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基本步法
基本步法是在运动和劈击中,构建剑道技术的下盘腿足基本架势。
在剑道的教学原则中,无一例外地都会强调,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本步法。可 以讲,剑道的整个技术生命都仰赖于其基本步法之中。此说法并非言过其实,因为 犹于盖屋,只有稳固的下盘,才能产生全身的整体稳定和力量。由此可见,剑道对 步法是何等的重视。因此,凡学习剑道的人,必须充分重视基本步法,认真学习,并 牢固掌握基本步法的全部精髓。
剑道的基本步法有各种形式,现仅对十五种基本的常用步型予以说明。练习者 久习之后,可以自己用心总结出它们的变化方式或“得意技”。
基市步法表
序号 |
名称 |
主要用途 |
1 |
并足直立步 |
基准起始步式、准备活动。 |
2 |
分足直立步 |
起始步式的转换过渡架式。 |
3 |
自然步 |
施礼和基本姿势的起动姿式。 |
4 |
八字直立步 |
腰腿锻炼步式。 |
5 |
内八字步 |
腰腿锻炼步式。 |
6 |
四股步 |
腰腿锻炼步式和防守转换。 |
7 |
骑马步 |
腰腿锻炼步式和防守转换。 |
8 |
基本步 |
适用于基本姿势。 |
9 |
前屈步 |
胸剌。 |
10 |
攻击步 |
咽喉剌、劈击。 |
11 |
后屈步 |
避闪。 |
12 |
半身后屈步 |
劈击、下砸。 |
13 |
猫足步 |
正面防守 |
14 |
侧身猫足步 |
侧面防守 |
15 |
战步 |
摆体、侧身闪及攻防变化步法。 |
注意:第1至第7种步法都是以脚尖和脚跟分合速进,成逐渐扩大两脚间距的关系。
图解说明:
并足直立步(图5-1)
两脚自然直立,两脚尖和脚跟轻轻并拢,膝关节自然伸直,轻松稳定,重心落 在两脚中间。
2•分足直立步(图4.5-2)
两脚跟保持并拢,两脚尖碾转斜向分开,约至一个横拳的宽度,膝部自然伸直, 重心落在两脚中间。
自然步(图5-3 )
由“2”姿势,脚尖粘地,转动脚跟分开,至约一个横握拳的间隔,两脚板平行, 脚尖向正前方开立。
八字直立步(图5-4)
由“3”姿势脚跟粘地略向外侧扩展,随之,脚尖外展分开,约与双肩同宽,两 脚尖斜向前方呈八字形站立,膝部自然伸直,重心在两脚中间。
5•内八字步(图4.5-5 )
由“4”姿势两脚尖粘地,脚跟外转分开,至稍宽于肩,两膝和外侧展开,两脚 尖呈倒八字形。膝关节稍弯曲,腰身下坐,档劲内收,两脚板全掌贴地,膝盖和大 脚拇指落在同一条垂线上,重心在两脚中间。
四股步(图5-6 )
由“5”姿势脚跟粘地,脚尖外转至约70cm宽度,两脚尖斜向前方,腰下坐, 两膝尽量向外侧展开,重心落于两脚中间。

骑马步(图5-7)
由“6”姿势两脚尖粘地,脚跟外转,向外侧蹬地,两膝向外侧展开,档劲内收, 撑揽圆满,腰部坐落,两脚板粘贴地面,重心落两脚中间。
自然步(图5-8)
由“3”姿势,右脚向前约进30cm,两脚尖平行指向前方,后脚跟踮起,腰部 轻轻微向下坐落,两膝稍弯曲,重心落两脚中间,上体正对前方。
前屈步(图5-9)
由“8”姿势右脚向前跨出一步,前后两脚距离约为自长的一半,前足尖稍向内
扣,后足尖成105°斜向左前方,腰部坐落,前腿膝部弯曲,小腿与地面垂直,后腿 蹬直,全掌贴地,重心落在两大腿中间。
攻击步(图
4.
5-10 )
由“9”姿势抬起后脚足跟,脚尖略转斜向右前方,后膝弯曲,前膝盖与脚尖落 在同一垂线上,腰抬升,上身挺直,重心前移,落在两脚十分之四处位置,前脚尖 稍转斜向内侧。
后屈步(图5-11 )
由“9”姿势向后移动重心,落至十分之六处位置,然后两脚跟同时碾转朝向右 斜前方,身体侧转面向左方。
12•半身后屈步(图4.5-12)
由“8”姿势后脚向后移动,两足分开约相隔50-60cm,后足尖向外侧转,前 足尖向前方,后跟微离地面,后膝展开,前膝部稍微弯曲,重心落在两足正中位置, 上体侧向前方。
猫足步(图_5 —13 )
由“8”姿势,前脚尖踏地,腰部往后下方坐落,后脚跟内转与前脚尖在一条纵向直线上,后脚跟与前脚尖相距约50cm,后脚尖斜向前方,后腿膝部弯曲,重心落 在后腿上,前脚放松,臀部上收。

侧身猫足步(图4.5-14 )
由“8”姿势转换而成,要领与“13”相同,惟方向随之朝向侧面。
15.大战步(图4.5-15 )
由“8”姿势二足移动分开,横向距离约20cm,前后约55cm,前脚尖内扣,后 脚尖与中垂面成45°斜向前方,两膝微弯曲,重心于两脚之间正中。
左姿时,惟方向相反。
六、基本身体移动法
身体移动,是攻防技法赖以建立的基础。实际攻防中,任何一种攻击技的产生, 都是以灵活的步法和精确的上体位移为必要条件《而防守技术,则是身体移动和格 档两种技术的组合。其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在防守中身体移动的有效变化,可 以使得防守者在无须格档的情况下,直 接形成反击,从而减少一个技术节拍,
取得绝对的“先占”优势。
身体移动法包括,足法、摆体和转 体三种技术,相应地,可构成行进步 法、攻防步法和上体变换及全身移动,
共四种攻防技法。其中:
足法,是以足的位移,改变双方相 对位置的方法,摆体,是以上体的上下、左右、前 后的摆动,改变双方相对位置的方法;
转体,是以人体为轴,上体作弧形 旋转,改变双方相对位置的方法。
右面,给出地面二维平面中,身体移动的图示。

若以身体中垂面投影BOG和通过两肩垂直于地面形成之投影DOE,可以构成 一直角平面坐标系。在该平面内,形成:
A、B、C、D、E、F、G、H八个方位(上图),其中,各相邻直线之间的 夹角均为45°度。则,在这个“米”字方位上,即可给出从原点0出发的八类 足法。
(一)行进步法
行进步法是调整相对方正面距离的足法。它包括,送足、步足、摺足和继足四种足法。
送足(图4.6-1 )
送足多用于各种距离的上步、退足和攻防移位之中。
动作过程:
从中段姿势开始,身体重心略前移,前足掌擦地滑出一脚 至一脚半距离,约合25-35cm,后足随之立即滑行跟进,成 中段姿势;或继续如此向前行进。
动作要领:
启动前脚时,身体略前倾,以后足蹬地发力;
重心平稳,双脚不作抬起,前足底面与地面平行,大 脚趾擦地滑行,后脚踵高抬,以前掌擦地跟进;
上体正直,全身水平移动,下肢微曲、放松、自然, 保持基本姿势构架,
后脚脚趾不超过前脚脚跟;
胁部闭锁,左手居中,剑尖不得摇晃、颤动;
无论在行进中,还是落后,两脚必须保持平行。
用此式退步时,应以前足发力,足尖擦地行走。其余 要领与送足进步相同。
2•步足(图4.6-2 )
步足多用于稍远距离的移位中。
动作过程:
从中段基本姿势开始,以平常走路的步幅,后足离地向前 踏出约二脚半距离,合60cm长度,随之成中段基本姿势,;或 继续以此向前交替行进。
动作要领:
启动后脚时,重心前移,后脚蹬地;
后足底面与地面平行,并成一较小弧度的桥拱运动 轨迹;
后足膝部须向右膝靠拢后,再向前踏出,后膝移动轨 迹为一向内凹的弧形,后脚为直线移动;
后脚着地后,其脚后跟与右足尖须相差一脚板宽度;
后脚落地后,重心应平衡地移至两足中间,不能有明 显的上下波动。

摺足(图6-3)
摺足多用于稍远距离的攻防移位和快速退步之中。“摺”
在日文中,是“擦”的意思。
动作过程:
从中段基本姿势开始,后脚按“步足”的要求,跨越前 足,交替前行;但行进中,后脚大拇趾须擦地滑行,足面 与地面平行,脚不得离地抬起,步幅保持二脚至二脚半的 距离。
继足(图6-4 )
继足多用于近身和远距离的冲击步伐调整之中。
动作过程:
从中段基本姿势开始,后脚先踏进一步与前脚近于平齐,
然后前脚再以前脚掌擦地送足向前滑行,至一脚半距离处,
后脚再跟上,构成中段姿势。
动作要领:
上体保持正直姿势;
后脚一般于前行时,大脚趾擦地滑行上步;而在对 方分神或散架,作突然攻击时,亦可以脚用力下踏(在中国 武术八极拳中,谓之“震脚”),利用反冲力,加强攻击力量,
前脚迅速跨出。
技术说明:
这个技术最本质的特点和长处是“隐蔽性”,对方很 难发现你的“攻击距离”的变化,发起进攻时,往往令对手猝 不及防。在“刺击”中,常用此招。
若用在快速踏进移动攻击时,加上前脚掌擦地滑行距离,可使身体位移增 至70cm。此式常用于构建临战基本姿势中,发起踩入攻击前的脚步调整。
行进步的技术原则行进步法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双脚尖朝正前,平行移动,平行落位。这一要领, 是一切剑道技术的立根之本;若不能做到这一点,不管你化了多少力气,终将断无 成就。
浏览2,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