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作为国家建设的主体力量,对他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 的培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把学校作为武术普及、推广的主渠道主途径, 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民族精神培育、身体健康发育乃至全民族素 质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大力普及、推广武 术责无旁贷。其二,在校园推广、普及武术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青少 年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增强青少年体 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并且强调“高 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 措施”。全社会都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 子”的幸福生活观,倡导作为社会主体成分的每个人,不能局限于温饱,要 有文化底蕴,有对社会对人类做贡献的愿望。这样,就必须有健康的体质。武术具有的整体育人的功能,彰显出其优越性。从事武术锻炼能够增强 体质、强健身体,提高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武术运动中蕴含的武德修养能够 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等优秀道德品质,对于 培养追求真理、爱好和平、见义勇为等良好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武 术运动能够开发智力,发展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武术 运动中的美学价值更是不可忽略,它的劲力、节奏、风格、服饰等,都展现 了人文之美,给予青少年艺术美的享受与熏陶。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教学, 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进程。“凭你多年武术教育的经验,你认为要如何解决呢? "我们问。游亮东略加思索,胸有成竹地讲起了自己的想法——武术教材是武术教育得以实施的依据,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武术运动在学 校发展的前景。中华武术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强大的文化整合力,在对 人的培养和教育方面以“文武兼备”为标准的全面教育是西方体育文化难以 企及的。有鉴于此,学校武术在其价值定位上应遵循以下原则:注重在武术教育中进行民族教育。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自己的民族个 性,具有其他文化不可取代的品质。中国古代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我们的教育西化程度较重的情况下,武术教育是我们进行民族教育和爱国 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二、强调武术教育中的技术传承。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是武术区别于 其他任何体育项目的显著标志,有着非常独特的技术结构与技术理念,它蕴 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人生观和 宇宙观。有学者阐述说,武术的攻防技击,贯穿着丰富的阴阳五行理论。阴阳理论即矛盾对立统一的太极阴阳理论。阴阳理论认为,万事万物 都是由两面性组成的,这两面性会互相转化。中华传统武术用阴阳理论解释 攻防原理,攻为阳,守为阴,以攻为防则是以阳转阴,防守反击则是以阴转 阳。所以,没有绝对的攻或防,关键在于人的合理运用。五行理论即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 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法呢?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金克木。在武术中,五种步法代表五行,即马步、弓步、虚步、仆 步、歇步。弓步主用于猛烈攻击所以属火,马步因为稳定不动用于防守所以 属金,虚步因为其具有高度灵活性所以属水,仆步因为其防守反击后发制胜 所以属土,歇步向下所以属木。深入研究、探讨武术的技术结构和技术理念,在教育过程中,以合理的 形式表达出来,能使受教育者在身体活动中感受中华文明,这是一种潜移默 化的影响。三、强调武术的健身作用。武术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和功法运动。这 三种运动形式都可以在中小学的武术教学中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其一,以技击为核心,坚持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和功法运动相结合。武 术的本质特征是攻防技击性。丢掉了攻防技击性,武术就徙有其形而无其实 了。因此,不管是哪一个阶段、哪一个层次的武术教学,都不能舍弃武术的 攻防技击。其二,突出攻防实用的原则。其三,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制定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学习重点。其四,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现有运动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 新,做到既不改变本质,又具有时代性、新颖性。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应当根据武术教学的目标、基本规律和我国的国情 来确定。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抵制西方势力对我国尤其是青 少年一代的西化和分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体现培育 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总体要求,中小学的武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突出爱国主 义、民族传统和创新精神。应当遵循:一、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关注学生运动兴趣相结合;三、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四、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五、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六、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七、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可以考虑把传统经典著作的诵读纳入武术课教学。武术教学的关键是师资,其次是教学方法。基本原则是:不同年龄阶段配备不同级别的教师;有专业机构对教师考级和定期进 修;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条件,有选择地运用。比如 对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适合情景教学法、配乐教学;对中学生 则适合发现教学法。武术学科属性的定位不能只单凭它是一个运动项目就定在体育范畴里 面,而要根据它的传统性、民族性、功能性及特定文化意义来界定。要改变 传统观念,武术不仅仅是体育课程的一部分,而要重新定位,作为继承优秀 传统文化遗产来安排。根据我自己20多年尚武经历及十年来研究积累认为, 武术应从体育概念里剥离出来,形成诸如“武学”类的单独概念。这样,不 仅对学校武术普及、推广,对社会传承与武术发展也会更为有利。必须根据学校管理特点,建立相应考核评价体系,对青少年习武进行及时的考核与评介。基本原则是:武术应是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与其他考核 评价项目站在同等位置;小、中学生只评价不考核;大学生必须考核并占相 应学分;与武术段位制评定结合起来。是呵,校园武术理应作为普及、推广武术的主要渠道和途径,以使中华 武术再振雄风,真正走出国门——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游亮东的这种孜孜不倦的艰辛探索,对武术普及与推广的忧思,且为之 夜不能寐,不正是勇于担当的武坛急先锋吗?通过扎根学校,通过提升青少年武术教育而使中华武术经典化、通过融 入当代教育而使武术文化大众化,吾将为之奋斗不止! !这是游亮东的微博 短语,更是他为之追求的目标!是呵,游罡华的武术寻梦之路,正因为有了游亮东相伴,才变得那么坚 定而执着,才变得那么精彩绚丽!娃娃们的武术老师游罡华对武术事业的不懈追求,对武术思想与武术文化推广的积极奔走 与呼吁,对他的弟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弟子们的丰收,便是对游罡华武术 之劳、武术之求的最好肯定。1976年3月出生的王天明,是桃江县大栗港镇人,就是那位在马迹塘邮 局看到武馆招生海报后,立马找到游罡华学武的那位年轻人。从小酷爱武术的王天明,接受仁山武术的正规培训后,如鱼得水。这 时,他才发现他原来所学的一些武术动作与仁山武术学校的不一样,原来学 的那些好像都是“野路子”。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功夫者,功夫也他从头学起。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先练基本功,冲拳、压腿、踢腿、控腿、蹲马步……练单手霹雳支撑时, 因为训练场上全是小石块和 沙粒,每次训练,他一双细 嫩、柔弱的手掌都会被石子 珞破而流血,常常旧伤未 好,又添新伤。好在时间一 长,手掌开始结老茧,尽管 伤痕累累,都不似先前那疼 痛了。炎炎烈日下,汗流陕背,训练场上留下了他斑斑的汗渍……运动量之大使王天明一天下来经常累 得上不了床,小便也经常现赤。

浏览1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