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素质是武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尤其是动作速 度,是充分发挥武术技术动作的保证,决定或影响着武术运动 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竞技能力的强弱及比赛的胜负。少儿神经 系统灵活性较高,身体结构和机能可塑性较大,有良好的适应 速度性训练的生理条件。因此,提高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快速能 力和完善武术技术动作有着重要意义。动作速度一般通过武术 动作练习来培养,它的特点是规定较少的动作次数,要求运动 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少儿武术运动员速度能力的提高有如下途径和方法。1 .单个动作系列重复法练习时,一般选择主要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并被运 动员熟练掌握的动作,在不破坏正确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发展 速度的练习,要求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每一次动作 (或重复动作),并力求动作发力快、力点准,尽量缩短完成动 作的时间,如以最快速度完成若干次抡拍、拍脚、踢腿等,增 加练习难度,最大可能地剌激运动员动作速度得到提高。在练 习过程中,一旦队员出现技术变形,应马上令其停止练习,变 换练习内容。也可采用变速的系列重复法常采用定量计时的方 法,如连续正踢腿10次(秒)、连续左右乌龙盘打8次(秒)、 连续俯卧撑5次(秒)、仰卧两头起10次(秒)、悬垂举腿10次(秒)等。也可采用定时计数的方法,如庄10秒内规定必 须完成多少次枪花、棍花、拦拿扎枪等。练习时要保证动作速 度不因疲劳而下降。一般不负重,教练员可给予助力以加快速 度。对动作速度的要求,要逐渐达到最快并超过平时具有的习 惯速度,使动作速度的提高通过专项技术动作表现出来。在进 行快速动作练习时,要求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有较高的兴奋 性。因此,速度的练习应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调动少儿运 动员练习的积极性,可采用比赛法等形式。并要不断变换练习 的部位(上下结合)和练习的内容(徒手或器械),掌握好合 理的练习时间,重复次数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动作速度的提 氤条件刺激练习法条件剌激练习法,是利用声响、灯光等信号提供必须的动 作节奏,控制动作速度的变化,也是在武术快速能力训练中经 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条件刺激,就是给运动员一个已知的信 号,使运动员按信号改变练习的速度或节奏。教练员通常采用 击掌、口令等,给运动员提示,使运动员加快完成动作速度, 直至动作速度达到最大,以提高动作速度练习效果。武术运动员的动作速度,还表现在快速完成若干连贯动作 的速度——组合速度。发展组合动作速度,要在熟练的基础 上,从连贯能力入手,把突出动作紧凑和连贯快速的动作组合 筛选出来进行组合速度练习,逐步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加快 动作转换速度或加快完成技术动作节奏。为提高训练效果,教 练员要提示哪些组合动作该快,哪些地方该加快完成动作的速 度,哪些步法该移动得更快,并且在练习时给以信号刺激,使 运动员建立组合运动表象和节奏感,以获得最佳速度练习效 果。3,完善技术动作、提高动作速度武术运动员专项动作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动作技术,运动员只有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要领,建立良好的相 应肌肉运动感觉,使肌肉紧张——放松交替,灵活快速,最大 可能地减小肌肉工作的阻力,善于轻松协调地完成动作,才能 够充分发挥已有的速度能力。因此,可通过改进技术动作来提 高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快速能力。武术运动员的位移速度主要是通过行步或冲刺跑来培养, 常用的是10~20米、20〜30米的短距离跑,弧行步,各种助 跑接跳跃。练习除在水平的跑道上进行外,还可采用“引跑”、 “追跑”、比赛以及上下斜坡跑等形式来培养位移速度。(-)速度训练时的注意事项在发展速度素质时,首先要注意练习的强度,重复次数、 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时间以及身体的恢复情况。根据运动时人体 供能的特点,速度性练习主要是以AIP-CP供能为主,时间 不超8 ~ 10秒,以极限强度完成。每组练习后的休息要能够使 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得到完全恢复,而后才能开始下一组练习。 此外,在速度训练中要注意防止速度障碍(即速度增长停止甚 至下降)的产生。其预防措施是在一定阶段内减少速度练习, 而增加速度力量练习及其他一般素质练习和专项素质练习的分 量。避免采用单调枯燥的练习。武术中的速度训练常溶于武术技术动作中。对初学者教练 员应特别注意完成动作的正确姿势和跑步的正确技术,在此基 础上才能进一步要求运动员提高练习的速度。三、柔韧柔韧是指人体各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肌肉,韧带的伸 展能力。它是武术运动员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对动作完成 的质量和难度技术动作的掌握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柔韧性不 仅是完成动作的基础,而且可使动作更加舒展、优美,可减少 运动损伤的发生。柔韧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的构成,肌肉和韧带
的弹性,神经肌肉的调节过程,训练水平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 等,并与运动员年龄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大,柔韧性越差)。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有两种:被动的和主动的,也称消极 的和积极的。被动的柔韧练习是指依靠外力的作用促使关节的 活动幅度增大,这一方法可使柔韧指标迅速提高,但与实际应 用有一定的距离,运动员承受的痛疼感较大。主动性柔韧练习 是指通过与某关节有关联的肌肉的收缩来增加关节灵活性的方 法。这一方法与专项动作的表现形式相一致,易于体现在武术 技术动作之中,但要在原有柔韧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比较 困难。由于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武术练中多被综合采用。根据武术的特点和要求、要着重发展腕、肩、腰、髓、踝 的柔韧性。(-)腕肩胸部柔韧性练习1.腕部柔韧性练习1)面对墙或肋木站立,双手扶地,掌指方向对墙,手倒 立,来压手腕。(2)自己一手握住另一手,向手背方向推压,然后做立掌 并保持一段时间。此外,还有一些发展腕关节柔韧性的方法,如运动员自己 一手掰另一手前屈、后伸;蹲立,两手撑地,重心前移,使腕 过伸等.肩胸部位的柔韧性练习方法主要有压、拉、吊、转等几种。(1)面向肋木或站立,两手扶在同毓高的位置上,体前 屈,挺胸,低头或抬头,上体向下振动(同伴可加助力),使 肩角拉开。(2)背对肋木站立,两臂上举(或侧举),两手握肋木, 抬头挺胸向前挺,使肩角拉开。(3)背对肋木悬垂,另一人用背顶练习者的背,帮助挺胸 拉肩。(4)单杠正握悬垂,身体从两臂间向后翻转,利用身体重 量反拉肩。(5)背对肋木站立,双手向后反握,梗头挺胸下蹲,利用 体重反拉肩。(6)俯卧地上,两臂伸直上举,同伴将实心球置于练习者 项背上,用膝顶住球向前下方用力,同时两手握其肘部向后上 方拉。(7)转肩练习。可握棍、绳或橡皮筋带等物,两手间的距 离可因人而异,随柔韧性的提高逐渐缩短,直至两手相握可同 时向前或向后转肩。(二)躯干部柔韧性练习.体前屈它取决于大腿后群肌的弹性,毓关节的灵活性。(1)两腿并拢直立体前屈,两手握踝或抱腿,并保持一定 时间。(2)两脚站立高处体前屈,两手尽量下伸。(3)分腿站立体前屈,上体在两腿中间连续弹振,两手向 后伸。(4)练习者坐于地上,两腿侧分置于30 ~ 40厘米高的长 凳或垫上,上体尽量前屈,同伴按其背部下压。以上这些练习都要求两腿伸直,上体尽量贴近两腿。体后屈(1)仰卧成桥。要求臂、腿伸直,肩拉开。(2)分腿站立开始向后下腰成桥。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 手脚距离逐渐缩短直至手可握两踝停住,头触臀部。(3)甩腰。可站立向后甩腰成桥,也可一手扶把杆,一手上举向后甩腰。(4)吊腰。分腿或并腿站立,两臂上举,上体向后弯屈到 一定程度停住,保持一定时间。(三)腿部柔韧性练习腿部柔韧训练主要是发展腿部的前、侧、后肌群的伸展性 和迅速收缩的能力以及髓,踝关节的灵活性。经常采用前、 侧、后等三个不同方向的压,掰、踢、控,劈腿等方式来进 行。.雕关节及大腿肌群柔韧性的练习(1)压腿:要求腿直,髓正。常见的有前压、侧压和后 压。可将一腿置于肋木上进行。(2)掰腿;由教练员或他人把一腿掰起加助力按压,向 前、侧、后不同方向掰腿。运动员可背对墙、肋木站立练习, 也可躺在地上,另一人将其一腿按住掰另一腿。(3)踢腿:踢腿的方式很多,如扶把原地踢,行进中踢 等。要求支撑腿直立,脚全掌着地,上体正直,两臂成侧平举 或双手叉腰。从方向看,除常见的正、侧、后踢腿外,还有混 合轴方向的踢腿,如十字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踢腿,都要求用脚背带动快速有力地踢, 有控制地轻轻落下,支撑腿立直戢正。外摆腿时臀部要向前顶开。

浏览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