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截拳道仿生要义

李小龙在创立截拳道的过程中,自身已经具备了很多优点和过人之处,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 善于汲取别人或别的功夫流派的特长。而且一般人很难联想到,截拳道竟与仿生武术,也就是与传 统的象形拳有很大的联系。

在传统武术或传统技击术中,象形拳是一种由模仿各种动物的神形,以及表现古代某些特定人 物形象的动作而组合成的拳术。同时象形拳又分象形、取意两种。前者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 为主,而追求形象,因此技击性较差,故李小龙对此没有吸取与采用;后者则取意于动物的搏击特长 来充实动作,因此技击性较强,这也是李小龙汲取与借鉴仿生武术或象形武术的重点所在。李小龙 多次说过:“为了制造心理震撼的作用以吓阻对方,可以宛如猛兽一般地大胆行动,变可以学会象狐 狸一般的聪明、猫一般的敏捷、眼镜蛇一样的凶狠与迅猛。”

李小龙在给自己的学生做示范时,曾多次谈到了猫,因为猫这种动物对李小龙的武道与哲学观 念的影响很大,以致于在自己的顶峰巨作《猛龙过江》中的最精彩的打斗部分里,把猫也穿插了进 去,让猫作了自己与劳力士火拼时的“观众”。在搏击训练中,他曾说过:“大家可能会留意,当一只 猫在预备扑击时,它会把背部弯起,它的姿势便好象我们的预备搏击动作,两边脸庞受到了两肩的 保护,胸部和身体受到了手肘与手臂的保护,只有头的上部和下体以下两肢较为受敌,但只要小心 防护,敌人也是无计可施的,所以只有‘猫’的防护姿势才是最安全的姿势。”

猫一被碰到,就把身体在瞬间缩成一团,以便利用反作用力逃跑或反扑。把身体缩回来,再弹出去,在任何技击运动中这种动作都很重要。截拳道中有一种称之为“自动反应”的本能,必须具 备。这种反应是整体反应,即对身体的各部分都要注意到,如只是局部的反应,就不是这种自动反 应的本能状态。例如,当对方用重腿攻来时,如只是手有反应,仅用手格挡,结果会被踢到脸上。如 果整个身体都有反应,那么对付对方的腿功就算不了什么。因为只要本能的腰部稍一变化,不论什 么踢,还是什么拳打,在自己面前都会变得软弱无力。上述动作如能完整地做出,则自己的身体就 与猫很相近。另外,当对方从外面踢过来或突然袭击过来时,一瞬间把身体团缩起来也可躲避灾 难,因此把身体收缩成猫状体态的锻炼,在搏击中是不可少的。

关于猫的搏斗形态,李小龙还作了如下解释:猫和狗的争斗对学习搏击术的人来说具有启发意 义。猫狗打斗,狗倚仗身体大,便用嘴突然去咬。尽管如此,猫把前足抬起,身体灵活的闪避,使狗 两三个回合的攻击都不能成功。在这里,狗的优势是以四足平稳地放在地上,力量强,但前冲预动 大,容易暴露自己的意图;猫以后脚为点,身体可自由移动,占有机动灵活的优势。在搏击中,如果 人像狗那样只是把嘴与脸向前突进,必定要失败。当然,如不能像猫那样上肢与腰部保持灵活性, 也就不能防御住对方的攻击。所以,我们的手要象猫的前足一样灵活,且又要象老虎的前足一样威 武有力。

三、 截拳道的中线攻守法

在截拳道中攻守抢中线,集中于中央突破”,为拳理要诀之一。截拳道技巧的施展虽趋向于 简捷、直接,但这一切均是以“攻守抢中线,集中于中央突然”的拳理为基础。

李小龙的这一技击要诀取自于南派名术m春拳。所谓中线则是虚设在人体中央的虚线,它是 以鼻脐为基准至重心的联线部位,这条线上可以说分布了全身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部位。两眼、咽 喉、心脏、会阴,背后则有后颈、后心、命门、尾闾。李小龙认为,如果以上这些部位其中任何一个部 位遭受到有效的打击,都会对被击打者造成极大程度的损害。另外,身体的平衡也会因此受到极大 的影响和破坏,以致使被攻击者难以正常施展出自己应有的攻防策略和技巧。

在实战搏击中,强调侧身对敌,以使自身的中线远离对手,并且垂肘护肋使自身无破绽,这是i 永春拳或截拳道中先护自身中线,然后再攻取对手中线的应用原则。在对抗训练中,中线是攻防的 重心,当我方侧身而立时,不但使中线远离对手,且使受敌面积大大缩小。当对方出招攻来时,也不 外乎从左右、上下、归中三路而来,我方只要把对方的拳脚挡出中线外,从身边擦过即可。

在搏斗中,李小龙常习惯的垂肘护肋,即使在攻击时也都是采用引人化开的手法,使自身更加 接近对方。再者,李小龙的出手一般都不很长,从而能在护好自己两肋的基础上进行拼搏。此外, 肘不离肋的另一作用是,手不易让对方擒拿住,即使被拿要解救时也容易。当李小龙欲打击对方的 中线要害时,可先用引进的手法使对方重心前倾,此时对方的中线会更加贴近于我方,然后我方在 将对方手脚化出我方中线的同时,出招重创对方的中线要害处,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

有时,可先用弧线动作去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当对方因注意力分散而暴露出中线要害时,乘机 用简捷、凶狠的近身动作在重击其中线致命要害处,攻敌以措手不及。在截拳道中,中线原理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技击训练中,均要求练习者注意自身的中线,以利于掌握平衡,提高动作速 度,强化招式劲道等。

四、 截拳道的攻守同步打击法

在一些功夫流派中,常把理论技术分为进攻与防御两部分去教授学员,这样容易造成练习者的 错误理解。李小龙提倡与推广的是,攻防同步打击或攻防合一打击。李小龙曾经说过,任何有过技 击经验的习武者都知道,如动作连贯性不好,则易于被对手所乘。再者,截拳道力求以攻势来制止 对方的攻势,并击败对手。

在南派拳术中,有句技击名言叫“有桥过桥,无桥搭桥”。意思是说,如对方向己方发起攻击时, 我方可出手将其挡住并制服;若对方静止不攻时,我方可运用虚招引蛇出洞,然后搭住制服。截拳 道对这句话发挥得很好。南派拳术善近战,因此采用以静制动的原则,将有利于引进化开的进击。

李小龙曾说过,攻守抢中线是技击理论中强调的,而攻防同步则是技击实战的一种技法应用的 原则。在这里,除了攻守抢中线所强调的以外,攻防同步这种打击法亦特别要求的是,应在对方进 攻后,己方才攻防同步的敏捷出击,即“后发而先至”,在对方的意料之外而得手。所以,这是一种典 型的以静制动的有效的技击法。它的特点是由于己方的反应与反击速度快,因此对手根本就没有 机会能再发起连续攻击。由于己方是攻防同步地进行,故不但控制和束缚了对手,而且节约了时 间,能在敌方旧力已尽而新力未生之时,一下子打到其中线要害处,使对方不但没有变化的机会,还 会因受重创而再无还手之力。当然,以上所述,也是攻守抢中线与攻防同步技击法密切配合的结 果。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攻防同步不但要两手同时攻防,并视情况应能达到无论双手、单手、单脚或 拳脚的组合应用时,都能够做到攻防同步、连消带打、自然而然的高深境界。在搏击中,这种技法的 破坏力来自于反击者的打击力和攻击者冲击力,所以当力点接触到对手的要害部位后,其打击效果 将是致命的。

五、截拳道阻击打击法

在截拳道中,阻止打击法是在对方攻击的同时,把握时机予以打击的方法。它可预先在对方的 攻击路线上予以消截与牵制,即所谓的连削带打与截击。

阻止打击,需在对方攻击之同时予以阻击。其方式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也可是踏前,出脚与 出拳反击相结合。但应先以虚招虚晃或以破绽诱敌,或者是在两动作之间及时进行阻击,使对方无 法施展其技、战术。在搏斗中,阻止打击系一极佳的防御方法,因为它可在破坏对方攻击的同时去 攻击对方要害部位与空门,并可用来对付攻击优于防御的对手,或在对方贴近时给予其迎击重创。

李小龙还曾说过,正确的取准距离和把握时机及快捷有力的动作,是自己有效的运用阻止打击 法成功的秘诀。而且阻止打击法是以直拳或前脚为之,因为这样的技法突发性强。当然作为战术, 亦可配合下闪或滑步时去做动作。换言之,阻击打击法经常需配合身体的闪转、移步,来控制对方 的出手。

一个拳手欲使自己取胜需训练自己可以在任何时间内,以任何动作做阻止打击的本领。有效 的阻止打击法,不但可以消解对方的攻击和籍此重击对方,而且具有使对方信心大失的效果。因 此,李小龙建议自己的学生不妨由不同的角度来练习快速而准确的阻止打击法。

在剧烈搏击中,李小龙经常运用的阻止打击的时机有:

当对方向前移步准备攻击时;

当对方的攻击意图暴露出来时;

当对方的攻击动作刚刚起动时;

当对方的攻击动作到达半途时;

当对方的手臂与腿膝犹弯曲时;

当对方的动作幅度过大时;

当对方的动作的惯性过大而收不住手脚时;

当对方的动作方向与角度不当之时;

当对方缺乏灵活与机动性时;

当对方因受挫而缺乏主动性时。

不过,倘若不先控制好对方的动作,或看清对方双手的位置,而贸然加以阻止,均是不智的。因 此,一个聪慧的搏击者需具备有耐心,且能够有条不紊地活用各种方法。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李小龙认为阻止打击法并不是单纯的防御技巧,而是拳手善于发现并利用 对手的攻击意图和行动,来成功的达到己方争取主动和“后人发、先人制”的高深的技击艺术。所 以,李小龙要求习者除了要练就高深技巧和完美的动作处,还必须勤加磨练一些必备的战术素质。

最后,用李小龙的一句技击名言来做本段的结束语:“一个成功的阻止打击,常在于巧妙地隐匿 自己的真正意图,来诱使对方冒然攻击,使对方在无良好的防御的情况下突遭痛击而倒地落败。”

浏览6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