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侯氏太极拳的防身作用
在古代冷兵器战争时代,在近距搏斗中的胜负要取 决于武功的高低,所以武术在古代备受重视。拳术的发 展在中国的宋代就达到了一个繁荣鼎盛的时期,太极拳 的产生和发展也脱离不了这种时代背景,所以拳术是根源于搏斗,这是历史的实际。当今时代,工业技术昌明,战争的武器日益发明, 花样不断翻新,战争中的近身搏斗已不是主要形式了, 况且和平建设时代,解决人们之间的仇怨纠纷不是靠生 死搏斗,而是依法办事来解决问题,那么学习搏斗武术 还有意义没有?这是大家比较容易产生的问题。我们的国家还处在经济发展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 不均衡,各阶层人员收入差异较大,这都会产生社会中 的矛盾和纠纷,社会治安也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鉴于 这样的情况,如果能掌握太极拳术,用作自身的防卫, 以备不时的急需,则是很有必要的。没有远虑,必有近 忧,这句古语也提示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应该作恰当的考 虑和准备。太极拳本身就是一门防卫性的拳术,人不犯我,我62 不犯人,人若犯我,遇到太极拳他就会失败。太极拳强 调意识在拳术中的重要地位,意在先是迫敌就范的关键 所在。是动作快还是意识快?当然是意识快,所以意识 占先,就能克敌制胜。这就体现了王宗岳先师所言: “人不动,己不动,人微动,己先动”,这就是太极拳能 够在防卫中取胜的关键。防卫是化解敌人的进攻,并且 保留打击敌人的手段,视情况可使用这些手段,并将打 击敌人寓于化解敌人的进攻之中,这正是太极拳的高超 之处,能即化即打,是因为掌握了太极拳中虚实变换的 技术。有人说:太极拳这么慢慢腾腾的,这么绵绵软软的, 与那些刚猛的拳术相比,它能取胜么?对于这些人存在 这样的思想也不奇怪,因为人们一般所见到的只是些表 面现象,没有认真接触和练习太极拳,是无法了解到其 内涵的。实际上,大家一般所见到的练拳者,大多是初 学或还未入门之人,在初学阶段,需要练好、练熟拳架, 慢是一种训练方法,柔和放松是克服以往日常习惯使用 僵力的必要过程。一是只有动作慢下来了,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意识与 动作的对应关系,最终做到意识对自身动作的随心所欲 地控制,比如对方以迅猛的动作击打我,首先是能不能 反应过来;其次是自己的意识能不能迅速有效调动自己 的身体来应敌;再次是能不能在自己意识的控制下根据 对方力量的方向和大小来迅速调整自己的动作,从而克 敌制胜。要做到以上这几点,就非要有一个“慢”的过 程,逐渐将意识和身体动作糅合到一起,最终才能达到 “快\ 俗话说:慢练功夫快练熟,这也说明了 “慢”和 “快”之间的紧密关系,所以对快和慢要有正确的认识。二是只有使自己身体放松下来,柔下来了,才能逐 渐去除我们日常的僵力。僵力带来动作的笨拙,是很容 易输给对方的,很容易被对方所制。通过放松和柔的训 练,逐渐就能练成灵活的动作和浑圆的太极劲。看事物还得要深入了解其本质内涵,太极拳就是要 通过使用各种训练方式和手段,包括初学阶段的“慢” 和“柔”,最终达到快如闪电、动若江河,刚柔相济的真 正太极功夫。所以说,太极拳是世界上最好的防身拳术,是值得 每个人来学习训练一番的。四、学习侯氏太极拳的过程及方法侯氏太极拳主要内容包括:传统承架七十五式拳架 套路、推手训练方法、散打套路和太极内功。拳架是基 础,是锻炼自己的太极功夫和劲力。推手是拳架动作在 实战中的应用,是对自身劲力和对方劲力的体悟,由此 掌握对劲力大小和方向的感应。推手功夫的高低要靠拳 架练习和积累,拳架正确与否要通过推手来体会和纠正,推手动作寓于拳架之中,故有“拳架即推手,推手即拳 架”之说。散手是推手的应用,是实战演练。太极内功 是增强太极功力的基本功。训练的过程即如王宗岳先师所言:“由招熟而渐悟 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J先将拳架练熟,然后进行推 手训练,以推手训练而达到懂劲。拳架和推手相辅相成, 可以推手来检验拳架动作是否准确,再以拳架来进一步 提高推手和散手实战的水平,由此逐渐体会揣摩,最终 达到随心所欲。练习当中要自始至终以意念贯穿,运劲 如抽丝,势断意不断,藕断丝相连,以外形带动内转, 然后由内动去带动外动。拳架的学习和训练对于初学,首先应学习拳架,为便于记忆和练习, 可将拳架分成数段来进行学习。在各分段中,先将每一 64 式练习熟练,然后再将该段中各式串联起来,最后将全部各式串联在一起,务必逐步熟练,将整个套路越练越 熟,无有停滞、僵硬之处。在拳架动作熟练后,逐步学 习领会各式动作的要领,达到轻灵和圆活。在练习拳架的方法上,本门具有与众不同的三种训 练方法,即快劲练法、刚劲练法和柔劲练法。其中,快 劲洗髓,宜在早晨练习;刚劲练骨,宜在中午练习;柔 劲练筋,宜在晚上练习。拳谱中对此有详细解说:“鸡 叫速起身,正是阴阳分,早上面朝东,练架快如风、 “中午阳气盛,正是练刚劲「 "晚上月管阴,西方庚辛 金”。拳谱中对拳架练习的方式、时间、方位等有详细的 说明,太极拳的修炼规律与人体中的阴阳气息生长收藏 的转换节律是完全相应和一致的,这就是太极拳能够养 生健身和提高功力的最关键所在。实际上,拳架练习既是初学者的入门功夫,也是一 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它可集炼气、健身、技击技巧和 功力训练为一体,所以,即使只练习拳架,就可达到运 动健身的效果,又能提高技击水平,但这仍然只是学习 侯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太极拳推手的学习和训练侯氏太极拳的推手具有其独特之处,分为上下步推 手和活步推手等。初学者首先要将上下步推手方法练习 熟练。开始学习上下步推手时,先练习一边(如右边) 的转圈和步法,熟练后,再练习另一边的转圈和步法, 然后将两边的分圈合成一个完整的上下步转圈。务必练 习熟练,使身体上下相随,逐步达到外三合:手与脚合、 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并注意不要用力,手、身、步俱要轻灵;还要注意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这种由双方你 仍 进我退、你退我进的上下步转圈推手的方式就叫做推空 圈。推空圈要作为基本训练方式而反复经常地练习。在推空圈熟练后,就要通过上下步推手方式来校正 拳架,并掌握拳架在推手中的劲路运用。方法是:由一 方给劲发动进攻,使另一方训练如何化打对方劲力,你 来我往,相互“喂招”。对拳架的劲路运用要一招一式地 练习,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这样,我们对拳架中的劲 路就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再练习拳架时,就可以做 到“无人当有人”,将推手意念融合到拳架的训练当中。在上下步推手方式练习熟练后,就可以练习活步推 手方式了。活步推手方式接近散手实战,通过推手双方 劲力的来往,可实现手、身、步全身一体的协调性和灵 活性,从而做到使对方的劲力无法加诸于我的身上,这 样就达到了中级功夫。太极内功的训练和培养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太极拳的功力 一是在拳架和推手训练中来进行培养,二是采用太极气 功方法来进行训练和培养。太极气功要求以单独静功方式训练,每天站桩一至 两小时,务必天天坚持,日积月累,就能逐步培养出浑 圆的太极功力。训练的时间越长,功力就越强。太极气功由功架和功法两项内容构成。功架就是桩功的姿态,亦即桩架。桩架要求虚灵顶 劲,沉肩坠肘,松腰裹裆,两脚微内扣,体态自然。虽 然身体的任何身架状态均可作为功架,但为训练某种功 力的目的,选择特定的桩架有助于提高该种功力的功效。功法分为静桩、意桩和动桩,三步功法可相续训练。静桩是为达到身心健康、气血正常运转之目的,所 以也叫健身桩,适合于初学者和一般健身者。静桩方式 要求是站好桩架,筋骨舒展,长时间保持功架功态,静 态守恒即可。静桩坚持久之,自然血脉正常,体力充沛, 精神焕发。
浏览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