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出手强调转腕旋膀,劲走螺旋 旋转能够使物体 运动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产生远比直线运动力置 大得多的螺旋力。例如:步枪枪膛有了来福线以后,弹丸脱 离枪口时,围绕弹轴旋转的速度是每秒钟三千多转,只有这 样高速度的旋转,弹丸飞行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而且能 达到一千二百米以上的射程。人体运动当然不可能有这样高 速度的旋转,但利用螺旋力的原理却是相同的。于螺旋力 的线路远较直进直出的用力线路为长,因之小小螺旋“千斤 顶”,就能把一辆汽车顶起来。在推手中就是要充分利用人 体关节的圆转性能,不论直横出手,无不转腕旋膀,并利用 两臂回环和肢体转圈产生的螺旋力来发劲。所谓“初学知划 圈,再学明缠绕”,其中都少不了一个螺旋原理。古人利用 “太极图”来说明太极拳动作的走孤线,其实质也不过是强调 对螺旋原理的具体应用 此外,由于旋转能使物体稳定,因 此,在推手中当自身重心不稳时,也可利用身法的旋转来稳 定自己的重心,同时配合相应的着法达到转危为安或转败为 胜的目的。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因运用螺旋原理可增大力量, 因此,在推手时从化劲、蓄劲到发劲的过程中,一般部是走 程度不同的螺旋线或弧线的,然而在最后把劲发出时,却是从 图形的切线中呈直线地发放出去的,而且必须“专注一方” 和做到周身劲整。既不可转弯抹角,更不可劲力涣散。这说 明直、弧(或说“方、圆”)两者是结合应用的。因为发劲在 落点时必须有强大的支撑力,如“以肩对腕”、“以胯对脚”, 都是为了使手、足以肩、胯为后盾,并以腰轴为主宰 若
发劲始终保持走弧线到底,这样圆形的弧线得不到有力 后撑,发劲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了。有的人把太极拳说 成逛“圆运动”,这种因形拟名是未尝不可的。但有的人因 此强调打太极拳必须处处走弧线,而不可出现直线,这结合推 手技击来说,是说不通的。若说“寓直于圆,圆多直少”, 这才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浏览4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