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对推手训练的要求


  • .全身上下相随相合


太极拳的架子与推手有密切的联系,走架如推手, 推手如走架。无论如何转换,必须做到手与足合,肘与 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不做到这外三合的就是过与 不及。《七疾》诀中说:“上法需要先上身,手脚齐到 方为真”,这一语道破了太极拳推手和走架的真谛,研究 太极拳推手必须从中去寻找奥秘。身体是有重心的,要使身体平衡,不失势,必 须注意使自己重心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如果超出了一定范围,就叫“失中”。身体一 “失中”,就给对方有可 153乘之机。人的高、矮、大、小、胖、瘦不一样,重心难 以说明在哪一点,只有自己在练习中体会才能掌握。而 上下前后左右相合的原则是检验自己失不失中的一个外 形标准°比如手超出脚尖以外,肘超出膝外,身就自然 前移,重心就会随着前移。在运转接劲中,对方不用多 大力就会把自己的身体引斜而不稳,对方找到了发放的 最好机会。又如,自己的身、手已后收,而脚还在原来 的位置不动,这就为失中,别人乘势向前加劲,自己会 后仰,“失中”成了自己失败的根本原因。太极拳把上下前后左右相随相合作为一条推手的原 则,是要求自己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合理安排,适中对待。 适中、合理,那么转换能自如,前进后退,左进右退, 右进左退,全身一致,这就给对方一种无隙可乘的外形 形象,对方就不敢轻举妄动。太极拳秘传的拳论中这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天 远机论》中说:“手起脚要落,足落手要起、“身要攻 人,步要过人J在《手法五要及步法》中说:“手足齐 到方为真,身似游龙,起无形,落无踪。进退旋转要灵活,五行一动如雷声,五行合一体,放胆即成功J以上 拳论,就充分说明推手时必须做到身动手随,手进身进, 周身合一。与人推手,遇化发,浑身上下做到外三合, 才能有回旋的余地,才能有所成。外三合是外形上的要 求,要做到外三合必须做到内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 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与外三合不能孤立看待, 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的。要做到外三合,必须明内三合。 内三合做到了,自然会带动外形,做到外三合。如果心 不知,意不明,手脚、肘膝、肩胯就不会按思想指挥去 完成外三合。反过来,手脚、肘膝、肩胯不合,心与意, 气与力,筋与骨也不可能做到相合。他们互为因果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内三合比外三合更难做到。外三合 是外形,往往为人们上眼就看出,内三合含于内不显于 夕卜,往往不易觉察。学者先求形似,后求神明,形神合 一处 一则浑身无间隙,遇敌制敌就会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开无不开,一合无不合,到这境界,推手技 艺可臻成熟。.明三节,知进退太极拳推手要求合理地运用自己的三节,在粘走、 运化、缠绕、绞转中充分利用三节各自的作用使自己获 胜。太极拳拳论中有许多明三节的理论要求。古传秘诀 中有“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 明自家吃跌”的论述,讲清了明三节在走架推手中的重 要性。人身自头至脚为一大节,各节均可以一分为三, 人身体可分无数个三节。秘传拳论中对三节是这样论述 的:“人之一身而言,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腿 为根节。分而言之,三节之中也各有三节。手为梢节之 梢节,肘为梢节之中节,肩为梢节之根节;胸为中节之 梢节,心为中节之中节,丹田为中节之根节;足为根节 之梢节,膝为根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节。总不外梢 起、中随、根追之理,庶不致有长短、曲直、参差、俯 仰之病,此三节所要贵明也J这里讲了大的三节,还有 无数个小三节。头有三节,为额、鼻、口。脚手均可分 为三节,手的三节:指为梢节,掌为中节,腕为根节。 脚的三节:脚趾为梢节,脚背、掌为中节,脚跟为根节。 手指又可分为三节,手指前节为梢节,中段为中节,近 指根这段为根节。脚趾也然。全身的三节分得细,能自如运用,就能在推手中做 到击中节则首尾应,击首者尾应,击尾者首应。这样在 推手中就能较好地化解对方的劲力而顺势应击。比如, 对方制我臂三节中的肘,我给对方肘,以手出击;对方 制我梢节中的手,我以肘、肩出击;这样三节相应,配 合身法,则能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随手奏效。上节不明即无依无宗,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头是人 的大脑所在,一切命令由头发布,全身的进退转换必须 由大脑指挥。心意一动,则全身各部分因敌而变化,所 以对头部的要求必须明。如何做到三节互相接应?如何在推手中遇劲走劲, 化背为顺,达到化则打,打即化,粘即是走,走则是粘 呢?我们从实际手法中的表现来探讨。比如自己被对方 双手按住肘腕,对方用力前按,我遇力即配合身法,手 前臂放他前来,从一旁走过,并以肩靠对方的胸部。这 是中节、梢节被击,根节接应,一走即粘,一化即打。 再设对方双手按我左手腕肘,我发现对方对我肘部用力 大,对我腕部用力小,我即中节肘部顺其势转化,以梢 节手随转前击。当然,肩、身各部位要齐进,这就是三 节连环化解还击。我肘部着人力,即把对方力的一部分 转移到我手上,我借到对方的力,及时还击到对方身上,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三节化发的例子。由此推之,当对 方在自己身上的其他部位用力,我都可以这种原则来进 行化打。太极拳的三节要明,就是要处处懂得运用三节应敌。 在对敌中,形势千变万化,目不暇接,需要上节保持清 醒,同时要懂劲,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训练,就能得心 应手。运用三节的原理去应敌,会产生一个良性的效果, 就是使对方感到自己的对手浑身都是手,全身各部位都 能引、化、拿、发,他无从入手。高明的太极拳家浑身 都是手,不是指有无数的手,而是指他身体处处都能配 合成一个整体,在触点处即能引化拿发。比如,对方以 手拿我肘,我的肘柔化,即以另一手按住其连着我肘的 手或手指部位,旋转肘手,对方即被拿住,这是我手与 肘的配合。这时,手是手,肘也是手。对方用一手按住 156 我肩,我肩部柔化,以另一手按住我肩上的他手,旋转 动,对方即被我拿住,此时我的肩也是手。我以胸、腹、 肋配合手臂拿人,此时我胸、腹、肋部也是手。肩、肘、 胸、肋等部位当然不是手,表面上看,它们起不到拿人 的作用,但一旦全身配合就能协助拿人,起到与手一样 的作用,所以让人感到对方浑身都是手。.以腰为轴,圆转变化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圆转,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 体劲即可把对方来力化解,并同时将对方击出。一般是 前半圈化解,后半圈打击。对方由于先动、妄动,在进 攻被化解后,身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因而被顺势发放出 去。若遇上来力不知圆转,就会被人发放,这时就成了 力大打力小。双方推手时,若对方用力拿我左臂,我左臂则顺势 圆转以化其力,这是一个圆,腰胯圆转又是一个圆,膝 部顺势顺转或逆转,化解对方来力并顺势出击,这还是 一个圆。要求手、眼、身、法、步密切配合,全身各部 位都顺势圆转变化,互相呼应,以合力把对方连根拔起, 将对方发放出去。圆转的大小方向并无固定模式,一切 从得机得势出发,不从主观妄想出发,这就是“招无招, 无招胜有招”。常见的推手毛病是只固定在双方接触处圆 转,而不知道腰、胯、膝等处均要配合圆转。若下盘是 死步,不知虚实转换,全身圆就不顺遂,易迟滞,被人 制或发人不得力。圆转的动作要小,就能迅即将对方的来力化解,加 上自己发出的合劲,对方在瞬间就会遭到打击而仆跌。 线路短、时间少,对方往往来不及反应和变化,没有化 —— 解的机会。 157太极拳下盘圆转化打的情况也是很多的。在架子演 练中,就有各种各样的腿法。腿脚的进退、左右的移步, 都是圆转的,绝不是单纯的直提、直踩、直踏、直踢、 直蹬的。腿脚的圆转要与手臂的圆转配合,上下齐发, 就可使对方栽跌。脚的动作有勾、摆、蹬、撩、缠、铲、 挑、壁、挂等,都是以圆转为要。在推手时,下盘的动 作可使人防不胜防,中招者立即被拔根而摔倒。

浏览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