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咏春拳搏击防守基本要求
当理解咏春拳搏击攻防基本概念和要求时,就知道防守在咏春拳搏击中的重要作用了。 咏春拳搏击的基本技术和战术都要求首先对对方的动作防守、避开对方的攻击,然后寻机打 击对手。因此,掌握防守技法的好坏也反映了练习者的咏春拳搏击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的高 低。
―、摆桩桩式姿势
摆桩桩式姿势是学习咏春拳搏击所有进攻和防守的最基本姿势,也是咏春拳特有的姿 势,它要求练习者必须做到摆粧粧式姿势中所要求的一切细微之处。可以说摆桩桩式姿势是 咏春拳一切技艺的基础。
实际上咏春拳搏击中防守的变化姿势均是由摆桩桩式衍变形成的,例如:摊手、伏手、 膀手、耕手等,并可由摆桩的前后脚变势形成左右的摆桩消解千变万化的防守姿势(图1、 图2)

二、防守的原理
咏春拳搏击防守的目的是为了不被对方击中,并为攻击、反击创造有利条件。在拳脚齐 用的立体进攻的咏春拳搏击中,培养练习者全面紧凑、无隙可击的防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 本训练。搏击时,任何一方都会靠近攻击对方,但要很好地避开打击,则需要相当技巧。因 此,咏春拳强调唯有将防守练习精纯至本能动作,方可全力以赴地发起攻势。这样的话,对 手面对你的连消带打的迅猛攻势,当即会手忙脚乱、一败涂地。防守技巧也是优秀搏击家所 必须熟练掌握的技巧,以使自己形成一个好的坚固的防御体系,此对于搏击或自卫均具有现 实的意义,并可利于练习者较好地发挥咏春拳搏击攻守技法。
咏春拳给人们最大的印象就是“招法快如闪电”及“手法之防护风雨而不透”的表现。 如何才能做到手法的密集而有效地防护呢?这就需要来研究咏春拳"挡四门”原理了,在这 里且简称为“四门”原理,其他形式的防守技法均由其衍变形成。
“四门”,也就是在身体的正面画出一个四方形,然后再在此四方形内划分出4块面积 均等的方形区域作为对方攻来时各种格挡法的依据(图1,图2)。此“四门”之标准是高不 过眉、宽不过两肩、低不过腿。
具体施用标准如下:
前手的上半侧为“高外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攻向我方头部右侧的打击动作, 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包括拳或掌)向此处攻来时,我方都可用前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
后手的上半侧为“高内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敌方攻向我方头部左侧的打击 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向此处攻来,我方都可用后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或挡向右 侧。记住,此时须一手防御另一手迅即攻击,亦即做到“攻守合一”,在手部格挡的同时, 身体尽量不要有左右摆动动作,以免影响自己的重心平衡。
前手的下半侧为“低外侧门”。主要用前手之外腕部来做短促快速的格挡动作, 也就是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己方右肋、右腰等右侧要害处的打击动作,例如可用来防御对方的 低位拳法或快速踢击动作。
后手的下半侧为“低内侧门”。主要用来防御对方攻向我方身体左侧要害处的攻 击,例如用来格挡其低位拳法或是中路踢法等,挡触的部位仍然是外腕部(腕骨下),在实 战中运用本动作时应做“双手同步动作”,也就是左手挡出的同时,右手也果断出击并准确 击中了对手。
三、防守的基本原则
咏春拳搏击术总结了以下一些防守的最基本原则.如能正确运用和掌握这些原则,有助 于练习者应付对方各种形式的攻击。
防守的基本原则:
(1 )由摆桩桩式开始和结束攻守动作。实战时,要随时保持摆桩桩式,因为摆粧桩式 本身就是最安全的防守姿势,无论是在攻击或防守前后,都必须保持或及时恢复摆粧桩式。 并以摆桩桩式防守时,有立即反击的意识。
不断展开走马步法灵活移动。与对手对峙时,要不断展开步法移动,不给对手固 定目标,并伺机攻击对手。
始终从容冷静和谨慎行动。保持随时地洞察对方动向和招数的能力,鉴别对方动 作的真伪,方可使自己在对方的拳脚动作之下,以泰然处之,并随时自然流畅地做出防守动 作,乘隙有力地实施反击。
掌握中线原理的运用。中线,即虚设于人体中央的中心线。无论处于何时,搏击 者前手和前臂要始终保持在对方的中收线上,即拳头要经常保持在双方鼻子的连线上。这样 做的作用在于,在中线要害设置障碍,来迫使对方攻击在此范围之外。同时,中线上的手臂 向左向右均可以最短的距离移动而进行高效的防守。
四肢与身体协调配合防守。咏春拳搏击实战时,多样化的攻击形式决定了搏击者 必须采用多样化、手脚配合、立体综合性的防御手段,以保证防守的严密稳固。如果仅用身 体某一肢节或较单调技法防守,未免会出现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阵势。
防守的动作要讲究化力技巧和效果。咏春拳搏击实战中,要做到成功的防守,则 整个防守技术动作中,不仅全身要协调,且腿、脚的快速移动、变动和稳固支撑以及动作用 力方向、腰的转动、肘关节的配合等环节均需注意。防守中抗击大力攻击时,下肢站位要 稳。要善于运用自身关节骨骼的硬度和力度,格挡对手的薄弱环节,造成对方攻击关节或肌 肉的损伤疼痛,削弱对方的锐气。防守接触瞬间,要特别注意避免与对手正面的冲撞,要善 于利用腰部的转动、步法的移动、手法的旋转来化解对方的攻击力。
防守技术运用要随势随机应变。咏春拳技法搏击对付各种攻击,也有不同的拆解 方法,不同的防守技术,可以达到同一个防守的目的,因此应根据对手的攻击动作采用不同 的且自己擅长的防守技术。而这就要求搏击者具备全面的防守技术,并对攻击和防守技术相 当熟悉。
四、防守技法分类
咏春拳搏击防守技法因进攻技法的各种攻击形式,而形成对付各种攻击形式的防守之 法。为了使用防守技法之名和具体技术,不令练习者陷入混乱或无秩序中,我们将咏春拳搏 击防守技法分为接触防守技法、非接触防守技法和综合防守技法三大类,以使防守技法更加 简洁明了。
防守技法分类:
(1 )接触防守技法
包括摊手、伏手、膀手、拍手等。
(2 )非接触防守技法
包括步法防护、闪躲等。
(3 )综合防守技法
包括接触防守技法和非接触防守技法等类型的防守技术的整体综合性运用,以此形成立 体的咏春拳搏击防守技法。
第三节咏春拳搏击防守技法
咏春拳搏击术,根据咏春拳小念头、标指、寻桥的攻守技术和咏春拳理论构成了咏春拳 搏击以注重中线、埋肘、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为特点形成的摊手、 伏手、膀手、截脚类的防守技法,使咏春拳搏击攻守技法可以在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_、摊手技术
(—)前手摊手
(1)动作
由摆桩起,左手由拳变掌以腕内侧为力点由胸前向中线摊出,左臂屈肘、归肘,肘离身 约18厘米,右手握拳保持防护或随时做准备出击,自然呼吸,劲力达腕内侧,眼视前方,动 作完成可迅速由掌变势成握拳恢复摆桩桩式(图3〜图6,图7为正视前手摊手动作)。
(2)要领
保持正确摆桩桩 式和警觉之心随时准备 动作;前手做摊手时, 直接由拳成掌摊出;摊 手动作要在中线上;前 手做摊手,后手握拳保 持防护不变;前手成摊 手,以腕内侧为力点有 摊挡防御消解意识;桩 马随势保持稳定、灵 活;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后手摊手
- 动作
由摆粧起,其动作过程与前手 摊手相同,唯用后手(右手)动作 时,右手向中线前摊出,左手握拳 则后收护于胸前(图8~图10,图11 为正视右手摊手动作)。
摊手除了可以前、后手单手做 动作,也可以双手同时出击形成双 摊手动作。
或者在正身钳阳马势时做左、
右手摊手动作,具体动作细节可以 参阅小念头拳术套路的相关内容。
- 要领
后手摊手与前后摊手动作要领相同,唯以后手做动作,前、后手姿势稍有变化。
(三)摊手说明
摊手,除了在左右脚前后摆置的摆桩桩式进行的搏击实战标准动作之外,还可以由 正身钳阳马势或其他形式的摆桩进行练习,无论采取哪种开始的预备式练习,都要先掌握 基本的标准摆桩式摊手动作练习,然后可以根据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姿势练习。
摊手是咏春拳搏击实战中配 合使用最多的手法。在一定意义 上讲,摊手就是松手放手之意, 而在咏春中所谓的摊手是指摊开 对方攻击的拳脚。摊手是顺应对 方的攻击而变的,所以在咏春拳 中摊手属被动手法,而不是主动 的。
摊手用途主要有两种,即防 守和进攻。至于攻防之间的变换 就变化无穷了。要在实战中与搏 11斗现场的对手力度、角度、力向同自己本身的判断、皮肤敏感等决定,现场是无法估计的,因此,自己对咏春拳越熟练,功 '底越深,变化就越多。

简单来说,摊手在以横制直时则来者留之,有如压缩了的弹簧。在用于破中路时,假设 当对方以中路直拳进攻,摊手仅以极少的动作就可以化解
3例如:对方以右手中路直拳偏外 线进攻,出左摊手破中即可化解同时抢占中门还击。对方以右手中路直拳偏内线进攻,出左 摊手化桥搭对方外桥向下,改变对方进攻路线,同时抢占中门还击。摊手可以作战前姿势, 守中之用。由摊手用于攻击时可以上步纪颈、打头;或可以接手拦桥摊手探敌势。手法可有 多种变化,如由摊手变势成膀手、伏手、标指、推掌、冲捶等。至于摊手的诸多用途需要深 入的体悟方可知其意义。
能够做好基本的前、后摊手动作细节后,就开始慢慢练习吧。一开始练不需要太快,一 两秒一摊手都没问题的,最重要的是把动作做到标准,咏春拳打得好与不好在动作上不会差 很多,都是差一点点的,
(四)摊手运用
- 内门摊手
-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 中,甲方欲向乙方逼近 时(图12),乙方抢先 发动攻击,出右拳直捣 向甲方上路,甲方反应 迅速以左手成摊手顺乙 方拳法攻势向左方消解 其拳力,同时右手成冲 捶打向乙方面门(图 13、图14);或者用右 手冲捶打向乙方胸部均 可(图15)
- 说明
以摆桩桩式的前手成摊手消卸对方直线拳法攻击时,此时前手成了内门摊手消解手法, 并配合冲捶打击,形成的“消打同时”的攻守配合动作,这是咏春拳摊手配合冲捶的常用攻 守搏击技术
- 外门摊手
(1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 (图16),乙方突发右 拳击向甲方中路,甲方 迅速以右手变势成摊手 顺乙方右拳攻势由外门 摊挡消卸其拳力,并迫 使乙方右拳改变方向, 同时左手成冲捶猛击 乙方右面部(图17、图 18)

(2 )说明
外门摊手配合冲捶打法,也同样是“消打同时”配合 法。只是由外门实施摊手消解配合拳法同时攻击。
3.上路摊手
(1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中,乙方突发右拳横扫甲方上路,甲 方看准乙方动向迅速进马以朝面追形之势面对乙方变化, 紧跟左手成上路(高位)摊手消解乙方右拳势,同时右手 成冲捶直捣向乙方面门或下颏部位(图19~图21 )。
(2 )说明
摊手,除了可以在中路实施摊挡消卸,也可以进行上路的高位摊挡消卸防守动作。 且上路的摊手动作多用于摊挡 横向的摆拳、勾拳或扫腿类的 踢法。
二'伏手技术
(一)前手伏手
(1 )动作
由摆桩起,左手由拳变勾
(2 )要领
保持正确的摆粧桩式以 备随时变势;由拳变钩形掌快 速、灵巧;伏手时以腕背为力 点前下伏压;成伏手手形时要 有伏压消解防御之意识;前后 成伏手时,后手握拳不变保持 防护之意;桩马随手法的变化 保持稳定不变;精神与技法融 合为一地做动作。屈掌以腕背为力点,直线向前 成伏压状,后肘距心窝约18厘 米,腕内屈、归肘,右手握拳 保持防护或随时做准备出击,
自然呼吸,劲力达腕背,眼视 前方,动作完成可迅速由掌变 势成握拳恢复摆粧桩式(图 22~图25,图26为正视前手伏 手动作)。

(2 )要领
保持正确的摆粧桩式以 备随时变势;由拳变钩形掌快 速、灵巧;伏手时以腕背为力 点前下伏压;成伏手手形时要 有伏压消解防御之意识;前后 成伏手时,后手握拳不变保持 防护之意;桩马随手法的变化 保持稳定不变;精神与技法融 合为一地做动作。
(二)后手伏手
(1)动作
由摆桩起,后手伏手动作过程与前手伏手基本相同, 唯用后手(右手)动作时,右手向中线前伏压出,左手握 拳则后收护于胸前(图27~图29,图30为正视右手伏手动 作)。
伏手除了在摆桩式情 况下动作,也可在正身钳 阳马势时做左、右手伏手 动作,具体动作细节可以 参阅小念头拳术套路的相 关内容。 &
(2)要领
后手伏手与前后伏手动作要领相同,唯以后手做动 作,前、后手姿势稍有变化。
(三)伏手说明
伏手,也是咏春拳搏击防守技法中基本的防护消解手 法。伏手是咏春拳中以肘底小臂的滚动为轴心,完成定力 卸力的一种运动方式,这种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建立在腰马整体的转动范围之内,伏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感应对方的攻击劲道,随着对方收势之 力迅速跟进,形成彼收我发的攻击效果,伏手的形成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训练途径,即:一种 是以小臂的转动完成的手形,是以手掌自然张开为主;而另一种则是以肘底的定力完成的手 形,是以腕部内扣为主。两种不同的伏手在训练与实用中有着不同的实际效应。

咏春拳伏手动作可以是护手的变势,亦蕴含控制之意,为摊、膀、伏三大手法之一,妙 用无常也可以是无穷的。伏手在小念头套路中不只是可以锻炼内力,且同样锻炼了攻守合一 的功效。
伏手在咏春拳搏击中实际运用时,是在接桥之时变换手法,控敌之桥手,封死对方的变 化(常要求一控二,甚至控制对方重心),为同时之破桥作保障。大致而言,以手臂接桥为 膀,手心向上接桥为摊,手心向下、向前、向左、向右接桥控桥即为伏手,内中精义,须在 黐手中体会,仅用言语难以尽述。至于小念头中的伏手练法为钩形伏推出,是为了阐述和锻 炼体会中线原理,使练习者明白守中、用中、破中的基本法度,养成归中(归肘)的良好习 惯。还有一个重要秘密是结体。当练习者将小念头中伏手动作定住,练习者就会体会到自己 的手臂内侧及胸腹内侧都处于放松状态,而手臂外侧.身体背侧以至下肢背侧都同时处于一 种拉抻、撑张、绷紧的状态,此即是所谓的阴松阳紧。这是咏春拳发力的基本诀窍之一,关 系到攻击力度、攻击的效果如何。
因此,可以说咏春拳伏手,既是功法,又是打法,在功法上则为结体,在打法上则为控 桥。功技合一,妙用无穷。运用之时,并不拘泥于手形如何,咏春打的是本能反应,手形变 化无可无不可,一切以效果为原则,并视一切拘泥成法为原则性错误,无形之形、无式之式 才是搏击的根本。
(四)伏手运用
伏手
(1)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图31 ),乙方逼近甲方同时 发出左拳直击向甲方中路,甲方迅速以左手变势成伏 手以肘底力配合腕力伏乐挡阻乙方左拳臂,迫使乙方 左拳改变力度或方向,甲方乘机发右冲捶直击乙方中 线胸腹部(图32、图:B)。
(2 )说明
伏手,在搏击实战中具体运用时要随战况变化使 伏手的动作手形成自然掌或伏手形伏压消解,不能固 定非要做钩形手形.要灵活运用手形达到消解防守的 效果

三、膀手技术
(—)前手膀手
- 动作
由摆桩起,左臂稍下落(落膊),左拳变掌,臂 内旋,以腕内侧为力点,从心窝前面向内旋做膀手,屈 臂、前臂向外倾斜,屈腕、掌背向右,掌指向前,左外 前臂对正心窝,落膊;右手握拳保持防护或随时做准备 出击;自然呼吸,劲力达腕背,眼视前方,动作完成可 迅速由掌变势成握拳恢复摆粧粧式(图34~图36,图37为 正视左手膀手动作)。
要领
保持正确的摆粧桩式随 时准备变式膀手动作;前手 做膀手时,以指尖领劲,小 臂内旋,旋向体前侧;指尖 微有向下旋领,大小臂与胸 间成为一拱形间架结构;膀 手要有意在旋转出至中线消 解之意;整个前手手臂旋出 做膀手要直接、快速、放松地完成;前手旋出做膀手,后手保持防护不变;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后手膀手
(1)动作
由摆粧起,后手膀手动作过 程与前手膀手基本相同,唯用后 手(右手)动作时,右手向胸則 旋出成膀手,左手握拳则后收护 于胸前(图38~图40,图41为正视 右手膀手动作)。
膀手除了在摆桩式情况下 动作,也可在正身钳阳马势时做 左、右手膀手动作,具体动作细 节可以参阅小念头拳术套路的相 关内容。
(2 )要领
后手膀手与前后膀手动作要 领相同,唯以后手做动作,前、 后手姿势稍有变化,即做后手膀 手时,前手适当后握拳保持防护 或随时准备出击。

(三)膀手说明 膀手,是咏春拳搏击中最为 突出性的防守性手法。膀手就是 运用臂膀之力。在咏春拳小念头 中出现的膀手是指对于强大有力 的攻击来不及反击时临时采用的
一种防御手段。
具体做膀手动作时,则是以指尖领劲,小臂内旋,旋向体前侧,指尖微有向下旋领,大 小臂与胸间成为一拱形间架结构,其意在将敌桥手旋转出我方中线,然后转腕变底掌从中线 打出,圈手收拳。膀手除防守外,也是极厉害的攻击武器。
或有人可能误以为膀手仅是消极的防守动作,事实上并非如此。膀手是以脚跟为轴, 臂走螺旋,为绷劲加上旋转之力,且手掌可随时成标指或底掌攻击,小臂可黐可弹,可化可
发,大臂及肩可挤可靠这也是咏春拳拳无拳势、法无定法,不讲招式、只讲法度,以无限 无法、破千招万法的体现。
膀手在咏春拳散打搏击中运用时,不仅可以用来接力控势,且膀手这种旋转的螺旋力动 作以手臂、肩、肘、腕关节的轨迹重叠复合,拧钻裹栽之势,可使全身力量聚为一点,而将这 一点放在对手身上,其力自然增强。因此,膀手可为走力法,可为聚力法,更可为发力法。
膀手在实战中运用熟练时,不必强分高、中、低膀手,只要臂走螺旋,身走螺旋,即可 归为膀手,也不必强分是打是接,是人打我化,还是我打人受,力点在桥面还是在拳面。只 要螺旋力之法度不乱即可。
咏春拳膀手和摊手相同,均是攻防合一的手法,两手法都是以全身走螺旋。且两手出 击时,可不用回 手变换攻击(包 含着中线原理、
直线原理概念,
并且有一指半 步,分秒必争的 格斗时机把握概 念),近身距离 可变肘攻击。关 键是练习者必须 要通过长时间的 黐手对练来训练 出良好的条件反射反应,以便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出相应 反应,方可使膀手得到较好的发挥
;(四)膀手运用
1.膀手消解拳攻
(1)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乙方抢先发动攻势,右手拳 直击向甲方中路,甲方来不及防守时顺势以左臂内旋 成膀手消卸乙方右拳拳力,迫使乙方出拳改变方向或 落空(图42~图44 )。
且膀手也可以由正身钳阳马(或摆粧)旋臂 成膀手消解乙方的左、右手拳法的攻势(图45〜图47 )
0(2 )说明
膀手在实战中用于消卸直线拳法攻势,多是属于 中路或上路膀手消解防守法,消解卸力要注意掌握好 时机.消解防守同时随时准备变势出击,或配合另一 手实施攻击。
2.膀手消解腿攻 (1 )动作
甲方与乙方交战中,乙方起腿旋踢或横踢向甲方 中路或上路时,甲方反应及时下旋转左臂成膀手消卸 乙方腿法攻势(图48~图50 )。

(2 )说明 膀手消卸腿攻时, 是以膀手的手臂旋转成 外突角形结构,达到 消卸抵御腿攻,并可配 合拍手形成最佳消解防 御,且左、右手均可做 膀手消解动作。
四、拍手技术
(1 )动作
由摆粧起,左手 由拳变掌,左掌以肘为 支点,以掌根为力点向 右猝然拍击出,掌心朝 右;右手握拳保持防护 或随时做准备出击;自 然呼吸,劲力达腕内侧 及掌背,眼视前方,动作完成可迅速由掌变势成握拳恢复摆桩粧式(图51~图 53,图54为正视前左手拍手动作)。
(2 )要领
保持正确的摆桩桩式和放松手腕以备随时动作; 手可自然成掌或成柳叶掌均可;向右侧拍击时,左掌 以肘为支点动作;充分利用手臂短促爆发抖动力动作 拍击;拍击的动作幅度不要过大;整个动作猝然、直 接、灵巧;左手拍击时,右手保持防护或随时准备出 击;桩马保持稳定和灵活;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 动作。

(二)后手拍手
(1 )动作
由摆桩起,后手拍手动作过程与前手拍手基本相同, 唯用后手(右手)动作时,右手向左侧拍击出,左手握拳 不必后收护于胸前(图55~图57,图58为正视右手拍手动 作)。
拍手和其他消解防守动作一样,除了在摆桩式情况下动 作,也可在正身钳阳马势时做左、右手拍手动作。
(2)要领
后手拍手与前手拍手动作要领相同,唯以后手做动作, 54前、后手姿势稍有变化,即做后手拍手时,前手握拳保持防
护或随时准备出击。
(三)拍手说明
拍手,可用于主动或被动防御消解直线手法或腿法的 攻击。在咏春拳散打中,多用于防御消解对方向我方面部 的拳法攻击,这种防守手法在搏击中可以经常被应用着。
拍手,即仅用手掌把对方击来的拳(或脚)向侧面拍 开,适应防御突然性的或快速的攻击,这种防守手法结构 简单、体力消耗小。运用拍击时,拍击对方的部位以前臂 或腕为主,同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肘为支点,并充分 利用手臂短促爆发力和抖动力动作,快速准确地拍击。
运用拍手防守时,左右手均可动作,并可在拍击的同 时随时实施攻击或反击。讲究快速、直接的咏春拳散打技法,在运用拍手时多是配合攻击的动作同时进行,即消打同时,也是对咏春拳四门挡法的最 好体现的防守手法,例如内门或外门拍手动作。

四)拍手运用
- 拍手横拍消解拳攻
(1)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乙方抢先发动攻势,以右拳直击向甲方上路,甲方反应迅速以左手 成拍手拍挡乙方右腕臂,迫使乙方右拳改变方向,甲方同时右手握拳成冲捶直击向乙方面门 (图 59~图61 )。
(2)说明
拍手成横向拍挡消解对方拳法攻势时,拍击动作要快速、准确,同时另一手配合打击, 以形成消打同时动作。

- 向下拍手消解
(1 )动作
甲方与乙方互相逼近时,乙方发出掌法击向甲方中路,甲方反应迅速以左手成拍手向下 拍挡乙方左手腕臂,同时配合进马发出右手冲捶直捣乙方胸部(图62~图64)。
(2 >说明
拍手时,如果有进马或前后脚形式的摆桩要注意内、外门拍手与攻击的手法要同时进 行,达到消打同时的作用。

五、耕手技术
(一)向左耕手
(1)动作
由摆桩起,两臂同时归肘向 左摆,以左腕外侧为力点向左 割,以右下前臂(小臂、二桐手 之意)为力点向左做拨肘;左 右肘各离心窝18~20厘米,左腕 背、右下二桐手与心窝同高;右 下二桐手比左上二桐手高约3厘 米,自然呼吸,劲力达左腕外侧 及右肘臂,眼视前方,动作完成 可迅速转换为握拳恢复摆桩粧式 (图65~图68,图69为正视向左 耕手动作)。
(2)要领
保持摆粧桩式随时准备两手切换变势;向左耕手时.左手内翻向外圈割;右手同时以肘 臂向左拨肘;左、右手同时在胸前中线切换动作;两手变势成耕手时,桩马随势保持不动;

左、右手配合放松、快速完成耕手•,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 做动作。
(二) 向右耕手
- 动作
由摆桩起,两臂同时归肘向右摆,以右腕外侧为力点向 右割,以左肘臂(下二桐手)为力点做拨肘;左手在上,右 手在下(图70~图72,图73为正视向右耕手动作)。
- 要领
向右耕手与向左耕手动作要领相同,唯以两手在中线切 换向右成耕拦状。
(三) 耕手说明
耕手,为咏春拳的代表手法之一,特点在于中线切面转换手桥达到消解防守的目的。
耕手,就是以左、右手在胸前中线切换成上下拦截的防守手法,是用一手腕的外侧配合 另一肘臂形成以三角形般达到卸力的结构。
耕手在咏春拳散打搏击实战中运用时,有时可以单手成耕手运用,即用一手做割手向外 割挡开对方的拳或脚的攻势,有时也可以两手配合耕拦对方攻击力较大的腿法攻势

(四}耕手运用 耕手消解腿攻
(1)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乙方突然发动腿法攻势,迅速起右腿脚扫踢向甲方上路或中路,甲被消卸掉。
方迅速变势以两手上下切换成耕手,迎挡消卸乙方右腿力量,迫使乙方起腿落空,并可乘势 配合手法攻击乙方(图74~图76 )。
(2 )说明
耕手运用时,除了以两手配合达到耕拦的效果,也可以用两手呈上下耕手状,消卸腿法 的攻势,以上下耕手的结构迫使击来的腿脚陷人这个耕拦的三角形凹中,使攻击腿法的力量
浏览2,2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