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们生活中都会有来自工作上、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烦恼困扰着,到道馆来吼一嗓子,朝着沙包暴风骤雨般擂上一 顿,流一身汗,相信你会放松、舒服很多。又放松了心情,又锻炼了身体。

第二节适应人群

跆拳道的适应人群比较广泛,一般在会馆中学员中有40岁的阿姨,也有4岁的小朋友,甚至还有残疾学员,只要你想练,有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能练。跆拳道是集柔韧和锐利、力量性很强的技术一同使用,所以是锻炼身体各部位的全身性运动,同时还需要准确性、速度、力量及控制能力。对于女性来讲,跆拳道不仅是一种具有攻击能力的技术,而且还是一种精美的形体艺术和行之有效的健体、瘦身方法。 一般来说,训练两个月后,就能掌握基本的搏击技术,形体也将发生惊喜的变化,大腿与手臂的赘肉都将减少,身材也会更 加挺拔。由于跆拳道的发力部位在腰身,所以瘦腰的效果最为明显。目前这项运动已经成为许多健身俱乐部的支柱项目。它 是一种很激烈的有氧运动,是灰色城市生活的心脏起搏器。

第三部摔跌

第一章摔跤概述

摔跤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摔跤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以及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自卫行为,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摔跤。

周朝初年,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目出现。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由于当时兵器差,射箭、驾车、角力都是军队操练的主要科目。

据南朝人所编著的《述异记》中记载:“奏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种“蚩尤戏”就是我国古代摔跤的雏形。由此说来,我国古代摔跤始于黄帝时代。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列强对峙,互相攻伐,战争频繁,作为军事训练的摔较活动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公羊传》中记载,宋闵公手下有一员大将叫长万,是当时闻名于世的大力士,由于宋闵公揭露长万曾被鲁师所俘,故“万怒,搏闵公,绝其麻。”结果宋闵公被长万摔死。

秦汉时期,摔跤不仅作为重要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也是节日和宫廷内表演项目。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一座秦墓中,出土的木筐曾有古代摔跤的画面。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有关古代摔跤的史料。图案上有三名男子,他们在进行 摔跤比赛,气氛紧张而热烈。左边立者为裁判。上边悬挂的帷幕,表示在舞台上进行比赛。一按画面的排场看,似在宫廷内举行的。由此可见,秦统一六国后,把摔跤列为宫廷的一种娱乐项目,并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开展。从秦末到汉景帝的半个世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阶段。

汉武帝时,摔跤活动又盛行起来。据《汉书•武帝记》 中记载,规模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皆来观";一次是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平乐馆。”陕西省长安客省庄汉墓出土的铜牌上也刻有摔跤图,画面上是两位农民打扮的男子在树阴下对摔。河南省密县打虎亭2号东汉墓中的一幅壁画,描写了当时摔跤表演的一个场面。由此图说明,汉代摔跤活动已较普遍地开展,田间地头也成了摔跤的场所。由于汉代重视摔跤活动,摔跤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摔胶比赛胜负有裁判员来判决。山东省临沂地区金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绢画上有一对健壮的摔跤手, 挽袖对视,准备决一雌雄,并有一名裁判员在旁拱手而言,以判胜负。

三国鼎足之后,曹操曾大力提倡摔跤活动,不仅把摔跤作为训练士兵的手段外,还列入百戏之内。在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大块汉砖上刻有角抵戏。

唐朝历经贞观、开元之治,国富民强,太宗皇帝李世民以隋亡为戒,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社会经济很快得到发展,而讲武、习武的风气不懈,故摔跤活动在唐代的历史上蜚噪一 时,就连帝王也要上场助威,鼓励士气。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每逢元宵节和七月十五的中无节均举行摔跤比赛,帝王们不仅爱看,而且有的还是摔跤能手。唐朝末年,朝廷还建立了官办的相扑棚,收罗和训练摔跤能手,入选者称为相扑人,每当朝会、宴聚、祭祀之时,相扑人专门进行摔跤表演。秦汉以来,摔跤的主要技术是较力量,并可以拳打脚踢,用擒拿方法 扭断手臂、腿脚,直至把对方摔死。

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万法宝全》一书中,就有古代摔跤图样。当时把摔跤列为六御之内,作为军队作战训练的重要手段。据《明史*江彬传》中记载,御史乔白岩和应天府丞冠天叙还很注重选材和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在战术上注意到以矮制长,这些无疑是对摔胶在选材、训练以及战术运用上的一大贡献。公元1638年,明朝官员陈元斌,为了复兴明朝的天下,东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结果求援未遂,留居日本,这样陈元斌就把中国武术和摔跤传到了日本,后经日本改革和发展,成为日本现在的相扑和柔道。

清朝用武力起家,入主中原,一直保持着尚武崇战的风 气,加之清朝历代皇帝大力提倡摔跤运动,因而“布库”之戏得以广泛传播。

总之,摔胶运动由于清代皇帝大力提倡,满族、蒙族和汉 族跤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摔跤苹术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最终发展成近代中国式摔胶,所以说,中国式摔跤是我国各族跤手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章摔跤基本知识

第一节摔跤基本功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都有一套与其项目特点相适应的基本功与练习方法,摔跤运动也不例外。摔跤的基本功不仅是熟练地掌握和提高摔跤技术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有效地发展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摔跤的技术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全面地掌握摔跤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才能为掌握摔跤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摔跤规则

犯规处罚:运动员在比赛中,无论是技术犯规,还是侵入犯规,都应根据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告、警告、取消该场比赛或全部比赛资格的处罚。

一、裁判与规则

中国式摔跤根据使用动作的质量和倒地的情况得分标准有4种,即1分、2分、3分和互不得分。


  1. 3 分:


将对方摔成两脚同时离地,有一腾空的过程,并使其躯干或头着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姿势。如被摔倒的运动员倒地后不松手,把对方拉倒,仍可判胜者得3分。

  1. 2 分:


(1)将对方摔成两脚同时离地,有一腾空过程,使之躯干或头着地,自己虽然站立,但用手撑在对方身体上。

(2)将对方摔倒使之躯先着地,但无腾空过程,自己保持站立。

(3)使用跪腿摔将对方摔倒,并使其躯干着地,自己上体仍保持平衡,即对方倒地后,自己手不扶地,上体未趴在对方身上。

  1. 1 分:


(1)双方同时倒地,躯干在上者。

(2)一方受到警告,判对方得1分。

(3)将对方摔成手、肘、膝着地。

(4)将对方摔倒,自己也随着倒地。

(5)使用跪腿摔,使其倒地,自己失去平衡。互不得分,双方倒地后,分不出先后和上下,则判互不得分。

二、进攻有效和无效

1.在比赛区内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倒在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2.在使用动作的过程中,进攻者在比赛区,对方在保护区被摔倒,仍判进攻有效。

3.在比赛区内将对方摔倒在地后,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则进攻有效;对方倒地与进攻者踏入保护区同时发生,仍判进攻有效;在对方倒地之前,进攻者踏入保护区,则判进攻。

4.裁判员发出“停”的口令后,再进攻无效。

5.踩脚、抓裤子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到,判进攻无效。

6.将对方摔倒和哨声锣声同时发生,则判进攻有效;如在倒地之前,鸣哨或鸣锣,则判进攻无效。

三、犯规及处罚

当运动员使用规则上不允许的犯规动作时,裁判员应根据犯规的程度,给予处罚。犯规在规则规定中,分侵入犯规和技术犯规两种。

1.侵入犯规:

(1)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方者。

(2)以手、肘、膝、头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的生殖器者。

(3)用脚尖踢对方或用脚蹬端对方者。

(4)用脚踢、弹对方小腿中部以上者。

(5)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咽喉或抓对方头发者。

(6)两手抱握对方头、颈者。

(7)将对方摔倒后,故意压砸对方者。

浏览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