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法练习
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 收腹,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一无极式(图 1)。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缓缓抬起,同时 双膝微屈(图2),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 指向里刁手(图3),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图4)。——此无极生太极式。经曰:“太:初始、宗源、无上。极: 最端之位、结构之元。”太极的真实含义是 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以旋机为运动形 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太极图有七大含义: 结构、规则、旋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 向。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立人之31,曰仁与义。”
右青龙摆尾式
接上式(图4 ),吸气身体重心向右移动, 重心在右腿上,左脚呈丁步式,左手臂捧起 至眉前(图5)。右手在左肘下,随身法转 至左侧,眼随手走,重心移至左腿(图6)。 随即右手从左肘下抄过,随身法转至右侧, 右手野马掌置于右耳后,重心在右腿,把握 中心右脚丁步(图7 )。呼气向前迈出一步(图 8),随即左手从右肘下云过,与此同时右手 从左肩位分掌,左右手心相对,形成交叉的 分劲,后脚尖自转带身法向左后方旋转,重 心在左腿,双掌分开(图9),吸气双手掌
左資龙摆尾式
接上式(图11 ),吸气时双手掌外旋抱 球式收于胸前,身法重心向右腿移动,重心 在右腿,保持身法中正,心中空静,虚怀若 谷(图12)。左手从右肘下云手与右手交叉 相合(图13),呼气重心移至左腿,以左脚 后跟为轴点自转,身法下沉,手法呈云手式 随身法向左后旋转(图14 ),吸气上右步(图 15),重心前移至右腿,呼气双手交叉呈云 手分掌式(图16),身法右旋,双掌分开, 重心置于右腿,吸气双手掌上挂手置于两耳 后(图17),呼气双掌呈虎口从脑后顺口角由下向上收起置于两耳后(图10),呼气双 下按掌至身后(图18)。如此左右旋转可反掌虎口(野马掌)从耳上顺面颊下按掌,身 复练习,一般以八遍为佳。
法旋转,尾骶骨上翘,意注掌心劳宫穴(图 4.收式11 )。手法向后摆时随身法而动,意念无障 接上式(图18),吸气身法左转,身法
无碍,如云中之龙,游憩于寰宇之中,内外 重心在右腿,身法中正(图19),屈膝上左步,
合一,形成整体的螺旋拧劲。
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顺任脉下按至小腹 前(下丹田)呼气——无极式(图20~21 )。
二、养生之道
青龙摆尾的练习是自上而下再向后的摆 劲,在身法旋转时尾骨上翘与手法的后摆劲 协调一致。气沉丹田,虚灵顶劲。以前腿为 支撑点把握中心垂线。身法在螺旋的状态下 后摆,犹如云中之龙,游憩摆尾、逍遥自在。 由手法的阴阳翻转自上而下的顺劲配合呼吸 吐纳,调运三焦,通调水道。以哈音震动心 包,心手合一,通达心包经,畅通心脉,由 上而下,由内而外,表里相合。手厥阴心包 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合。张景岳云:“三焦 为脏腑之外卫,心包络为君主之外卫,犹夫 帝阙之重城。”故三焦与心包相表里。
根据《内经》对三焦的论述及后世医家
对三焦的讨论,三焦是有名有形有其功能的 脏器。三焦在解剖上是由胸膜、腹膜、膈膜 和通于脏腑的脉络等共同组成的空腔脏器。 三焦的功能:一是脏腑的外围,二是辅助脏 腑起到升清降浊、通调水道的作用。上焦主 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是主宣发,将饮 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 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 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 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抠”。“沤”即 是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 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其具有向下、 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渎” 指沟渠。经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 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胃上,其治在膻中, 直两乳中陷中者。中焦在胃中脘,当脐上四 寸,其治在脐旁。下焦当膀胱上际,其治在 脐下一寸。^人心湛寂,欲想不兴,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脉。及其想念一起,欲火炽 热翕撮三焦,精气流溢,并与命门输泻而出。 故号此府为三焦。受手厥阴之交,中清之府, 引道阴阳,开通闭塞,用药动似盘珠。手少 阳三焦经起自无名指尺侧端,上出于四、五 两指之间,沿手背至腕部,向上经尺、桡两 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上臂后到肩部,在大 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又从足少阳胆经后,前 行进人锁骨上窝,分布在两乳之间,脉气散 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 下三焦。其分支从两乳之间处分出,向上浅 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 然后屈曲向下至面颊及眼眶卜部。另一支脉 从耳后进人耳中,出行至耳前,在面颊部与 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脉气由此与足 少阳胆经相接。《灵枢•邪客篇》曰: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其脏坚固,邪弗能容,容 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也,故诸 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经曰:心 包络,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与横膜 相粘而黄脂幔裹者,心也。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包络也。滑氏曰:手厥阴心 主,又曰心包络,何也?曰:君火以名,相 火以位,手厥阴代相火行事,以用而言,故 曰手心主;以经而言,曰心包络,一经而二 名,实相火也。手厥阴心包经受足少阴之交, 其系与三焦之系连属,故指相火之脏,实乃 裹心之膜,此实安身立命之地,尤宜详察, 默会其真。该经起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 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 胸中分出,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 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臂内侧,进人肘中,下 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 间,进人掌屮,沿中指到达其末端;另一支 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与手少阳三 焦经相接。
纵观以上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 经的论述,其经络相合,脏腑互为表里。 行功时手法的下摆劲与身法相合,呼吸时 意念与动作协调一致。以青龙摆尾之势贯 通三焦气血,强心主之包络,畅通经络, 调和五脏六腑。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参看第一章第六节。三焦腧穴:+三椎下两旁 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主脏腑积聚,胀满臝瘦,不能饮食•伤寒头痛,饮食吐逆,肩背急. 腰脊强不浔俯仰,水谷不化,;世注下利,腹胀肠鸣,目眩头疼;。厥阴腧穴:四椎下两旁相去脊各 —寸五分,正坐取之。主咳逆牙痛,心痛,胸满吸吐,留结烦闷。或曰:脏腑皆有脆在背,独心 包络无腧,何也?曰:厥阴腧即心包络腧也。一<针灸大成》明.杨继洲)
大开大合的少林六合功搏击方法
在中国武术各拳派的传承发展中,搏击术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亦是拳派之灵魂。武 术搏击包括踢、打、摔、拿、长短兵器及暗器等等。少林六合功之搏击讲究贴身近战,以踢、 打、摔、拿之综合技法展现武术搏击的独特魅力。
拳谚:起腿三分险,好腿不过膝。六合功之踢法主要以低腿为主,如钩、挂、弹、扣、摆、 跺等,这些技法被称为暗腿,俗话有“脚打人不知”,具有不易被察觉的优势,实战时配合 步法、手法灵活使用。打法主要以掌击为主,掌的面积大,杀伤力强。多用于攻击对方头面, 胸腹等部位。劲力大开大合,纵横交错。靠和摔都是贴身近战的技法,拳谚“打人如亲嘴”, 讲的就是近距离搏击一定要贴身,摇身晃膀,扭腰调胯,刹那间劲道的虚实变化均可令对方倏然失去平衡。擒拿是拿穴闭脉,反筋背骨之技。实战时攻其不备,利用反关节运动的极限, 制其疼痛难忍,重者可分筋挫骨。踢、打、摔、拿技法的应用,每一动都不是一招半式的孤 立运动。六合功的搏击动作讲究组合,一招三式,环环相扣。
六合功搏击的文化深邃是笔者结合禅武儒道思想,融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生克之法, 在瞬息万变的搏击中运化动静刚柔之道。技法上以击打人体经络腧穴、脏腑为技击要点,通 过对穴位、脏腑的击打,可致其经脉闭阻、气滞血瘀。其技战术有硬打硬进的主动进攻之法, 亦有引进落空,以逸待劳的以静制动之法。在技击方式上,外有踢、打、摔、擒拿之技,内 有奸滑狠毒,虚实变化之道,技术全面,整体合一。
六劲合一,是指所发放劲力时六个方向(上下,前后,左右)的劲力合在一起形成整体 的太极劲。六个方向的劲是互变互通的,如此方能形成灵活多变的六合劲。六劲合一的精髓 是在实战中如何虚实使用动作的巧妙变劲,变劲是杠杆劲与螺旋劲、弹簧劲的综合体现,即 三种劲力的交替组合应用。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自身重心的变化来攻击对方的中心线,使其失 去平衡,即失中。
六劲合一之劲道的练习有系统的技术练习,如推手、递手、跃手等方法,实用价值颇强。 推手是双人通过手、眼、身法、步的阴阳变化,彼此来回螺旋的拧转身法、手法、步法,以 此练习双方的沾粘连随功夫。递手主要用于喂招,即师徒或师兄弟之间为了练习某一功法, 而特别加强其实用性而练习的练功方式,也多用于擂台比武的起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行 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通过递手,从中可感知对方功夫练习的层次,是偏刚还是偏柔,以此 施展进攻与防守之法。跃手是实战搏杀时所使用的“撒手锏”,即双方实战照面时,伸手便 打(这里的伸手包括跃手、抢手,即手法的虚实变化),其中之速度劲力在刹那间的虚实变化, 令对方眼花缭乱,措手不及,实乃搏杀术之精粹。跃手时配合封、挂、捋、刁、裹、缠、截、 戳等手法组合使用。通过跃手来换位变劲,施展踢、打、摔、拿之技,从中探求刚柔并济, 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的劲道文化。
中国传统功夫的修习者向来以内敛、含蓄为处世法则,在古时许多功夫高手身怀绝技, 周围却少有人知。不到万不得已时决不出手.出手时,刹那间的劲道轻者伤其筋骨,重者致 其脏腑破裂。武行中有言,宁可失传,不可乱传。故习武艺当以德行为先。
为了让读者客观整体的了解六合功的搏击方法,在拍摄图片时,搏击动作均采用跃手式 真打实拍。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抓拍,力求用镜头诠释中国传统功夫的阴阳辩证之法。六合 功搏击动作的内容丰富,六式中的每一式均作掌击法、肘击法、摔法、擒拿手法的实用方法 图解,对于功夫传承者,极具研究和学习价值。
少林六合功搏击的核心机理是河图洛 书,阴阳之道。经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 三才。三才就是事物一分为二的中心点,中 心点便是保持阴阳平衡的“中”。少林六合 功从养生延年到实用搏击的原理,皆依阴阳 变化之道为其法门。
动则为阳,静则为阴。动则为开即是三 齐:手与鼻齐,鼻与脚齐。也称三尖相照, 即手尖、鼻尖、脚尖三尖相照。三齐实用时 主要是向前的冲撞劲,身法的崩靠劲用于抢 攻对方的中线,以我的重心换位形成矩劲直 接撞击对方的中心。静则为合即是六合:手与脚相合,肘与膝相合,肩与跨相合,此为 外三合;心与意相合,意与气相合,气与劲 相合,此为内三合。内外相应,纵横交错,六合如一。
三齐的实用法主要以上肢肘关节及肘关 节以下的小臂内外侧与手、掌、拳为主要发 力点,下肢膝关节以下的小腿前后侧与脚 脖、脚后跟、脚外缘、脚前掌为主要发力点。 发放劲力时主要以顶、撞、靠、闯劲为主, 上下相随,其主导方向是直线,上下前后, 纵横交错的直线劲力。在少林六合功中凡上 步时,与其相应的手必须跟上,前手当后手,
后手当前手,前脚当后脚,后脚当前脚,进 退自如,如此手脚上下一体。三尖相照,发 放虚实互换的巧劲。
六合的实用法是旋转的拧挤劲,即肘膝 关节以上的股肱劲,以及肘、膝、肩、胯关 节形成的靠挤劲。以前后脚的点自转带动身
前顶肘
法的公转使劲力节节贯穿,传至股肱形成螺 旋的六合劲。以六合劲的灵活多变顺势变 劲,旨在不战,一切顺从。紧跟着对方走, 随其中线,在沾粘连随中抢中用中。
三齐六合是动静阴阳之道,开合相间, 随曲就伸。两者组合应用,随势而变。三齐劲力的发放,看似手脚的直劲,实则是身法 的整劲,通过步法的自转带动身法、肩跨、 肘膝形成整体的合劲。这种劲力的发放并非 弹簧劲、爆炸劲之刚劲,而是找准对方的平 衡点,轻轻一点或稍微一撞便将对方扔出丈 外。这就是武术中讲的四两拨千斤的变劲之 道。六合的挤拧劲全赖身法的旋转,统领身 法的是腰隙,拳论: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 虚实须留意。“腰隙”俗称“腰眼”,即左右 两肾,中医把肾称作“性命之源”,“真气之 所从出”,认为“肾壮则精足气充”,神清目明。腰隙管着两腿,步法的转换,是由腰隙 的内动来支配的,即所谓步换身随。腰隙落 实的一边,下边的腿也就落实,另一边的虚 腿也就迈步轻灵。在实用时虚实转折把对方 抱在其中,形成一大势。
六合与三齐的核心点在腰隙命门,即古 太极图中之白圈。命门便是《内经》中讲的 小心,主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故六合三齐, 心意相合,以先天之心益五脏六腑之源,在 动静之中,守中,用中。
劲力的发放,看似手脚的直劲,实则是身法 的整劲,通过步法的自转带动身法、肩跨、 肘膝形成整体的合劲。这种劲力的发放并非 弹簧劲、爆炸劲之刚劲,而是找准对方的平 衡点,轻轻一点或稍微一撞便将对方扔出丈 外。这就是武术中讲的四两拨千斤的变劲之 道。六合的挤拧劲全赖身法的旋转,统领身 法的是腰隙,拳论: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 虚实须留意。“腰隙”俗称“腰眼”,即左右 两肾,中医把肾称作“性命之源”,“真气之 所从出”,认为“肾壮则精足气充”,神清目明。腰隙管着两腿,步法的转换,是由腰隙 的内动来支配的,即所谓步换身随。腰隙落 实的一边,下边的腿也就落实,另一边的虚 腿也就迈步轻灵。在实用时虚实转折把对方 抱在其中,形成一大势。
六合与三齐的核心点在腰隙命门,即古 太极图中之白圈。命门便是《内经》中讲的 小心,主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故六合三齐, 心意相合,以先天之心益五脏六腑之源,在 动静之中,守中,用中。
单手推山•摒劣实用诛
拳论:进之则愈长。单手推山的劲力是向前去的,有连绵不断、节节贯穿之意。利用身 法的旋转使之肩胯、肘膝、手脚对应相合,是六合功外三合的基础。在肩胯、肘膝、手脚对 应相合时形成交叉的争力,即向前的螺旋直劲。这种劲力的发放极具杀伤力,主要用于攻击 对方头面、胸腹部。古代武术家常以此掌之直劲,震其脏腑破裂。
—、掌击法
1.咽堠掌一击天突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手探乙方(白 衣者)之虚实,乙方接手,手臂僵硬(图1), 甲方双手向下捋打化解乙方的犟劲,同时上 前脚于乙方前腿后侧(图2),这时甲方手脚交叉向相反方向发劲,以野马掌搓其咽喉之 天突穴(图3~4)。现代的打法只是以虎口 卡其咽喉,古时镖局的武师实战时,以拇食 指虎口卡住对方咽喉的同时余三手指握拳, 以拳棱捣戳对方天突穴。天突穴在颈部,胸 骨上窝中央,属任脉。
击打后可令对方气断 身亡。
要点:横冲直撞,纵横交错,奇正相生。 前腿的用法是一挂腿与前手形成交叉的合劲。
迎面掌——击印堂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手探乙方(白 衣者)之虚实,乙方慌乱伸手接式(图5 ), 甲方趁对方慌乱之际,速以左手拍打乙方右小臂(此瞒天过海之法)(图6 ),同时上前 脚踏其中门,以透风掌震其面门之印堂穴(图)。印堂穴在面部两眉之间。击打后可令对 方头晕脑涨,瞬间丧失战斗力。
要点:三尖相照,后脚蹬地,以腰的旋 转劲压打合一,劲达掌根,震其脑门,前掌 可连续击打。
可致脏腑破裂。
要点:利其不自主而取之。双掌顾其胸 背,直攻而取。
二、肘击法
1.顶肘迎门靠——击膻中
乙方(白衣者)右式以后摆拳击甲方(蓝 衣者)头部,甲方观乙方之肩耸速上步,以 右手小臂挂防乙之横劲(图11 ),此以竖破 横之法。同时换步,以前顶肘靠击乙方胸骨 之膻中穴(图12),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双推聿——击中府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 手探乙方(白衣者)之虚实(图),甲方速以前后手封乙方手肘 并向下捋带(图9 ),同时前脚踏 步,进其中门,双掌以整体之寸 劲震荡对方胸肋骨之中府穴(图 10)(此声东击西之法)。中府穴 在胸部,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 中线6寸,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穴。 击打后可令对方胸闷心慌,重者线两乳之间,属任脉之穴。击打后可致胸部 疲血。
要点:迎门靠,即以前脚踏进对方两脚 之中谓之迎门,开门。贴身靠打,以肘的顶 劲向前靠击,形成短促的撞靠劲。
捋手恻顶肘一击章门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手探乙方 (白衣者)之虚实(图13 ),甲方以前手向 下捋乙方之前手臂,速上后脚扣其前步(图 14),甲方身法旋转,以左顶肘击乙方之章 门穴(图15 ),章门穴在侧腹部,当第11肋 游离端下方,属足厥阴肝经之穴。击打此穴 可令对方胁肋部酸痛难忍,瞬间倒地。
要点: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形 成瞬间抖劲。
三、摔法——进步靠山摔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手探乙方(白 衣者)之虚实(图16),甲方速捋手进后脚, 以左侧股骨与肱骨的交叉螺旋劲靠住乙方的 犟劲(图17)甲方身法旋转,股肱劲道相合 把对方扔出(图18~19)。
要点:拳论:旋股肱划一圆。贴身靠摔 用的是交叉相合的螺旋劲。
三、摔法——进步靠山摔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手探乙方(白 衣者)之虚实(图16),甲方速捋手进后脚, 以左侧股骨与肱骨的交叉螺旋劲靠住乙方的 犟劲(图17)甲方身法旋转,股肱劲道相合 把对方扔出(图18~19)。
要点:拳论:旋股肱划一圆。贴身靠摔 用的是交叉相合的螺旋劲。
四、擒拿——分筋挫骨手法
1.龙虎相靠之前推把
甲方(蓝衣者)、乙方(白衣者)双方 右式合把(图20),甲方向怀中拉把以化乙 方之硬劲,同时甲方速上后脚用左手臂管住 乙方之右肘(图21),右手向前下旋推乙方 右手腕骨(图22 )致乙方筋骨疼痛难忍。(图23~24)为甲方右式直接上前脚的前推把动 作。此为古时武术行家文斗之形式,互相合 把以试对方之功力和技法。实战时可分筋挫 骨,废人手腕。(小指为龙,大拇指为虎, 双方合把即龙虎相靠,此为七十二擒拿之母 系套子,有四面大劲八面小劲之变化,实用 性颇强。一-《武当洪拳擒拿摘要》)
.霸王送客 掌骨,同时上后脚,左手管住乙方肘关节(图甲方(蓝衣者)、乙方(白衣者)双方 26),甲后腿蹬劲,速以右手反推乙之掌骨(图合手式(图25 ),甲方右手内旋扣乙方之手 27 )将其推出,致乙方掌骨疼痛钻心。
怀中抱月•捭法实用法
拳论:小至无内。怀中抱月一式的劲力向里的抱劲,即整体的向内划圆,由外而内, 无极限的螺旋运动。由自转至公转皆是阴阳互化的太极劲,如此方能无限的向内旋转,以脊 柱为轴心螺旋的拧转,搏击时形成无坚不摧的内螺旋裹抱劲。实战时主要攻击对方头面、后 脑、咽喉部位。
—掌击法
手挥琵琶——击太阳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手探乙方(白 衣者)之虚实(图1 ),甲方上前步以双捋手管 其手肘,化解乙方之硬劲(图2),同时身法旋转以右掌照乙方太阳穴处击打(图34 )。太阳 穴在颖部,当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击 打此穴轻者头晕目眩,重者使人毙命。
要点:甲方上步时左手一定要管住乙方 的肘关节,右手掌击打时以内螺旋劲向力裹, 双手形成交叉的杠杆劲。
脑后摘金瓜一击脑户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手探乙方(白 衣者)之虚实,乙方举臂接手(图5),甲方 速上后步捋手,向下捋带同时以后手之透风 掌击乙方后脑之脑户穴(图6~7)。脑户穴 在后脑勺凹窝处,属于督脉。击打后可令对 方头胀干呕,瞬间失去战斗力。拳谚中讲的 “脑后一掌要真魂”,即是此式。
要点:甲之右手向下捋带,左手发寸劲 击打后脑,形成整体的里合劲。
捋手提膝一顶胸口(上脘)
甲方(蓝衣者)上步捋手以手掌的里合 劲向后带乙方(白衣者)身法(图8 ),同时 提膝顶撞乙方胸口之上脘穴(图9 )。上脘穴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属任脉。击打此 穴可致对方胃痛干呕。
要点:借对方之前冲劲,甲方闪身提膝 顶击对方肋骨,甲乙双方的劲形成击打的 合劲。
二、肘击法
单盘肘——击人迎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手探乙方(白 衣者)之虚实(图10),甲方速上前步以左 手管住乙肘关节,斜向下带劲破坏乙方平衡 (图11),甲方身形旋转以右肘斜向上盘击 乙方颈部之人迎穴(图12)。人迎穴在颈部 喉结旁,属足阳明胃经之穴。击打此穴可致对方晕厥倒地。
要点:盘肘劲力的走向以斜行为主,甲 方左右手交叉互拧成合劲。
双金肘一击人迎
接上式,甲方盘右肘时乙方用左手防守 (图13),甲方身法旋转,速以左盘肘击乙 方颈部人迎穴(图14 )。
要点:双盘肘要连贯,虚实交替组合使用。
摔法
反客为主之桂腾样
乙方(白衣者)以右式前手抽掌击甲方 (蓝衣者)胸部,甲方缩身捋乙方之直劲(图 15 ),速上前步于乙方前腿后侧,使其失中(图 16),同时右腿与右手臂的劲力形成交叉合 劲,挂腿与甩掌双合将乙方摔出(图17)。
要点: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手脚相顾,智勇合一。
迗交坻攻之泼脚拝
乙方(白衣者)以右式前手拳击甲方 (蓝衣者)面部,甲方速闪身上步以双捋手 擒乙方手臂(图18 ),甲方顺势以右泼脚踢 击乙前腿胫骨之三阴交穴,将乙方摔出(图 19~20)。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 侧面后缘,属于足太阴脾经之穴。击打此穴 可致对方小腿酸痛无力。
要点:形禁势格,利从近取。以泼脚之 小劲,击敌于丈外。
四、擒拿——分筋挫骨
杯中艳月之里合把
甲方(蓝衣者)乙方(白衣者)双 方右式合把后(图21),甲速上步近乙 方中线,同时左手从乙小臂翻过来,以 虎口的抓劲给右手加力,向怀中抱势(图 22~23)。此龙虎相靠之怀中抱月一式, 其旋转劲力足以废其手腕。(若加上一步 的极毒,竟把筋骨折为两断,名曰怀中 抱月也。——《武当洪拳擒拿摘要》
实战时,甲方(蓝衣者)速上前步捋乙 抓劲抠对方咽喉软骨前搓后带(图27 ),此方(白衣者)前手臂(图24),甲方右手顺 致其毙命之招,禁用!
养 劲以鹰爪手擒抓乙方咽喉,来回抖劲撕抓(图)
拳论:大至无外。风摆杨柳一式是向外去的横劲,以周身的旋转劲向外无限扩展。由下 沉向上浮螺旋式向上的外向性旋转。少林拳讲究起横落顺,怀中抱月是向里的横劲,风摆杨 柳则是向外的横劲,一里一外,左右摇摆,阴阳互济。步动身随,身随步转,上下相合打出 螺旋的杠杆劲。实战时主要攻击对方头颈、咽喉、前胸部位。
—掌击法
小鬼镝帽——击后顶
乙方(白衣者)以右式前手掌抽击甲(蓝 衣者)面部,甲接乙前掌(图1),向下捋带 乙方直劲(图2 ),同时甲方后脚蹬地身法旋
要点:上步与封手同时到位,右手之透 风掌打出螺旋劲,有刀削之意。
风摆荷叶一击翳风
乙方(白衣者)以前抽掌击甲(蓝衣者) 头部,被甲方捋手截住,同时甲方上后脚速劲,以右透风掌击乙方后脑之后顶穴(图3 )。 后顶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属督脉。击打此穴可致对方小脑供血不足, 瞬间倒地。
旋转瞬间发横劲,击打乙方颈部之翳风穴(图 5)。翳风穴在颈部,耳垂后方凹陷处,属手 少阳三焦经。击打此穴可令对方头晕耳鸣, 瞬间倒地。
要点:甲方前后手使用的方法是双截 手,即下劈掌。劈打合一,劲至梢节。
罗汊植钟——击风府
乙方(白衣者)以前抽掌击甲方(蓝衣 者)面部,甲以右式双捋手化乙方之横劲, 同时甲方速上前步,贴身进肘(图6),以后摆肘捣击乙方后脑之风府穴(图7 )。风府穴 在项部,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凹陷中, 属督脉。击打此穴可令对方晕厥倒地。
要点:硬打硬进,贴身进肘,顾打合一, 旋腰发劲。
金蝉脱売一击太阳
乙方(白衣者)偷袭甲(蓝衣者),以 双手紧锁甲方腰部(图8 ),甲双手下挣以卸 乙之僵劲(图9 ),同时身形抖动速以右肘后 摆乙面颊部之太阳穴(图10)。击打此穴轻 者头晕目眩,重者使人毙命。
要点: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 动。身形抖颤,劲至肘尖。此式又称虎抖毛。
三、摔法
摆肘橫摔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手探乙方(白 衣者)之虚实(图11),甲方速上后步管住 对方前腿,双手捋抱乙方手腕,以左肘尖靠 住乙方大臂(图12),甲方身形后转以肘的 摆劲将对方扔出(图13)。
要点:甲方肱骨与股骨形成相反的螺旋 劲,后脚自转带动腰的公转加大运动的旋转劲。
砍颈钩路样
甲方(蓝衣者)以右式,跃手上后脚直 接攻乙方(白衣者)之下盘(图14~15 ), 甲方攻其不备以左手横砍乙方颈部,同时后 脚钩踢其前腿(图16 ),令其倒地。
要点:捋手时斜向下带,破坏对方的中 心。钩踢斜向上,砍颈斜向下,形成相合的 交叉合劲。
转身扣步大挥
甲方(蓝衣者)跃手直接攻击乙方(白衣者)(图丨7 ),甲方以绞手式化解乙方僵 劲,同时上前步于乙方后侧(图18),甲身 形倒转,以左脚扣乙方后步与左臂形成交叉 的杠杆劲(图19 )。这时甲方身法抖动迅即 将乙方摔出(图20)。
要点:“三回九转是一式”,说的就是这 种大转劲。身法旋转时要缩身,后脚扣住对 方后腿,以固其根。
四、擒拿——点穴闭脉
美女艳花瓶
甲、乙双方抢手,甲(蓝衣者) 身法右转(图21 ),并速上后脚扣步, 以鹰爪手擒抓乙方(白衣者)之手腕 内关穴(图22),甲方以双手反旋乙 方手腕向里合抱(图23),致其疼痛 难忍。若加上身法的后摆劲,足以废 其手腕。(实战时因身法旋转如抱瓶 状,姿态优美,故美其名曰“美女抱 花瓶”。——《武当洪拳擒拿摘要》
金丝缠麻
乙方(白衣者)以右手正抓甲方(蓝 衣者)右手腕不丢(图24),甲手臂内旋向 怀里拉,同时以左手紧扣乙方右手背(图 25),甲方速上前步贴近乙之中线,右手腕外旋以小指顺缠乙方之手腕,令其骨痛钻心 (图26 )。(实战多用于攻其不备。金丝缠腕 有顺缠、逆缠、大缠、小缠,武当洪拳中有 搭桥缠法,即接对方的手搭于我手背上借势 顺缠法。——《武当洪拳擒拿摘要》)
浏览9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