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运动员一般从七八岁开始练武术,练上十几、二十几年就退役了,退役后就做不了高难度动作,而且,由于训练和比赛 落下的伤病,他们很难继续坚持武术套路练习。除了太极拳以外, 其他套路无法适应各年龄阶段的人群。

(五)武术套路比赛缺乏市场

在连续几届的武术锦标赛和全运会的武术赛场上,本应是激烈 而精彩的场面•观众席上却人员稀少。调查时发现,原因很简单: 比赛不好看。选手由于害怕指定动作的失分.演练起来自然就不连 贯.不紧凑,场面也就不好看,观众也就不愿去看比赛了。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武术要发展,要走向 市场,观众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观众就是市场。一个 项目,如果没有广大观众的参与,就不会有企业投资,也就没有市 场,这个项目就很难发展。因此,竞技武术要走向市场,提高观赏 性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六)武术套路的难以普及性

武术套路的那些高难动作,对于广大业余爱好者来说,根本就 学不了、练不了,能练的也只有初级套路。这样,竞技武术在广大 群众中就不能流行普及.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就不能发挥作用,也就 很难增强人民的体质。

二、有关武术竞技套路改革的设想

(-)要逐步完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要在充分考虑竞技武术运动特点的同时,以 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憎加难度、便于操作为原则而制定。修改规 则要有一定的程序,每年比赛不要轻易修改规则或出临时条款,应 设立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各方对规则的反应、意 见.整理成文.留存档案,以备修改规则时用。经过四年一个周期 的使用情况来修改规则・以保证规则的严肃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二)竞赛套路要充分体现技击性

技击性是武术固有的本质特性,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 有的表现,即攻防表现性。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 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 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耍,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 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 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这也是套路的核心。因此,无 论武术套路怎么改革,怎么创新.都不能偏离武术的技击性这一 方向。

(三)要提高套路的可比性

武术套路的可比性不能与其他运动项目雷同.而要有自身的独 特性。

技术难度的可比性。吸取以前只限制在“翻”、“腾”、“旋”难度上做文章的教训I, 不妨从武术本身上找出路,像武术地躺拳就是可以借鉴的例子。 “地躺拳”是以跌、扑、滚、摔等地躺摔法和地躺腿法为主要内容 的拳术,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也较高,全套中常出现的动作有抢 背、盘腿跌、摔剪、乌龙绞柱、虎扑、裁碑、扑地蹦、鲤鱼打挺及 勾、剪、扭、绞等腿法。其运动特点是顺势而跌,旋即而起,卧地 而击,高翻低滚,起伏闪避,一气呵成。这一则有中国武术特色, 又有别于奥林匹克的其他项目;二则符合中国武术的技击性.又符 合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而且这方面的技术 资源在中国武术中非常丰富,潜力很大,这也是中国武术的强项。

2.使用器械难度的可比性。

艺术体操是一种典型的使用器械难度的可比性项目,它有绳、 圈、棒、球等比赛项目,器械不同,项目不同,演练方法不同,其 难度技巧也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器械的花样变化、使用熟 练程度.作为该项目难度的可比性。艺术体操规则有一条加分要求,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熟练性、惊险性、独特性。在个人比赛 中,“熟练性是指控制器械技术和身体技术都很完美。惊险性,是 采用惊险动作,主要是以脱离器械来表现,瞬间失去视线的控制, 做一个或几个动力性动作后,在地面上重新接获器械。独特性是力 求新颖的高难度创新动作”。武术何尝不可借鉴艺术体操的经验, 选择自己独特的项目。譬如.武术有三节棍、九节鞭、绳鞭、流星 锤等一些难度大、有独特性、又有观赏价值的套路,这都可以加以 充分利用,何必总是在老五套上钻牛角尖呢?而且这些套路既能代 表中国武术得也能解决套路的可比性,也符合奥林匹克的独特性。

(四)武术套路要有包容性

武术套路的包容性主要是指对外的包容性和对内的包容性。


  • .对外包容性


武术要融于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就要抛弃唯我独尊、狭隘的 民族意识,用开放博大的气度与兼容并蓄的胸怀去接纳世界各国武 术。有人担心中国武术融入奥运会会威胁中国武术的生存,其实这 是杞人忧天。武术虽然国际化,但武术优势仍然在中国。中国是武 术资源十分丰富的大国,这是国际上公认的事实。假如成了奥林匹 克武术,主动权仍然在我们手里,我们只要把握大方向,即保持武 术内涵、武术本质、武术宗旨不变,让其他国家的武术也可以融合 到比赛套路当中。譬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印度尼西 亚的潘截赛拉术等一些国家的武术也可以与比赛套路相融合,形成 奥林匹克武术。

  • .对内包容性


武术竞技套路要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在竞技场上立于不败之 地,就要广泛吸收传统套路的“氧”,与传统套路相融合,形成新 型的综合性套路。以拳术为例,在套路编排上,不要只限于长拳 类,只要符合武术技击特点,符合攻防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套路 编排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新颖性、技巧性,不管是太极拳和南拳,还是长拳和形意八卦的动作相互组合在一起都允许参与比赛。 这种综合性套路即反映了武术的多样性,又增加了观赏性。

(五)武术套路要具有艺术的欣赏性

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尤其是 套路形式的项目,其表现力更强。音乐和舞蹈与体育相结合是这些 项目的主要特征。体育比赛配合音乐,不仅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更 好地表现技艺演练的美感,更主要的是能使观众在一边观赏实实在 在的动态美的同时,还能一边通过欣赏音乐的节奏达到身临其境的 感受。目前,武术比赛除集体项目有音乐伴奏外,其他项目如单 练、对练只有体练,如果配上音乐,会使原来单调乏味的比赛增添 一份生动活泼的气氛,也能增加艺术感染力,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散手运动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体育运动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武术散手 也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从竞赛体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竞赛 内容与形式、竞赛程序的规范化及宣传、广告和普及管理等都出现 了新的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体育走上了产业化道路,武术的市场化步伐加快.必将推动散手运 动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 的调查分析,探索中国散手发展的动态特征,以展望其国际化的发 展前景。散手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它 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源起.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的 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散手以踢、打、摔、拿四大技击法为主. 它的技法来源于中国武术各个门派,中国武术门派多如繁星.其用 法更浩如烟海,相互之间盘根错节。武术散手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 展,如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这几年,国内散手运动在规则和护具上的放开.增加了散手比赛的刺激性和精彩性,比赛的观赏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散手王争 霸赛的推出,以及中美、中泰等国际商业比赛的举行,进一步扩大 了中国武术散手的影响。近年来,散手运动开展得异常火暴,这项 运动日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随着中国功夫与国外各项搏击流派交 流的增多,我们的散手运动体现出了自己的优势,但也暴露了劣 势,现在的很多散手比赛表现出乏味平庸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浏览1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