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后.武术运动发展思想的解放.必然导致武术在理 论上的蓬勃开展。武术界有识之士在逐步展开的对外交流活动中看 到了我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国家在运动项目上的差距,认识 到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武术科研整体水平的落后。各级体委 领导的观念上也开始有明显的转变,对武术运动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特别是1984年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明确提 出“振兴体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体育科技工作必须面向体育运动 的发展”的“科技兴体”发展方针,我国武术理论也开始逐步进入 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经过上一阶段的调整之后,武术理论的研究在整个八十年代 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1982年.第一个由中国武协主办的 全国性武术刊物一《中华武术》创刊,其发行量高达300万份。 《新体育》杂志社也开始创立专业武术杂志《武术健身》.随后《武 林》、《武当》、《武魂》、《搏击》、《精武》等刊物相继创刊,各种全 国性武术专题研讨会相继举办,特别是有关少林武术、武当武术等 地方性武术发展研讨会更是硕果累累。在这个阶段里,国家直属体育学院的各种体院学报、科研机构 的体育期刊相继发表了武术研究成果,开拓了武术科研领域空间。 作者经过对本阶段九年期间十二种中文体育期刊《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 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 院学报》、《体育文史》、《运动医学杂志》、《体育科学》、《中国体育 科技》、《体育与科学》发表的武术科研论文474篇进行研究.其研 究内容涉及武术社会学,武术教育、教学与训练.武术文史文化. 武术竞赛,运动员体质与选材,气功、养生与大众健身,运动员的 营养与损伤医学,武术生命科学(生理、心理、生化).技术、战 术运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武术竞赛,运动 员的体质与选材,运动营养与医学损伤,生命科学,技术、战术研 究,武术技术动作力学分析等六个领域内的新拓展.极大推动了武 术运动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经研究发现:


  • .武术运动在本阶段的研究领域开始拓宽,分类较细,一些 新的武术研究领域,如运动员的损伤和营养、单个运动技术的生物 力学分析得以拓展等领域开展得比较深入,特别是武术运动技术的 生物力学分析,基本上奠定了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教 学和训练。



  • .在这个阶段,受到当时社会上“文化热”的影响,各个领 域内的专家学者,从哲学、美学、医学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武术这 一传统的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讨论。武术文史文化的研究成果较 多.共有198篇,占总数的77%,其中对武术历史运动发展中 的历史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诸如“少林武术”、“太极拳”等武术流 派历史源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 .其中生命科学有45篇,占总搜集材料的 13%,武术社 会学25篇”占收集文章的5.27%.基本奠定了武术运动的生物、 心理、社会等多学科基础。社会学性质如武术定义、武术本质、武 术功能、武术与气功的关系、武术竞赛制度、群众习武的健康维 护、武术热形成的社会原因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得以深入开展,实现 了武术运动的功能、目标由增强体质的一元功能目标向追求生物、 心理、社会的多元功能目标的转变。

  • .在教学与训练方面,武术教学方法、运动员技战术训练等 方面成果显著,并直接促进了武术实践的发展。武术教育、教学与 训练42篇,占收集论文总量的86%,其中武术在学校的发展、 教学教法、武术的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分析研究。

  • .随着竞赛的进行和完善,对竞赛体制、项目设置、规则的 发展等研究也陆续开展。相关的武术竞赛项目设置和竞赛规则的完 善、武术运动技术体系的确立与完善,收集的研究成果中有8篇与 竞赛相关,有52篇技术战术的研究分析,有运动员的体质状况与 选材8篇,营养、医学与运动损伤11篇,基本上拓展了武术在竞 赛、训练等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

  • .养生理论和养生功法在这个领域内与社会健身活动结合紧 密,其中共发现文章68篇,比重高达35%。关注养生,关注 社会健康,是武术运动在新中国武术发展中的主要内容・是武术在 社会上发展和存在的形式。

  • .计算机开始出现在武术运动教学和研究领域・其中发现5 篇相关文章。武术理论的研究在这个阶段发展较为迅速文化学上

  • 113 •


的著作有《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文化概论》,技术论著有《中 国散手》、《跆拳道》、《截拳道》、《李小龙》、《少林绝技》,部分武 术声像教材在这个阶段也得以发行,一些武术典籍《太极拳学》、 《国术汇宗》、《国术概论》等得以重印。新中国武术理论在这个阶 段开始全面复苏兴盛起来。国家武术研究院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为了推行武术运动 的发展,解决当前武术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共设立武术科研课 题46项对武术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一定的进步,并且有些研究成 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在2004年,根据武术三年来的研究和发展 的新情况,考虑到新中国武术运动在当前发展的新情况和目前亟待 解决的新问题,国家武术研究院在2004年向下属各个部门征求 2004年急需研究的课题和需要研究的基础课题•并在全国范围内 进行课题申报,收到全国武术领域内专家、学者申报课题46份・ 涵盖了全国武术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对目前武术运动发展所出现问 题需耍进行的研究提议。

(-)三年立项课题与2004年申报课题分析

2001年至2003年,国家武术研究院共立项课题46项,内容 涉及武术社会学、武术产业、教育教学、文史文化、竞赛训练、科 研管理等诸多方面。1 .武术竞赛与训练的研究在历年的立项研究中都占有较大的 比例,其中2001年17项中占有10项,占58.82%; 2002年9项 中占4项,占44.44%; 2003年20项中占6项,占30%,在三年 中武术的竞赛与训练占全部立项课题的43.48%,几乎占全部课题 的一半。在2004年46项课题申报中,竞赛与训练依然占有较大比 例(23.91%),由此说明,我国武术运动发展到今天,主要在竞赛 和训练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部分领域没有研究或没有彻底研 究,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 .武术社会学的研究也是当前武术运动发展的热点,其中 2001年17项中占有1项,占88%;2002年9项中占1项,占 11. 11%; 2003年20项中占6项,占30.00%,在三年中武术社会 学的研究占全部立项课题的17.39%,几乎占全部课题的五分之 一。在2004年46项课题申报中,武术社会学的研究占有最大比例 (26.09%)。由此说明,武术运动在新时期的发展是一种多元的、 立体的发展,成为一门复杂的社会学,有很多领域在不断地开拓, 人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武术运动作为一门科学,在社会 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 .武术产业的研究同样是三年来武术研究的重点,其中2001 年17项中占有2项,占76%;2002年9项中占1项,占 11. 11%,; 2003年20项中占3项,占15.00%,在三年中武术的 竞赛与训练占全部立项课题的13.04%,要占全部课题的十分之 一。在2004年46项课题申报中,武术产业领域的研究占较大比例 (17.39%)。由此说明,武术产业化的研究在不断升温,武术经济 的功能备受关注,其经济发展的规律、现象和对其发展的认识成为 研究的重点。


(二)2004年国家武术研究院各部急需研究课题特征分析

2004年,国家武术研究院下属部门共提出需要研究课题24 项,其中急需研究课题15项:南拳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竞技套 路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指标与方法;竞技套路市场的研究与开 发;竞技套路难度评价体系标准化的研究;竞技套路训练运动负荷 控制与营养恢复;综合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竞赛系统规范化的研 究;散打运动员控制体重及营养补剂的研究;散打运动员选材指标 的研究(青少年散打运动员骨龄测试指标的研究);武术援外教练 员培训的内容及形式;如何编写国际武术竞赛工作指南;国际武术 技术等级认证的研究;中国武术产业开发规律;传统武术竞赛规 则;国家级武术指导员教材;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教材。基础课题 9项:散打运动技术体系研究;传统技法竞技散打的关系研究;武 术散打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中国武术产业现状与对 策;国际武术联合会发展战略思考;国际武术市场的开发思路;如 何协调国内外竞技武术发展水平;武术功法比赛赛制研究;武术术 语标准化研究。

浏览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