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筹备成立由中国牵头的国际武术组织起,把武术推向世界的目标中已经蕴涵着进军奥运会的决心。在它的推动下,各 大洲的武术组织纷纷建立起来。欧洲武术协会、南美武术功夫联合 会、亚洲武术联合会、非洲武术功夫联合会、大洋洲武术联合会, 这些洲际武术组织的建立,表明当代中国武术已经有组织地进入了 世界范围的发展。国际武术联合会1990年成立之初拥有38个发会员,1993年 发展为57个,一年后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正式接纳,两年后经 奥委会接纳的会员数达到了 75个。1998年国际武联已达到国际奥 委会承认的基本耍求。1999年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接纳国际武术 联合会。截至2011年,国际武联已有144个会员,这表明世界竞 技体育最有权威的机构正式承认武术的竞技地位,竞技武术在世界 的传播和影响已不容忽视。
第三章武术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武术文化概述中国武术是我们民族经过数千年自我锤炼创造的一份丰厚的文 化遗产。数千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发 展、变化.武术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中有些古老品种・随着时代的变化会产生消融转化•有些甚至成为 绝响,只在史籍和博物馆中得以保存,尽管它们亦是国宝家珍和历 史辉煌的遗影流韵,然而却实实在在失去了现实使用价值。在重振 民族精神、团结海内外同胞、共迎新世纪挑战的今天,武术却仍起 着重耍的作用。中国武术叶茂根深,万泉竞流,而且生生不息,具 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株古树新花正在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武术文化 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形式,愈来愈受到世人 重视。
一、武术文化的形成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其自身独特的本质和特征,其思想 内涵、文化底蕴是系统的、连续的,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要理解中国传统武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武术是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以中国文化理论为 基础.与中国古典的哲学、美学、伦理学、兵法学和中医学有着密 切的相互渗透的渊源。其二.武术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文化。武术的深厚文化积淀,独 特的运动风格.博大的内容体系,复杂的功能结构,是其他任何体 育文化所不具有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武术日益受到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响・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渐渐融合•表现为武术在观念形态上受传统思想指导,在运动方式上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中国武术在传 统文化总体环境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中发展,既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共 性特征,又有自身的独特特性。武术文化正是随着传统武术的不断 发展而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着传统武术的内容。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武术观念形态、武术田运动方式和武术精 神的物化产品的总称。武术文化作为武术观念形态,反映着人们的 世界观、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认识能力, 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武术文化可以不断地物化在某种物质上,凝结 在武术技巧、武术器械、武术训练方法及规则、服饰、场地等物质 的、制度的和理论思想等诸构成因素中,并通过人的武术运动方式 和精神文化产品反映出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心理特征和思 维方式等。武术运动方式是形成武术文化的基本条件,这种运 动方式是通过武术动作发挥人的体力和技术优势的战斗动作,通过 攻击和防卫的统一形式及这一形式的高、难、新、美的套路组合形 式反映出武术文化固有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反映着武术文化的本质。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独有产物.具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 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武术运动方式反映出民族性 特点,武术精神文化产品也反映传统文化特征;另一方面,武术文 化观念同东方传统思想相融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体如下:
(一)武术运动方式充分呈现出民族性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运动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 体现为武术活动自然地接受文化环境熏陶,而且更丰耍的是历代武 术家自觉运用中国传统规范技法,阐述原理,达到文武合一、交融 一体的程度,并且通过武术的技击性特点反映出来。中国武术提倡•,刚柔并修之道,虚实攻守之学”、..始以至实 用”的技击之术。技法成为武术最突出的特征.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武术的技击方法、攻防技术的运用.是通过身体的运 动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通过动静变化规律来实现千变万化的技法。 古代中国人的奇正相生、快慢相接、虚实分明的动静观成为武术技 击的技术原理,也决定了武术的运动风格,因而武术讲求方法巧妙 运动,倡导巧力精斥拙力。正是由于武术运动方式充分呈现出民族 性特点,武术文化才兼收并蓄,体现出博大精深。
(二)中国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相融合
中国武术文化与东方传统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内外兼修、术道并 重的鲜明特色。出色的传统武术表演,能使人感到健力美、技巧 美、神韵美和武德美的和谐统一。中国武术中以静制动、以柔克 刚、后发制人、引人落空、四两拨千斤等战略原理和虚实结合、进 退守攻等一系列技法,无不体现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特色。武术文化的起源通过中国武术与传统的、深刻的中国哲学思想 及宗教相融合而反映出来。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于武术文化 有着极大的影响,两极说、阴阳说、刚柔说、三才说、四象说,五 行说、自然说、形神说、天人合一说等,在中国武术中体现得淋漓 尽致。比如“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术语,而“太极拳”是以太极 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又比如“八卦拳”就是以八卦的八个方位和 人体各部位比成八卦以立名,借易理来说明拳理,这些都充分体现 出武术文化的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特点。
(三)中国武术文化受到传统中医理论影响
武术文化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主要体现出“三论一说”的 特点。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三论一说”思想,即人与自然为一体.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理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理论;人的元气理 论以及经络穴位学说。中国武术文化也正是以其作为理论基础,把 养身健体、修身养性与技击融为一体•强调动静结合,刚柔结合, 运动中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用的是直观的思维方式,圆形、环 形、球形的运动居多,这一切均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二、武术文仇的传承
(一)传统武术文化的变化与更新
传统武术文化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在历史传承中它会发生变 异,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中国传统武术运动基础理论是多元化 的,它既吸收了道家、儒家的哲学思想.又涉及传统医学、诸种兵 法的内核・还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形成了内涵深、层次纷杂的庞大 的理论体系。武术文化的变异与更新过程,给现代武术文化的创新 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浏览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