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的关系
从体能训练模式与专项技术的关系上区分,体能训练可分为一般体能和专 项体能两个训练部分。一般体能训练是指以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来 提高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进身体状况,其主要目的 是根据某个专项运动的需要,为运动中的专项体能训练、技战术最大限度地得到 提高,创造较好的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一般体能训练的内容包括:力 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是进行拳击训练开始阶段的重要任务,随着运动 员身体素质水平的逐渐提高,会逐渐减少一般体能训练的比例,但其在拳击训练 中是不能完全停止的;专项体能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采取与专项技术动作 相似的练习,以提高专项运动时所需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 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可见,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两者之间是 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结合拳击运动项目的特点从运动训练学角度看,技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同样都是拳击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其中技术训练是为了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准 确性、熟练性、战术性而专门组织的训练过程,技术训练目的是使技术动作达 到动力定型,并使拳击运动员在各种对抗条件下能有效地运用技术。战术训练 则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使运动员能够深刻认识到战术的指导思想、培养良好 的战术意识。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掌握和提高技术水平、战术能力,创造优异比 赛成绩的前提基础。另一方面战术训练是建立在技术训练基础之上的,没有良 好的运动技术和体能条件,就不可能进行战术训练。格斗项目对体能和技能要 求都很高,并且战术多变。没有良好的体能,运动员就不可能发挥其精湛的技 术,就不可能合理地运用运动战术。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将运动员的体能、技 术、战术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拳击体能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的制订一方面可以保障训练的规律性,另一方面为后期的训练效果 评价也提供了明确可依的尺度。在训练之前制订训练计划是为了更行之有据的指 导体能训练实践,没有初始状态诊断的训练是不科学的;没有目标的训练是盲目 的;没有计划性的训练是缺乏系统性的。在初始状态评估的基础上制订规范的训 练计划,遵循一定的训练原则并选择有效的训练措施,才能确保体能训练达到预 期的效果。在体能训练计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涉及的具体内容如下。
參初始状态评估(体质状况、优势弱点、初始水平和个体需求等)。
鲁训练目标的确定。
參训练模式的选择。
训练频率的确定。
训练顺序的安排。
參训练强度的确定。
修训练量的确定(抗阻练习时的组数和次数,有氧练习时的强度和持续时 间)。
组间间歇时间。
变化因素的考虑(体能训练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周期性的调节以 上各训练要素使训练者不断获得新异刺激、以打破机体适应,获得训 练成效)。
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始状态评估作为制订计划的第一步,非常关键,教练尤其需要去做的就是 收集关于训练者体能训练的初始情况,以及体能训练相关方法和技术掌握情况等 方面的信息,通过体质健康状况的评价和对以上收集的相关信息的分析,为运动 员确定体能训练计划的最初目标,并为计划的制订提供指导。
第三节力量素质训练
在竞技体育中,力量素质是运动员体能训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其他 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影响着运动员肌肉的增长、灵敏素质的发展和 速度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运动员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
明确力量素质的分类和结构可使我们的训练实践更具针对性,也更有利于提 高力量训练效果。多年来,许多专家从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将力量素质分为: 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fi耐力三大类,这是传统的肌肉力量分类。布勒认为: 传统的肌肉力量分类方法会使人形成一种误解,好像它们是相互独立的。1970年 瓦克斯于首次谈到:快速反应收缩能力是一种独立的力量能力,它是在快速进行 的拉长一-缩短周期收缩形式下所产生的快速力量。综合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将力 量素质的分类如下(图5-1 )。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表 现在拳击项目中反应的是运动员出拳力量的最大值。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 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表现在拳击项目中反应的是运动员的出拳速 度。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表现在拳击项目中反应的是运动员 连续出拳的持久力。“反应力量” Ueactiveforce)是指肌肉在由离心式拉长到向心 式收缩时,利用弹性能量在肌肉中的储存与再释放,以及神经反射性调节所爆发出 的力量。譬如:在跳跃类项目中,运动员的肌肉收缩和用力总是先在极短的时间内 迅速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收缩,并发挥出远比单纯向心收缩大的力 量,这种力量被称为反应力量。反应力量在跳跃类项目中至关重要,但在拳击力量 训练中也不可忽视,在以下的相关内容中我们作简要的介绍和说明。
二、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即影响个体力量素质发展的自身生理因素,明确这些 生理影响因素对于力量素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具体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见如下内容。
神经调节机能。
♦骨杠杆的效率。
籲肌纤维的组成。
三、力量素质训练强度的释义
力量素质训练的要素包括训练的频率、强度、组数、组重复次数和组间间歇 等,而强度与训练的目标直接相关(表5-2),强度的偏差会导致训练效果的偏移 或低下,通常我们在力量训练时要求强度采取百分比的表述方式。例如:“发展 肌肉耐力采取小于67%的强度”,这里的67%指的是1RM重量的67%的区间,但在 实践中具体重量的选择是否准确还有赖于个体1RM重量是否能准确的获得。
表5-2不同目标下负荷重量和每组的重复次数
训练目标 | 负荷重量(1RM%> | 目标重复次数 |
肌肉耐力 | ^67 | ^12 |
肌肉体积 | 67-85 | 6-12 |
肌肉力量 | ^85 | ^6 |
1RM% | 可能重复的次数 |
100 | 1 |
95 | 1 |
93 | 3 |
90 | 4 |
87 | 5 |
85 | 6 |
83 | 7 |
80 | 8 |
77 | 9 |
75 | 10 |
浏览2,6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