制敌。

引即诱之使来,随后乘机给敌以迎头痛击,亦即“设陷阱”的打法与策略。

进即用攻势以制敌,通常应从中线攻入,其道理就象用刀破竹一样,只有将刀从竹的一端 的直径处(中心或最宽处)砍人,才能顺利将竹破为两半,即所谓“势如破竹”。而攻守抢中线的道理 亦与此同出于一源。

得即得机、得势方能有效制敌,而不是仅靠蛮力与单纯的“刚”劲。

打亦即得势不饶人,下手要狠,不狠则不济。如遇劲敌时,则应内劲猝发,以迅雷烈风和 摧枯拉朽之势制敌于瞬间。

断即判断必须要果断,以免贻误战机。

疾即进退与攻击的速度应如疾风电闪一般,骤然迅猛。

李小龙进行勾漏手教学时指出的易犯错误

抽身即当己方进不得势时便欲抽回身来,但这将被动挨打导致前功尽弃。

遮拦即面对对手的凶狠攻击,不是运用勾漏手所特有的防御手法去防护,而是用蛮力

去遮挡、拦截。

架防即以胳膊架起对方攻来之手臂,但结果却又由此暴露出了自己肋部空当,实为得 不偿失。

榼打即以蛮力于半途中去阻截对手的重招攻击,猛榼的结果却导致了两败倶伤。

猛撞即欲冒险取胜盲目乱撞,而不是借机制敌与利用战术去制敌。

搂抱即不得象打拳击赛时那样去以手搂抱住对手身体,因那样只会使你倒地得更快、

 

更惨。

脱离即一遇对手强攻,便脱身逃走,从而背离了勾漏手进行近身搏击的最基本的原则。

生硬即技术不熟便上阵去拼体力,从而忽视了技巧练习,结果却导致自己走进了一条 死胡同。

推挡即面对手的近身重击不能以蛮力去推挡,而应用巧力去牵化或缠化,并借此去破 坏对手的重心平衡。

擒拿即盲目使用擒拿法,但由于对手打击的密度很大,因此根本就没有机会使用,因 此李小龙劝大家不要去弄巧成拙。

朴实即质朴太老实,而易被对手的假动作战术所欺骗。

(三) “勾漏手”打击法的发力浅析

运用勾漏手进行搏击的最大特点是,当己方去攻击对手时,由于己方双臂已紧紧控制住了对方 的双臂,因而可令对方在无法闪躲的情况下倍受重击。 ‘

李小龙对勾漏手一技曾解释道:“这类招势,一是借着技击中的少许角度或位置的偏差以作为 ‘险中求胜’与‘以技取胜一是借着以黏手训练中而得来的灵敏感觉去配合苦练得来的柔韧劲力, 以作为‘借力巧打’的形式。”因此,假如一个没有经过长期截拳道拳术训练而又达到某一境界的人, 一旦学习使用这类招势去应敌的话,不但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运用者本身产生极大的危 险。此类招法如熟练后,亦能潇洒放纵、发劲柔韧,如藤条、弹簧一般,看似轻盈软弱,实则强劲凌 厉。练习勾漏手并达到高深的境界时,则劲力能于发出时突然贯注而出,即使仅触及体表,都可以 其强大的震荡力深入体内。

(四) “勾漏手”打击法的具体运用方法

在截拳道中,勾手与漏手有内、外之分,即内勾手、外勾手,内漏手与外漏手。这两种技术即人 们常说的挂拿技击术。其中,以勾为拿也即捆手动作,以漏为挂也即各种格挡方法。

“勾漏手”从外表看虽似繁琐,但却很实用,这一点李小龙曾在有生之年的搏击实践中证明过。 现介绍“勾漏手”中最精彩的部分如下,供广大研习者学习与参考之用。

根据李小龙的实际运用“勾漏手”,可分为两种形式去练习:一是主动向对手发起攻击,以诱使 对手出手,从而暴露其空当,然后给予致命攻击;另一是以静制动,即当对手攻来时,先用一只手格 开对手的攻击,然后用另一手反击对手。

虚实攻击法

在通常情况下,引诱对手主动进攻,远比耐心地等待对手先行攻击更为有利。这时,由于对手 进攻的注意力与身体动作均专注于攻击而非防御,所以此时运用勾漏手能为自己创造许多绝佳的 攻击或反击机会。即在对手立足未稳之际,便可立即予以反攻。

(1)直拳打击法

【运用方法】双方由戒备势开始(图1149),李小龙先用前 尹直拳进行冲击,若对手反应甚快而把我右手压了下来时(图 1150),李小龙随即迅速地顺手向逆时针方向划一个小圈而得以 巧妙地摆脱了对方前手的控制,而且几乎在同一时刻,李小龙又 以髋为轴带动右拳迅速击中了对手的面部要害处(图1151)。并 不待对手后退或挣脱,李小龙迅速将右手下落且顺势扭住了对

 

图片2图片3

【技击要领】如果对手企图以其手臂来封住你的手臂或欲逃脱时,你可用双手如磁铁般地严 .密地封闭,以迫使其无法挣脱和反击。手的右手,从而迫使其无法发拳打击(图1152),同时用左手重拳重创对手面部空当处(图1153)。 最后,可在左勾手捆压住对手左臂的同时(图1154),连续用一记具有毁灭性力量的右直拳,狠狠打 击对手的头面部薄弱环节处(图1155)^此拳在对手的意料之外得手,并将其击伤或重重击倒在地 (图1156),制敌于瞬间。

直拳与勾手打击法

【运用方法】双方由戒备势开始(图1157),李小龙先用前手 直拳去猛击对手面部(图1158),若对手用前手格挡时(图1159),李 小龙随即将右手巧妙地绕到了对手的左手外侧,并且将他的左手压 下,从而迫使其暴露出了头面部空当。此时为了不失时机,李小龙 便在右手下压的同时,用左手重拳狠狠击中了对手的面门(图 1160)。最后,李小龙又再在左手削挡开对手左臂的瞬间(图1161),

连续用一记具有摧毁性力量的右手直拳去重击对手的头面部薄弱环节处(图1162)。令敌防不胜 防,并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图1163、图1164),制敌于瞬间。
【技击要领】在此招法中,李小龙充分利用了中心线原理,使攻击穿透了对方的层层防线而直 击其面部,与此同时也破坏了对手的进攻路线。在这里,李小龙之所以获得了成功,其原因是这种 技术并不完全依赖于技巧和手法,而是要看各自的劲力如何。

在实际运用时,用于格挡或削打敌手臂的肘部几乎不动,而是仅用手和前臂的动作来完成这 是因为手的任何过分的动作都会使自身暴露,以致遭到对手的打击。与此同时,我方所采取的行动 则要迅速、猛烈而具有杀伤力。而且由于此时对手身体的一部分被我方牢牢控制而无法活动,所以 造成了对手反应和活动能力的下降,而我方则可利用此有利条件进行猛烈的反攻。

翻背拳连续打击法

【运用方法】双方由戒备势开始(图1165),李小龙先用一记中位右直拳去佯攻对手中盘,用 以诱敌用手来格挡(图1166);此时,李小龙抓住瞬间的有利时机,疾用左手扣压住其前手(图 1167),同时猛挥右手以蓄势运力(图1168);紧接着,可速用一记迅猛的右手翻背拳去狠击其头部空 当处(图1169),若对手反应甚快而用右手臂抵挡住了右拳时(图1170),李小龙便迅速用左手向下 压住了对手右臂(图丨171);然后用一记具有毁灭性力量的右翻背拳再次去重创对手的上盘致命要 害处(图1172)。以攻敌措手不及,并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图丨173),制敌于瞬间。

【技击要领】第一次拳打要有突破力,左手反扣敌手要准确、及时。第一次背拳打击要连贯、 突然、有力,左手按压敌右手臂要迅速。最后一次重击要简捷、凶狠,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当抓住了 对手的腕部其想挣脱时,要做好阻截打击与时间差打击的准备,即一旦被对手挣脱,我方便应抢先 发起攻击。刁抓或扣拧对手的手,可造成其反应能力的降低,或迫使其因过早闪躲而失去对自己动 作的控制。李小龙说,如果对手不加躲避或阻截而直接后退,这通常是发起连续攻击的好机会。用 这种打法,对付因退却动作过大而使自己的空当暴露,或者试图闪避但又失去平衡,以及惊慌失措 的对手,都是很有效的。

以静制动攻击法

“以静制动”是一种策略,运用起来相当安全。而对于对手来说,却具有极大的威胁力和破坏 力,因为他在逼近时极易遭到“勾漏手”的致命连续打击。

拍手接直拳连击

【技击要领】左手格挡(漏手)要快,格挡时的力度要恰好使对手的来拳滑过自己的右肩即可。 (2)捆手接直拳连击
【运用方法】双方由戒备势开始(图1174),李小龙在等待对 手先做动作。当对手以右拳发起攻击时,李小龙先用左手由外向内 进行拍击防御(图1175),使其拳头偏离了攻击方向;同时,李小龙 又将前脚前滑了 20厘米,且使重心移至前脚,紧接着将右拳重重击 向敌面部(图1176),攻敌以措手不及。随后,李小龙又在右手向下 格挡开对手右臂的同时,又连续用一记强劲有力的左手直拳狠狠击 中了对手的头面部致命空当处(图1177夂然后,李小龙又在左前 臂压下对手右臂的同时(图1178),用一记具有毁灭性力量的右直拳去重创对手的上盘要害处(图 1179)。令敌防不胜防(图1180),并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图1181),制敌于瞬间

【运用方法】双方由戒备势开始(图1182),李小龙在等待对手先发起攻击,当对手以左拳攻 来时,李小龙速用左手向左挡开了对手的凶猛攻击(图1183),同时不失时机地用强劲有力的右直 拳去猛击其下颏等空当处(图1184);随后,李小龙又在用右手向下挡开对手左臂的同时,疾用左拳图片4

一体,不可脱节,以免被对手所利用。

事实上,在截拳道中并无“内围战法”一词,它只有肘法、膝法与摔法等近身格斗技法。最起码 这一说法没有在李小龙的遗著中出现,因为世界武坛对李小龙的实战功夫的真正了解也是从乌耶 哈拉先生编辑整理的《李小龙技击法》(Brace lee’s Fighting Method)开始的,而这一书却没有具体涉 及到内围战法,只有与内围战法相近的内容。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李小龙所创造的截拳道虽是详 实的,但也有不完备的地方,也就是说,有很多技术体系和许多新发现都未来得及定型与传世,他就 撒手而逝了,以致留下的遗憾太多、太多。

作为截拳道的追随者、爱好者与研究者,我们有责任去完成李小龙的遗志,将截拳道进一步发 扬光大,当然其中亦包括对它的进一步完善、改进与提髙。因此暂且将李小龙生前所运用过的肘 法、膝法与摔法综合起来而称之为内围战法。这也算是对截拳道的一种补充吧。也许有的读者会 想,这一技术是否会与泰国拳中的内围打法相重复呢?其实李小龙在生前就早已对这一疑问做了 最完美的答复:“截拳道是没有形式的拳道,它顺应任何门派,因为截拳道蕴含着其它门派的精技, 并择用任何门派的技法去全力赴战,但它却不受特定手段的束缚。”泰国拳中的内围打法也确实具 有可吸引与借鉴之处,它是泰拳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围打法通常是指贴身格斗技 术。在泰拳史上,靠内围打法获胜的战例比比皆是。所以说,广大研习者欲想成为技术全面的技击大师的话,必须刻苦磨炼这种内围技术。

(一) 内围的技米要東,

内围战法是实战搏击中最难掌握的武技,原因是它要求需在近身的互相纠缠中,去观察对方的 意图和动向,并及时作出反应,如果搏斗的一方稍一疏忽,便会被对手的肘、膝等利器所击伤或击 倒,而且这些打击又全都是致命的。所以,在当今的很多功夫流派中,都抛弃了这一打法,以避免在 训练或实战中出现伤害事故。而当他们真正走上擂台与泰拳师进行对抗时,方感此技法的重要。 李小龙对此进行了相应的修炼,尽管还未能形成体系,但也为我们后来者进一步完善这一技术而创 出了一条路子,再次证明他的观念是超前的。

护身动作要严密

在近身搏击中,由于全身均处在拳、脚、肘、膝、摔等打击武器的作用范围内,因此需精心防护方 可避免被打下擂台。

在擂台上,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攻守,攻防的转换是瞬间的。因此,一个只顾进攻而忽视了防守 技术的研习者,一定难以尝到胜果。不精于防御技术,违反了搏击的基本要求,而且有损于身体健 康。在世界拳坛中有不少忽视防护技术的拳师,在退役后往往患有多种后遗症。相反,那些重技术 重防守的唯技派大师们,其受伤的概率则要低得多,且运动寿命也要长一些。

应变要及时

对付各种进攻动作,有着不同的防守方法,虽然方法不同,但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护自 己免受击打。故要求练习者们需随机应变,根据对手的打击动作采用不同的防护技术。在瞬息万 变的擂台搏击中,如果动作迟缓,不能及时以变应变,由防上变换为防下或由肘挡变为膝抵等,防御 便会出现破绽,使对手攻击得逞。而要做到防护动作应变及时,就要及时洞察对手的企图和招数的 虚实,并使自身的动作幅度要小,因为大开大合不仅不利于动作的变化而且容易出现空当。

身、步法要协调灵活

这是指身步法动作需与攻防动作协调一致,因为防御的效果,不是单纯由个别动作本身所决定 的,还需要身体整体动作的配合。再者,巧妙的运用步法,不仅可使对手的攻击徒劳无效,还可随时 寻机予以回击。

动作结构要巧妙合理

防护技术是一种削弱对手进攻和保护自己的方法,其最终目的在于寻机反击对手。当对手攻 势凌厉时,拳手需运用各种防御技术,保护身体免受打击,并伺机进行反击。所以说,护身动作的协 调与合理是拳手必不可少的本领。对付不同的攻击有不同的防护技术,有的专门对付拳打,有的专 门对付脚踢,有的专门抵御肘撞,但不论运用何种防护技法,都不能偏离基本的技术要求,且须勤练 而使之达到本能的状态,从而使自身的防守更加严密坚固。

二) 内围战法的运用要诀

注重对对方身体的打击

相对来说,打击对手的身体要害部位是容易办到的,因为大多数的拳手都着重训练抬高双手来 保护头部,他们尚未意识到一记击中身体(或下肢)要害部位的打击会引起怎样严重的后果。正如 一位拳坛名家所说,如打中了他的身体,他的头也就完了,因为你会抽回拳(肘、膝、脚)来朝他的下 须或太阳穴等要害部位,爆炸般地重重的一击或一连串的致命重击。

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内围战法具有紧张、危险、激烈、刺激等特点,因此要求练习者在练习前首先要有心理准 备,如果在心理上对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则练习者就不能利用意识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 态,使之能在搏击中保持心理的稳定性,并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以便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运动潜能 去掌握各种搏击手段与适应各种训练手段。

要有敏捷的反应

当近身抱缠在一起时,反应要快,以便迅速打击对方的弱点,动作果断,迅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 攻击对手。争取掌握主动权,从而先发制人或反守为攻。也就是说,你的速度必须超过对手,以便 牵着他的鼻子走或制敌机先。

要有良好的抗击打能力

在近身搏击中,双方拳手的技术、体力好坏有一定差距,被对方击中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有的 拳手受击能力较强,能变被动为主动,反败为胜;有的拳手的受击能力则较差,这时即使你的击打技 术再好,但一旦被对手的凶狠的肘膝所击中,就会导致技术失调与体力下降,最终一败涂地。所以 说,近身搏击比长距离搏击更注重抗击打能力的训练,因为它挨打的机会要比长距离打斗时要多得 多。

(三)内围战法的具体运用方法

内围战法主要有缠制、肘膝打击及摔法三部分组成,这是对截拳道中所原有的基肘膝法与摔法 的一种综合运用与升华。

缠制技术的运用与实战

所谓缠制,是在贴身搏击时运用手臂将对方箍紧或钳制,从而占据有利位置,将对手任意牵引 摆布并牢牢控制,迎合膝击的方法。如果被牵制的一方无法解脱,那么就必受连续膝击而难以支 撑,直至在强劲的拉拽(摔打)和膝攻之下,不支而倒。因此,缠制法可以说是搏击中近身搏斗时的 最重要而又最基本的技术,是施展膝技、肘法与摔法的前提条件。

在实战搏击中,缠制技术虽看似杂乱无章,但其动作却非常细腻精巧,包含着很高的动作技巧。 而且,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也是智力与体能的考验。不同水平的拳师,一旦进人内围而进行贴 身搏击,便可立见强弱高低。因为技髙者常用强劲的缠制技术配以猛力的膝撞动作,会在短时间内 将对手击瘫在地。

根据近几十年来世界自由搏击拳坛发展的趋势及泰国拳近身搏击时的经验得知,缠制技术是 以控制对方为原则,其具体实施要点有:

控制对方的平衡

即在强有力的牵制下,根据自己的动作意图去牵引对手的身体,使其无法保持自身的重心平衡 而无法还手或借以打乱对手的阵脚。

保持自身的平衡

经常观看拳击赛的人都知道,当一方拳手在体内不支或暂处于劣势时,便会趋机紧紧抱住对手 而借以喘息,并利用对手的稳固来控制和维持自身的平衡。在缠抱相持时,只需全力保持平衡,并 使脚下生根,从而挫败对手企图破坏我方重心的企图。同时腰和颈要挺直有力,切忌弯腰低头,以 防被对手的膝盖所击昏。

 

 

浏览1,39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