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拳击运动特点

一、拳击项目一般特点

拳击运动是一项两人对抗性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比赛时双方需要佩戴特制的手 套和护具,在规则的限定下互相攻击对方有效区域而得分的格斗类运动项目。拳击 运动不仅是运动员之间体能和技能的较量,同时也是心智能力的对抗。

拳击比赛时运动员需要按照体重分级别进行比赛,比赛有回合和时间限制。双 方运动员在规则的限定下依靠互相击打对方得点获胜,在拳台有限的空间内,是综 合技术和全面能力为主的快速力量项目,是快速应变能力的体现,是快速力量对抗 的最高表现,是技能、智能、体能和意志的综合较量,所以拳击是最复杂的竞技运 动之一。比赛时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要求运动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 解对方的基本状况,伺时还要迅速做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利用强有力 的身体和娴熟的技术、多变的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守,并且要具有战胜对手的信心和 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战胜对手。参加拳击比赛必须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 练就强健的体魄,掌握优良的技术,能灵活运用多种战术,还要具有顽强拼搏、勇 于争胜的意志品质。这对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 是拳击运动具有的最明显、最优秀的特点。

按照项群理论,拳击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在各竞技能力 中,素质、技术和战术在拳击运动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三项能力的好坏也决 定了运动员之间水平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把拳击运动概括为是以技术、战术 和身体素质为核心,心理和智能为辅助的对抗性运动项目。

现代拳击运动的特征是指导拳击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特殊性原则,对于训练效果 和优异成绩的取得至关重要,是拳击运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当今拳击运动区 别于同场竞技对抗性运动项目在于拳击运动比赛形式的独特性、技术娴熟性、战术 多变性、控制与反控制高强度的对抗性、攻防转换的快速性、准确性、距离与时间 差的立体性、比赛的观赏性,以及比赛胜负的不可预测性的特征。

现代拳击运动从英国复兴后,随着比赛规则和护具的不断完善,原有以注重 击打效果而吸引观众的拳击运动继续得到发展,形成了目前的职业拳击,吸引着 那些追逐刺激场面的观众观看。而注重提高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增强体质为目的拳击运动逐渐发展形成了业余拳击运动(奥林匹克拳击)。这两种比赛本质 的特点就是比赛的目的不同,表现在比赛时间、回合、护具等方面。奥林匹克拳 击是现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代表了拳击运动健康向上的发展方向,代表了 拳击运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奥林匹克拳击从1904年第3届奥运会列人正式比赛项目起,拳击竞赛规则 就明确规定一名运动员一天只能比赛一场,采用单败淘汰制,与同场竞技项B跆拳 道、古典式摔较、男女自由式摔跤和散打的一个级别一天决出冠军的方式相比,比 赛形式截然不同。从医学角度来分析,主要是从保护拳击运动员的安全出发,拳击 比赛的双方运动员的头部是主要击打目标,如果在比赛中一方运动员头部多次受到 重击,不但体能会明显下降,而且战斗力也会减弱,更为严重者将被台上裁判员终 止比赛(RSC-CCL)或者被击倒(KO),因此,拳击运动员的头部是主要被防守 部位,同时也是主要得点部位。

拳击运动被称作为“艺术家的搏斗”,无论从技术层面来讲还是战术意 识上来看这么说都不过分。拳击台上两名运动员运用直拳、摆拳和勾拳三种拳 法,以及三种拳法的组合动作,步法、身体移动与基本姿势相配合,以拳头为 武器相互攻击对方有效得点部位,是一项攻防并存的格斗对抗项目。一名优秀 的拳击运动员能够在高强度对抗的情况下,运用灵活的脚步移动采用紧逼或反 击战术配合拳法的进攻,给对手的防守造成漏洞。著名拳王默罕默德•阿里的 “蝴蝶步”移动技术一直被拳击运动员学习和模仿,他那轻盈、敏捷的步伐移 动,始终控制着对手的距离,时而快速紧逼,时而来回迂回,给对手造成了心 理上的压力,破坏了对手的进攻节奏。他经典的比赛技战术视频早已被编入拳 击教学、训练教材当中。优秀拳击运动员能在一次进攻中打出数十拳,令人以 眼花缭乱,用“闪电”进攻来形容也不为过。拳王泰森素有“轰炸机”之称, 比赛中一旦找准时机进攻,前手直拳开路,接下来的一连串摆拳组合,给人以 力量、快速、激情的炫耀,让人激动,为之震撼,具有其它对抗项目在对抗强 度上无法比拟的特征。

拳击台上一对一的较量过程实质是身体猛烈碰撞的过程,是控制与反控制的 博弈。在6平方米的拳击台上,3分钟3个回合的特定空间和时间内,如何击打到对 手有效部位获得更多点数赢得比赛,是双方运动员的技能、体能和心理能力较量 的最终目标。一方运动员运用各种方式的进攻、防守和反击技术来控制对手,扩 大获胜机会;另一方通过积极防守和移动技术,从被动中破解而出,力图转守为 攻。不到比赛最后一秒双方运动员的快速攻守转换瞬间的格局将不会停止,场上 运动员竞争场面激烈、精彩,比分交替递增,胜负难以判定,而且拳击所具有的 创造性和挑战性,以及高强度的对抗是其显著特征,也使得拳击技战术不断发展 和提高,决定着这项古老而又具有极强生命力的运动项目长盛不衰。

拳击比赛是唯一在高于地面1米的拳台上进行的一项立体型对抗性交手竞技 运动。比赛规则规定拳击台设置在体育馆的中心,使得观众与比赛运动员的场面 更具层次化,整个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技战术变化多端,比赛的胜负受到综合因 素的影响,比赛气氛扣人心弦,观赏性强,比赛魅力无穷也是拳击运动的重要特 征。女子拳击正式进人2012年伦敦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无疑吸引了亿万 观众和拳迷,给推动拳击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外部动力。

(一)技术特点

拳击运动是一项两人对抗性的项目,在比赛中需要双方运动员斗智斗勇, 出色的发挥各自的技术水平,来夺取比赛的胜利,拳击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 比赛的结果。拳击技术包含了拳手所应具有的出拳快速,出拳准确、清晰,能 有效地击中对手的有效区域,而自己又能结合防守技术不让对方击中的技能。 在练习拳击技术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好拳击的发力技术和正确的 出拳路线,因为出拳时只靠上肢的发力,打出拳的力量不会很大。如果结合身 体的重量、身体的转动,以及两腿撑地的反作用力,使其全部集中到拳头上, 打出的力量就非同一般了。

技术训练是拳击训练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运动员或拳击爱好者学习、掌 握、巩固、提高拳击技术,并灵活运用于实战之中的训练过程。在技术训练中, 以拳击的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在正确地掌握基本技术基础之上,进行拳法和组 合训练。不论是进攻技术,还是防守技术,都要从根本上掌握、理解每一具体技 术的规格和内涵,掌握它的运用和变化规律。技术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不论是什么水平的拳击爱好者或运动员,都必须坚持经常性的进行技术训练,在 技术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升华,钻研其规律,为提高拳击运动成绩创造必要 的条件。

自拳击运动诞生之日起,拳击技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术 向综合技术过渡的过程,使得拳击技术越来越丰富,技术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根据对拳击运动不同的技术分类,结合拳击运动一般特点、专项特点和拳击运 动特征等分类方式,拳击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其他技术的总和就构成 了拳击项目的技术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拳击运动按其性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 类,每一项分类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根据技术的唯一性、完整性、可操 作性和有效性,可以把拳击技术体系概况为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和反击技术三 个方面。进攻技术包含单拳技术、组合拳技术和步法技术,步法技术是有效完 成单拳或组合拳进攻的基础,只有通过步法的移动才能使得拳法进攻有效得 点;防守技术是针对对手进攻时所采取防守的具体技术动作,包括:闪躲、拍击、格挡、步法;反击技术是在完成防守动作后给予对方的反击拳,包括:单 拳反击拳和组合拳反击拳。

进攻技术是拳击运动的基本功,包含拳击运动的基本拳法:直拳、勾拳和摆 拳,组合拳就是把两种以上不同的拳组合在一起的拳法;基本步法:滑步、冲刺 步、撤步、侧步和环绕步。拳击比赛中多数出拳以组合拳为主,并结合主动进攻 和防守反击技术进行,占有较大的比例,单拳的攻防相对应用较少。拳击步法是 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抗过程中,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灵活地移动身体,使 自己始终处于进攻和防守的最佳位置,是一名拳击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包含进攻和防守的双重含义。步法技术有滑步、冲刺步、环绕步等,是控制与对 方距离的基本技术。

拳击技术是拳击运动竞技能力的核心技能,与战术一起在拳击运动中起到主 导性的作用。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的全面决定了比赛中战术运用的多样化。 拳击技术是实现得分的具体手段,比赛中运动员得点的主要方法就是利用进攻、 防守反击、迎击等。单拳进攻和防守反击或组合拳进攻和防守反击的应用效果好 坏还取决于运动员步法移动的灵活性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拳击技术特征主要体现 在出拳的命中率、时间差和距离差,也就是出拳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出拳的爆发 力、出拳与步法的协调性、进攻与防守的配合、防守反击的时机和有效把握场上 的距离等方面。

浏览6,4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