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在武功锻炼或技击中,或在其他任何事情上,处于“动而未 形,有无之间”时,事物的发展变化尚未定向,未来时刻什么情况都可 能发生,它充满了各种机会,有生动活泼的未来。虽然这是个短暂的 一刹那,但却好似个生命的火花,是个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的世界,它 有丰富多彩的内含。反之,当事物已处于“动已有形,无已生成”时,事 物的发展变化都已有了定势、定态,它未来的情况也都可以推知,其 他的可能和机会都已消失,这是一个常规变化的世界,它未来的一切 都是少变而可知的。人们日常接触和看到的一切,大都属于这个常规 的物质世界,总认为只有固定不变、有一定形态,并能反复看得到、摸 得着的事物才是确实存在的,并以它们那些可知的特性形成概念或 定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理性的思维来认识这个世界。例如,一 谈到武术,就想到套路,好似没有套路就不成其为武术,认为套路是 武术成熟的一种标志;一提到技击,就想到招数,好似技击就是一手 手的招数,没有那些招数或者绝招就无法研究、学习技击。这些人对 上述那个眨眼即逝、变化无常的世界,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但事实 上,这两个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它是由于任何客观事物发展变 化的二重性,即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所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常 规世界”和“非常规世界”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依存,不断 转换,彼此渗透.充满并构成了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如果我们把存在 形式比较确定、运动变化比较呆滞的世界称为阴性世界的话,那么那 个比较活跃、运动变化无常的世界就是阳性世界,它们两者之间的关 系和阴阳二性的关系是一样的。人们早已发现,在自然界大至天体运 行、小到原子结构乃至一切事物,无不具有阴阳二象,可见阴阳二性 是自然构成的一个普遍原理。但是,当人们用阴阳二性原理研究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时,又发 现当“系统成为有机系统后,它的结构特征中的阴面成分,比原来的 物理系统增加了”。例如.在近代脑科学研究中已经证实,脑的阴阳二象在它的各个 层次和亚系统都有所表现。另外,两侧大脑半球机能的非对称性,更 是脑的功能形态具阴阳二象的极好例证。研究结果证明,在脑的阴阳 二象中也是阴性层面占更为突出的地位,并称此为脑的阴性原则。在梅花桩武功中,血为阴气为阳,精为阴神为阳。精、血有质人可 见到,而神、气无质无形难以捉摸,但武功训练中练神、练气却是最重 要的。上述拳法中的拳势、动作等常规武术运动,都是阴性世界的事 物,为人们日常所见;而拳法中运动变化的转折,即“动而未形、有无 之间”时所包含的契机等,都是非常规的武术运动,它们是阳性世界 的事物,是人们难以发现和难以理解的。如上所述,如何发现和把握 阳性世界的事物,是练好武功的关键。怎么进入这个充满机遇、活跃而难以捉摸的阳性世界呢?必须在 武功训练时,从常规武术运动中努力寻找可能发生转折变化的时机 和条件,并研究各种变化的方法。例如,在梅花桩架子中要学习和练 习桩步五势、行步三法的各种变化,熟练之后就可知道当某一个姿势 或某一个动作做完之后,还存在几种可能的变化。这种可能性就是未 来时刻拳术变化转折的契机,这种契机越多,该姿势或动作做完后拳 法之变化也越难以捉摸。在梅花桩成拳中研究每手抓、拿、摔、打之后的可能变化也是很 重要的。每手成拳的抓、拿、摔、打之后,又有若干抓、拿、摔、打之法可 以进行,这也是些契机,就是成拳变化的契机。该手成拳使出后,变为 其他抓、拿、摔、打方法的可能性越多,那么它变化的契机也就越多, 该手拳法使出后对方也就越发难以捉摸。在梅花桩的武功训练中,关于拳法变化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内 容,读者可参阅本书“附录”所引的《梅拳秘谱》,其中有不少地方讲到 拳法变化的理论,如“阴阳转结论”、“行气论”、“过气论”、桩步五势的 变化口诀等,本书就不再一一详述了。梅花桩武功中拳法的变化主要有:梅花桩架子中桩步五势的变 化、行步三法的变化等,这些内容在本书第一章都概略地讲过。关于 成拳的变化、器械练法中的变化等,内容都十分丰富,我们都准备在 有关专著中还要详细介绍,此处就从略了。梅花桩拳法是善于变化的,在本书第一章第三节讲过“梅花桩武 功的最大特点,就是它那无穷无尽的变化。梅花桩武功没有固定不变 的内容,它的一切都可以变,也在不停地变。梅花桩武功不但有形态 的变化、方法的变化,就连它的内容和精神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梅花 桩拳法的变化,也反映了宇宙本体的变化,因为它本身也是一个太 极,一个小宇宙。学习拳法的变化,懂得了变化的契机,才能真正把握 “动而未形,有无之间”的时机,使自己也进入到这个变化莫测的阳性 世界里去。第六章里外无形无相,性与虚空相同第一节心空性空,修心养性“空”是什么呢?禅宗认为:空并不是虚无或断灭,实际上它是无 尽藏,是存在的共相和实相,是象征着无量、无限的大有,它具备了向 上发展、向前创进的无限可能。禅宗还认为人的心原本是圆满无缺, 无欠无余,至善、至真、至美的,即"圆同太虚”。《心经》讲:心是“不增 不减,不垢不净”的,只因为人们横生分别取舍,自障法眼,才背觉合 尘,破坏了原本圆满的心态。正因为有了取舍,生起偏见,于是便情生 智隔,与法不相应了,从而也就达不到“一真一切真,万法自如如”的 境界。“如”在这里也就是吻合、相应的意思。只有拳法与心相应时, 才能达随心如意、灵妙莫测的境界。梅花桩文武大法要练功者摒熄杂 念、抑制显意识的活动,就是为了做到心空。因为这时大脑中潜意识 活跃,灵感也被不断地激发,人的思维才能较好地与真实相应。不论 道家、佛家,都把妄念做为练功修道之大忌,把它看成使世人不能超 越生死的轮回种子,正所谓:妄念起处即生灭,妄念息时是真元。梅花桩经书《明道正宗》讲:去妄存灭悟本空, 正心反内守灵宫。 养性灵台身有主. 一念不生万法通。上述佛家所说的能否“超越生死轮回”,在梅花桩的文武大法来 看,就是能否“超凡脱俗”、返本还原、练出大脑本来面目、开发大脑潜 在的功能。上述文中的“灵宫”即灵关(又称玄牝)一窍,本书前面已经讲过, 这是个人体最神妙的地方,练功中若能守住此窍,就是“正位居体”浩 气长存,百脉流通而畅于四肢,自然功效显著。又“灵台”,即指心。所 谓“一念”是指“不生一念”之一念。因为在练功中可用“不生一念”的 念头来摒熄杂念,此即以一念代万念的方法。用此法摒熄杂念后,仍 残留一念即“不生一念”的念头。若再用上述之法熄掉此残存的最后 一念是很困难的,梅花桩以武治心,通过武功锻炼达“凝神忘形”境界 时即可忘却此最后一个念头,此即为“一念不起”,这就达到了心空的 境界。由于妄念扰乱神思,正如梅花桩经书所说:妄念才兴神即迁, 神迁六贼乱心田。 心田既乱身无主, 六道轮回在目前。妄念使得神迁,由于神思不定,当然六贼(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之贼)就要扰乱心意,心乱则身体必要生病了。经书又说:若得心空苦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只有心空才能无碍,心空无碍则神越练越灵,这时练功者才可能 经常进入潜意识活跃、灵感被激发的思维状态。所以,抑制显意识活 动,摒熄杂念是达到心空的手段。《性命圭旨》说:“玄门(道家)以止念为本,佛家以无念为宗,无念 者为无邪念,非无正念。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 善念恶即名邪念,不念善恶即名正念。”凡此等等,这实际上也就是禅 宗的《不二法门》的理论。不二法门认为人心的本来面目是“圆同太 虚”的,这也就是浑元一气,为一太极。正因为有了分别取舍,分别者 阴阳分立,取舍者偏阴偏阳有所意向,自然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杂念丛生神不守舍了。
浏览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