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起飛脚(鴛鴦脚)
動作分解:
右脚向前落步,身體重心前移;左拳變掌,掌心朝下;右拳隨之變掌,從右腰 侧直臂向下、向前弧形繞環擺動,在身前掌心朝下以掌背向上甩擊左掌心,與左 掌一起向额前上方擺起,兩肘均微屈;在兩掌向上擺起的同時,左脚向前擺腿踢 起;眼視前方(圖29);
隨即右脚蹬地雖起,全身騰空;在空中,右脚脚面綳平向前踢出,脚尖朝前;右掌向前擊拍右脚脚面,左掌'則向左側横舉,眼視右脚(圖30);
“鴛鴦腿”在單人拳路裏的騰身動作,它的擺動腿和蹬地起跳一定要前呼 後應地相繼而起,這樣才能使身體騰空;兩掌的向上擺臂和左擺動腿的向前踢起 也須同時進行,這樣才能有助於縱跳的高度;
拍脚要准確、要響亮,這是鍛煉脚面在對抗實踐中能經受對方擊打的抗 力;同時也是通過擊拍所產生的一股阻力來锻煉腿脚的踢擊力量。因之拍脚時,手 中要有些分量,擊拍得響亮才好。
弓步切按舉掌(劈柴勢)
動作分解:
上動不停,右脚隨即向身後落步,左脚跟外展,身軀向右轉向東北斜方,右腿 屈膝半蹲,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箭步;在右脚落步身軀右轉的同時,右掌臂外旋 直臂向下、由右腿外侧向後弧形繞環擺動,左掌直臂向上舉起,在形成弓箭步的 同時,右掌從後直臂向上弧形繞環,至頭前上方時屈腕成横掌、屈肘環舉,掌指朝 左,掌心朝前;左掌則從上屈肘經臉前向下切按,使掌指接近右膝内侧,掌心朝 下;臉向左轉,眼向西北斜方注視(圖32正、反)。
要領説明:
落步、轉身、兩掌上下繞環,均是在同一時間内連貫進行的,既要求協調一 致,又要求同時完成。右掌向上環舉成横掌時,應使腕關節放松陡然向左甩腕,随 着右掌的甩腕臉面也陡然左轉,眼神隨之向前注視。切按舉掌,須注意身軀和右 脚脚尖均朝向東北斜方,臉和眼神均朝向西北斜方,兩臂肘要綳成派形,兩肩要 有沉勁,胸要挺,背姜直,腰要有塌勁,項頭要登,頭要有頂勁,髖要沉堅,左腿要
有蹬勁,兩脚踏實,兩掌綳緊。
偷步繞臂沉肘(僧縛虎)
動作分解:
右掌從上向左繞下握住左肩,小指一侧朝外,肘尖下垂;同時,左掌變拳,臂 外旋,從右向小腹前、向左弧形繞行擺動,肘微屈,拳心朝上;右腿隨之稍向上站 起,身軀趁勢向左轉動,眼視左拳(圖33);
上動不停,左拳繼績肘微屈向後、向上繞環舉起,拳心朝右,身軀隨之使腰 趁左拳繞環之勢作一小幅度的回環後直起;在身軀直起的同時,兩腿站起,右脚從 身後向左偷步,兩腿交叉;右掌握肩不變,目艮隨左拳(圖34);
上動不停,左脚向侧横跨一步,兩腿屈膝略蹲,身軀轉向正北,重心偏於右
腿;與此同時,左拳隨身軀轉動使拳心轉朝身後,在身前外侧屈肘用上臂骨向下沉 壓,小臂垂直,拳高與眉齊;眼向左侧前方注視(圖35)。
要領説明
左拳臂繞環,須以腰的小幅度回環爲主宰,用腰來帶動拳臂;
上臂沉肘下壓,須與兩腿的屈蹲、身體重心的下墜凝爲一體,借以加大下 I的力量;
屈蹲時,身微前傾,注意防止臀部翹起、肩部聳起、脚跟掀起。
19.馬步架打衝拳(硬開弓)
動作分解:
緊接前動,左拳屈肘收於右肩前,拳輪貼身,拳心朝左;右脚跟外展,右腿伸 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身軀左轉向西;在左拳收肩、身軀左轉的同時,右掌變 拳,從左上臂的下面屈肘向前、向上繞行架起,拳眼朝下(圖36);
上動不停,右御乘裏轉,身軀隨之右轉向北,兩腿屈膝半蹲成爲馬步;與此 同時,右臂肘向右侧拉回使右拳移至右肩上方,拳面朝左;左拳即從右肩前向左侧 方直臂平衡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視(圖37)。
要領説明:
與第一段第四動同。
弓步架打頂肘(働鷲肘)
動作分解:
左脚尖、右脚跟一起外展,身軀向左轉,左腿屈膝,右腿發直,成左弓箭步;同 時,左拳變拿從身前向额前上方屈肘環舉上架,掌指朝右,掌心朝前;右拳尼肘向
下、經右肩前向左腋前移勸,臂内旋使拳心朝下,•用肘尖向前頂出,臂肘屈平,拳輪 朝外;眼向前方注視(圖38)。
要領説明:
身軀向左轉的時候,須注意保持左拳的方位不變,不可隨身轉至左侧;頂肘須 注意將肘尖正對前方,不可偏於右方。
并步擄手磕打(僧敲鐘)
動作分解:
左腿直起,右脚向前并步;同時,左拳從上屈肘向右肘尖前掮按,掌指仍朝 右,掌心朝下;右拳則以肘闞節爲軸,從左腺處向上、向前弧形繞環直臂磕打,拳心 朝上;在右拳向前磕打時,左掌隨勢臂外旋,使掌心翻轉朝上托住右肘;眼向右拳 前方注視(圖39)。
要領説明:
右拳高與额齊,身法保持沉肩、直背、塌腰、收腹,膝要挺直,脚尖要靠攏,重 心微向前傾使兩腿著力、兩脚十趾抓地。
托掌馬步衝拳(巧紉針)
動作分解:
身軀微向後仰閃,左掌順著右臂下面直臂向前伸出,拇指張開,臂内旋使 虎口朝上,向前上方托起;同時,右拳從左掌上面抽回,屈肘收抱於右腰侧,拳心朝 上;右脚隨之屈膝向身前提起,眼祝左掌(圖40);
上動不停,右脚向前落步,身軀左轉向南,兩腿眉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左掌 使拇指并攏,屈肘將臂向左外展,環舉於左肩上方,掌指朝右,掌心朝前;右拳即向 右侧方直臂平伸衡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祝(圖41)。
要領説明:
此動與第一段的第八動都是托掌抽拳穿打,所不同的只是前者爲正面衡 拳,此處爲侧面衡拳。其要領是衝拳與臂肘的外展帶回必須起動一致,憑借相互 的作用力來增强拳的衝力。
分掌弓步雙推(僧推門)
動作分解:
兩腿立起,左脚屈膝向身前提起,脚面綳平,脚尖斜朝下;同時,右拳變掌, 直臂向上與左掌一起向後、向下弧形繞環轉動,掌心相對(圖42);
上動不停,兩掌一起分由兩侧屈肘向前、向上弧形繞環轉動,向兩耳侧挑起,掌指朝後身軀順勢微向後仰(圖43);
上動未停,兩掌肘向下沉使掌繞至兩肩前,身軀直起,左脚向身前正南方 落步,左腿屈半蹲,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箭步;在弓箭步形成的同時,兩掌一起向 前直臂平伸推出,小指侧朝前,掌指朝上;眼向兩掌前方注視(圖44)。
要領説明:
兩掌直臂從上向後繞環時,應使臂内旋將掌心朝外,臂與身軀成45度斜 角;屈肘向前、向兩耳繞環時,應將兩肘向上抬起;
弓步推掌,兩掌掌指高與眉齊,兩掌間隔寬與肩齊,掌腕要屈緊,掌指要向 掌背的一面伸緊,左脚防止拔跟,右脚防止掀脚。
虚步護身掌
1兩掌臂外旋使掌心朝上,分從兩侧直臂向下、向後弧形繞環擺動,同時, 左腿稍向上站起,右脚離地屈膝提起以脚面勾扣於左脚後面的膝弩處。(圖45);
上動不停,右脚向身體右侧方落步,右脚跟外展使脚尖朝束南斜前方,身 軀隨之半面向左轉,兩腿屈膝,重心落於右腿,左脚離地以脚尖朝向正束虚點地 面,成左虚步;與此同時,兩拿從後向上繞環,至繞過頭部高度時繼績向前繞環,至 身前時左掌平舉,肘微屈,右掌屈肘附於左肘近侧;兩掌掌指均朝上,小指一侧均 朝前;眼向左掌前方注視(圖46)。
要領説明:
左掌掌指高與眉齊,右掌掌指高與頦齊,兩肩松沉,直背塌腰,屈腕綳掌,肘 向下墜,兩腿虚實分清,左脚脚面綳緊。
結束動作
并步抱拳
動作分解:
右脚跟裏轉,兩腿直起,身軀半面向右轉朝向正南,左脚隨之向右脚并步靠 攏;與此同時,兩掌變拳屈肘收抱於兩腰侧,拳心均朝上,拳輪貼身;眼向左侧前方 注視(圖47)。
要領説明:
掌變拳,身胸挺直,擺頭有勁而靈活,眼左視神注。
⑶收勢
動作分解:
兩掌變掌直臂下垂,臉向右轉正,成立正姿勢站好(圖48)。
要領説明:
此動雖是收勢,敢須頭要端正,下頦内收,眼向前注視;胸要挺,背要直,腰要 塌,肩要沉,兩臂自然下垂,精神振作,呼吸平穩,心力不懈。
十、護山子門羅漢十八手
護山子門羅漢十八手,源出少林寺,是護山子門諸師根據一路羅漢十八手结 合本門派習武實踐及多種門派健身套路所創編的综合性健身套路,名稱雖列十 八手,而實際有三十二式,動作簡單,功法簡捷,易學、易懂、易練,很適於各種年 龄的武術愛好者學練、利於普及推廣,尤其適應老病婦女,具有修身養性,陶冶性 情,健身抗疫、接病延年的效能
該路羅漢十八手在技法方面,以弓步最爲常見,次爲虚步,手步方面以拳爲 主,忽而有掌,掌拳并用,剛柔相擠、節奏緊嚴、變勢協調、功理得益,確是一路内 外兼修,健身抗疫的優秀傳统初級武術套路。
1歌訣
護山子門十八手,羅漢世代傳相行,護身健體衛山門,技擊當先掃不平, 練時貫神提精氣,立定不怕威勢驚,臨暴勸導禮當先,高手藏鋒不露形, 暴客無禮使狂蠻,和尚行善施技能,十八手中奇招多,拳脚相施敵客警, 更有擒拿和摔拌,不到無奈切莫用,勸惡從善是本分,得饒人處且饒人, 學武不失優風德,沙門求法積德行。
2動作圖解
預備勢兩足并攏,雙腿直立,挺胸抬頭;兩手五指并攏,貼於大腿外侧,成立正姿勢;目向前平視(圖1)。
要領身體中正松靈,閉口凝神,藏氣蓄勢,鎮静自若,存有“守如處女,出如 脱兔”之勢。是鎮静息怒,消驚去怖之法h練習既久,鎮静已慣,一旦遇敵,就可敏 察其來勢,審慎應付,努力致勝。
起勢左脚提起,向前踏出半步,足尖點地,身向下坐成左虚步;同時,兩掌 經腰侧向前擺出,直臂前送,高與胸平,接着向左右分開,微屈肘置於胸腹間;目前 平祝(圖2)。
兩脚不動,仍成左虚步;雙掌外分,屈肘略收,接着右掌變拳,左掌搭在右拳 上,抱成月形,從肩前推出;目向前平視(圖3)。
要領動作舒展自然,神凝氣充,抱拳前送,説聲“請了”,表明本拳精神無 畏,調動全身之精、氣、神於拳端腿際。
第一手兩腿不動,仍成左虚步;右拳變掌,向右侧掠去,屈肘變勾手置於體 右侧,随勢左掌向左掠去,成立掌屈肘置於胸前;目向前平视(圖4)。
要領重心落在右腿上站穩,收腹含胸,左掠右格,仿佛正格開敵攻來之 手。
第二手左足踏實,右腿伸直,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掌變拳外掠,收 回藏於腰間,拳眼向外,右掌握拳收攏,再順勢從腰間衡出,拳心向左;身軀挺起; 目視右拳(圖5)。
要領左腿弓右腿蹬要應勢順勢,上體保持中正,腰隨拳出略做扭動,以助 拳熱。此拳主要攻敵心口。
第三手•右脚提起,重心前移,身體略向下坐;左拳變掌前搶出,右拳也變
掌,端於腰間,同時右膝向上頂擊,上體略右轉;目視左前方(圖6)。
要領拍手和頂膝要順勢應勢,以膝頂擊敵頭部,以手按拍敵後項,動作要 迅捷,猛狠。
第四手右足前落,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兩掌變拳,向兩侧略分内旋,再順 勢以拳背走弧綫向胸前回擊,拳背相對,虎口向下;目視手前(囷7)。
要領脚落、手擊要順勢連貫,收體保持緊張、略前傾。擊敵兩太陽穴。
第五手兩腿不動,仍做右弓步;左拳變掌向外再向内繞弧搭於右肘f處, 同時,右掌向下揮轉,再翻腕向上打出,拳背向前,拳面向上;目視右拳(囷8)。
要領左手攔掠敵手是虚勢,右掌前攻敵頂門是實打,兩手要自然連貫,與 上勢緊密銜接。
第六手左足提起向左踏出,脚尖點地,順勢體左轉90度,成左虚步;同時, 左掌離開右肘彎,向左掠去握拳,屈肘置於左肩前,拳心向後,右肘略屈,右拳向 右略擺,置於體前侧;目祝左前方(圖9)。
左膝前頂,重心前移,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時,左掌握拳外掠,收攏靠於腰 間,拳心向上,右拳下沉,經腰間轉出,向上以勾拳擊出,拳心向後拳面向上,置於 下腭前;目視前方(圖10)。
要領左手格掠,成虚步是虚勢,閃過敵勢後,應迅速成弓步前搶,以勾拳擊 敵下腭。上體始終隨勢而動,保持緊張、靈活。
第七手體右轉90度同時,右足提起向右侧踏出虚點,上體略左傾,左拳仍 置腰間,右拳變掌,向右前方掠出,掌指向上掌心向前;目視右手(圖11)。
右膝前頂,重心前移,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時,右掌變拳,收回靠於腰間,左
拳從腰間轉出,以勾拳向上猛擊;上體略前傾;目視左拳(圖12》
要領轉體格攔,弓步勾拳要連貫自然,以勾拳狠擊敵下頷。
第八手左足提起向右前方踢出,重心右移,落在右腿上;兩臂不動,身體略 向下沉;目視前方(圖13)。
左脚不落地,快速後擺,順勢體左轉180度,反正身軀,立定兩足成左弓步;上 體略左傾;同時,左拳變掌向右掠下,搭在右肘彎上,右掌向左伸出,掌心向上;目 視右前方(圖14)。
右膝外擺,向右頂出,順勢體右轉90度,成右弓步;同時,左掌搭在右肘彎 處,右拳向上方揮擊,拳面向上拳心向後;目視右拳(圖15)。
要領踢腿轉身要自然連貫,重心轉移要順勢應勢。左掌助右拳揮擊敵面門 要舒展、快速。
第九手體左轉90度,左足略提起,脚尖點地,成左虚步;同時,左掌向左前 方掠去,掌指向上,掌身向前,右掌握緊,運全力注於拳端;上體略後仰;目視左掌 (圖 16)。
左膝前頂,體左轉90度,成左弓步;同時,右拳經耳際向前擊出,拳心向下,左 掌右掠,搭於右臂上;上體略前傾;目視右拳(圖17)。
要領轉體頂膝轉腰出拳要連貫。左掌先削擊敵來手,順勢轉身,向前以右 拳擊敵上盤,不可遲疑。
第十手右足向前上一步,屈膝成右弓步,上體左轉;同時,左掌向前掠,右 拳變掌前抓,接着兩掌握拳,做抓物後摔之狀;身體隨勢左轉;目視前方(圖18)。
要領此勢是摔法,動作要迅速敏捷,兩手前抓後,迅速轉體向後摔,同時身體略下沉。
第十一手兩腿不動,仍成右弓步;右拳收攏靠於胸前,左拳變掌向左下方 掠一上,再收回胸前扣於右拳上,用力推右肘前頂;腰順勢左轉;目視前方(圖19》 要領頂肘要和轉腰協調,左掌搭於右拳上前送,要助右肘之力,攻入敵心窩。
第十二手體左轉90度,兩腿屈膝成馬步;同時,左掌經胸前向左掠去,收回 靠於腰間,右拳外擺,置於體侧;目視左下方(圖20)。
體左轉90度,右足順勢提起向前踢出,左膝略屈,身體下蹲;同時,右拳下掠 至腰間,左掌握住右拳;目視前方(圖21)。
右脚踏實,屈膝前移,成右弓步;右拳變爪,左掌成勾手,成拉弓步拉開,右爪 向前上方擺擊,手心向下,左手後甩,置於體後,上體略前傾;目視前方(圖22)。
要領動作要自然,出手要猛。
第十三手左脚抬起,重心前移置於右脚上,順勢左脚向前踢出,腰略右轉 成鏟步,右手略屈肘後收,置於胸前,左勾手仍置體後;目祝前方(圖23)。
體左轉180度,左脚後擺落地踏實,屈膝成左弓步,右足跟提起,足尖點地;同 時右手握拳下沉,虎口向上,左勾手握拳前掠,置於腹前;目視右前方(圖24)。
體右轉90度,右足踏實,屈右膝成右弓步,隨勢兩拳由下向上擊出,右拳在 上,左拳在下,拳心向上;目視前方(圖25)。
要領轉身靈活,脚手呼應,擊敵中上盤。
第十四手兩腿不動,上體左轉90度,重心落在右腿上,左拳變掌,順勢左 掠,置於胸左侧,右拳外擺,置於右侧;目視左掌(圖26)。
體左轉90度,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掌外掠,握拳置於腰間,右拳順勢向前衡 出;上體略前傾;目視前方(圖27)。
要領轉體以腰部發力,兩脚靈活,虚實變化應時應勢,出拳擊敵上盤。
第十五手右腿提膝前頂成獨立勢同時左拳變掌前伸,右拳變掌與左拳同 時下按拍擊右膝,上體保持正直;目視前方(圖28)。
要領頂膝要快速突然,右掌外擺下按要狠、准。
第十六手右脚前落,成右弓步,兩掌變拳,向左右略分,然後迅速前擺,向 裏環擊,虎口向下,拳背相對;上體略前傾;目視前方(圖29)。
要領上步要穩,出拳要快,擊敵雨太陽穴要狠。
第十七手兩腿不動,仍成右弓步,左拳變掌搭於右肘f上,右拳略沉,屈肘向上擺擊,同時腰略左轉;目視前方(圖30)。
要領出拳與轉腰要協調,以拳背擺擊敵面門。
第十八手體左轉180度,左足跟提起,脚尖點地成左虚步;同時左掌向左 掠,置於胸前,右拳略沉,置於體右侧;目視左前方(圖31)。
左足踏實,右腿伸直,成左弓步;順勢在工掌握拳收回腰間,拳心向上,右拳向 前衡擊,拳心向下;目視前方(圖32)。
要領左掌格擋敵勢後,右拳要迅速擊敵上盤,兩動作要連貫,不可間斷。 收勢重心後移,左脚跟提起,脚尖點地成左虚步,左拳向前擊出,與右拳并 齊,同時變掌,向左右分開,目視前方(圖33)。
兩手翻腕向上,變肘略屈,右手握拳,左掌扣在右拳上,向前推出,形如抱月式。
要領本勢爲行禮勢,動作要舒展、自然。
還原勢起身,左足收回,兩足并攏立正;同時兩臂伸直,兩手成掌贴於腿外 惻;身體挺直;目視前方(圖34)。
一、少林十趟彈腿
動作順序
第一趟
抱拳提膝,轉身彈腿弓步三衡拳,搬肘崩拳卧肘彈腿,左右衡拳僚拳 翻捶。
第二趟
轉身衡拳崩肘打拳卧肘彈腿弓步衡拳撩拳崩捶拍肘截捶提膝 卧肘弓步衡拳 第三趟
轉身衡拳轉掌纏腕彈腿卧肘弓步衡拳藏捶彈腿左右衡拳弓步
劈拳
第四趟
轉身衡拳歇步雙鑽捶雲拳纏腕弓步衡拳歇步鑽拳雙風貫耳磨 掌纏腕提膝轉拳弓步衡拳 第五趟
轉身衡拳提膝卧肘弓步衡拳提膝圈捶彈腿抱拳弓步衝拳 第六趟
左右衡拳卧肘彈腿左右衝拳彈腿抱拳弓步撩拳上步衡拳斜形 第七趟
提膝卧肘弓步衡拳提膝衡拳弓步衝拳雙截拳抖肘抱拳弓步滚 肘上步衡拳 第八趟
轉身衡拳弓步擺肘彈腿架肘衡截崩拳跳步衝拳 第九趟
轉身衡拳撩掌格肘提膝抖肘彈股衡拳跳步劈拳内拍脚左右衡 拳
第十趟
轉身斜形彈腿抖肘順步邶拳彈腿肘拳弓步撩拳馬步架拳收勢
第一趟
預備勢兩足開立,成小八字步,兩臂下垂,五指并攏,附於大腿外侧,掌心 向裏,掌指向下,身胸挺直,目視前方(圖1)。
抱拳提膝兩掌向胸前交會,再由外往内劃弧,然後變拳抱於腰間,同時 抬左腿提膝,目視前方(圖2)。
轉身彈腿右脚碾地,抬左腿隨身左轉90度向前彈蹬,兩拳隨身抖肘環 撩,目视前方。(圖3)。
弓步三衝拳左腿下落於右腿前,成左弓步,同時右拳向前衡擊,拳心向 下,左拳向外撩,然後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右拳(圖4)。
接上動作,弓步不變,左拳向前衡擊,拳心向下,同時右拳由前向外向後劃 弧,然後屈肘抱於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左拳(圖5)。
上動不停,弓步不變,右拳由後向前衡擊,拳心向下;同時左拳由前向外劃 弧,然後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右拳(圖6)。
撇肘崩拳左弓步不變,左拳不動,右拳由前向外反腕屈肘崩拳,拳心向 裏,目視右拳(圖7)。
卧肘彈腿兩脚碾地,體右轉180度,左脚不動,抬左腿向前提膝;同時兩 拳由外向内屈肘抖拳,上體稍向前屈,目視前方(圖8)。
兩肘拳勢不變,左脚向後一步落地,體左轉180度,抬右腿向前彈踢,目視右 脚(圖9)。
左右衝拳右脚向前落一步,左脚向前邁一步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 步;同時左拳向前衡擊,拳心向下,右拳抱於腰間,目視左拳(圖10)。
上動不停,右脚向前邁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拳向前衡擊,左拳抱於腰間, 目視右拳(圖11)。
撩拳翻捶右弓步不變,左拳向外撩拳,然後由外向内旋肘翻捶,拳心向 裏,右拳由前向外往内割狐,然後屈肘抱於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左拳(圖12)。
第二趟
轉身衝拳左脚向前上一步,兩脚碾地,體向右轉180度,左脚向前上一 步,使兩腿成左弓步;同時右拳隨身向前衝擊,拳心向下,左拳屈肘抱於腰間,拳心
向上,目視右拳(圖13)。
崩肘打拳右脚向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左拳向前屈肘由左向右崩打; 右拳向外撩,然後變掌再由外向内拍擊左前臂,目祝左肘(圖14)。
接上動作,右弓步不變,左拳由内向外向前往下劈打,右掌變拳抱於腰間,目 視前方(圖15)。
卧肘彈腿右腿不動,抬左腿向前彈踢,同時左拳由下向上向前屈肘衡 拳,右拳抱於腰間,目視前方(圖16)。
(11〉弓步衝拳左脚下落於右脚前,右脚向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向前 衡擊,拳心向下,左拳向外撩打,然後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右拳(圖17)。
撩拳崩捶左脚向前一步成左弓步,右拳向外僚打,然後屈肘抱於腰間,左拳由後向前由内向外屈肘崩捶,拳心向裏,目視左拳(圖18)。
拍肘栽捶左弓步不變,左拳向前變肘由右向左擺打,同時右拳變掌由 左向左拍擊左肘前臂(響亮),目視右肘(圖19)。
接上動作,左弓步不變,右肘變拳,由上向下栽擊,拳心向後,左掌變拳抱於 腰間,目視前方(圖20)。
提膝卧肘左脚不動,抬右腿向前提膝;同時右拳由下向上抖腕卧肘,拳 心向裏,左拳抱於腰間(圖21)。
弓步衝拳右卿下落於左脚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向前衡擊,拳心 向下,左拳向外撩打,然後抱於腰間,目視右拳(圖22)。
第三趟
轉身衝拳兩脚碾地,體向左轉180度,成左弓步;同時左拳隨身向前衡 擊,拳心向下,右拳隨身向外撩打,然後抱於腰間,目祝左拳(圖23)。
轉掌纏腕兩脚不動,左弓步變爲岔步,兩拳變掌,交腕(左手在上)向反 向磨掌纏腕(圖24)。
彈腿卧肘抬右脚向前彈踢;同時兩掌變拳,右拳向外撩打,然後向前屈 肘亮拳,拳心向裏,左拳抱於腰間,目視右拳(圖25)。
弓步衝拳右脚下落於左脚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向前衝擊,拳心 向下,左拳向外撩打,然後向内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右拳(圖26)。
第四趟
轉身衝拳抬左腿向前上一步,兩脚碾地,體向右轉180度,使兩腿成右 弓步;同時右拳隨身向前衡擊,拳心向下,左拳隨身向外撩打,然後屈肘抱於腰 間,目祝右拳(圖32)。
接上動作,兩脚不動,兩拳變掌,向反向轉掌纏腕,目视兩掌(圖35)。
提膝彈腿右腿不動,抬左腿向前提膝;同時兩掌由上向下撩臂插掌,兩 掌相對(圖36)。
接上動作,右脚立地,左脚不落地向前彈踢;同時兩掌變拳由内向外撩打,然 後左拳向前屈肘抖拳,拳心向裏,右拳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兩拳(圖37)。
弓步衝拳左脚下落於右脚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拳向前衡擊,拳心 向下,右拳向外撩打,然後向内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左拳(圖38)。
歇步鑽拳抬右脚向前上一步,與左脚并步,兩腿全蹲成歇步;同時兩拳 在胸前劃弧,然後由上向下鑽擊,拳心向下,目視兩拳(圖39)。
雙風貫耳起身,使兩脚成并步,兩拳由下向外向上劃弧,然後向前合 擊,高與肩平,拳心相對,目視兩拳(圖40)。
磨掌纏腕兩腿不動,兩拳變掌由左向右磨掌纏腕(圖41)。
提膝轉拳抬右腿向前提膝,左拳屈肘右擺,右拳變掌,向右侧下撩打, 目視右侧(圖42)。
接上動作,以左脚爲軸,右脚不落地隨身體向左轉90度,轉身後右掌變拳,左 拳變掌與右拳在胸前下方合擊,目視前方(圖43)。
弓步衝拳右脚下落右侧一步,兩脚碾地,體向右轉90度,使兩腿成右弓 步;同時右拳向前衝擊,拳心向下,左掌向外撩打,然後變拳,抱於腰間,目視右拳 (圖 44)。
第五趟
轉身衝拳兩脚碾地,體向左轉180度,使兩腿成左弓步;同時左拳隨身 向前衡擊,拳心向下.右拳向内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左拳(圖45》
提膝卧肘以左脚爲軸,抬右腿随體左轉90度向右侧提膝;同時兩拳由 外向内屈肘抖腕亮拳,目視右侧(圖46)。
弓步衝拳右腿向右落一步,兩脚磉地,體向右轉90度,成右弓步;同時 右拳向右衡擊,拳心向下,左拳向外療打,然後向内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右拳 (圖 47)。
提膝圈拳右脚不動,抬左腿向前提膝;同時兩拳由外向内在胸前下方 抖肘圈拳,拳心向裏,目視前方(圖48)。
弓步衝拳左脚下落於右脚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拳向前衝擊,拳心 向下,右拳向外撩打,然後向内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左拳(圖49)。
接上動作,抬右脚向前上一步,使兩腿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向前衡擊,拳心向 下,左拳向外撩打,然後向内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右拳(圖50)。
彈腿抱拳右脚不動,抬左腿向前彈踢;同時兩拳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左 脚(圖51)。
弓步衝拳左脚下落於右脚前一步,右脚前上成右弓步,左拳向前衡 擊,拳心向下,右拳向外打,然後屈肘抱於腰間,目視左拳(圖52)。
第六趟
左右衝拳左脚前上一步,兩脚碾地,體向右轉180度,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前衡,拳心向下,左拳随身向内屈肿抱於腰間,目視右拳(圖53)。
接上動作,右弓步不變,左拳向前衡擊,拳心向下,右拳向外撩打,然後屈肘 向内抱於腰間,目祝左拳(圖54)。
卧肘彈腿右脚不動,抬左腿向前彈踢;同時左拳由前向内抖肘亮拳,拳 高於肩平,拳心向裏,右拳抱於腰間,目視左拳(圖55)。
弓步撩拳兩脚向前踮跳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向外前方撩打,拳心 向下,左拳抱於腰間,目視右拳(圖59)。
浏览1,02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