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他胆怯地找到游罡华,说:“游校长,我不想上高中,不想离开 文武学校。”“为什么? ”游罡华有点吃惊。“我家里条件不好,没有钱上高中。我想留在文武学校。”刘湘巨说。“从学习方面来说,因为我们这里暂时还没办高中班,我们并不提倡继 续留在我们这里学习。但如果你执意要留在这里,我们还是愿意继续教你武 术。”一游罡华说。“但是我的培训费和生活费都交不起。我又特别想继续学武。”刘湘巨 难为情地说。游罡华想了想,说:“这样吧,你留在这里继续练武。学校有什么事你 可以帮着做,充当培训费和生活费吧!好好学,好好练,争取以后当个教练 吧!”游罡华想了些什么?他想到了自己当年像刘湘巨这么大时的情景,那时 家庭的困难、被迫辍学的痛楚、奋而习武寻找走出大山之路的坚毅!眼前的刘湘巨多么像当年的自己,多么需要帮助啊!刘湘巨乐开了花!刘湘巨进了游罡华的文武学校之后,他慢慢地发现,他当初的誓言和 理想是多么的幼稚与错误。他慢慢地认识到,练武原来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再说,报仇有必要吗?自己练了武术了,身体强健了,可 以把所谓的仇人打倒,但也无法弥补父亲心里的伤害。过去的,就永远过去把他打一顿,只会造成新的伤害,添加他对自己的仇恨。打倒一个仇 可能会出来十个新的仇人。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 o理解是相互的,误解也是相互的。凡事均须留有余地,还是那句老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观念或者说是思想的逆转,得益于仁山武术对他的熏陶,也与他平常爱看书,特别是爱看国学,对他的启发有关。有次他经过一个旧书摊,无意翻看了一本叫《传家宝训》的书。书名是 红色的,书也破旧不堪了,但书中的内容却深深地吸引着他,都是金玉良言 啊!这对自己日后的学武、工作和生活肯定有用。他立即掏出几块钱,如获 至宝似的把这本书给买了回去。回去后,他爱不释手,越看越觉得有理。这 本书也像一面镜子一样,让刘湘巨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全貌。这还不 够,他干脆把这本书一字一句用电脑打出来,放到了自己的QQ空间。“我学武术,对我最大的收益,就是让我看清了自己。刚进文武学校 时,我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怕'字是怎么写的。经过几年文武兼修,我 渐渐看清了自己,也开始用'心'去理解和揣摩武术,让我明白了自己是什 么样的角色。”刘湘巨说。2003年,游罡华选拔刘湘巨当了助教,协助游亮东带专业队。游罡华推行武术进校园 后,坚持自己在校园里兼做 教练,从第一线去体验和完 善自己“武术进校园”的理 想。桃江六中、桃江一中、 益阳六中、箴言中学、湘阴 一中、新邵一中、娄底三 中、娄底一中、冷水江一中 等等,都曾留下他奔波的身 影。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小的。他大力培养并大胆使用年轻教练。他让刘湘巨来到长沙,执教名振三湘的长沙市一中。这是2009年7月。“开始我确实有些担心,怕带不好学生。但后来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会就努力学习仔细用心摸索啊!于是,我不耻下问,既问游总,也问师兄 弟。”刘湘巨说。游罡华要他来长沙时,刘湘巨犯犹豫是正常的。为啥?其一,长沙是个大城市,整体素质高,自己在这里无亲无故,不一定能 吃得消;其二,也是主要因素,当时他觉得,长沙的城市学生不像农村学生那样 能够吃苦耐劳,都是官二代、富二代家的富家公子和千金小姐,他们娇气、 霸气,下不了重力,听不了重话。但有什么办法呢,恩重如山的师父游罡华很看重他,很看好他,对他 说,武术进校园在长沙市一中搞了两年了,但是不很理想,想让他来挑重 担,改变一下目前的境况。“你如果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练 员,就应该是小朋友能够带,大学生也能 带,农村吃苦的孩子能带,大城市不能吃 苦的孩子也能带。不是让学生来适应你, 而是你要能很快地适应学生。”在长沙市一中当教练不几日,刘湘巨就 有感受了:城里孩子不是自己原来想象的那 样,他们对武术很挚爱。这种对武术的挚爱 化为了吃苦、刻苦的勤学苦练精神。“这几年在长沙的执教,让我领悟 了一些东西:原来体罚学生,让他们做蛙 跳、蹲马步等,现在少了。游总曾经对我 说过,你作为教练,不是做领头狼,而是做领头羊。领头狼怎么做?你如果不走,我就吃了你;但领头羊不会,我 在前面走,你们跟着我的思路走。现在很多学生跟着我的思路在走。”刘 湘巨说。“当前中学生练习情况如何? "我们问。“我刚才说了,虽然城里孩子不是自己原来想象的那样不能吃苦、特别 娇气,但有个事实不容忽视,如果他们不加强锻炼,他们真的就会成为温室 里的花朵,易碎的玻璃。有一次学校开会,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坐 了大概半个小时。会议结束后,一个学生站起来的时候竟然踝关节骨折了。 还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跑步,竟然把胯骨跑骨折了。这都是缺乏锻炼的表 现。”刘湘巨说,“对于参加武术培训,一般家长开始都不太理解,认为练 武术会耽误学习。我就跟他们讲,不可能让孩子24小 时都沉浸在学习里。适当的练武,会使身体得到锻炼,会让学习效果更佳。 很快,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明白了这个道理,练武是好事,喜欢上了 武术。”刘湘巨给我们复印了一叠学生习武心得,还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来了学 生们自发写的练武感悟。他说,学生的习武心得,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我 问,为啥。他说,他们讲的都是肺腑之言,这既是为何要推行武术进校园最 鲜明的例子,也是对仁山武术教育模式和我当教练的一种肯定,是我不断努 力和前进的动力刘湘巨说,他之所以从学武到现在都一直跟着师父,除了师父的恩情,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父很有思想很有追求很有作为。从他办文武学校,到现 在办武术俱乐部,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武术的发展,我都看在眼里。一套 拳打得再漂亮,如果没有精神没有文化作为灵魂来引领,就是浮在水面上的 东西,没有内涵,没有与整个人体、人的气力、精神、情感融会于一体,只 是练拳者用手脚用身体比划出来的东西,只能称为功夫。在这个层面,练武 者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了解武术、理解武术。武术不光是动作,更有内含。 所谓“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为文”。武术不仅是一种形态、一种动 作,而且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将自己的优秀文化包括儒学、哲学、战略战术、道德学、行为学以及医学观点,都融到了武术之中。游罡华师父是在继 承并推广一种文化,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如果他只是一味地忙忙碌碌地办武 术培训班,我可能在学到了一些功夫一些套路之后早就离开他了。跟着师 父,除了他的品德吸引我之外,更是他倡导的武术所体现的文化吸引着我。 我们彼此知心,共同在一种文化状态中陶冶,由一种形态向一种文化升华。在游罡华的弟子中,单瘦的刘亮武性格内向,与很多人印象中的三大 五粗的习武之人,有着截然不同。但他却是游罡华弟子中专业水准最高的一 个,他是全国冠军,武英级运动员,还是首都体育学院在读的本科生。1990年4月,刘亮武出生于桃江县马迹塘镇三里洲村。看着儿子好动, 在1995年的时候,父亲就把年仅5岁的儿子送到了仁山武术培训中心。“我性格内向,进武校之前,我跟人说话害羞。进了武校后,我胆子大 了,敢于说话,敢于表现自己了。”这就是所谓艺高人胆大吧!有了功夫, 有了本领,便有了自尊!参加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那是刘亮武痛苦而幸福的历史。他与师妹陈 思思共同创造了夺得5金4银2铜的辉煌。在采访他时,他一再强调的却是, 当时,师傅陪着自己训练,师傅照顾他们的生活。师傅什么也不为,只为了让弟子们赛出好成绩。作为弟子,如果 没有好成绩,愧对师尊啊!正是“九运会”的突出表现,让 刘亮武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们 在专心致志比赛之时,来自全国各地 的武术队教练员们都在仔细观察着他 们。省“九运会”甫一结束,刘亮武 就接到了广州、四川、贵州等省武术 队的热情邀请,只要点头,立马就可 跟着教练员走。“湖南是自己的家乡,只要湖南 省队需要,你就应该留在省队作贡献,为家乡作贡献。”游罡华当时如此指导弟子。
浏览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