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楼有过一次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工作,那是拍摄《精武门》的特技。 在这项工作中,他有机会走近李小龙。关于李小龙,后来的成龙这样评价:
‘‘他生前是一座丰碑,逝后是一个传奇。他使功夫片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我想,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人听说过成龙。"
当李小龙成为功夫巨星时,彼时的成龙还是元楼,一个无足轻重的特 技人。不过,元楼以自己的方式走进了李小龙的电影。在某一个特定的极 具危险的特技工作需要人完成时,李小龙向周围的特技人发出邀请:“谁 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当一排排特技人站在那里权衡着完成那个动作后是〈新精武门>中,成龙不仅是主演,而且是武术指导,后者的报酬是前者的三倍否会活命,元楼站出来了,说自己可以试试。这一次近乎危及生命的特技 完成后,成龙痛得躺在地上昏了过去,当他醒来时,他看到李小龙、导演 罗维和大师兄三张形色各异的脸。
"非常好,”李小龙露出了笑容,"令人难忘。"
导演罗维伸出手来扶他坐了起来。“不错,孩子,"他说,"不错!"
大师兄赞许地冲他笑了笑。
得到三个重量级人物的肯定,即便是痛得半死,元楼心里也是很美的。 他不知道旁边站着一个人在一直观察着他,那个人后来会成为自己重要的 合作伙伴,与自己的友谊开启了震动香港电影界的合作,这种合作也成就 了两人的辉煌。那个人就是陈自强。
在《精武门》与《猛龙过江》中,元楼得以近距离接触李小龙。人们 见到的李小龙有一个最明显不过的特征:他每时每刻都处在压力之下,醉 心于使自己变得完美,下决心要达到个人目标。在拍摄现场,李小龙以一 当十地工作,编排动作场面,对每一个特技人进行单独指导。
后来很多人曾经问过成龙,在李小龙身上学到了什么?成龙认真思考 后做出如下回答:"第一,巨大的成功只和远大的抱负相伴。还是小孩子 的时候,我就没有对进入影视圈产生过兴趣。青少年时期,我最想得到的 就是玩耍、吃饭、睡觉和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是,反观李小龙的内心, 我遇到了一个想改变世界的人。在他看来,成功就是让数百万人崇拜、热 爱和牢记在心。不足10年的演艺生涯和区区5部影片就使他实现了个人目 标。我想,这也许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可能实现的目标要比我原先设想得宏大得多。毕竟,李小龙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呢?
"第二,李小龙是神话,但不是神。他是一个人丨他是一个值得你敬仰、 但又无须顶礼膜拜的人。跟其他李小龙粉丝一样,我敬畏他,不过,我是 永远也不会让自己加入到那群人里去的。我会站在他们背后100英尺的地 方远远地看着。"
而让成龙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他曾经在作为某个电影场景中的特 技人围攻李小龙时,受到李小龙双节棍的误伤躺倒在地。当摄影机一停止, 李小龙赶忙跑到他身边向他道歉:"对不起,对不起。"那一天,李小龙 一直在为成龙肿起的半边脸心怀歉意。多年后,成龙一直对此细节念念不忘。
“即使我们不了解他,他还是对我们这些小人物非常友好。他不在乎会给 大老板留下什么印象,他很关心我们。”成龙说起当年他和李小龙唯一的 一次近距离接触,一天电影收工后,成龙准备到香港半岛酒店打保龄球, 李小龙在他身后忽然问道:
“Jake,干吗去?” u去打保龄球。”成龙回答。
"好,我和你一块儿去。”
兴奋的成龙高兴得不知所措。
成龙还记得,到了保龄球馆后,李小龙并没有打球,而是坐在一边默 默地看着他打,仿佛心事重重。没想到六天后,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暴死 香港。
"到现在我还忘不了他坐在我旁边时沉默的眼神! ”成龙不无惋惜地之艰路难回忆。
与李小龙的接触,触发了潜藏在成龙心底关于自我意识的成长,如果 努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影响他人的人。而李小龙的善良与敬业,也或许成为成龙此后的行为规范。
时至今日,人们还在试图比较成龙和李小龙,并且使他们看上去像是 一对竞争者。但成龙清楚地知道,再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了。有李小龙可以 做得到,而他办不到的事情;也有他可以办得到,而李小龙却做不到的事情。
因为,他从来就不想成为第二个李小龙。
他只想做第一个成龙。
想要成为成龙的机会正在一步步迫近,终于有一天,一个似乎比特技 人更好的工作机会找到他。一个人默默地看着他表演完整套特技动作,走 到还躺在地上忍着痛的元楼身边说:"听说你非常出色。如果你有兴趣签 一份合同的话,我们愿意给你一次做武术指导的尝试。"
在为两部并不卖座的电影《巾帼英雄》和《女警察》做了武术指导之后, 成龙发现自己乐于享受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机会。"这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做 老板,而是因为我终于有机会塑造我周围的世界了。我仍然认为,自由就 是没有人告诉我该干什么。现在,我意识到,那(自由)意味着具有控制、 创造,‘及促使事情发生的能力’。”但是,由于电影不卖座,整个剧组 解散了,刚刚做了武术指导的元楼再一次失业。而这时,李小龙的逝世, 对整个功夫电影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爸爸,我要回家了。"心灰意冷的元楼准备回到澳洲父母的身边,机
票也是父亲买好邮寄过来的。元楼拿着机票漂洋过海来到澳洲,接受父母 的安排,做了餐厅厨房的帮工,期待以后做一个在澳洲深受欢迎的大厨。 每天过着洗菜、择菜的无聊曰子,虽然再也不用为衣食担忧,他却是如此 想念香港朝不保夕的生活。
或许冥冥中注定,在澳洲无聊平淡地生活了一阵之后,元楼接到了陈 自强的电话,邀请他回香港担任一个武侠片的主演。
陈自强与成龙的首次正式会面,是在台湾深受欢迎的演员秦祥林的婚 礼上。为了确保影迷不会捣乱,婚礼主办方想要一帮特技人担任保镖。还 在做特技人的元楼自告奋勇,力求有所帮助。当时,陈自强曾经赞扬过元 楼对于局面的控制有多么的好,并给了元楼一张名片。
有趣的是,后来成龙曾跟秦祥林,以及他的师兄弟洪金宝、元彪,共 同主演过一些电影。那时候,成龙已经非常成功了。不过,成龙并不清楚, 秦祥林是否知道有个叫"元楼"的特技人曾经在自己的婚礼上维持过秩序。
话题再回到陈自强的邀请上,在越洋电话中,陈自强告诉元楼,“我 们只能付给你3000港元"。
即便元楼的数学再糟糕,他也能知道这个薪水有多么的微不足道。当 时,他每个月靠两份糟糕的工作可以挣到大约1000美元。3000港元大约 仅折合400美元,但他还是渴望有这样的工作。元楼告诉爸爸,香港有一 份合同需要他去完成,他知道合同两个字在重信守诺的父亲心中的分量。 自然,他如愿地回来了。
在陈自强的陪同下,成龙自豪地签署了平生第一份演出台同。这份合拍〈醉拳〉时成龙是演员和武术指导之一同跟当时的大部分合同没有什么不同;他同意为罗维做8年的专职表演; 每月的收入为400美元,每完成一部影片还可以有400美元的额外收入; 他必须参与罗维要求他拍摄的任何一部影片,担任公司需要他饰演的任何 角色;罗维有权否决成龙生活中的任何重要决定——根据合同,没有公司 的允许,成龙甚至都不能结婚。那是1976年。
合同签订后,导演罗维、陈自强开始为未来的新星起名字,港生、杰 基(英文名)、元楼、元龙一个个听过去,又否定。后来,陈自强一拍脑袋: "叫‘成龙’怎么样?”他说,"‘成龙’的意思是汜经是一条龙了’。”
罗维哼了几声,还在想更合适的,几分钟以后,他承认"成龙”也许 跟要找的名字一样出色。
从港生到元楼再到成龙,成龙这个名字与他这个人终于合二为一。不 过,如果认为成龙从此星图坦荡,一帆风顺,那又错了——
成龙在拥有了演出合同以及艺名成龙后,接连出演了好几部莫名其妙 的电影,如〈新精武门><少林木人巷><天杀星><剑花•烟雨•江南> 《蛇鹤八步》等影片。在这些影片中,成龙很大程度上被要求塑造成李小 龙接班人,甚至连性格都向李小龙片中的人物靠近,阴郁、沉静、悲伤, 而这些与成龙本意相差甚远。但即便如此,成龙也尽可能在每一部电影中 学到一些东西。
《少林木人巷》是成龙第一部按照电影应该遵循的原则制作而成的影 片。"我们不只是完成了一部作品,而是在丰富经验,尽量设身处地地考 虑观众看到我们的努力结果会做何种反应。"
《剑花•烟雨•江南》的决斗场面——成龙是趁罗维睡觉的机会进行导 演的——"看上去非常出色”。
尽管成龙在每一部片子中都很卖力,如同他做特技人一样,不放过任 何一个机会,但是他的电影依旧不卖座。他自己比谁都清楚,他不愿意做 李小龙,他只想成为自己。而与此同时,他在演艺界得到票房毒药的名声。 成龙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能摆脱票房毒药的名声,发行商们就会变得反 感——然后,任何运气和技巧都不能挽救自己的前途。
"李小龙是超人。但是,我认为观众想看的是普通人,和他们一样的普 通人,历经许多错误以后获得成功的人,有幽默感的人。”
多年后朋友吴思远这样解释成龙和李小龙表演方法的不同之处,这种 区别也与成龙自己心目中真正佩服和理解的久经磨难后取得成功的"英雄" 如出一辙。
《蛇形刁手》发行之后,成龙意识到,自己成名了,其他演员也开始知 道了有成龙的存在。在外面吃饭,时常有观众认出他,并发出夸张的尖叫。 在《醉拳》之后,成龙又一次体会到明星效应,走到哪里,身后都是观众。 明星效应如发酵一般,从香港到内地到全世界,成龙的名字逐渐响彻寰宇。
浏览9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