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桩步五势的练法及成 拳一、二手的练法,都是梅花桩 武功锻炼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种锻炼方法是不是技巧呢? 不是的,因为技巧是可以反复 练习的,技巧也可以练到精妙 的程度。上述梅花桩架子中的桩步五势,是梅花桩武功中练形、练气、练 神的基本方法,而成拳则又是进行抓、拿、摔、打技击训练,进一步由 形气合一,达神气合一的最好方法。进行桩步五势的练习和成拳训练 时,仅仅知道按上述姿势和动作的要求,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是远远 不够的,还要不断地体验、领悟,逐步理解上述练法的实质和目的。例 如,在桩步五势的练习中不但要注意身体姿势的正确,还要注意站这 些姿势时,要维持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思想情绪应该怎样等。五 个桩步姿势相互转换时,要怎样由动到静,动中“求”静;又怎样由静 到动.做到忽然而动。桩步的练习中开始时要吸气任其自然,呼气意 送丹田,但若能摒息杂念,神情凝聚且又不着不住时,就要忘掉呼吸。 初练功者每个桩步应练3-5个呼吸.久之则一静即动,自然行止。 此外,又如松肩松胯等使气聚丹田又周天运行等,只有细心体验,不 断追求,才能逐步做到。又例如,在成拳的训练中,学会抓、拿、摔、打的技击动作还在其 次,最主要的还在于训练感知和懂劲的能力,不但能进能退,随高就 低,还要知宽知窄、知老知嫩,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灵活的机变能力。 成拳训练可使精气神合一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使练功者体验到“团团 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学会自然聚气的能力。在成拳对练中 两人动作和谐、随顺、完美、统一,一气贯串,刚柔相济,就必须要对武 功的最高境界“浑元一气”有深刻的理解.这不是技术熟练就能做到 的。梅拳弟子们也都知道,成拳训练也是学习技击手段、提高技击能 力的最好方法,但是成拳中抓、拿、摔、打的招数,在技击实战中应用 是不行的,梅花桩的拳理也反对这样做。梅花桩技击是无形无态、因 敌而制胜的,技击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靠梅花桩武功功力的提高,例如 察敌人之来势、审敌人之短长的能力;听劲、懂劲的程度;知宽知窄、 随高就低的机变本领等,这都代表了功力。此外,就是靠对梅花桩战 略、战术的理解,对梅花桩基本理论精神的理解了。这一切都不是仅 仅靠反复练习成拳的套路,熟练成拳中抓、拿、摔、打的招数所能办到 的。由上所述可以知道,梅花桩不是技巧,而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人 类智慧成果,也是精神食粮。在人类的智力活动、精神生活中必然要 产生文化。在古代,中国的先哲们,大部分精通武艺、气功。因而,他 们也常常把练武、练功的活动纳入到精神生活中去,用哲理研究武 艺、气功的奥妙,把练武、练功的活动与修心养性、人格道德的修持联 系起来。梅花桩就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由于 文化是人类智慧活动的产物,在梅花桩的文理拳法中,确实有不少精 辟的见解和闪光的思想,它们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 的结晶。另一方面,文化也有着教育人的作用,它能开发人的智慧。梅 花桩又称文武大法,人们可以根据它锻炼武功,修心养性,开发人的 智慧。文武大法也是宇宙万物的真理,它揭示了客观世界千变万化的 奥秘,梅花桩通过武功锻炼,教会人们世界万物都在变化的真理,而 且这些变化也都是要“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一般文化教育人的方法,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读书、讲课的方 法.然而,梅花桩教育人的方法却主要是靠梅花桩的武功锻炼,这是 一种亲身体验和自我教育的方法。因而,梅花桩武功又称为无字真 经。拳法,也是教育人的经书,受教育者主要是靠练功中的体验、领 悟,不断加深对梅花桩拳理的认识,逐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实践 证明,通过练功中的亲身体验和自我教育的方法,学习梅花桩拳理和 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是一种简捷和最有效的方法。人们通过锻炼而体 验和认识到的真理,是记忆深刻终生难忘的。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 与读书、讲课不同,是一种全身心学习的方式。在这里除了正常的思 维活动外,灵感思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武功锻炼中是通过观察和 模仿老师或别人的神态、动作而学习的,当然也包括了讲解和文字的 传授,这是一种全息式的输入。因而,所学到的知识也是最全面和最 深刻的。梅花桩是通过武功锻炼来教化人的,在梅花拳的第八代祖师 张从富的根源经上写道;开武法在世上传留弟子, 立文教度元人根招回还。 论文理通上天消灾去苦, 要论武本来是武教天元。梅花桩把传授武功、宣传文理看成是度化人、行善做好事、开发 人的智慧。从文理,也就是文武大法上说,它是经天纬地的学问,是宇 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真理。从武功上说,梅花拳是以武功教育人的开 端,梅花桩武功是无字真经,练武又是传播民族文化、教育弟子的特 殊方法。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梅花桩不是体育,也不是技巧,它是一种 文化,是吸吮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特殊文化,这也 是称它为“文武大法”的真正含义。如果从传播民族文化、教育弟子的 角度来看,梅花桩武功的锻炼,练神练气,修心养性,学习文理,研究 功法等,也如同练功修道一样。弟子们把这些活动称为“文武大道”。第六节文武大道的修持方法正如《梅拳秘谱》所说,梅花桩拳法“细微精妙,深远博奥,望之而 无津涯,究之而无底蕴”。学梅花拳者要“先学理,后学艺”,因为“理不 明,艺不精”。因此,在练武的同时也必须学习拳理和文理,接受梅花 桩拳派优良传统的教育。由于梅花桩武功是内外兼练的,练武不仅是 活动筋骨肌肉和身体各部,更重要的还要练神、练气,修养身心,开发 智慧。在梅花桩武功锻炼中,无论练架子或成拳,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都 是浑元一气,浑元一气是武功中的最高境界,也叫“真形”。有关这个 问题,在本书的有关章节中还有详细论述。此处我们要讲的是,若要 练出武功中的“真形”,就必须懂得在练功中聚气。《梅拳秘谱•聚气 论》说:“团团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这两句话互为体用,这 就是在梅花桩架子和成拳中自然聚气的要诀。梅花桩武功锻炼者,要懂中气之理。所谓中气也称为内气,它与 呼吸有一定联系,但却不是呼吸之气。《梅拳秘谱•中气论》说:“人自 有生以来禀先天之气,养神以化气,积气以化精。练形以合外,练气以 实内,内外合一,坚硬如铁,自成金刚不坏之体,则超凡入圣上乘可 登,若云制敌尤其小焉者也”。又说中气之作用“灵妙不测,刚勇莫敌, 为内丹之至宝,气力之根源”。梅花桩之神与气,是一般人很难理解 的,但在梅花桩武功锻炼和技击中,都是实际存在的。我们所说的神 与气又和气功所练的神与气有所不同,气功多是以意领气的,用心意 来摒除杂念,达到心性的寂空。因而说到底,它们都是以心治心的,梅 花桩之练神练气,都是通过武功锻炼入手的。正如《梅拳秘谱》所说: 人之中气“仙练之则为内丹,武练之则为外丹,然而内丹未有不借外 丹而成者也。盖动静互根,温养有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俗学不谙 中气根源,惟务手舞足蹈,欲入元窍必不能也”。上文特别指出,“内丹 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这充分强调了武功锻炼对修心养性的重要 性。所谓“动静互根”,即指梅花桩架子的锻炼。架子中桩步为静.行 步为动。在练功中一动一静交互进行,且一气贯串、刚柔相济而起到 互根的作用;所谓“温养有法”是指平日的修心养性,要养气养神.调 和身心,懂养精蓄锐之理。日常生活中不急不躁、不喜不怒.不做劳神 伤气之事。上述前者称为武练,而后者称为文练。文练、武练结合•合 理调度,自然能达妙境。一般人若不懂此理,只求手舞足蹈、拳打脚 踢,欲得梅花桩武功之奥妙是不可能的。

浏览3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