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柔道服、场地和礼节
第一节柔道服
柔道源自人类的活动,所以练习柔道或参加柔道比赛,都要穿近似人们日常生 活中的特制服装——柔道服。它要适合个人身体,便于行动,还要坚固、整洁,便 于对方抓握。
一、柔道服各部位名称(图3-1-1、图3-1-2)

二、柔道服的规格
(一) 柔道服用牢固的棉制品或类似的材料制成。柔道服不能太厚,也不能太 硬,以免妨碍对方抓握。
(二) 柔道服分为蓝、白两色。
(三) _道服上衣的长度需盖住大腿,当双臂向下伸直时,上衣的长度至少应 该超过双拳。上衣左胸襟压住右胸襟应足够大,其前襟在胸前的重叠部分至少为 20厘米。上衣的袖长最长可以到腕关节,最短距腕关节不得超过5厘米。在袖与 臂之间(包括绷带)应有10 ~ 15厘米的空隙。
(四) 裤子的长度应盖住双腿,最长可以到踝关节,最短距踝关节不得超过5 厘米。在裤子与腿(包括绷带)之间应留有10 ~ 15厘米的空隙。
(五) 腰带宽4 ~5厘米,长度须在绕腰两周系好后,两端各留20 ~30厘米长 的空余段。
畚©癒卿He©
(六) 女运动员须在柔道服内穿一件白色或灰白色短袖紧身衣,其长度须能把 底襟系在裤子里。
(七) 柔道服必须洁净、干燥,不得有异味。
三、系腰带的方法 (―)方法一(图3_1 -3~图3-1 -8)
穿上上衣,左衣襟压在右衣襟之上,将衣襟合上。
将腰带从腹部正中开始向左右分开,从前向身后绕一周。
左右带从体后绕至腹前交叉。

- 用左边带子压右边带子,从下向里、向上穿出。
- 用穿上来的带子压住右带,再将右带从左带下边向上由里穿出。
- 抓住左右两个带头的结余部位拉紧。
(二)方法二(图3-1 -9 ~图 3-1 -12)
- 左右带从体后绕至腹前叠压。
- 左边带头压在右边带头后,向下向里穿出,再向左翻转,从两根带子中间 向下插人。
- 右边带头从左边带头回转的圆圈中插人。
- 拉紧两根带头。


(三)注意事I页
- 腰带沿腰部绕环,在腹前稍低处打结。
- 腰带不要扎得过低、过高或在臀部,以防止衣服散开。
- 不要竖着打结。(图3-1-13)
- 在训练时不要把衣领往后拉或向两边扯,不要挽袖子,要培养服装整齐的习惯。

四、柔道服的叠法(图3-1-14 ~图3-1-21)
(一) 将上衣两襟对叠铺平,把上衣两袖向内折。
(二) 将裤子铺平,把裤子叠成两折竖着放在上衣中间。
(三) 把上衣从中间折成两折。
(四) 将上衣领口和底襟折叠在一起,用腰带系上打结。


第二节
柔道运动员在柔道垫上练习和比赛。
柔道垫是用泡沫塑料压制成的有一定弹性的垫子,通常用绿色帆布包紧。每块 长2米、宽1米、厚6 ~ 10厘米。垫面不能太滑,也不能太粗糙。每块之间摆放不 能有缝隙,垫面要平整、清洁。一般铺在地板上,其面积根据练习馆大小而定。 比赛场地面积最小为8米x8米,四周有2米的保护垫子。
比赛区为浅黄色,保护区为浅绿色。
比赛区相距4米分别标有50厘米长、10厘米宽的蓝色和白色标志线。蓝色标 志线在主裁判右侧,白色标志线在主裁判左侧。
比赛场地周围要有不小于50厘米的空间。(图3-2-1)

第三节礼节
礼节是人与人在接触中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表示出敬意的态度。柔道讲究礼 仪,要求礼节严格。
学习柔道的人一定要“以礼为始,以礼为终”。无论是练习柔道,还是参加柔 道比赛,都从相互行礼开始,最后相互行礼结束。要严格地遵守这种礼节规范。因 此,内心守礼,外在正礼,是非常重要的修养。柔道礼节分为站礼和跪礼。
—、站礼—魏躬
(一) 自然站立,两腿伸直,两脚跟并拢,两脚指尖分开,两脚指尖相距约一 脚远。两眼注视对方。(图3-3-1)
(二) 上体前倾约30度,两臂下垂,手指伸直、放在膝关节上方大腿上。静 止稍许,然后自然抬起上体,恢复到原姿势。(图3-3-2、图3-3-3)

(二)注意事项
- 站立时背部要直,收下颌,头要正,两手手指并拢伸直贴在大腿上。
- 防止驼背、头不正或过于低头。两脚跟不要分开,两膝不要弯曲。
二、跪礼
(―)从站W到跪坐(图3-3-4~图3-3-8)
- 站立,左脚后撤。
- 左膝跪在原来左脚尖位置。
- 右腿跪下,两膝跪齐,两膝之间的距离为两拳。
- 右脚拇指压在左脚趾上。臀部压在脚跟上。
- 两手手指扶在大腿上(靠近大腿根)。
- 挺胸抬头目视前方,成跪立姿势。

(二)敬礼(图 3-3-9~图3-3-11)
- 两手扶在膝前两拳远的位置上。
- 两手栂指、食指相对,距离约一拳半远。
- 头轻轻低下,到离垫面约30厘米高处(行礼)。
- 礼后还原成跪立姿势。

- 注意事项
- 行礼时臀部不要抬起离开脚跟。
- 行礼时不要驼背,不要过分低头,不要抬下颌,眼睛不要向上看。
- 两手距离不要太宽。
(三)起立
- 腰伸直,两脚尖竖起。
- 脚在原位置站起,成站立姿势。
- 注意事项
- 跪下时左腿先屈膝,站立时右腿先起立。
- 在跪下或起立时身体不要摇摆,不要左顾右盼。动作要严肃、认真。
JIAO SHI J 1 AO RQU DAO
第四章柔道技术
一、 使用的术语。目前我国柔道术语尚未统一,而且技术在发展。本书采用的 术语是现在柔道界比较普遍使用的术语,有的稍加改动。
(一) 日语的汉字,如背负投、扫腰、内股、袈裟固、打込、投込等等,注上 曰语的拼音。
(二) 日语的“乱取”相当于汉语的“实战”,现在柔道界多用“实战”代替 “乱取”,故用“实战”。
(三) 柔道原没有的技术如披、挽等技术沿用中国式摔跤术语。又如后倒背、 过胸摔等技术沿用我国现在的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的术语。
(四) 稍加改动。“抓直门”改为“抓胸襟”,这样既与柔道服名称相符,又 便于在投技和寝技中说清抓握部位。
二、 投技顺序基本上是按照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的习惯分为:两脚支撑 身体技术、单脚支撑身体技术和舍身技三类。两脚支撑身体技术又分为浮落、背负 投2种。其先后顺序是先易后难和近似的放在一起。这种分类与排列是相对而定 的。
三、 每个技术动作只写一边的做法,(右边的或左边的),另一边的技术动作 相同,方向相反。
四、 每个技术可以背步做,也可以上步做,有的还可以盖步做,卒书只写一种 步法。每一步的距离根据技术动作的需要而定。
第一节投技的基本动作
一、站立实战姿势
柔道运动员的站立实战姿势是根据运动员本人的身体形态、结构特点、习惯、
技术、战术需要而定,并随时变化,以便攻守。初学者应先掌握基本姿势,待技术 水平提高后再灵活运用。
(一) 平m (小车子架)
自然站立。
两脚左、右分开,约与肩同宽(不宜过宽或过窄),两脚尖稍外展,微屈膝 (膝关节不要完全伸直)。
体重平均分配在两脚上,两前脚掌负重较多。
头部和躯干自然伸直,下领不要突出,不要低头。两肩放松,两臂体前屈 肘,两手半握拳相对(拳不握紧,指不伸直)。两眼自然平视前方,要看对方胸部 (定脯为星)或看对方的面部,余光看全身。不要向上或下看。
精力集中,肌肉自然紧张(不要绷得太紧,也不要太放松),处于随时攻守 的状态。(图4-1-1)
(二) 右帑
保持平架的要求。
右脚向前踏出约一脚远,右脚尖内收。
后脚负重较多,便于前脚移动。
两臂前伸,微屈肘,肘不外展。右手在前,约与胸平。左手在后,略低于 右手。
身体斜向前方(与对方接触面小),稍前倾。(图4-1-2)
(三) 左m
与右架姿势相同,仅是左脚踏出,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图4-1-3)
初学技术或练习技术时按照要求采用相应的架势,在提高技、战术或实战练习 时,根据个人习惯和战术需要采用右架、左架或平架,站立姿势或髙、或低。

二、步法
步法是站立时两脚移动的技术动作,是为调整身体重心、远离或接近对方施用 攻守技术的脚下基本动作,与手法和身法共同组成攻守技术。掌握好步法会使身体 移动轻灵、敏捷,稳健、自如。脚步移动的距离是根据攻守技术的需要和个人条件 决定的。
(一)上步
一脚向前或斜前方踏出。上步是向前进攻施技的主要步法,如用大外刈等。 (图 4 — 1 一4、图 4 一1 一5)

(二)撤步(遐步)
一脚向后或斜后方踏出。撤步多用于防守或引诱对方。(图4-1-6、图4-17)


(四)黄歩
右脚在前时向左踏出,或左脚在前时向右踏出。(图4-1-10、图4-1-11) 跨步和横步多用于进攻步法的准备步法,如做背步时,多先做横步。

(五)背歩
一脚从另一脚后面踏到另一脚的外侧,两小腿靠近,使用转体技术。如背负 投、内股等多用背步。一般是先横步再背步。(图4-1-12、图4-1-13)

(六)盖步
一脚从另一脚前面踏到另一脚外侧。盖步也是用于转体技术。(图4-1-14 ~ 图 4-1 -16)

(七)跟步
一脚前移,另一脚跟上。一般是向哪个方向移动先踏出哪只脚,再跟另一脚。 如向前跟步,先移前脚,后脚再跟上;向后移动先移后脚,前脚再跟上。跟步多用 于防守。例如,对方向左转体,企图使用右边转体技术(如扫腰、内股等),防守 者就要向右跟步,使对方不便转体。跟步也可以作为进攻步法,如向前跟步抱腿。 (图 4-1 -17~图4-1 -19)

(八)滑步
脚步不离开垫子面移动。一般是脚掌擦着垫面滑行。
(九)跳步
两脚同时跳起移动。或一脚先一脚后跳起移动。
(十)三点步
一脚做盖步,另一脚移动还原成原来的站立姿势。例如站右架,右脚做盖步, 左脚向左移动,两脚仍站成右架。这种步法是为了拉扯对方,使对方身体重心失去 平衡,以便施技进攻。使用三点步时,两腿有一定交叉阶段,身体稳定性小,所 以,盖步要快,并配合以手的拉扯和腰胯的扭动。(图4-1-20-图4-1-22)

(十一)注意事项
脚步移动时尽量用脚趾和前脚掌沿垫面滑行,不要把脚抬高,以免身体重 心升高造成不稳定的站立姿势(抬腿半边空);脚踵可以稍离开垫子面,不要把身 体重心放在脚腫上。
脚步移动时膝关节自然弯曲,不要伸直,膝关节弯曲到什么程度视技术需 要而定。
脚步移动要快,以缩短单腿支撑(支撑面小、不稳定)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脚步移动时两脚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或过小,以保证身体稳 定。除非是施用的攻守技术需要,两脚移动距离适当加大或缩小。
脚步移动过程中需要用手法、身法及身体各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
脚步移动要“抽撤盘环”,灵活多变,不让对方摸到活动规律。
三、手法
手法是手臂抓握对方或不让对方抓握和解脱对方抓握的技术,是牵动、控制对 方的动作。手法、步法与身法共同建构柔道的攻守技术。
柔道攻守技术的实施首先是从手臂接触对方开始,即抓握上对方才能使用攻守 技术。抢抓到得力的把位,可以控制对方,通过推、拉、提、按、扭等动作,使对 方失去身体重心平衡,便于施技进攻。此外,站立时抓握到对方有依靠,以抓握部 位为附着点,拿对方当拐棍,帮助两腿支撑身体,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性。在对 方施技进攻时,可以推、拉对方,破坏对方的行动。当运动员施技进攻,对方没有 抓握住,两手扑空时,摔得顺畅、轻松。如果被对方抓握上,再施技进攻,容易被 对方抓握住的手推拉、封堵,摔得别扭、吃力。
解脱被对方抓握住的不利把位,可以反控制,取得攻守的主动权,所以说: “手要先行。”意思是说手为先锋,起到冲锋陷阵的作用;又说“手是两扇门”,有 了得力把位,防守时可以关起门来,把住关口,将敌人拒之门外。手法是柔道技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抓握与解脱(以右絮为例)
抓领与解脱抓领
抓领甲(白衣者,下同)右手拇指在里(图4 -1 -23)、四指在外(图4 -1 - 24),抓上乙左侧衣领。坐腕、垂肘、沉肩、臂稍屈(不要完全伸直),肘不要外 展。抓后领时手不能越过柔道服中线。

格挡:甲欲抓乙左领,乙左手先挡住甲伸出的右手。
抒推:乙左手反握甲右腕,向右下方拧推,同时向右转体,耸左肩。还可以 用右手反握甲右腕,协助左手向右下方拧。
拉手转身:乙右手从上边反握甲右手掌小指外侧,向右下方拉,同时向右转 体,耸左肩。还可以左手抓甲右胸襟或从外边抓甲右领,或从上边反抓对方右胸 襟,转体时向外撑。
撑崩。


反抓领与解脱反抓领
反抓领
甲右手四指在里、拇指在外,抓乙右领,坐腕沉肘,肘内收,手臂不要伸直。 抓上即施技,否则判消极。(图4-1-31)
解脱反抓领
乙左手向乙右方推甲右肘。(图4-1-32)

抓胸襟^解脱抓胸襟 (1)抓胸襟(抓直门)
甲右手拇指在里、四指在外抓乙左胸襟(图4-1-33)。把胸襟边卷握在手 中,坐腕沉肘(图4-1-34),臂稍屈(不必要时,不要完全伸直)。

(2)解脱抓胸襟
格挡。
转体撑:甲右手抓乙左胸襟,乙右手抓甲右胸襟,右手撑推甲右胸,同时向 后撤左脚,向左转体。(图4-1-35-图4-1-37)

扒肩出肘:乙左肘从里向外压在甲右前臂上向下压,左手从里边放在甲右肩 上向下扒。(图4-1-38、图4-1-39)
撑崩。

反抓胸襟与解脱反抓胸襟
反抓胸襟(反挂门)
甲右手虎口向下,四指在里、拇指在外抓乙左胸襟(图4-1-
4〇)(现在少有 人用这种把位),可用此把位做内股、扫踢等技术。

解脱反抓胸襟
拉手:乙右手反握甲右腕,从上边向右下方拉甲右手,同时向左转体。(图 4—1 —41、图4-1 -42)

推手:左手向右推甲右腕,同时向左转体。(图4-1 -43、图4-1-44)

甲右手四指在里、拇指在外抓乙右胸襟,垂肘,臂不要完全伸直。(图4-1- 45)
解脱斜抓胸襟
崩裂:乙向左转体,挺胸。(图
4-1-46)
撑崩。

抓袖与解脱抓袖 (1)抓袖
甲左手在外面抓乙右袖肘上部,抓住后稍立腕卷拧,便于抓牢(图4-1-47)。
根据个人习惯和技术战术要求,可以抓肘下部分或肘部的上面。也可以抓袖 的内侧,四指插进柔道服,屈指,卷拧着袖(图4-1-48)。可以尝试此种抓袖。

解脱抓袖
挥臂:乙右臂屈肘,突然向左或向右挥摆。(图4-1-49)

用抓胸襟的解脱法。
左手握甲左腕,右臂向右方挥摆,解脱开甲左手的抓握。(图4-1-50、图 4-1-51)

抓袖底与解脱抓袖底
抓袖底
甲左手虎口向上抓乙右袖底部(袖口稍上部分),手指不能插入袖口,也不要 把袖口拧起来抓。(图4-1 -52)
解脱抓袖底
挥臂:乙右臂屈肘,左右挥动。(图4-1-53)

反抓袖底与解脱反抓袖底 (1)反抓袖底
甲左手虎口向下,抓乙右袖底。(图4-1-54)
(2)解脱反抓袖底
乙挥动右臂。
乙左手向左下方拉甲左腕,右臂向右挥动。(图4-1-55)
乙右臂向左挥动,左手向右推甲左腕。(图4-1-56)

抓后带或侧带与解脱抓后带或侧带
抓后带或侧带
甲右手拇指在上、四指在下抓乙后带或侧带,抓住后带稍屈肘,肘内收、向下 扣。抓上腰带要及时施用进攻技术,否则算消极。(图4-1-57、图4-1-58)

解脱抓后带或侧带
乙向右后侧转腰,迫使甲的右手向乙身体左侧转动到体前。再用一手或两手向
前下方推撑甲抓侧带的前臂,同时向后挺腰。
抓前带
甲四指向下抓乙前带。(现在没有人抓这个把位,这个把位是个玄机,有待开 发。应用此把位可以使用大内刈、扫踢、扫腰、背负投等技术。)抓上要即刻施 技,否则判消极。(图4-1-
59)

(二)握抱砌解脱
柔道原来不讲握抱,现在柔道技术进一步发展,搂抱技术增多,握抱成为手法 内容之一。
握腕与解脱麵
握腕甲单手或双手虎口向上握乙腕或前臂。(图4-1-60)

解脱握腕
甲右手握乙左腕。乙左肘下垂,同时左手向上翘,并向左翻腕,向甲右手拇 指翻转解脱。(图4-1-61、图4-1-62)

甲右手握乙左腕,乙左手向下撑,同时右手向上拉甲右腕。解脱开甲握腕的 手,接着做外抱臂。(图4-1-63、图4-1-64)

甲两手握住乙一手腕,可以用第二种方法解脱开甲一手,再用第一种方法解 脱另一手,也可以用别棍动作解脱。
反握腕与解脱反握腕 (1)反握腕
甲右手虎口向下,握乙左腕。(图4-1-6
5)

(2)解脱反握腕
- 甲右手反握乙左手,乙左前臂向左下方挥动,压迫甲右手拇指,解脱。(图 4 -1 -66、图 4 -1 -67)
- 同握腕解脱。

握颈与解脱握颈 (1)握颈
甲一手从外侧握乙方颈部。(图
4-1-68)

(2)解脱握颈 与解脱抓领方法相同。
圈臂与解脱圈臂
圈臂{圈胳膊)
甲右前臂和上臂从乙左臂外面夹抱乙左上臂。(图4-1-69)
解脱圈臂
乙左臂屈肘,前臂贴附甲胸腹,身体靠近甲(图4-1-70)。或左手抓甲左
胸襟。
用捧臂。
向前进身,抱甲躯干。(图4-1-71)

捧臂与解脱捧臂
捧臂(插捧}
甲右前臂和上臂从乙胸前向上抱乙左上臂或腋窝。(图4-1-72)
解脱捧臂用圈臂。
乙左臂屈肘,左前臂撑甲的腹。(图4-1-73)
同圈臂解脱。
里抱臂与解脱里抱臂
里抱臂
甲两手从乙胸前环抱乙右前臂和上臂。左手可以握腕或抓袖。(图4-1-74)
解脱里抱臂
推甲右肩,向后抽右臂。(图4-1-75)
右臂屈肘,右手向上举,右前臂撑甲。(图4-1-76)
环抱甲躯干。
借手用拦踢。

外抱臂与解脱外抱臂
外抱臂
甲两手臂从乙右臂外面抱乙右前臂和上臂。(图4-1-77)
解脱外抱臂
同解脱圈臂。
乙左手推甲肩(图4-1-78),撤步同时抽出右手。(图4-1-79)

- 右手向甲胸前穿出(图4-1-80),两手抱甲右臂(图4-1-81),用右边
的背负投、扫腰等。

抱腰与解脱抱腰
抱腰
甲单手从乙体侧、体前、体后抱其躯干(胸背或腹背),另一手抓袖或胸襟, 但不许两手环抱(熊抱)对方躯干。
解脱抱腰
甲在乙体前或体左侧右手抱乙腰时,左手向下扒甲右手,挺跨向右扭腰。还 可以向左转体用外卷入等。
甲在乙身后抱乙腰时,向下坐。一腿插人甲裆中。还可以用外卷入、扫腰
等。
(三)几祌手法
扩大抓握面积:运动员多习惯抓领、胸襟和袖的中部三个部位。其实,柔道服 的各部位都可以抓握,例如底襟、胸肋部、背部和腰带的前带、后带、侧带,以及 头颈、躯干、手臂等都可以抓握。但是胸襟可以直抓、斜抓,还可以反抓。倒地后 还可以抓裤子。被抓握的面积大,部位多,容易抓上。既可以抓上这些部位施技, 也可以先抓上某一部位,再换手抓适合的部位,使手法有更多的变换余地。注意: 腰带下的底襟不许抓,而底襟在腰带以上露出可以抓。
八方提拉推
站立稳定的柔道运动员难于使用投技把他摔倒,若是先使他的身体重心失去平 衡,站立不稳,再施进攻技术则容易把他摔倒。8个方向的提拉推,是使甲身体先 失去身体重心平衡的基本动作。
八方是指施技者向后、前、左、右、左后、右后、左前、右前的8个主要的基 本方向。当然还可以细分。
八方提拉推一般是甲站平架,施技者左手抓袖,右手抓胸襟或领。也可以单手 抓柔道服练习。
向后上提拉
乙两手向自己上方提拉甲,使甲身体前倾,重心升高落在两脚尖上。(图4-1 -82)
向前上提推
两手向前上方提推,使甲身体向后仰,重心升高落在两脚跟上。(图4-1- 83)
向左上提推
两手向左上提推,使甲身体右倾,重心升高落在右脚外侧。(图4-1-84)

向右上提推
两手向右上提推,使甲身体左倾,重心升高落在左脚外侧。(图4-1-85)
向左后上提拉
两手向左后上提拉,使甲身体向右前倾,重心升高落在右脚尖上。(图4-1-86)
向右后上提拉
两手向右后上提拉,使甲身体向左前倾,重心升高落在左脚尖上。(图4-1-87)

向左前上提推
两手向左前上方提推,使甲身体向右后方仰,重心升高落在右脚跟外侧。(图 4-1-88)
向右前上提推
两手向右前上方提推,使甲身体向左后方仰,重心升高落在左脚跟外侧。(图 4-1-89)

八方提拉推是手臂动作,发展手臂的力量和“听劲”。八方提拉推不仅靠手臂 的力量,还要靠脚步和身体的移动、变化,发挥全身力量,特别是腰劲。
两手提拉或提推时要先有一向上提的劲儿,使甲身体重心升高,便于推拉,但 是提与拉或推的动作要紧密连贯,不能分开。在摔倒甲之前不能停止施用提拉推甲的力量。
八方提拉推是柔道攻守技术的基本动作,也是牵引、控制甲的手段。故要经常 练习,可以作为基本功练习,或是作为准备活动内容。
练习八方提拉推先抓好柔道服在原地做,做得轻灵时再加劲,或在行进中做, 或结合攻守技术做,培养施用技术时手先提拉推的能力与习惯,做到“手要先行”。
抢手
手法是为攻守技术服务的。使用什么技术采用什么手法。攻守技术又是为战术 服务的,采用什么战术使用什么技术。我国柔道的主要战术是“以我为主,以攻 为主,以快为主”。故采用散手摔法,这就要求主要手法是积极主动抢手,要先抓 上得力把位。
抢手是积极主动抢先抓上得力把位,施技进攻。同时不让甲抓上,更不让甲抓 上得力准手。若是被甲抓上,可以借手施技进攻。如果已被甲抓住,受到控制,就 要用反控制手法,或是解脱开被抓握的把位,重新抢抓。抢手不是斗手,抢手是为 施技进攻。所以抢先抓上甲是第一位的,不让甲抓上是第二位的。被甲抓上再解脱 已处于被动地位。
抢手要:快、准、震、实、动、绊。
⑴快
“手似流星”,出手动作快。手走直线,出手不露肘(肘不外展),不走弧线。 例如抓领,手直接向前伸出,不要从上边盖下去。真抓假抓、换手抓、引手抓,虚 实并用。
(2)准
判断好抓握部位与自己的距离,发挥肩、肘、腕、指关节的灵敏度。手臂伸到 合适的距离,手指接触到甲就抓握上。如果甲有移动,则及时调整手臂的屈伸收展
。|3>震
手接触甲的霎那要有冲撞的力度,使甲感到震动,不是轻轻柔和地抓握。
(4)实
抓到柔道服不是用手指抓着,而是把柔道服卷在手心。抓袖要抒过来,并坐 腕、垂肘与身体保持合适的距离,以便发力。不必要时手臂不要伸直。肌肉处于自 然紧张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但有时又要“紧如钳”,使之不能转动。
动抓上就要拉、推、扭、按、提,带动对方,欺、拿、向、横,“拉扯之力要 圆”,走弧线。使之感到别扭,失去身体重心平衡。还要不让甲抓上合适的把位。
绊
抓上就要抢占先机,大胆施技进攻。不要犹豫、停顿、等待。
不让对方抓上
抢先抓上对方,不等着挨抓。
手臂勾、挂、拍、推、支、扭、阻挡。
脚步前后左右移动,躯干、头颈左右晃动,变化与甲的距离。
不给对方抓到准手。
给上手,不给底手。
被对方抓上时,使用借手技术或解脱开。
4•格挡(勾挂)
乙右手抓甲左领时,甲左臂屈肘、夹肘,左手小指侧向左上方榼乙右前 臂,使乙不能抓上(图4-1-90),或右手向左拍开乙右臂。
乙右手抓甲左胸襟时,甲左臂屈肘、夹肘,左手从外向右下方压砸乙右 前臂,使之不能抓上。(图4-1-91)
浏览2,2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