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太极无为功太极无为功以《道德经》之“无为方能无不为”为 指导,识神退位,元神主事,出于本心,发于性灵,一 法不立,万法并容,有感皆应,随心所欲,而可大可小, 可动可静,可强可弱,可刚可柔,可有可无,可松可紧, 名曰“自发”,实为内感。在放松安静条件下,全自动发 功,“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八卦生万物”,或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天机发动,内气自生,丹田鼓荡,全身有 感,一旦发动,则气象万千,然而每个人又各具个性特 色。真是百花齐放,百拳百妙。此功对于祛除疾病,自 我调理,内功进展,攀升境界,既为根本方法,又为高 层境界。但此功应在老师指导下训练。六、太极内丹功此功为金丹大道内丹功,主要方法以松静为要, “万物负阴而抱阳”为本,调身调息调心,“绵绵若存,用之不勤J “恍兮惚兮,渺兮冥兮”,安鼎立炉,“炼 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合虚还道”,进入无极太 极状态,意融融,暖融融,气融融。正所谓“得其一, 万事毕”。似有非有,似守非守。武当派张三丰祖师在东 汉魏伯阳、南宋张伯端基础上,把内丹功与太极拳相结 合,再加上其他养生之法,寿命直达247岁。此乃中华 太极养生法之至高境界也,亦是对人类养生之道最独特 的伟大贡献,是对自我生命感受与修炼之最高水平。但 此法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并在导师指导下修炼,方可直 人大道,修成长生不老之金丹,而获太极养生之根本祕三丰大做皋去向功理裕189—x大道论(一)上篇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 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 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 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今专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 于穆,此无极是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 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是也。太极为阳 动,阳动阴亦动也。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 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 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 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 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 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 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日真命。浑浑沦沦,孩子 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 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 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 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而欲长有其身,难矣。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然其疾病临 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痛,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 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 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夫黄 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 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 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 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 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些 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 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 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 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复 何言哉!平充论之曰:“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佛也 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 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无非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 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含阴阳动静之机, 具造物玄微之理。人能体生身之道,顺而用之,则鼻祖 儿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踵而出, 同其理也。《悟真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此 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J 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 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 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汞铅之真宗,方能换骨长 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同久,日月同明, 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阴,服炼 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又有以按摩、导引、 吐纳、呵嘘、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 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伯端翁云:“闭息一 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J 奈何精气神属阴, 宅舍难固,不免有迁徙之苦。更有进气补血,名为抽添 接命之术者,亦能避疾延年,保身健体。若欲服食,养 就胎仙,必不能也Q其他旁门邪径,乃实为吾道之异端 也,何足道哉?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数定,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 独不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鸳可以延年。学长生者, 只要以阴功为体,金丹为用,则天数亦可逃也。伏维我 太上道祖,列圣高真,施好生之心,广度人之愿,宏开 玄教,密授仙方,名曰金丹。原始要终,因此尽露天机, 大泄玄奥。其中行持妙用,三候三关,九琴九剑,药材 法器,火候符章,悉已敷衍全备,各宜详究诸经,以还 其性命之本。予论虽俗,义理最美,所谓真实不虚也。 倘得者无所猜疑,庶可以行持下手,虽不遇明师好友, 得遇此书,即如师友在前,自能顿悟无上也。较诸行世 丹经,悉合一理,罔不洞彻,实属苦海之慈航,指迷之 智烛,虽曰行之维艰,然勿畏难而苟安也。再有进箴者,身抱金丹之后,即宜高隐洞天,深藏 福地,勿以黄白卖弄朝廷,为方士之先导。隐显度世, 以待天符,白日飞升,不露圭角,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 历万劫而不坏者也。后来同志,玩之、鉴之。(二)中篇天地之间,至灵、至贵者,人也;最忙、最速者, 时也;可大、可久者,金丹也。惜人多溺于功名富贵场 中,爱欲恩情之内,狼贪不已,蛾扑何休,一朝大限临 身,斯时悔之何及!唯其甘分待终,就死而已。谁知有 长生不老之方?谁悟有金丹灵药之妙?诚可惜哉!此金丹灵药,非世间之所无,非天上之不可得者, 只在于同类中求之,乃生身固有之物也。简而且易,至 近非遥。余尝有《金丹赋》记之,词极朗畅,今追忆其 中段云:“夫造金丹者,始则借乾坤为玄牝,学造化于 阴阳,识二八之相当,知坎离之互藏,候金气之满足, 听水潮之汪洋。继则看铅花于癸后,玩月夕于庚方,制 刀圭于片晌,罢龙虎之战场,唤金公而归舍,配玉女而 入房J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先儒曰:“圣人不言易,以滋人之惑,亦未尝言难,—吆 以阻人之进J 若人用意追求,殷勤修炼,自必入圣超凡,长登寿域,永享无穷之乐也,岂小补哉!且人为功 名富贵,亦有备极穷苦而后可成者。若以劳苦之心,易 而为修炼之心,将见九还到手,万劫存神,以比功名富 贵,孰短孰长耶?仲尼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J又曰:“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J不仁 不义,莫甚于狂贪妄想。胡氏曰:“志于道,则外物不 足以累其身。”《悟真》曰:“若会杀机明反复,始知害 里却生恩。”是知欲求还丹,必先绝欲。勤于杀机者,刻 刻有灵剑在手,外欲乍乘,急须就起杀机,勿容纵意。 久久纯熟,对境无心,即可行反本归根之道。《易•翼》 日:“终日乾乾,反复道也J 反复之道得,长生之果证 也。人胡不勉而行之?万物如草木之汇,犹能归根反本, 以历岁时,人为万物之灵,动至死地,是反不如草木也, 能不愧乎夫此反本归根之道,又非邪径旁门之说也。世人以 德行为先,阴功为本,察阴阳造化之机,求玄牝乾坤之 妙,辨二八坎离之物。
浏览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