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侯氏太极拳拳架练习的技术要领 (一)太极拳功架十要
1 .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 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 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含胸拔背含胸者,胸内含,使气沉于丹田,胸忌挺出,挺出 气壅胸际,下垂下轻,脚腿易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 也。能含胸自然拔背,能拔背则力量由脊而发。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者则两足有力,下盘稳固,
134 虚灵变化皆由腰转动,故命意源头在腰际,有不得力必 于腰腿求之也。
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坐在右腿,则 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 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 则举步重滞,自主不稳,则易为人牵动。
沉肩者肩松下垂也。若不能松,两肩端起,则亦随 之而上全身则皆不得力矣。坠肘者,坠往下松垂之意, 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
此拳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 毫之拙劲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如浑身僵劲充满经脉, 气血停滞,转动不灵,举一发而全身皆动。若不用力而 用意,用意所至气亦相随,如是血气流通,日日灌输, 周流全身,无使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 极拳论》所云:“极柔软,而后能得极坚刚也”。太极功 夫纯熟之人,臂膊如棉裹铁,分量极沉。
7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 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于完 整一气也J 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而动,如是 方可谓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8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分虚实开合。所谓开 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 
135 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成一气,则浑然无间 矣。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 循环无穷。《太极拳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 绝",又曰:“运动如抽丝”,皆言其贯穿一气也。
太极拳以静制动,虽动犹静,故练架以松静为先。 静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身无血脉慌张之弊。
(二)对练习拳架更多的要求
拳架要求:立身中正,轻松柔和,用意不用力;出 手运转要以圆圈与弧形缠绕螺旋,不走直线;一动百动, 一静百静,手动则身随脚跟,毫无游移抽扯之形,快慢 均衡,不用僵力,做到前手走,后手跟,前脚走,后脚 催G手到身到脚到,上欲动而下随之,下欲动而上自攻 之,中节动而上下合之,形成一个整体运动,内外相连, 前后相须,从而达到“上下相随人难进丁
由头顶至脚跟,由肌肤至脏腑,上下内外先求统一。 上欲动,下随之;下欲动,上领之;中部动,上下合之。 内外前后一气,便是身形整。身形的整是活整、柔整, 身体的各个部分要在运动中求得和谐,成为自然而然, 这就要求练习拳架在“匀”上下工夫。
太极是浑然一体的整体,在太极拳运动中,太极则 要分化成阴和阳两种相对相依的运动要素,如静与动、 收与发、退与进、合与开、屈与伸、轻与重、柔与冈h 等等。只有懂得阴阳及阴阳转换的规律,才能进一步懂 得太极,并最终修得太极功夫。
太极拳中将人体分为上(头)、中(躯干)、下(四
136 肢)三个部分,谓之三节。每一节又可分为二小节。
头:额、鼻、口。躯干:胸、肩、腹、背、丹田、臀四肢:下肢一胯、膝、脚(足跟为根节,足掌为中 节,足趾为梢节)。上肢一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 节(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拳谱云:”上节不明,无依无踪;中节不明,浑身 自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J又云:“气之发动,要从 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最终要练成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 一节4.求六合六合是内三合与外三合。心与意合、力与气合、筋 与骨合,是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 是为外三合。拳谱云:“一动无不动,一合无不合,五 脏百骸悉在其中5 .得六进求六合,必须得六进,六进不得,六合难求。(1)头进:头不进,全身不得进,因为头为全身之 主,统领全身。(2)膊进:膊不进,手不能向前,进手先进膊。(3)腰进:腰不进,力不足,进身不能不进腰
(4)步进:步不进,则头、膊、腰皆不能进。强进
则身形散乱,难以发掷对方° ’
(5)左进:上左必先进右。
(6)右进:上右必先进左。
若要进,则全身整体无一处不进,否则全身各部分
有进有不进,相互牵制,难于取胜。
6 .精身法
身法不精,力无所依,劲无所使,手脚迟缓,
(1)纵:纵则发其势,一往而不返
(2)横: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
(3)高:高则扬其身,而有增长之意。
(4)低:低则仰起身,而有攒促之形。
(5)进:勇往直前,有无坚不摧之势二:
(6)退:阻缓其势,退即进也。
(7)反:反身顾后。
(8)侧:侧顾左右。
侯氏太极泰滩至推手又叫搭手、打手、葛手或转圈子。推手是太极 拳训练的重要手段,它以拳架为基础,反过来又可以检 验和修正拳架的技术用意和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太极拳训练的独特 方法。侯氏太极拳的特点是拳架、推手、擒拿、散打合为 一体,具有灵活性、多变性、运用性。侯氏太极拳推手 有着自己显著的特色。在风格上,它讲究冷、脆、快、 狠、毒、惊乍、弹抖、连环进招、劲法变化,劲跟劲, 招接招,使对方没有喘息之机;在手法上讲究擒拿抓闭, 分筋挫骨,采搠折别;在身法上讲究偷步进身,扣摆封 势,活步转换,定步击人侯氏太极拳推手是通过拳架中每一势所蕴含的各种 用法在推手中逐一应用来达到推手的训练,使拳架应用 逐步熟练,最后达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的境界,如王 宗岳宗师所言: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这种推手训练方法是武当内家绝技,侯氏太极拳的“三 合一,,即是拳架、推手、散手完全融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这也是本门拳法能够速成的原因之一。一、练习推手的基本要求侯氏太极拳有九层功夫,即拳架三层功、推手三层 功、散手二层功。推手为中层功夫,是通往高层功夫的 必经之路。“打手歌”云:“搠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 随人难进”,所以对拳架的一招一式要认真用功,不可有 半点马虎,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就能经得起推手的检验; 否则姿势有错误,在推手中就处处被动挨打。拳架和推 手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为侯氏太极拳训练的独特 方法推手要求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 肘,特别要求掌心不要无意下翻,因为掌心下翻易露出 肘,易受人抖搬所制。拳谱云:“手不离肘,肘不离手, 倘若脱离,发打无疑 推手时手腕要平直,手指要展直,指稍微微上翘,此法叫“手头不能丢”。在身法上讲究起落进退,腾闪圆转,吞吐变化,避 实就虚。在步法上讲究偷身进步,扣摆封势,活步转换, 定步击人。在拿法上讲究顺势拿人,以拿还拿,以拿解 拿,其中还包括采用反关节制人。尽管反关节制人具有 较大的伤害性,但在双方交手时,任何一方都没有理由 不让对方使用该技术,所以应该学会并掌握破解反关节 的技巧。在日常推手中,要慎用反关节制人方法,以防 伤害对方。拳架是锻炼太极拳功力和提高太极拳技术的重要手 段,而推手则是拳架动作在实践中的应用,推手功夫的 提高要靠拳架练习和积累,拳架正确与否要通过推手来 体会和纠正,推手动作来源于拳架,所以说:“拳架即 推手,推手即拳架”,因此,要把练习拳架和推手紧密结 合起来。二、练习推手的过程和方法太极拳的推手,需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包括听劲、化劲的训练,以及发劲的训练。侯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采用上下步形式的双人推手 作为基本训练方法,即上下步推手法。上下步推手就是 由两人相对面站立,你上一步为“进'我退一步为 “守、然后我再上步,你再退步,两人这样一进一退, 循环往复。                         
				 
浏览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