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孙禄堂上任不到两旬,5月下旬正式向馆方提出辞呈。孙 禄堂去意已决,李烈钧、张之江、钮永健、李景林等人苦留不住。由 于李烈钧、张之江、钮永健和李景林等人对孙禄堂先生的武艺、学 识和人品极为钦佩,因此李烈钧、钮永健出面决定成立江苏省国术 馆,请孙禄堂全面主持江苏国术馆教务,并很快于6月1日召开了 筹备成立江苏省国术馆董事会。此外,由于孙禄堂的辞职,原本跟 随孙禄堂到中央国术馆任职的孙存周、李玉琳等人也与孙禄堂一 同辞馆。因此,中央国术馆缺少教授形意拳的教师,馆方便请孙禄 堂介绍一名教授形意拳教师。于是,孙禄堂派其子孙存周和弟子李 玉琳借去上海俭德会洽谈教学事宜之机,让自己在上海的弟子高 振东来中央国术研究馆教授形意拳。那么,为什么孙禄堂要荐弟子高振东到中央国术研究馆任职 呢?这是因为孙禄堂充分考虑了中央国术研究馆衡量师资水平的 标准:会的套路多,力气大。高振东正好符合这些标准。高振东天生 力大,博学多门,此外也擅比武。6月,高振东作为一等教习到中央 国术研究馆任教。这时江苏国术馆正在筹建之中,江苏省政府主席钮永健请孙禄堂也到江苏国术馆筹备教学工作。1928年6月27日江苏国术馆 正式成立,6月30日聘省主席钮永健任馆长,7月1日聘孙禄堂任 教务主任。8月,国术研究馆更名为国术馆。12月,各省国术馆统一组织设置,省国术馆设立教务长,教务长之下设教务主任,教务主 任之下设教习,教习之下设助理教习,助理教习之下设练习员。这 是当时国术馆的教学组织系统。因此,同年1 2月9日聘任孙禄堂 为江苏国术馆教务长,嗣后又出任副馆长。当时,江苏国术馆的教 习中有著名武术家孙存周、孙振岱、胡凤山、杨澄甫、田兆麟、金佳 福、徐铸人、金淑英、郝月如等人。孙禄堂在江苏国术馆任职长达3年多,这是由于江苏国术馆 的办学宗旨与孙禄堂的武学思想比较接近。江苏国术馆办学宗旨 是:(1)倡导国术的作用在于恢复中华民族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 体现在心力与体力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这与孙禄堂早 在1916年就提出的拳术的功用主要在于使“志士仁人善养浩然之气,志之所期,力足赴之,如是而已”这一武学思想一脉相承。(2)江 苏国术馆成立的意义在于使人民认识到国术便是中国固有的“提 升生命力的艺术”,同时要把这“生命力的艺术”输送到全民的生活 中去。这与孙禄堂早在1915年就倡导的武学修身的思想也是相近 的。(3)反对并轻蔑好勇斗狠,提倡通过拳术造就刚勇,守卫和平。 这“刚勇和平”的馆训正与孙禄堂的倡导相一致。孙禄堂反对门户之见,认为把内家外家和武当少林联系起来 是毫无根据的。他指出,拳术能善养浩然之气者即为内家。他还率 先倡导国术的统一,引领着当时的国术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孙禄堂统一国术的思想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在对自己建 立的道艺武技融会贯通的深入实践和对各派拳术技术体系深入 研究后提出的。孙禄堂在对各派武技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通过对 形意拳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为各派拳术建立了统一的技能。 孙禄堂指出:“须知国术实为我国之国粹,其动作运用含有先后天 之理,河图洛书之数。论其古,实基于伏羲画卦之义;论其高,则合 于圣贤仙佛之道。苟失其理,则一本散为万殊,令人目迷五色,望 洋兴叹。苟穷其理,则万殊合归一本,仍可豁然贯通,统一各派。” 他进一步阐述道:”练习国术,当以形意拳为本……因形意拳之五 纲十二目,言近而旨远,式简而义深,体万物而不遗,穷其理便可 以资统一,广其用便可以谋普及也……意者诚中之心,形者形外 之象,即大学诚意之功也。其拳之发,意动而形随之,非徒求形似 而已。夫意之为物,放之则弥于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故其拳应 用无方,变化无穷。其五纲,在易数之一二三四五,在物理为金木 水火土,在性理为仁义理智信,练之者可以尽己之性,而尽人合 天。其十二目,则练之者并可以尽物之性。由诚中形外,以至尽己 尽物,知彼知己,则千门万户,各种拳术,均可不外此理而求之,故 以形意拳为本,则统一国术理有可通、事便易举矣。且人之初生, 均有不思而知、不学而能之动作,此即形意拳之意义也。”(孙禄堂 《江苏全省国术运动的趋势》,见1929年1月1日《江苏旬刊•元 旦特刊》)由此说明,由孙禄堂提升完善的形意拳可为各派拳术技 术统一之基础。因此,国术统一在技术上并非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而是有理可循,有现成的技术体系可依。孙禄堂统一国术的思想, 开始并没有被当时国术界普遍接受,直到1933年底才为国术界 逐渐理解,并开始酝酿成立全国统一国术委员会。但遗憾的是,由 于孙禄堂的仙逝,统一国术缺少了具备相应能力的领袖人物,因 此发展得并不顺利,最终没能取得相应成果和实际进展,这不能 不说是我国国术运动史上的一大憾事。在南方期间,孙禄堂还与李景林先后组织、主持了历史上规模 最大的两次国术擂台大赛,即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和上海国术大赛,以倡导技击实践°孙禄堂任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筹备副主任和副 评判委员长以及上海国术大赛评判主任,且两次大赛的名列前茅 者多为孙之弟子、学生。1929年11月16日到27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在杭州西湖涌 江桥旧巡抚衙门举行。此次大会是近代首次专门比试拳脚的擂台 大赛。比赛结果前10名为最优等,第11名到第20名为优等,第21 名到第30名为中等。各等皆分出名次。其中最优等的名次依次为 王子庆、朱国禄、章殿卿、曹晏海、胡凤山、马承智、韩庆堂、宛长胜、 祝正森、张孝才。这10位中,在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举行前已经拜在 孙禄堂门下的有曹晏海、胡凤山、马承智。在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结 束后拜人孙禄堂先生门下的有王子庆、朱国禄、章殿卿。大会前6 名获得者最终都成为孙门弟子。这次游艺大会的详细内容及各项 统计数据被编辑成《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专刊》,于1930年4月出 版。这次大会中众多国术名家的武技表演被拍摄成纪录片,时论这 次大会的武技以李景林之剑、孙禄堂之拳最为精湛。该纪录片片名 广告即是《李景林之剑•孙禄堂之拳》,也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 武术资料。上海国术大赛于1929年12月19日至1930年1月5日在上 海法租界亚尔培路逸园内举行,其间比赛地点一度改在云南路口 的上海舞台,在此举行了数场。上海国术大赛是继杭州举行的浙江 国术游艺大会后的又一次全国性的拳脚擂台赛,参加擂台比赛的 人员多于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共计141人(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为 104人),绝大部分参加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选手又移师上海参加 上海国术大赛,一些原本打算参加浙江国术游艺大会而因为路途 遥远未能及时赶到者,这次赶上了参加上海国术大赛。上海国术大 赛比赛的激烈程度与比赛的时间都大于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浙江 国术游艺大会虽然进行了 12天,但是前4天都是表演,擂台比赛 只进行了 7天,最后1天是闭幕发奖仪式。而且浙江国术游艺大会 在决出前26名前,其规则是不允许击打头部,在进入26名大循环 决赛时才允许击打头部。而上海国术大赛共进行18天,其中有3 天因雨停赛,实际比赛15天,全部都是擂台比赛,比赛自始至终都 允许击打头部。上海国术大赛最终取前12名为获奖者,比赛名次 为:第一名曹晏海,第二名马承智,第三名张熙堂,第四名章殿卿, 第五名李树桐,第六名张英振,第七名高守武,第八名袁伟,第九名 韩其昌,第十名张长信,第十一名郭世铃,第十二名李成希。其中获 得第一、二、三名的曹晏海、马承智、张熙堂和第八名袁伟都是在上 海国术大赛举行前就已经拜在孙禄堂门下学艺的孙门弟子。其中, 曹晏海、马承智的八卦拳和张熙堂、袁伟的形意拳都是得自孙禄堂 先生。此外,曹晏海、马承智、张熙堂三人在赛前都得到孙禄堂亲自 指导其散手。
浏览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