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的人生之路足可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他的职业是电影演员, 也是公益慈善家:作为国际巨星的成龙,踏足影视圈40年,塑造了无数令 人印象深刻、拍手叫好的角色;作为公益明星的成龙,献身公益事业30 多年,数次被评为世界十大慈善名人,更多次宣布,他一半身家已经捐给 了基金会,而他身后更要"零存款",将全部财产捐出做公益,为慈善尽 自己的最后一份努力……不过,除了影视明星、公益慈善家的身份之外, 成龙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收藏家。

除了拍戏和慈善之外,要说占用成龙时间最多、耗费他精力最大的一 件事,恐怕非收藏莫属了。他从事收藏已经20多年了,收藏品门类繁多, 从国内的蛐蛐罐,清代妇女戴的手镯、穿的服饰,到国外的杯子、碟子、 勺子、手链、锁……可谓五花八门。成龙曾经说过,自己的收藏品足足塞 满了 8个仓库,其中包括徐悲鸿的奔马、价值200多万元的马鞍这样的珍品。

蔡澜与黄霑、倪匡、金庸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就是才子蔡澜将成 龙带入收藏之门的。嘉禾影视公司成立后,蔡澜到嘉禾做监制,与成龙成 了同事。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两个人的友情逐渐升温,从同事变成了无 话不说的好友。不拍戏的时候,成龙常常到蔡澜的办公室里与他聊天。

那时,蔡澜坐的是木头椅子,书桌上摆的是黄花梨的笔筒、紫檀的镇纸、
清代的水丞,均令成龙非常惊奇。成龙那时就想,这些东西真的那么好吗? 当时的成龙,眼里只有拍戏、工作,闲暇之余,就买跑车、玩名表,以此 来消遣娱乐。对蔡澜的爱好,他想不通,也不想了解。

但豪车、名表再多,也无法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久而久之,成龙就 对这些奢侈品感到索然无味。蔡澜是敏锐的,他看出了成龙心中的迷茫, 于是就对成龙说:你不能每天除了拍戏、看剧本,就是剪片,你应该培养 点其他的爱好,不然,你就会越来越心浮气躁。蔡澜说中了成龙的痛处, 听了他的这番话,成龙连连点头,并诚恳地问他:"那玩什么呢?”

蔡澜想了想,说自己可以教成龙收藏。在蔡澜的指引下,成龙渐渐地 走上了收藏之路。蔡澜最爱的是紫檀木,于是,跟着蔡澜,成龙也幵始收 藏起了紫檀木。蔡澜先教成龙什么是紫檀、怎么去看,"教我看大叶紫檀、 小叶紫檀,看做工、看料,是非洲紫檀,还是印度或是国内的”。渐渐地, 成龙入了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蔡澜之外,成龙还有一位好老师,那就是何冠昌。何冠昌早年曾 经在邵氏公司工作,从那时起,就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70年,何冠 昌离开了邵氏公司,与邹文怀及梁风成立了嘉禾电影。嘉禾早期的代表明 星是李小龙,凭借着李小龙的电影《唐山大兄》,嘉禾以逾300万的票房, 打破了当时香港电影票房纪录。到20世纪70年代末,何冠昌又签下了成龙, 凭借嘉禾出品的多部动作片,成龙于20世纪80年代冲出香港,成功进军 好莱坞。成龙与何冠昌关系非常密切,在许多公幵场合,成龙都曾说何冠 昌是他的义父。1997年,何冠昌因为身患重病而逝世,成龙悲痛不已,为了纪念何冠昌,在拍摄电影《我是谁》(1998)的时候,成龙没有采取任 何安全措施,从荷兰鹿特丹大厦惊险一跳。

何冠昌常对成龙说应该搞搞收藏,修身养性。何冠昌的话,成龙自然 不能不听。何冠昌让成龙先从小件玉器幵始收藏,并且向他传授了许多玉 器理论,比如如何辨别青海玉、高古玉、子冈玉等。成龙按图索骥,买回 了一大批玉器。成龙兴致勃勃地拿给何冠昌看,何冠昌看了看,却摇了摇头, 说全部都是假的。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一样泼在了成龙身上,成龙兴奋的 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这时,成龙才发现收藏玉器并非易事,要学很多年 才能入门,还不一定能全部搞清楚,于是就放弃了,不再涉足玉器领域。 或许是冥冥之中,古建筑的收藏向成龙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结缘古建,源于一根价值9000元的横梁,购买横梁曲折的过程,也是 成龙收藏古建的一个谈资。成龙寻找老房子完全出于孝心,是期待父亲落 叶归根的夙愿能够圆满完成,因此他四处寻找合适的老房子。父亲的思乡情, 成龙很理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自己在外面拍戏打 拼的时候,尚且怀念家的温暖,更何况父亲离家已经有大半辈子了。虽然 亲人、朋友现在已经四散在了世界各地,有的甚至已经故去,然而那份故 乡情却始终萦绕在心头,谁又能忘怀?

对父亲落叶归根的想法,成龙马上表示支持,并且当机立断开始行动 起来。在大陆拍戏、宣传的时候,他每走到一个地方,就到处考察,看看 有没有合适的四合院可供父亲居住。成龙还托了很多朋友,让他们帮忙寻 找一个可心的住处。

 

不过,成龙在内地考察了许多城市,却始终没有找到理想之所。

一个朋友对他说,与其到处寻觅又无果,不如买一些旧房子,自己盖。 成龙转念一想,这是个可行的解决之道。他说好,于是,那位朋友就答应 帮他找找看。

J998年,那位朋友找来一栋徽州古建筑,成龙只看了一眼,就被这栋 古建筑的简洁、精美打动了。这栋房子是用紫檀木等一些名贵木材修筑的, 有二百到四百年的历史,木头上还雕刻着"二龙戏珠”,栩栩如生。屋主 要价9000元,成龙觉得很便宜。后来才发现,这栋房子所有的柱子都已经 烂掉了,即使维修也无济于事。成龙问对方,牛腿、“门当户对”都去哪了? 介绍人说,这些东西被人家偷的偷、拆的拆,就剩这一根横梁了。成龙花 了 9000块钱,等于只买了一根横梁。

从这根横梁开始,成龙就踏上了收藏徽州古建筑的艰辛历程。

成龙最初收藏古建筑,是为了给父亲盖房子,一根横梁怎么够呢?于 是,他又再次委托朋友找,又找来一栋,大概七八万元人民币,成龙毫不 犹豫地买下。买完又找来了一栋不错的,再接着买,就这样,从10万、 15万、45万、100多万,成龙收集得越来越多,最终统计下来,竟有十 几栋。在成龙收集的这些老屋,几乎没有完整的房子,大多是一些古建筑 构件。

买完之后,成龙发现,这根本不是买一栋老屋回来,再把它重新修建 起来那么简单,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拆下的木头全部都要清洗干净,再 进行消毒、维修和保养。“这等于我洗头发洗湿了,你不做也不行了。’’

 

成龙笑言。

然而,刚买到这些构件时,构件基本上全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坏。看着 这些伤痕累累的构件,成龙心痛不已。他想,一定要好好维修它们,让其 恢复往曰的丰华与秀美。于是,成龙找来了在古建筑维修方面知名的朱华明, 请朱华明为自己维修这些徽州古建筑构件。

朱华明曾经成功地修复、修建了金庭镇明月湾邓家祠堂、上海嘉定佛 像博物馆门楼等古代建筑,对古建筑修复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对成龙说: "大哥,趁着我还能动,帮你把这些老房子修复了。”朱华明知道,处理 明清建筑榫卯结构的最大要素是"小心再小心"。因为经历了长年累月的 风霜雨雪侵袭,古建筑难免会变得破旧不堪,有的木料腐烂,有的甚至出 现残缺。如果在拆下的时候出现任何差池,都会给这些构件带来不可逆转 的损伤。于是,在成龙最初收房时,朱华明就介入监督,对拆房亲自进行 指导。

1998年的第一次拆房,朱华明就参与了。在现场,朱华明指挥着工人 们小心翼翼地为构件编号,然后小心地拆下来,并用纸板箱等精心地包好。

成龙看到他如此负责,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就落了地。

那栋房子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只能用拖拉机将那些构件先拖出来, 再装到卡车上运到苏州。后来的几栋古建筑,也大都是如此处理的。

在修复这些古建筑的过程中,朱华明总是亲自设计卯榫拼接方案,他 还手把手地带领十七八个工人,对那些构件进行修补。古建筑修复是一项 极其艰难的工程,每幢古建筑,都要花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修好。

找到相同材质的构件"补位",是修复这些古建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 大难题,必须要采用同种材质、同一年代、同一生长地、同一造型的构件, 才能成功“补位"。而成龙收藏的这些徽州古建筑,需要修补的构件比例 竟然高达30%—50%。为此,朱华明不得不到处寻找。有一次,为了找一 根直径约70厘米的清代早期香樟木雕花"冬瓜梁"(弧形梁),成龙和朱 华明先后找了一年多,才在浙江兰溪的一个旧木市场找到。

到2005年,成龙的几栋古建筑终于全部交付完毕。成龙原本打算找一 块地,把这些老房子重新建好,让父母住进去。不过,世事难料,子欲孝 而亲不待——在随后的几年里,成龙的父母相继离开了人世。于是,这十 余栋包括厅堂、戏台、凉亭的徽派木结构建筑,就一直静静地躺在仓库里。 因为管理不善,有些古建渐渐成为白蚁的粮食。因为没有地方摆放,每一 次搬迁都是浩大的工程,成龙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它们一点点腐烂,再进行 新一轮的维修。

这些精美却曰益腐败的古建筑,成为成龙的一个巨大的心病。这心病 始终盘桓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消解。成龙感慨:这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 髓,如今却沦落到这种地步!

2009年,成龙邀请朱华明到香港去检查古建筑受损的情况。朱华明指 导工人们在成龙的另一个仓库里挖了一个长约3米、宽约1米的水池,再 往里面倒上特制的药水,把那些被白蚁腐蚀的古建筑构件浸泡在池子里, 以此杀死虫子,防止它们继续腐坏。

不过,成龙深知,这样做终究是治标不治本,保护古建筑,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们“生根”,重新使用起来。可是,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做 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中国人对属于自己的文物,总是怀着一种深沉的情感,成龙也不例外。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那些收藏品处理好,不会最终因 物所累。成龙向香港政府求助,希望把自己收藏的这些徽州古建筑捐出, 并且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其他藏品也都捐献给社会,服务大众。然而,香港 实在是太小了,没有足够的空间来陈列、展示这些收藏品,光是那些徽州 古建筑,恐怕就要占用几千平方米的土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龙费尽心思,想了无数方案。他曾经四处奔波, 寻找土地,也曾经请求政府拨地,还曾经尝试着在自家的花园里搭建,然而, 因为各部门的规例太多,最终都不得不放弃了。

为了这些徽州古建筑,成龙还曾经拜访过两任香港特首。特首们无 不苦口婆心地劝说成龙,让他不要将这些古建筑拿走。但是,出于各方 面的考虑,他们却不愿意拨地给成龙来重建这些古建筑,问题还是得不 到解决。

在成龙看来,很多人可以等,但他不能等、也等不了。光是把这些 房子盖起来,起码就要花掉6年的时间,到那时,他自己多少岁了?已经 60多岁了。这几年,他自己是否会发生意外,都是未知数。如果他发生 了意外,这些古建筑摆在仓库里,就无人过问了,最终可能真的被白蚁全 都吃掉,或者变成一堆废品,这岂不是暴殄天物? 一想到这一点,成龙就 揪心不已。

成龙一直在寻找他的收藏品的归宿。他的藏品种类庞杂,体量又大, 每每给自己增添无尽的"幸福的"烦恼。到底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徽州古建筑, 才能让它们真正物尽其用,发挥它们的价值?这些建筑瑰宝,究竟应该去 向何方?成龙的心头,一直在想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浏览69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