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战中,如果只顾进攻也不行,要知道己方进攻时,也正是最容易被攻击的时候,所以说单纯 的进攻与防守都不足取。特别是运用腿法进攻时,更是如此,因为腿法在攻防中所暴露的空门比任 何技法都要多。另外,截拳道还要求一出招就应具有攻、防两种意义,也就是说,在时间上攻击与防 守必须同步进行,说是防守又击中了对方,说是进攻又闪开了对方的攻击路线。总之,是攻中有防、 防中有攻,攻不离防、防不离攻。众所周知,截拳道的攻击速度极为惊人,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它坚持 了攻守合一的打法,故大大提高了攻击速度,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击中或击倒对手。
在搏击中,攻防转移的速度不仅取决于拳手自身的反应和动作速度,而且还取决于前、后动作 本身的结构是否合理。因为搏击中的任何两个动作连接在一起完成,并非都能达到很快的速度,各 组动作的速度也不相同。作为李小龙本人来讲,即使是自身处在不利情况下,也必随时攻击,并且 在后退防御中依然凶狠的反击。这一点,可能与泰国拳的打斗思想有点相似。李小龙还提倡“主动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一味注重技术性防守,只能被动挨打。因此,谁敢攻、谁会攻、谁先攻,谁就 会占有主动权。此种有效的攻击不仅阻止了对方攻势,还能令其遭受重创。
灵活而机动的转移方式,是截拳道的又一明显特征。转换的技巧通常采用弧线的形式,因这种 形式不会使前一动作的速度降低到最低值,这种转移的形式不仅适用于拳脚动作,还适合于身法的 变化和步法的移动。在技击对抗中,功力深厚的拳手们更喜欢此技法,虽然难度大,但如能获得成 功,收效却奇佳。
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将攻防转移的这种技巧融人其它各种技法和素质训练中去,即抓住一 切有利的机会去锻炼和运用,并直至能达到自动化的反应程度时为止。这时,无论己方的动作怎样 转移的变化,皆是出于本能,而本能的动作是属于瞬间的,对方根本就没有抗衡的余地,因此被动和 挨打皆出于必然。
六、截拳道攻击要诀
在截拳道中,进攻,应按照自己的意志或意图向在运动中或静止中的对手发起攻击。一次完美 的进攻,应是战略、速度、时机、欺敌和敏锐及准确判断的有机结合。一名优秀的拳手,要在日常训 练中力求掌握这些要素,并且进攻的方法也应视对手的防御形式而定,也就是攻击时,首先要估计 到对手可能做出的反应。
在实战中,李小龙个人认为“拳学但求得其真意”,一意追求正统,而疏忽于拳理中优劣正误之 法,无非是抱残守缺,尤其对于讲求活用随意,脱离旧一套武术传统观念的截拳道来说,更不应该有 此种狭隘的思想。
截拳道不仅是在防御反击中重视技巧与力学的巧妙运用,即使在攻击中也颇重“借力巧打”,因 此练习截拳道必须注意以下的技击进程与阶段:先懂“舍力”,继续“卸力”;精于“卸力”,方可学“借 力”。如果只学以力取胜,遇弱敌可胜,遇强敌则必败。唯舍力后方能专练“以技制胜”之法,如此, 敌力强弱已属次要;而精于卸力,即化解对手的劲力,敌方的臂力再强亦难加于我身,这时便可反借 对方力度以攻击对手。因此,练习截拳道,最注重全身松弛,且出手轻柔、敏捷。若将全身肌肉收 紧,出拳时以本身蛮力打出去,以为如此即可使拳劲猛烈,实则是犯了传统的“力蓄于臂而不能尽 放”之忌。在这里,己方拳力轻重,全凭运用之道,若不懂使用,则本身以为打出了千钧之力,然施在 对方身上可能只余无几。如运用巧力,便是出手时看似轻松潇洒,但打在敌方身上的力度却沉重无 比。
另外,截拳道还讲究“点点清”。意思是指做每一个攻击动作时,出手均不可含糊、犹豫,动作不 能混淆。而且每一连贯性动作之间,应略作停顿,即动作应快则快,应缓当缓,更要有节奏感,最忌 象“赶紧收工”般匆匆忙忙草率耍完了事。此外,练习拳术还要心无杂念,全神贯注于动作的位置之 上,还要做到眼随手到,呼吸自然,切忌紧张,不可轻浮。谨记上述各点,方可为功。
下面介绍截拳道的攻击特点:
此为截拳道战略之一。意指李小龙与敌方对峙时,与其等待敌方攻来,不若先行采取行动主动 攻击对方,使对方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败北。且即使对方能及时防守,只顾得招架难以顾及攻击, 而截拳道则可立于不败之地。
此为截拳道中较精妙之诀,意指当对方攻来时,截拳道的某些甚简捷的动作,即能在对方攻势 之下抢攻对方,并以这同一的抢攻动作破解对方的某些招数。
以上各动作可以显示出截拳道的攻守招数并无一定秩序,只是按理而变或随机而变。截拳道 的技击招法是“活”的锻炼,而不死板的固定招势,这是最应该强调的。
在截拳道对抗训练中,要求拳手平时也需保持临战时的心情,以强化自己的临战意识,增强临 战观念,而且一点也不可松懈,以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同时,拳手的心胸亦必须宽广正直,不可任 性逞强,更不可使自己的心停留于一处,因为搏击是流动的,是千变万化的。此外,拳手的心神亦要 充实,而不可残留杂念,并使自己的外表温柔,而内心刚强,特别注意内心的动向不可被对方看穿, 以免被对方iR破而遭痛击。
在搏斗中,拳手欲有效的制服对方,还必须抓住机会,以便能够确确实实地去重击对方。所以, 应毫不留情的予对方以连续的致命打击,不给对方以反击的机会。但这需要强韧的脚、腰、手三种 力量合而为一,并敏捷的打击才行。在实战中,如对手想攻击我,而我方也想进攻的时候,自己的身 体便会很自然的变成攻击态势,这都是拳手集中于攻击的内心意志体现,此刻需很自然的加速并敏 捷地进击,重创对手的要害部位或薄弱环节。这就是李小龙打斗理论中“无念无想”的进攻的要领。
截拳道的出击,可使用头、口、肩、掌、肘、足等任何部位,以发挥拳手个人内在的潜力,并全部集 中在一个力点上,从而就象一把强而有力的铁锤击出一般,所到之处无坚不摧。此实战攻击法,是 时机、技击、速度、重心、距离、借力等的综合应用的反应。此法根据实战情形,可分为以进为击法、 以退为击法、顺势攻击法、移身闪击法及截击法。以进为击法,就是拳手看准机会直接抢进,快速冲 击,以求先发制人;以退为击法,即先防守后攻击,或在防守的同时进行抢攻,当然也有的是先诱对 方深人,使其进入有效技击距离后,再给予致命打击;顺势攻击法,就是敌退我进,敌进我退,顺其之 势,随其之力,攻其之心;移身闪击法,就是要求拳手闪避敌猛来之势,以避实击虚,或者是当难以从 正面突进时而闪身由边门去巧妙的打击对方;截击法,就是当对方向我方冲击时,突然拦击,使对方 因进退不得而受我所制。
另外,截拳道还根据对方的身体素质状况,采取不同的攻击法。如对付身体强壮者,可采用避 实就虚的移身闪击法,或诱敌深人的以退为击法。而对付身体瘦小者,可配合佯攻而直接抢进,采 用快速攻击为主的以进为击法。但不论采用哪一种攻击法,都务必要汇合“力量”、“速度”、“打击 点”这三者,以便构成强大的威力。

七、截拳道防守要诀
技击运动一直被称作是“勇敢者的运动”。但这完全不是只凭其勇而忽略防守技术,一味的猛 打猛冲,或是在急于取胜的心理支配下的攻击,只能算是盲目进攻。用李小龙的话来说,防守是节 省体力,将对方攻击时产生的危害降低,调节自己的节奏和发挥诱攻战术威力的有效手段。
在打斗中,反击也可谓之为进攻,只不过它是防守的同时或在防守之后的进攻,防守与反击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能够极其熟练地防守的同时或防守之后随即做出迅猛的有效反击。许 多情况下,反击时的杀伤力比主动进攻时效果要好,因为它可打对方以措手不及。要想做到这一 点,必须先学会并练好防御,只有善于防御,才善于进攻。前面已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防御 就是进攻,进攻也可以认为是防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截然分开。
在实战中,如果不能很好的防御,也就无从谈到进攻。防御的技巧在实战中并无具体法则,而 只能随着对手的攻击方式的不同而随时改变,所以也就很难做出千篇一律的防御方案。不过,从力 学角度来归纳,防御大体上可概括为如下几种方法:
(一) 顺力防御法
在实战搏击中,这是一种极为巧妙而有效的防御技巧,它通常是顺着对方拳脚作用力的方向, 再给以适当的劲力,使敌攻势与劲力落空,从而丧失平衡而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为我方发起反击 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在截拳道中,这种防御技巧充分的显示了武术技击中以小力胜大力及以巧制拙的特点。由于 李小龙从小就练习太极拳,并由于其悟性好而颇有心得,很自然,太极拳中的技击技巧被李小龙吸 收到了自己的功夫中。在传统技击术中,顺力防御法即是“引进落空”,在太极拳中则被称之为“四 两拨千斤”。在这里,所谓“顺力”,就是要和对方进攻的作用力呈相同方向的运动,因此尽管用力不 大,却足可破敌来手,并且能轻易使对手失重或顺势将其制服。对于此技法的运用,李小龙的要求 是,防御者必须有极快的反应和敏捷的动作速度,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要紧密配合,才 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横力防御法
横力防御技巧是实战中最常用的护身技术,它简单易学又便于掌握。在技击对抗中,任何一方 的进攻都是强而有力的,但就力学的角度而言,该类防御技巧较易拨开对方攻来的拳脚,也类属于 以巧胜拙和“四两拨千斤”的方法
D它的常用手法有格挡、横挡、拍击、挑防、下截等等。
在搏斗中,当对方向我方发起进攻时,若其手脚来势强劲,我方可略加闪化,避其锋芒,同时以 垂直于对方的作用力去闪击或格击其攻来拳脚的关节要害处。当然,我方在具体实施时,还要注意 防御动作的幅度。在实战中,对于初习拳术者来说,由于紧张过度与恐惧,再加上遇到强手的攻击, 会出现防御动作过大,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当运用拍挡技术去防守时,如大小臂几乎伸直去迎 挡,这个动作不仅把肋部暴露了出来,而且也不易于动作的变化。况且搏斗时,不能只想着对方打 不着自己就行,而要想到下一步,即为反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 逆力防御法
搏击中的双方,由于战机瞬息万变,因此有时往往来不及闪化或横挡,但为了不使时机丧失而 将敌方的重击化解于无形或半路之中,可迎着对方进攻之手脚,以相反方向的力道,予以截击、阻挡 或迎击,使对方进手遇阻而不能进击,而我方则在截击或阻挡的同时予以还击或反击。逆力防御法 的特点以快打硬或以硬碰硬,多用于危急情势下,但该类防御技巧应尽量少用,而只有在必要时才 用,因为这种技法容易消耗体力。
(四) 躲闪防御法
躲闪防御法是截拳道防守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熟练的躲闪技术不但能有效的保护自 己,而且能为防守反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
在搏击中,如对方出手迅猛,爆发性很强,己方运用上述三法无从防御或不能与敌硬碰时,可左 躲右闪、前纵后跳,或以身法上的灵活变化与转换,巧妙而有效地躲开对方的进攻,并造成其失误, 然后观其破绽而予以及时重击,化被动为主动。同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反击效果,闪躲对方攻击的 偏差越小越好,从而有利于及时发起反击行动。
据李小龙讲,防御时为了准确无误,真正起到防守与保护的作用,尚须注意如下事项:首先是应 固其中节,就是要控制住对手的肘膝关节,因为在打斗中,当你截住了对手的手腕时,对方就会乘势 屈肘向你上盘打来,使你防不胜防。所以,在防御上,固敌中节是极为重要的御敌与制敌的方法之 一;其次,是李小龙要求大家应注意识别对手的虚招,实战中若分不情虚实,而盲目进行防御,则正 好中了对手的圈套。当然,在剧烈地搏击中对敌方虚招的识别比较困难。通常说来,当对方向自己 攻来时,不论是虚是实,都应沉住气,等对方拳脚过半途时,再予以防御或还击。

总之,为了在搏击中更好地发挥截拳道的技击作用,习者切记不要单纯的追求进攻,而要善于 防御,善于反击。要充分认识到防御在搏击中的重要性和困难性。
八、截拳道的敏锐视觉
李小龙认为,唯有思考力、观察力敏锐的搏击家,方能拟定更高一筹的搏击策略。也就是说,实 力相当的生死搏斗,成败将取决于瞬间的思考力与观察力。
在截拳道中,练习视觉的敏锐清明,可谓一切基本技能的发端。练习时,必须包含一些短而视 力集中的注意力练习,来练习快速视物的本领。李小龙曾说过,一个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外界的形势 变化的能力,大抵是靠勤练而来的。
在搏斗中,面对敌人,特别是面对强敌时,更应勤于观察。一个拳手倘若反应较迟缓而动作较 慢,只要其眼睛敏锐,亦当可弥补其上述的缺点所产生的不足。
根据李小龙的武坛生涯搏击经验得知,一个人的视觉敏锐程度系因观察者注意力的分散与集 中的情形而定,即注视的目标越少,则视觉越敏锐。倘若自己所欲注视辨认的目标与线索过繁,且 每一样又需要不同的知觉反应,则视觉的敏锐程度自会降低。眼睛的敏锐清明系本能动作的基础, 而本能的动作最快速、最精简、最实用。
一个拳手对突然朝其眼睛来的动作所产生的反应,必然是眨眼。此种本能的动作必须尽量克 服,否则一旦眨眼,便将会减慢自己的反应,而且可使对方利用此机加以攻击。
两位水平高低无几的技击家相搏斗,通常以智慧高低决胜负。当然,所谓智慧也包括观察力和 思考力的精锐。在搏击时,必须练习扩大自己的视线范围,并观察对方的整个身体与动作范围。视 觉的范围会因距离远近而改变,越近则视对方越大,愈远则视对方越小。同样,对对方脚部的视觉 反应亦较对其手来得快,因为脚的动作相对的要比手来得大一些,也来得迟缓一些,因此也容易进 行判断。
在训练过程中,视觉的练习必定是由最初仅能注意到极小部分的细微征兆,而一直到能本能而 自然的注意到对方整体的动作情形时为止。李小龙认为,欲使视觉速度更快,必须更专注于所注意 的目标。由实验可知,在近距离时,听觉较视觉来得快些。但是,倘能像李小龙那样能够眼耳并用, 即所谓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自是胜算的可能性会更大。
第五节截拳道之战术
一、截拳道的战术类型
李小龙是公认的运用战略战术的高手。在实战的搏击中,对于李小龙的那微微地一挥手或一 跺脚,以及突然地啸叫声等等,一般人都会有所反应,而且即使是那些在世界拳坛上具有较高知名 度的搏击大师们,也难免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两强相遇智者胜,也就是说,两个手法、腿法技巧相当 的拳手,运用战术熟练者往往能够取得胜利。用李小龙的原话来说,在搏击中取胜不仅取决于心 理、体能、技术上的表现,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战术的运用。
在搏击场上,各种战术运用要随着对手不同的变化情况而变化,这种变化的能力叫应变能力。 这种随机应变的运用技术的方法,就是战术。战术是从战斗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这就要求拳手在临 场时需仔细观察情况的变化,善于做出正确判断,而且大胆的、有信心地按照自己的判断去组织起 自己的打击行动,制敌于瞬间。
在搏击比赛和实战对抗中,进攻、防守与反击相互转化,攻击手段有佯攻、直击、迎击、连击及追 击等多种形式,防御与反击有对峙、诱敌、格挡、反击、脱离及闪躲等数种形式。实际使用技击时,又 有击打力度大小、击打距离远近及击打部位高低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根据时间空间的关系因素, 进行合理排列组合成千变万化的战术系列。同时^各种战术系列又都紧密围绕争取或重新获得主 动权而努力。现将李小龙生前经常运用的战术类型介绍如下:
在截拳道的运用中,虚招佯攻的使用技巧可以说是师父辈的功夫高手所惯用的技巧,也是象李 小龙这样的武学大师达到完美攻击时的最佳搏斗武器。
在实战搏击中,李小龙常用眼、手、身体及腿脚的虚晃,来迷惑、蒙骗和扰乱对方。而且对方一 旦反应而做出某种动作时,则常可为之大开门户,并不及防御而为你所乘。此为虚招佯攻的战术意 图所在。

虚招佯攻是威胁对方的弱点,造成对方做错误的防守动作,从而为真实攻击创造有利的条件。
虚招佯攻可使对方防不胜防,并顾此失彼,失去主动权。当然,虚招佯攻还要快,并需有表现力 与威胁力,且多变而又准确,紧跟着才是李小龙那干净利落、实实在在的一拳、一脚或是一连串的足 以致命地连续打击法。
(二) 简捷直击
李小龙曾经说过,在对付一个技法不太高明,或者是战术运用一般的拳手时,没有必要象对付 一个技艺娴熟的拳手那样,非得使用虚招佯攻或高深的动作不可,用简单、直接、短促而凶狠的直击 招术,即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打击效果。
在实战搏击中,简捷直击这种战法的运用条件是对方对假动作没有反应或其弱点及敏感部位 无有效防御。此外,简捷直击可打对手以措手不及,并瓦解其斗志以取得主动。当然,作为一个真 正的技击家,实际上在他未出虚招诱敌之前,就已知道对手暴露出的虚隙破绽,而且在其空门暴露 之前,就准备好了下一步的攻击行动,这也是简捷直击这种战法使用的前提。
(三) 诱敌出招
在截拳道中,诱敌技法是把己方故意暴露出空门引诱对方先出招,然后再乘机反击的方法。这 亦是一种诱敌的高级战法。在实战中,一旦对手这样做,我方即可在防御的同时,进行猛烈的反击。
诱敌技法的运用是在对方防护甚严,无从下手,因此便故露要害,使对方贸然出招而破坏了其 自身的整体防护,对方中招挨打已属必然。
诱敌技法的预定效果是挫伤对手的锐气,使其在每发起攻击时总感到犹豫与踌踏,从而丧失场 上的主动权。
(四)连续攻击
在搏击中,如果老是用单一的拳法和腿法进攻对方,对手便容易摸清你的规律,也容易进行防 御。如果用各种各样的拳法、腿法连续击打,则对手将难于招架。当然连续击中并不是乱打,而是 按照一定的击打节奏,把不同的拳、腿法结合起来,在战术中加以巧妙的运用。
连续攻击战术的运用条件是,首先要把握住有利的战机,其次是需要有绝对优势的力量,再者 是行动上的突然性,突然性是保证优势力量发挥的关键。

(五)追击不舍
追击不舍战术是攻击总体战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小龙亦常常将此作为搏击中的收场戏。
搏击中,当对方被重击失衡或闪躲幅度过大重心不稳时,可用追击不舍战术技巧去最终击败对 手。追击不舍的预定效果是,使对手耗散体力精力,而对我方追击不舍技击招法防不胜防。当然, 抓住攻击的时机,是运用好追击不舍战术的关键。
(六)积极反击
在截拳道积极反击的防御战术中,常用格挡反击战术。格挡战术法的运用条件是用来改变来 力的方向,从而有效地进行防御,并不因此而暴露自身的其它弱点。此外,格挡是为防守反击创造 有利的条件,运用此战术能迅速瓦解那些自信心和攻击力都很强的对手的士气。
在积极防御反击战术中,还有摆脱防御,目的是为了脱离接触,避免跟对手拼体力,也是一种变 换战术的手段。但是动作不要做得过分,也不要错过反击的时机。摆脱防御是运用在被击打的情 况下摆脱对手,从而重获安全,并伺机反击。
李小龙经常说,防御反击是一种妙策,运用起来相当安全,积极有效的防御反击行动是一种更 高形式的攻击。
积极反击是防御成功后直接攻击对方已暴露出的空当,打击的部位必是致命的弱点。积极反 击是由被动变为主动,压制对手,直到取胜。
二、截拳道仿生要义
李小龙在创立截拳道的过程中,自身已经具备了很多优点和过人之处,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 善于汲取别人或别的功夫流派的特长。而且一般人很难联想到,截拳道竟与仿生武术,也就是与传 统的象形拳有很大的联系。

在传统武术或传统技击术中,象形拳是一种由模仿各种动物的神形,以及表现古代某些特定人 物形象的动作而组合成的拳术。同时象形拳又分象形、取意两种。前者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 为主,而追求形象,因此技击性较差,故李小龙对此没有吸取与采用;后者则取意于动物的搏击特长 来充实动作,因此技击性较强,这也是李小龙汲取与借鉴仿生武术或象形武术的重点所在。李小龙 多次说过:“为了制造心理震撼的作用以吓阻对方,可以宛如猛兽一般地大胆行动,变可以学会象狐 狸一般的聪明、猫一般的敏捷、眼镜蛇一样的凶狠与迅猛。”
李小龙在给自己的学生做示范时,曾多次谈到了猫,因为猫这种动物对李小龙的武道与哲学观 念的影响很大,以致于在自己的顶峰巨作《猛龙过江》中的最精彩的打斗部分里,把猫也穿插了进 去,让猫作了自己与劳力士火拼时的“观众”。在搏击训练中,他曾说过:“大家可能会留意,当一只 猫在预备扑击时,它会把背部弯起,它的姿势便好象我们的预备搏击动作,两边脸庞受到了两肩的 保护,胸部和身体受到了手肘与手臂的保护,只有头的上部和下体以下两肢较为受敌,但只要小心 防护,敌人也是无计可施的,所以只有‘猫’的防护姿势才是最安全的姿势。”
猫一被碰到,就把身体在瞬间缩成一团,以便利用反作用力逃跑或反扑。把身体缩回来,再弹
出去,在任何技击运动中这种动作都很重要。截拳道中有一种称之为“自动反应”的本能,必须具 备。这种反应是整体反应,即对身体的各部分都要注意到,如只是局部的反应,就不是这种自动反 应的本能状态。例如,当对方用重腿攻来时,如只是手有反应,仅用手格挡,结果会被踢到脸上。如 果整个身体都有反应,那么对付对方的腿功就算不了什么。因为只要本能的腰部稍一变化,不论什 么踢,还是什么拳打,在自己面前都会变得软弱无力。上述动作如能完整地做出,则自己的身体就 与猫很相近。另外,当对方从外面踢过来或突然袭击过来时,一瞬间把身体团缩起来也可躲避灾 难,因此把身体收缩成猫状体态的锻炼,在搏击中是不可少的。
关于猫的搏斗形态,李小龙还作了如下解释:猫和狗的争斗对学习搏击术的人来说具有启发意 义。猫狗打斗,狗倚仗身体大,便用嘴突然去咬。尽管如此,猫把前足抬起,身体灵活的闪避,使狗 两三个回合的攻击都不能成功。在这里,狗的优势是以四足平稳地放在地上,力量强,但前冲预动 大,容易暴露自己的意图;猫以后脚为点,身体可自由移动,占有机动灵活的优势。在搏击中,如果 人像狗那样只是把嘴与脸向前突进,必定要失败。当然,如不能像猫那样上肢与腰部保持灵活性, 也就不能防御住对方的攻击。所以,我们的手要象猫的前足一样灵活,且又要象老虎的前足一样威 武有力。

三、 截拳道的中线攻守法
在截拳道中攻守抢中线,集中于中央突破”,为拳理要诀之一。截拳道技巧的施展虽趋向于 简捷、直接,但这一切均是以“攻守抢中线,集中于中央突然”的拳理为基础。
李小龙的这一技击要诀取自于南派名术m春拳。所谓中线则是虚设在人体中央的虚线,它是 以鼻脐为基准至重心的联线部位,这条线上可以说分布了全身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部位。两眼、咽 喉、心脏、会阴,背后则有后颈、后心、命门、尾闾。李小龙认为,如果以上这些部位其中任何一个部 位遭受到有效的打击,都会对被击打者造成极大程度的损害。另外,身体的平衡也会因此受到极大 的影响和破坏,以致使被攻击者难以正常施展出自己应有的攻防策略和技巧。
在实战搏击中,强调侧身对敌,以使自身的中线远离对手,并且垂肘护肋使自身无破绽,这是i 永春拳或截拳道中先护自身中线,然后再攻取对手中线的应用原则。在对抗训练中,中线是攻防的 重心,当我方侧身而立时,不但使中线远离对手,且使受敌面积大大缩小。当对方出招攻来时,也不 外乎从左右、上下、归中三路而来,我方只要把对方的拳脚挡出中线外,从身边擦过即可。
在搏斗中,李小龙常习惯的垂肘护肋,即使在攻击时也都是采用引人化开的手法,使自身更加 接近对方。再者,李小龙的出手一般都不很长,从而能在护好自己两肋的基础上进行拼搏。此外, 肘不离肋的另一作用是,手不易让对方擒拿住,即使被拿要解救时也容易。当李小龙欲打击对方的 中线要害时,可先用引进的手法使对方重心前倾,此时对方的中线会更加贴近于我方,然后我方在 将对方手脚化出我方中线的同时,出招重创对方的中线要害处,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
有时,可先用弧线动作去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当对方因注意力分散而暴露出中线要害时,乘机 用简捷、凶狠的近身动作在重击其中线致命要害处,攻敌以措手不及。在截拳道中,中线原理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技击训练中,均要求练习者注意自身的中线,以利于掌握平衡,提高动作速 度,强化招式劲道等。
四、 截拳道的攻守同步打击法
在一些功夫流派中,常把理论技术分为进攻与防御两部分去教授学员,这样容易造成练习者的 错误理解。李小龙提倡与推广的是,攻防同步打击或攻防合一打击。李小龙曾经说过,任何有过技 击经验的习武者都知道,如动作连贯性不好,则易于被对手所乘。再者,截拳道力求以攻势来制止 对方的攻势,并击败对手。
在南派拳术中,有句技击名言叫“有桥过桥,无桥搭桥”。意思是说,如对方向己方发起攻击时, 我方可出手将其挡住并制服;若对方静止不攻时,我方可运用虚招引蛇出洞,然后搭住制服。截拳 道对这句话发挥得很好。南派拳术善近战,因此采用以静制动的原则,将有利于引进化开的进击。
李小龙曾说过,攻守抢中线是技击理论中强调的,而攻防同步则是技击实战的一种技法应用的 原则。在这里,除了攻守抢中线所强调的以外,攻防同步这种打击法亦特别要求的是,应在对方进 攻后,己方才攻防同步的敏捷出击,即“后发而先至”,在对方的意料之外而得手。所以,这是一种典 型的以静制动的有效的技击法。它的特点是由于己方的反应与反击速度快,因此对手根本就没有 机会能再发起连续攻击。由于己方是攻防同步地进行,故不但控制和束缚了对手,而且节约了时 间,能在敌方旧力已尽而新力未生之时,一下子打到其中线要害处,使对方不但没有变化的机会,还 会因受重创而再无还手之力。当然,以上所述,也是攻守抢中线与攻防同步技击法密切配合的结 果。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攻防同步不但要两手同时攻防,并视情况应能达到无论双手、单手、单脚或 拳脚的组合应用时,都能够做到攻防同步、连消带打、自然而然的高深境界。在搏击中,这种技法的 破坏力来自于反击者的打击力和攻击者冲击力,所以当力点接触到对手的要害部位后,其打击效果 将是致命的。
浏览1,3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