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运动员一般从七八岁开始练武术,练上十几、二十几年就退役了,退役后就做不了高难度动作,而且,由于训练和比赛 落下的伤病,他们很难继续坚持武术套路练习。除了太极拳以外, 其他套路无法适应各年龄阶段的人群。
(五)武术套路比赛缺乏市场
在连续几届的武术锦标赛和全运会的武术赛场上,本应是激烈 而精彩的场面•观众席上却人员稀少。调查时发现,原因很简单: 比赛不好看。选手由于害怕指定动作的失分.演练起来自然就不连 贯.不紧凑,场面也就不好看,观众也就不愿去看比赛了。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武术要发展,要走向 市场,观众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观众就是市场。一个 项目,如果没有广大观众的参与,就不会有企业投资,也就没有市 场,这个项目就很难发展。因此,竞技武术要走向市场,提高观赏 性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六)武术套路的难以普及性
武术套路的那些高难动作,对于广大业余爱好者来说,根本就 学不了、练不了,能练的也只有初级套路。这样,竞技武术在广大 群众中就不能流行普及.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就不能发挥作用,也就 很难增强人民的体质。
二、有关武术竞技套路改革的设想
(-)要逐步完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要在充分考虑竞技武术运动特点的同时,以 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憎加难度、便于操作为原则而制定。修改规 则要有一定的程序,每年比赛不要轻易修改规则或出临时条款,应 设立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各方对规则的反应、意 见.整理成文.留存档案,以备修改规则时用。经过四年一个周期 的使用情况来修改规则・以保证规则的严肃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二)竞赛套路要充分体现技击性
技击性是武术固有的本质特性,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 有的表现,即攻防表现性。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 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 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耍,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 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 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这也是套路的核心。因此,无 论武术套路怎么改革,怎么创新.都不能偏离武术的技击性这一 方向。
(三)要提高套路的可比性
武术套路的可比性不能与其他运动项目雷同.而要有自身的独 特性。
技术难度的可比性。吸取以前只限制在“翻”、“腾”、“旋”难度上做文章的教训I, 不妨从武术本身上找出路,像武术地躺拳就是可以借鉴的例子。 “地躺拳”是以跌、扑、滚、摔等地躺摔法和地躺腿法为主要内容 的拳术,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也较高,全套中常出现的动作有抢 背、盘腿跌、摔剪、乌龙绞柱、虎扑、裁碑、扑地蹦、鲤鱼打挺及 勾、剪、扭、绞等腿法。其运动特点是顺势而跌,旋即而起,卧地 而击,高翻低滚,起伏闪避,一气呵成。这一则有中国武术特色, 又有别于奥林匹克的其他项目;二则符合中国武术的技击性.又符 合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而且这方面的技术 资源在中国武术中非常丰富,潜力很大,这也是中国武术的强项。
2.使用器械难度的可比性。
艺术体操是一种典型的使用器械难度的可比性项目,它有绳、 圈、棒、球等比赛项目,器械不同,项目不同,演练方法不同,其 难度技巧也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器械的花样变化、使用熟 练程度.作为该项目难度的可比性。艺术体操规则有一条加分要求,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熟练性、惊险性、独特性。在个人比赛 中,“熟练性是指控制器械技术和身体技术都很完美。惊险性,是 采用惊险动作,主要是以脱离器械来表现,瞬间失去视线的控制, 做一个或几个动力性动作后,在地面上重新接获器械。独特性是力 求新颖的高难度创新动作”。武术何尝不可借鉴艺术体操的经验, 选择自己独特的项目。譬如.武术有三节棍、九节鞭、绳鞭、流星 锤等一些难度大、有独特性、又有观赏价值的套路,这都可以加以 充分利用,何必总是在老五套上钻牛角尖呢?而且这些套路既能代 表中国武术得也能解决套路的可比性,也符合奥林匹克的独特性。
(四)武术套路要有包容性
武术套路的包容性主要是指对外的包容性和对内的包容性。
浏览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