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不论练内壮 还是练外壮期,都要遵循揉拍和捶打用力“初行功时,以轻为主”“渐次 加重”;对身体的刺激程度要由浅渐深,随“渐次加力”而“震人于内”。
《易筋经》确立的这种内壮既熟,再练外壮,循序渐进地增大锻炼负 荷的练功方法,正是武术气功普遍遵循的锻炼程序。
《易筋经》中记载的各种功法,涉及锻炼人体各部的方法,而且 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采精华法”属静功吐纳养气之法。“易筋经十二 势”属动功导引行气法。“十二月行功”和“内壮神勇功”中采用的揉、 捣、捶、打身体之法,属硬气功中的排打功法。“下部行功”中攒、 挣、搓、拍睾丸,摔、握、洗、束玉茎等法,属硬气功中的铁裆功法 等。《易筋经》中记载的这一系列的功法,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武术气 功法的概貌。
总的来说此言差矣,在武术运动自身发展的需求下,以提高攻坚 抗击力为前提,以武术固有气法为基础,以融摄诸家气法为旁参,形 成了有别于医疗保健气功的武术气功。因此,可以说《易筋经》是武 术气功体系形成的标志。
四、武术技术的气功化趋势
武术气功的发展,促进了武术攻防技术与中国传统气功的进一步 融摄,促成了武术技术气功化的趋势。
首先,表现为集武术气功之大成的《易筋经》,引起了拳家日益 广泛的重视。其次,各派拳家多角度地融摄传统气法,形成了一系列 新的武术技法和锻炼形式。特别是少林拳“拳禅一体”技法的出现,与 融摄佛教禅修有关;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体”技法的出现,与融 摄道教黄庭经修炼法有关……各个拳家拳系的内功锻炼法,是以其基 本拳式和气功锻炼法交融而成的锻炼形式。将养气和练气法融入站桩 耗架的“桩功”练习,以意识引导气息,配合劲力的聚蓄、运转、爆发 的劲力练习等,都是各拳家门派内功练法的基本形式。然后,就是武 术气功功理对武术理论的完善。武术气功强调的强身与技击统一、内 壮与外勇统一、循序渐进等,对武术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有积极的影 响。武术气功关于内练与外练的理法和实践,对于武术理论的影响尤 广。“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思想,率先出现于武术气功。以后 出现了心意拳要求内外“六合”;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八 卦掌要求“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念足”;南拳要求的“内练心神 意气力,外练手眼身腰马”等强调内练与外练结合的练拳要求,也逐步 形成了在武术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外俱练”的原则。解决内练与 外练相互关系的“以内弓I外、以外导内”的训练法,也率先出现于武术 气功中。“以内引外”,即“以意御气之道”;“以外导内”,即“开关利气 之道”(见《摄生要义・按摩篇》)。以后,逐渐出现了“以气运体”“以 体导气”的锻炼方法。也逐步形成了在武术训练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 “内外互导”原则。而在这些原则指导下的武术锻炼,就具有了气功锻 炼的作用。
五、武术气功对中国气功的贡献
武术气功的形成与武术技术的气功化趋势,同时丰富了中国气功 的锻炼手段,深化了中国气功的功理。
在明清时期,武术与气功融摄而成的各种武术内功,被视为气功 的新流派。清初甘凤池习练的“精气功”,是清初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武术硬功与气功融摄而成的硬气功中的一些功法,被作为强壮功。武 术的马步桩、浑元桩、三体式桩、七星桩、钳阳马桩等桩法练法,被 视为气功静功,称为“站桩功”。武术中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 咏春拳等内功拳,被视为气功的动功,称为养生拳术。
武术中的这些功法和拳术,以内外俱练、内外互导为训练原则, 主动地按照一定的步骤循序锻炼,逐步提高意、气、劲、形四者有序 化配合的能力,以达到发掘人体的潜力、育成超常体能的功效。武术 的这种自觉育成超常体能的锻炼程式,是区别于锻炼过程中偶然自发 出现超常体能的其他种类的气功锻炼程式;它强调意、气、劲、形四 者有序化地配合,也与其他种类的气功仅强调意、气、身三者有序化 的配合不同。这些都丰富了中国气功体系,深化了气功功理。
第二节武术内功与经络胸穴
一、武术内功与经络胸穴
武术内功与经络腧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通过武术内功练习常 常可以体会到气血在经络路线上循行。因此练功实践有助于对经络的 体验和理解。同时,武术内功锻炼能改善经脉气血运行,全身经络中 气血畅通又促使经气充实而强身祛病。武术内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很早就把经络路线引入存想法而作为意念内导的循行路线。在武术内 功中,因武术拳种流派的不同,意念导引路线的方法也有所区别,有 顺行式,即经督脉时其行进方向为由下向上;经任脉时,其方向由上 向下。顺行式,又可分为直线型与螺旋型两种。而且,意念导引路线 也有逆式,即经督脉时其进行方向由上而下;经任脉时,其为由下向 上。且逆行式也分为直线型与螺旋型两种。经络遍导的线路较为复 杂,它们穿行于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之间,且很少走完某一经脉的全 程,而是段段衔接。
在武术内功锻炼中,必须首先要熟悉经络的循行路线,才能运用 意念引导丹田之气循经而行。随着内功功夫的深入,就可达到小周 天、大周天通畅的境界。或由于练功内气充足,能有意识地调动机体 的内气,从身体某一穴位或部位较集中地发放到体外。
真气,在人体内各经络运行,以三种形式循行。
浏览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