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少林八步連環腺
少林八步連環腿是清代少林寺俗家弟子吸取少林羅漢十八手和彈腿的精 華,結合自己習武實踐中的經驗,創編的優秀健身套路,共三十九勢,在步法和技 法上較爲全面,具有健身防衛的功能。步型以弓步爲主,另有插步、馬步、虚步、并 步相配合,技法以抓、推、掠、撂、劈、政、打、掛、鑽、揣等,應有盡有,同時在腿法方面,比羅漢十八手更爲全面,尤其是拳技,貫盈始終,其特點是上打下砸,侧擊撩 打,前衡後勾,左右撩打、掠劈,四面八方擊出如雨,無隙不到,在節奏上更是殊 捷,緊嚴,密不透風,攻如破竹、防如鐵壁,練成此拳,一旦與人交手,實使對方措 手不及,無能招架,退無去路,躲無逢際,故稱八步連環腿功矣。
1歌缺
少林八步腿連環,起勢站如鐵羅漢。羅漢拜佛空中舉,金鶏獨立站上盤^ 惡狼回頭狠又猛,二郎擔山一條鞭。飯虎蹬山直衝擊,白鹤亮翅上下翻。 野馬奔川把山上,千斤踢腿力無邊。童子彈踢前踢打,踩羅踢打力量全。 天馬行空騰雲去,大雁落山雙翅展。開城破敵單衝拳,一錘衡天上雲端。 拗步旋捶前後打,轉身一槍刺腹間。老猿坐洞防守嚴,金雕展翅飛上天。 白猿閃身避風險,大鵬展翅獨立觀。豹子出洞凶又猛,拗式單鞭把柴擔。 猛虎下山如雷轟,狐烏歇爪坐一盤。拗步擔柴前後撑,敗勢謗敵回頭觀。 拗步擔柴前後撑,老虎坐樁馬步圓。金雕展翅獨立展,弓步舉鼎上雲端。 回身擺踢擊敵肋,二郎擔山衡霄漢,翻轉乾坤回身轉,展翅後蹬似飛燕。 躍勢單鞭前後擊,單手摘月奔天邊。玉女散花下盤坐,猛虎入洞馬步前。 獨龍出洞威力勇,收勢腿法且停站。歷代祖師撰秘譜,世世後生苦研練。
2動作順序
起勢,羅漢拜佛,金鷄獨立,浪子回頭,二郎擔山,餓虎登山,白鹤亮翅,野顴 奔川,踢腿千斤,童子彈踢,踩羅踢打,天馬行空,大鵬落山,開城破敵,鹤立鶏 群,拗步旋捶,轉身一槍,老猿坐洞,金雕展翅,白猿閃身,大鵬展翅,豹子出洞,拗 式單鞭,猛虎下山,孤鳥歇爪,拗步擔柴,上步單鞭,拗步擔柴,老虎坐樁,金雕展 翅,弓步舉鼎,回身擺踢,二郎擔山,旋轉乾坤,展翅後蹬,躍勢單鞭,單手摘月,玉 女散花,猛虎入洞,獨龍出洞。收勢。
3動作圖解
② 起勢兩足八字步站立,身胸挺直,兩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攏,貼近兩胯外 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視正前方(圖1)。
③ 羅漢拜佛抬右脚向右跨一步,兩脚艰地,體向右轉90度,使兩腿成右弓 步,兩掌由兩侧同時向上拱舉於頭上前方,兩掌心相對,掌指向上,目視前上方 (圖 2)。
④ 金鷄獨立兩脚碾地,體向左轉180度,右脚站立,左腿提膝,成獨立勢,左 掌由右後向前上方畫弧,舉於頭上左侧方,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掌由後向前下 方按擊,護於右小腿外侧,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圖3)。
⑤ 惡狼回頭右脚在前方一步落地,屈膝變成右弓步,左脚碾地外旋,右掌 變拳向前方衡擊,掌心向下,拳眼向左,左掌屈肘下落變拳,護於左肋,拳心向 内,拳眼向上,目視後方(圖4)。
⑥ 二郎擔山右脚碾地,體向左轉90度,左腿屈膝,右腿蹬直,變成左弓步, 右拳向内收回,拳心向内,拳眼向上,左拳由肋前向左侧衡出,拳心向上,拳眼向 後,目視左拳(圖5)。
餓虎登山右脚抬起,以左脚爲軸碾地,右轉體180度,右脚少向後移半 步,落地震脚,左脚在後方,迅速離地向前一大步,落地屈膝,變成左弓步,同時左 拳由後向前上挑後,屈肘收護於左肋前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右拳由前上挑療 後,再向前直臂衡出,拳高於肩平,举心向下,拳眼向左,隨右拳向前挑,上右脚成 右弓步。目祝後方(圖6)。
白鶴亮翅右脚不動,左脚提起,變成獨立勢,右拳變掌,由前向後上方展
開,上舉於頭上右侧方,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左拳變掌展於前下方,掌心向下,掌 指向前,目視左掌(圖7)。
野馬奔川左脚在前方一步落地,屈膝變成左弓步,右掌變拳,由後向 下,再向前方扣擊,拳心向左,拳眼向上,拳高於頭平,左掌變拳,由前向左侧後方 甩擊,拳心向上,拳眼向右,目視前方右拳(圖8)。
後向右前方衡擊,拳心斜向左,拳眼向上,拳高於肩平,左掌變拳,屈肘收於左肋 外侧,拳心向内,拳眼向上,目視右拳(圖14)。
鶴立鷄群右腿站穩,左脚提起贴右膝上侧,成獨立式,兩拳變掌,左掌 由左向上,舉於頭上左侧方,掌心向上,掌指斜向右,右掌由左下落於左膝部,掌 心向下,掌指向左,目視右前方(圖15)。
糊步旋捶左脚在左侧一步落地,兩脚艰地,體向右轉90度,屈膝成右弓 步,左掌由上下落於胸前,右掌變拳,同時由左向右旋擺擊,兩拳高超過頭頂,右 拳在右後上方,左拳在前方,兩拳心向右,拳眼斜向内上方,目視前方(圖16)。
轉身一槍左右兩脚碾地_,左轉體180度,兩腿屈膝,變成大馬步,右拳由 後向前直臂衝擊,拳心向左,拳眼向上,左拳變掌,屈肘收回胸前,再向右侧護封 右肩,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視右拳(圖17)。
老猿坐洞兩脚碾地,體向右轉90度,右脚抬起,落於左脚後外侧半步, 兩腿屈膝成歇步;右拳屈肘收回,落於左膝前方,拳心向右,拳眼向内,左掌屈肘 收回護於左膝外侧,掌心向下,掌指向右,目視右侧(圖18)。
金雕展翅起身,左脚抬起向左横跨半步,速提右腿,變成獨立勢,左掌 變拳,兩拳同時由胸前向兩侧展開,拳心斜向前,拳眼斜向上,左拳高過頭頂,右 拳與鼻齊,目視右拳(圖19)。
白猴閃身右脚落右侧一步落地,兩脚碾地,體向右轉90度,屈膝成右弓 步,兩拳由左右屈肘收回,抱於兩肋前侧,拳心向内,拳眼向上,目視左侧(圖20)。
大鵬展翅右脚原地不動,抬左脚向前方彈踢,脚面綳平,腿與胯平,身 向後傾斜,右拳變掌,由右肋前,向右後侧平展,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後,左拳變 掌,屈肘護胸前,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右,目視左脚(圖21)。
豹子出洞左脚在前落地,屈膝成左弓步,兩掌變拳由後向前衡擊,右拳 在頭上前方,左拳在頭前下方,兩拳心向右,右拳眼向下,左拳眼向後,目視前方 (圖 22)。
拗式單鞭兩腿原地不動,左弓步不變,兩拳收回向前後衡擊,右拳在 前,左拳在後,成一條直綫,高於肩平,兩拳心向下,拳眼向左,目視前方(圖23)。
猛虎下山抬右脚前上一步落地屈膝,左脚外碾,變成右弓步,左拳向前 下方斜衡拳,右拳向後甩擊,高於頭頂平,前拳與肋平,兩拳心向下,目視左拳 (图24)〇
狐鳥歇爪右脚碾地外旋站立,抬左脚落於右脚前方半步,右腿屈膝成 高虚步,右拳由後土架頭上右侧前方,拳心向右,拳眼向下,左拳屈肘,收護於胸 前,拳心向内,拳眼向上,目視前方(圖25)。
拗步擔柴左脚離地向前移步,落地屈膝,變成左弓步,兩拳向前後衡 擊,右拳在前,高過頭頂,左拳在後高與肋平,兩拳成一條綫,拳心斜向下,拳眼斜 向左,目祝右拳(圖26)。
上動不停,左脚離地滑向後半步落地,右脚抬起向前上一步,落地屈膝成右 弓步,左拳由後向前衡擊,拳高過頂,拳心向下,拳眼向右,右拳由前向後擺擊,高 與肋平,拳心向右,拳眼向上,目視左拳(圖27)。
上步單鞭左脚向前上一步,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拳由左上方向下,再 向右上方擺擊,拳心向前,拳眼斜向上,右拳由後上方,向前右下方劈砸,拳心向前,拳眼向上,目視右拳(圖28>
拗步擔柴右脚上步屈膝成右弓步,左拳由後收回向前衡擊,拳心向 下,拳眼向右,右拳由前向右後侧方擺擊,拳心向右,拳眼向上,目祝前方(圖29)。
老虎坐樁兩脚碾地,體向左轉90度,變成高弓步,左拳由右上方向左屈 肘收於身後左侧,拳心向後,右拳由後上方向右下侧崩擊,拳心向後,目視右拳 (圖 30)。
金雕展翅右脚碾地外旋站立,左脚提起,成半侧踹腿,獨立式,右拳由 右侧下方,上舉於頭上右侧,拳心斜向前,拳眼斜向内,左拳由左侧變勾手,反勾 於左後侧方,勾尖向上,目視左侧(圖31)。
弓步舉鼎左脚在左侧落地,兩脚碾地,體向右轉90度,右腿微屈,變成 右大弓步;右拳由前向後甩擊,落於身後右侧,拳心向内,拳眼向下,屈肘與腰 平,左勾手變拳,由後向前再向上舉於左侧上方,拳心向右,拳眼向後,目視前方 (圖 32)。
回身擺踢抬左脚上半步落地爲軸,碾地左轉體180度,在轉體同時抬右脚向 右擺踢,脚尖勾起,脚跟蹬直,踢於前方,兩拳也由左向右旋轉擺擊,左拳變掌,擺 穿於左侧前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右拳擺勾於身後右侧,拳心向上,拳眼向 左,目視前方(圖33)。
二郎擔山右脚在前方一步落地,屈膝成右弓步,右拳由後向前穿擊,拳 心向上,拳眼向右,拳高與頭平,左掌變拳,向後衡擊,拳心向左,拳眼向上,拳高 於肩平,前後成一條綫,目視前面右拳(圖34》
翻轉乾坤兩脚碾地,體向左轉180度,左腿屈膝左弓步,右拳由後向前
上方挑擊,拳心斜向下,左拳由前向後下左侧擺擊,拳心斜向下,兩拳眼斜向上, 目視前方右拳(圖35)。
展翅後蹬左脚碾地,體向右轉180度,右脚抬起向身後蹬踢,兩拳變 掌,向前方上下展開,右掌在上,展於顏上方,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左掌在前下方 掌心向前,掌指斜向上,目視前方(圖36)。
躍勢單鞭右脚向前一步落地,兩脚碾地,體向左轉180度,兩掌變拳成 左弓步向前後衡擊,右拳在前,左拳在後,兩拳心向左,拳眼向上,右拳高於鼻 齊,左拳高與肋平,目視右拳(圖37)。
單手摘月右脚滑地前移半步,成左弓步不變,兩拳變掌,左掌由後向前 上方猛力穿擊,掌心向上,掌指斜向上,右掌屈肘護右肋下外侧,掌心向前,掌指 斜向上,目視前方左掌(圖38)。
玉女散花兩脚碾地,左轉90度,兩腿屈膝全蹲成歇步,兩掌變奉向左右 衡擊,拳心向前,拳眼向上,兩臂成一條殘,目視前方(圖39》
猛虎入洞抬右脚右跨一步,變成大馬步;右拳向左下方栽擊,左拳變成 掌,由左向右屈肘護右肩内侧,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視右拳(圖40)。
獨龍出洞左脚碾地内旋,體右轉90度,屈右膝成右弓步;右拳屈肘收回 護於右肋外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左掌變拳,由後向前衡擊,拳心‘下,拳眼向 右,目視左拳(圖41)。
收勢兩脚碾地,體向左轉90度,抬左脚向右脚并步,八字站立,成立正式, 身胸挺直,同時收回兩拳變掌,落於左右兩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視正前 方(圖42)。
三、少林心意把
據古《少林拳譜》記载:少林心意把是少林寺武僧秘不外傳的保守套路,其 特點是内外兼修,氣貫全身,銳注四梢,發聲而起勢,落音而着凹,起時柔,行時 剛,落時頓吼,重如發炮。觀其形如虎出洞,視其行姿如蛟龍,落足聲暴如炸雷,殿 宇震摇農氣騰。練成此功夫,至少須時八秋,亦稱“少林神把”。
寺内千佛殿内碑地上,今現存的四十八個脚凹(坑),就是歷代武僧演練心意 把的見證。據《拳譜》記载,心意把有六段功,也稱六把,每走四十八脚凹的一
周,爲一把,一 口氣走完六周,共踏二百二十八次脚凹,約須一刻鐘,初練者僅走 一周,就汗流夾背,喘促氣急,困倦無力了。一般武僧也只能走三周,據傳,清代湛 舉和尚一口氣能走完6周,所以他功夫超群,能孤戰百杰。民國年間的貞緒和尚, 亦能在一刻鐘走完六周,練畢六把,收勢後仍然氣色如常,行步自如,近代的永 祥、素雲等武僧也都擅長此功。
後人把少林心意把的六段功稱爲六路,在練法上增加了部分修飾動作,使其 動作完整、大方、系统、協調、易於授技,利於推廣。
本書所介紹的這段心意把,有永漢和尚傳授。爲第一把,也稱第一路,供讀者 演練參考。
1歌訣曰
少林心意把,踏凹四十八,點點有别招,氣從丹田發, 起勢隨開音\落脚山倒塌,撩臂滅堂燈,撩把撕夜叉, 五行練一氣,着把如雷打,苦練八年八,出山走天下。
2動作順序 k
預備勢,擺頭抱拳,追風連掌,跳步陽把拳,跳步甩把捶,右提把栽捶,左提 把栽捶,左右下栽把,提把跳步揣,跳步雙栽捶,合肘開臂,金鷄獨立,七星衡撞, 二起踩脚,跳步甩把,追風連掌,震脚反臂捶,五花坐山,收勢。
3動作圖解
預備勢兩足并立,兩臂下垂,五指并擺,掌心向裏,掌指向下,身胸挺直,目視前 方(圖从
運氣:自然呼吸,氣沉丹田,定式3息。
擺頭抱拳抬左脚向左開半步,同時兩掌由下向内向上劃弧,然後往外、 往下撩打,變拳抖肘,抱於腰間,拳心向上,頭向右擺(圖2)。
追風連掌兩脚碾地,體向左轉90度,左腿屈膝,右腿蹬直,兩腿成左弓 步,同時兩拳變掌,左掌向前猛推,掌心向前,右掌屈财端於腰間,掌心向上,目視 左掌(圖3)。
上動不停,抬右脚向前上成右弓步,同時右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掌收回 腰間(圖4)。
接上動作,抬左脚向前上一步,使兩錄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向前猛推,掌心向 前,右掌端於腰間,掌心向上,目視左掌(圖5)。
跳步陽把拳抬兩脚向前踮跳一步,左脚落右脚前半步、足跟離地,脚尖 點地,成左虚步,同時兩掌變拳,由前隨身向後撩,然後左拳向前滚臂屈財上衡, 拳心向裏,右拳屈肘抱於腰間,兩腿微蹲,目視左拳(圖6)。
⑷跳步甩把拳抬右脚前震脚(響亮),落左脚右側;同時兩拳由前向後侧栽 擊,兩腿半蹲,目視前方(圖7)
右提把栽捶抬右腿向前提膝:同時兩拳由下抖肘向上撩打,然後右臂架 前,拳頭向左,左拳沉肘亮於胸前(圖8)。
接上動作,右脚下落左脚前一步,抬左脚向前震脚(響亮),與右脚成并步,同 時開口宏發鼻音(嗯一),兩拳由上向左侧下方隨音猛栽,兩腿半蹲,目視前方 (圖 9)。 、
左提把栽捶抬左腿向前提膝,同時兩拳由下向上提把打,然後左臂架肘 懸拳,右臂屈肘平胸亮捶(圖10)。
接上動作。左脚下落右脚前一步,抬右脚向前震脚(響亮),與左脚成并步;同 時宏發鼻音(嗯一),兩拳由上向右侧下方隨音栽擊,兩腿半蹲,目視前方(圖11)。
左右栽下把抬兩脚向右轉身跳步體轉180度,震右脚(響亮);同時兩拳 隨身由左向右下方揣擊,兩腿半蹲,目視前方(圖12)
接上動作,抬兩脚向前跳一步,震左脚(響亮);同時兩拳隨身向前由右向左侧 下方揣擊,兩腿半蹲,目祝前方(圖13)
提把跳步揣左脚向前一步,抬右腿提膝;同時右拳由下向上舉臂内屈肘 亮拳,拳心向前,左拳變掌,由左向右横推,掌落右腋下,掌心向外,目祝右侧 (圖 14)。
接上動作,右脚不落地,抬左脚向右侧前方跳步,然後震右脚(響亮),然後左 掌變拳,與右拳同時由上向右下方揣擊,兩腿增蹲,目祝左侧(圖15)。
跳步雙栽捶抬右腿向前提膝,同時兩拳變掌,由下向上雲掌(圖16)。
接上動作,右脚不落地,抬左脚向前踮跳一步,震雙脚(響亮);同時兩掌變 拳,隨身由上向下方栽擊,兩腿半蹲,目視前方(圖17)。
合肘開臂右脚前上步,兩脚碾地,體左轉180度,成左弓步;同時兩拳随 身由外向内屈肘(圖18)。
接上動作,左弓步不變,兩拳同時由内向外抖臂展肘(圖19)〇 接上動作,體向右轉,兩腿變馬步,兩拳同時向外伸肘開臂,目視右侧 (圖 20)。
依上合肘、展肘、開臂三式,連作三次。
左掌變拳,與右拳向前衡擊,拳心向下,兩腿半蹲,目視兩拳(圖22)。
二起踩脚抬右脚向前上彈踢,當全身騰空時出右拳變掌,向前拍擊右 脚(響亮),目視右手(圖23)。
跳步甩把右脚向前落下步,兩脚碾地,體左轉180度,收左脚提膝,同時 左拳變掌,舉臂向上變拳,右掌屈肘上揚(圖24)。
接上動作,左脚向前落一步,枱右脚向前震脚(響亮),右掌變拳,與左拳同時 由上隨身向後甩擊,兩腿半蹲,目視前方(圖25)。
追風連掌左脚上前成左弓步;同時兩拳變掌,左掌向前推出,掌心向 前,右掌端於腰間,目視左掌(圖26)。
上動不停,右脚前上成右弓步;同時右掌向前推出,左掌收回腰侧(圖27)。
接上動作,左脚前上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向前推出,收回右掌(圖28)。
震脚反臂捶抬右脚向前一步,震脚(響亮),與左脚成并步;同時兩掌變 拳,向前下方反臂揣擊,兩腿半蹲,目視左臂(圖29)。
五花坐山抬兩脚向左轉身90度跳步,兩落成馬步;同時兩拳由外向内 環弧,然後右拳向上架於頭上前方,左拳由上向下栽於左大腿上部,目祝前方 (圖 30)。
收勢右脚不動,收左脚與右脚成并步;同時兩拳變掌,右掌由上向下,左掌 由下向上再往下劃弧,然後兩臂下垂,五指并擺,附於大腿外侧,身胸挺直,目視 前方(圖31)。
—四、少林,小洪拳
少林小洪拳是少林拳術的基本拳技套路,是初學少林拳術的必修套路,故 有“十八拳之母”之説。
小洪拳的步型有并步、弓步、馬步、僕步、蹲步、虚步等,基本上按排了各家拳 術的常見步型。手型有掌、拳、五花抓,手法有推掌、搶手、板手、政手、掠手、攔 手、徐手、抓手。拳法有衡拳、劈拳、撩拳、砸拳、侧拳等;足法有踩脚、潑脚、勾脚, 腿法有踢、彈、跳;身法有轉身、縮身等。其眼法有盯、迷、暴、瞪等構成了完整的 手、足、身、眼;步法,形成十一套系統的理法合一的攻防技術,其形姿小巧玲瓏, 節奏緊嚴,其技法剛健有力,樸實無華架,招含攻防,動着實戰,自始至終,行在一 殘,突出了少林拳術的全部特點。
1歌訣
小洪拳爲諸拳源,昭陽起身探馬拳。起身就是横捶打,提炮往後連一掌。 左右探馬分頭轉,步步挑擺下單鞭。右邊下羅漢勢,左邊又使太祖拳。 偷步蠢平往前轉,工起棍子打蓋拳。跳罷滚身鬼搗臼,抽身定勢白虎拳。 移身進步左探馬,偷步偷脚底四拳。二起一對雙飛燕,盤龍金鷄猛虎翻。 夜叉探海回頭轉,仙人指路能移山。穩穩不動靠山勢,威鎮乾坤横勢轉。 左右四平金剛勢,降龍伏虎移泰山。仙人指路往前進,偷步偷脚站中間。 金龍盤爪攔井勢,探馬猿猴把陣觀。-
2動作順序
預備勢懷中抱芹白雲蓋頂上步推掌抱手束身上步推掌轉臉扳 手上步推掌轉臉捧腿上步擺脚右斜行抱肘束身劈腿左斜行撂 手獅子大張嘴左右雲頂七星單鞭抱肘束身上步搶手旋風脚恨 脚衡天炮蜴子擺尾狮子大張嘴上步推掌端掌推兩步轉臉扳手上步 推掌轉臉捧腿踩脚右盤肘劈腿左盤肘撩手獅子大張嘴左右雲 頂七星單鞭抱拳束身上步搶手右踩脚右左三推掌左踩脚左右 三推掌餓虎撲食恨脚海底炮上步陽拳側耳炮滿肚痛滚手束身上 步推掌半個雲頂平心炮坐山收勢。
3動作圖解
預備勢足立八字,兩臂下垂,五指并攏,掌心向裏,接着抱拳置於腰間, 拳心向上,目視前方(圖1)。
懷中抱月兩拳變掌,經體侧擺向胸前,於腹前相叠,兩掌心向上,右手在 上,左手在下,目視前方(圖2).
白雲蓋頂右掌由胸前經體側向上劃弧,上架於頭上前方,掌心向前,掌指向左,左手由胸前經體侧劃弧下垂,左臂伸直,掌心向外,掌指向下,緊贴於大 腿外侧。目視左側(圖3)。
上步推掌左脚左邁一步,體左轉90度,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掌經胸前 成侧立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右手經體侧下落端於腰間。目視左掌 (圖 4)。
抱手束身體右轉90度,右脚不動,左脚收於右脚内侧f脚尖點地成丁 步。兩掌變拳,左拳經右腋下掏出,向外垂臂下擊,拳落於左大腿外侧,拳心向 外,右拳向右屈肘,夾肋上衝,拳心向後,落於右气下方。同時兩腿半蹲。目視左侧 (圖 5)。
上步推掌起身左脚左上一步,體左轉90度。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兩拳變 掌,左掌經胸向前以侧立掌推出,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右掌經體侧下落平端於腰 侧。目视左掌(圖6)。
轉臉扳手兩脚碾地。體右轉180度成右弓步。右手經胸前繞上。向前微屈 肘成正立掌反扳出,掌心向後,掌指向上。左手随勢向下繞弧收回。目視右掌 (圖 7)。
上步推掌右脚不動,左脚前上一步,屈膝成左弓步。左掌經胸前推出成 側立掌,肘關節微屈,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右掌有向内繞弧收回腰側。目視左掌(圖 8)。
轉臉綳腿兩脚碾地,體右轉180度,随勢提左膝成獨立勢。兩拳變掌,3 體侧向前擺,同時拍擊左膝蓋,兩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祝前方(圖9)。
上步擺脚左脚落地。右脚向前上方彈擺,兩掌順勢經左侧繞擺拍擊右脚面,擊出脆響。目視兩掌(圖10)。
右斜行右脚向前落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兩掌變拳,經胸前時向前後 擊打,肘微屈,上體右轉90度。兩拳心向下,兩臂平行,左臂稍高於右肩。目祝右前 方(圖11)。
抱肘束身上體左轉90度。右脚收於左脚内侧近處。脚尖點地成虚步。兩拳回胸前環弧,右臂壓於左臂上。左拳經下向上劃派屈肘、夾肋,拳竪於胸左側, 高與耳平。右拳經後向上再向下繞狐。垂臂落於右大腿外侧,拳心向外。同時兩腿 向下半蹲。目視右侧(圖12)。 ,
劈腿體右轉90度,左脚向前上方彈踢,左拳變掌,經體侧繞弧向下後方 劈,掌心向内。右拳抱於腰間。目視左掌(圖13)。
左斜行左脚落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掌變拳,經體侧擺至胸前,右 拳後抖,經體侧繞弧前貫,至胸前兩臂屈肘平頂,隨勢體向左後轉,兩臂平行,兩 拳心向下,右臂稍高於左臂,目视左後方(圖14)。
撂手兩足碾地,體向右轉180|,左腿全蹲,右腿伸直成右僕步。兩拳變 掌隨勢經胸前繞弧向右下方平撂,兩掌:向下。目視兩掌(圖15)。
獅子大張嘴右腿上步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左手經下向外上方割 弧後架於頭上前方,掌心向前,右手經左向左前繞孤,反掌落於右膝上,掌心向 上,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圖16)。
左右雲頂左脚前上步,兩腿屈膝成高虚步。左手經左向右後方沿頭頂 繞一周,右掌收回腰間,目視前方(圖17)。
右脚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左手經後繞弧落於胸前,掌心向上,右掌經前繞弧 上舉於頭頂,.由左向右繞頭一周。目視前方(圖18)。
七星左脚前上半步,脚尖點地成虚步,兩脚微屈膝。兩掌變拳,右手經 後劃弧落下,與左拳同時向前擊出,高與肩平,拳心向下。目祝兩拳(圖19)。
單鞭左脚向後退一步,兩脚碾地,體左轉90度,兩腿屈膝成馬步。兩拳 屈肘收於胸前内旋後,向兩侧展臂擊出,高與肩平,拳心向下。目視前方(圖20)。
抱肘束身左脚收回左脚内侧,脚尖點地成左虚步。兩拳由外向内相 抱,然後左拳向左下方砸擊,落於左大腿外下侧,拳心向外。右拳向右夾肋屈肘上 衡,拳心向後,置於右耳除。同時兩腿略屈,身體下沉。目視左侧(圖21)。
上步搶手左脚左上一步,上體左轉90度,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兩拳變 掌,左掌向前上方搶出,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掌經前繞弧下拔,收於腰間,掌心 向上。目視左掌(圖22)。
旋風脚左脚碾地,抬右脚向左旋擺。體隨之左轉360度。當上身轉向原 來方位時,左手拍擊右脚掌,擊拍要響亮。右掌展於體侧。目祝前方(園23)。
恨脚衝天炮兩脚落地,體左轉并步,震脚(響亮)。同時右拳由右向胸前 屈肘上衡,拳心向裏,高與鼻平。左掌變拳由左向右屈肘横擊,拳心向裏,拳抵於 右肘尖下。目視前方(圖24)。
蝎子擺尾右脚碾地,抬左脚,屈膝向左後方擺,順勢體左轉270度,左脚 彈踢後落於右脚前一步。兩拳抱於腰間。目視左後方(圖25)。
獅子大張嘴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兩拳變掌,右掌由下經右向 上劃弧架於頭上前方,拳心向前。左掌經體侧向外下方繞弧後落於左膝上方,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圖26)。
上步推掌收右脚再上右弓步。左掌從胸前成侧立掌向前推出。右掌經 前繞弧下落,平端於腰間。目祝左掌(圖27)。
端掌退兩步右掌前穿,左掌外擺,兩手端掌。抬左脚退後一步,右脚再 退後一步。目視兩掌(圖28)。
轉臉扳手兩脚碾地,體右轉180度。抬右脚成右弓步。同時右掌經胸向 前以正立不屈肘扳擊。掌心向後,掌指向上。左掌經體侧繞弧收回腰間,掌心向 上。目視右掌(圖29)。
上步推掌左脚前上一步,屈膝成左弓步,左掌經胸侧向前成侧立掌推 出,掌心向夕卜,掌指向上。右掌向下繞弧平端於腰間。目視左掌(圖30)。
轉臉綢腿體右轉180度,抬左脚向前頂膝。兩手隨勢由外向内繞弧向胸 前微屈肘,拍貼左膝蓋上,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圖31)。
踩脚左脚落地,右脚向前向上彈踢,脚面綳平。右掌迎向前上方拍擊右 脚面。左掌變拳抱於腰間。目視右掌(32)。
右盤肘右脚落於左脚前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掌變拳,經下繞弧向上 架於頭上,拳心向前。左拳經右向後上方劃弧,然後屈肘以拳頂胸,拳心向下,肘 尖向前。右拳、左肘尖、右膝成上下一條綫。目祝前方(圖33)。
劈腿左脚向前上彈踢。左拳變掌、向前繞經左沿左大腿外侧繞孤劈 下,置於腿側,右拳經前落下,抱於腰間。目視左前方(圖34)。
左盤肘左脚落於右脚前一步,屈膝成左弓步,右拳經體後向前劃弧至胸前屈肘横擊,置於胸前,拳心向下,肘尖朝前。左掌變拳經左侧向上劃弧後,架 於頭上前方,拳心向前。目視前方(圖35)。
撩後上體右轉180度,左腿屈膝,右腿仲直成右樸步。兩拳變掌,隨勢由 左向右下方平撩。目視兩掌(圖36)。
獅子大張嘴左腿蹯地,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右掌順勢經後繞弧前穿, 置於膝上,掌心向上。左掌經前向上劃弧後架於頭前,掌心向前。目視前方 (圖 37)。
踩脚右脚經前向上彈踢,脚面綳平。右掌向前拍擊右脚面,左掌經外侧 繞弧握拳抱於腰間。目視右掌(圖43)。
左右三推掌左脚落下變成左弓步。左掌順勢向前劈掌,右掌平端於腰 侧(圖48);上動不停,兩脚碾地,體右轉180度,成右弓步。左掌收於左腰間,右掌向 前劈擊(圖49),上動不停,兩脚碾地,體左轉180度成左弓步。左掌成立掌向前推 擊,右掌收回腰間。目視左掌(圖50)。
餓虎撲食右脚前跳一大步,左腿隨之提膝,足向後上方蹺起。伸右手向 前下方抓,上體前探,左手抱於腰間。目視右掌(圖51)。
恨脚海底炮體左轉90度,左脚向左跨一步,收右脚與左脚并步,震脚 (響亮)。右掌變拳向左與左掌在胸前下方相擊(響亮)。兩腿向下半蹲。目視前方 (圖 52)。
上步陽拳右脚右跨一步。體右轉90度,成右弓步。右拳經下向前上方衡 出。高與鼻平,拳心向裏。左掌變拳抱於腰間。目視右拳(圖53)。
浏览8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