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安排,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本次比赛和奥运会之间的和谐、融合关系。 无疑,这也成为本次北京2008年武术比赛的一大亮点。由于此次比赛并非北 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所以各方所获奖牌不计入北京奥运会的总奖牌榜。 而此次担任比赛的裁判员均由国际武术联合会选调的国际级裁判组成,其中境 外国际裁判约占70%。以最大的程度呈现干干净净的比赛氛围:公开、公正与 公平。

中国队笑傲赛场人手一金

2008年8月21日,中国选手赵庆建以刀术9.85分、棍术9.85分,总成 绩19. 70分的佳绩摘得“北京2008武术比赛”首金。此后中国队一路披荆斩 棘,运动健儿们相继夺得各个项目金牌,一切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 料之外!最终,我国8位参赛选手一人一枚金牌,所有人都如愿的将“金镶 玉”挂在了自己胸前。每一位运动员都荣登英雄榜,中国队一时风头无两! 独霸赛场!不论是参赛者,还是观赛人,中国武术界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喜 悦、激动之情。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武术比赛中国队具体获奖情况如下:

赵庆建,男子刀术棍术全能冠军。

袁晓超,男子长拳冠军。

马灵娟,女子剑术枪术全能冠军。

林凡,女子南拳南刀全能冠军。

崔文娟,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

秦力子,女子52公斤级散打冠军。

张帅可,男子56公斤级散打冠军。

在比赛前,不少人担忧;作为武术强国,中国队参赛会不会席卷金牌?其 他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选手是否会沦为“陪练”?王筱麟认为这种担心多余。整 体来说,那几年全球武术运动竞技水平提高很快,中国在散打的某些级别上还 存在一些困难。但比赛落幕后,毫无意外的是所有中国队参赛的运动项目,一 水儿的是金牌得主,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往往在0.2分往上。如此荣誉,在反 映出中国武术根基深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好好思考一下:中国队为何能如 此辉煌?中国武术的国际化教学与推广是否该有所新突破?

无论如何,这一战中国队大显神威、笑傲赛场。这是中国武术界的一份殊 荣,更是中国武术走向奥林匹克舞台的重大突破。正如林凡所言,尽管本次武 术比赛只是奥运会的一项特设赛事,但是这枚金牌的“含金量”远远高出自 己历届武术赛事中的所得奖牌。袁晓超等人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届奥运会武术 项目冠军,这具有历史性的荣耀被视为中国武术记忆的重要一笔!这场比赛, 不仅呈现了当代世界武林的顶级对决,而且预测了之后几年的武术运动发展的 潮流和趋势。

武术入奥愈挫愈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内武术界开始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继续申请入 奥运,不断改革、适应时代潮流发展,融入奥运大家庭。一派认为武术不需要 奥运,可以一枝独秀、另起炉灶与奥运同争辉。两种纷争有愈演愈烈之势。但 事实上,中国根本不曾放弃武术入奥的设想。

2009年,进入2016年里约奥运会备选项目竞争的有棒球、空手道等7个 项目,遗憾的是当中并没有武术;2013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将棒垒球、壁 球和摔跤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最终候选项目,武术、空手道等其他5个备 选项目淘汰出局,武术入奥再次受挫;2013年9月,国际奥委会就2020年和 2024年夏季奥运会临时项目进行投票表决,竞选项目有棒垒球、壁球和摔跤, 最终摔跤以49票胜出,直接入选2020年和2024年夏季奥运临时大项,中国 武术与2024年奥运会依然无缘。2014南京青奥会武术作为实验项目登场。 2008、2012、2014、2016、2020……武术曾经无限接近奥运会,如今看来却都 是无缘的黯然。至此可见,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并非是一腔热血可速成的事 情,这条路很长远,但显然中国并不会因此而止步,反而是越挫越勇地继续坚 持与付出。因为在这循环往复、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漫漫征途上,有众多武术界 的先辈与同人为了再续武术与奥运的情缘坚持不懈、携手共进!

三、此情无计可消除

1936年,武术与奥运初次见面,双方齐齐心动,中国武术震撼了柏林 奥运会,受邀作为表演节目登上露天大剧场舞台,第一次见面无疑是美好 的!中国也意识到在国际上推广武术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但是国患未平,中 国根本无力于武术的国际化推广,而奥运会显然不可能在原地等待。一别半 百,再见面已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以全新面貌登台不可小觑, 但彼时的奥运会却已是万众瞩目、高高在上!而中国武术直到1990年才成 立国际武术联合会,到今日也不过成立29年。可想而知,中国武术与奥运 会的差距何止一星半点?错过了最佳时期,奥运会有了体操,有了拳击,有 了跆拳道……似乎没有那么需要武术了。北京2008武术比赛更多的是一种 安慰。难道,如今武术入奥真的只是中国武术人的执念而已?可有些情,一 旦起便是一往情深的执着与眷念,想放也放不下!常言道:“唯有武术真国 色,千古不绝精武魂”。中国人历来最让人不敢轻视的便是骨血里的那份坚 持与韧性,而这些恰恰是习武者的特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这条路注定很难,绝非朝夕可达。可即便再难,它也难不过登顶天道! 即使有些项目(体操、拳击等)再像武术,他们也不是武术!其实中国武 术在入奥中更多的应该是将自身真正独特的东西展示出来。要说中国武术与 奥运的情缘会何去何从,谁也不知道,此事不到尽头,你我谁也无法探得清 结局,倒不如一起拭目以待,静等下一回……

 

参考文献


  1. 北京武术院.燕都当代武林录[M].北京:台海出版社,1998.

  2. 白寿彝.中国回回民族史: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蔡龙云.琴剑楼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4. 《沧州武术志》编纂委员会.沧州武术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 版社, 1991.

  5. 冯梦龙.古典名著聚珍文库•情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 社, 2011.

  6.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翻子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11.

  7. 郭守靖.浙江武术文化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8. 弓云武.中国武术:习武练功500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 2000.

  9. 韩广玖.咏春拳[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

  10. 韩广玖.咏春拳入门必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1. 韩雪.中州武术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12. 郝心莲,王国辉.中华武林著名人物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 版社, 1998.

  13. 华博.中国世界武术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14. 黄涛.咏春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15. 蒋剑民,黄一棉.武术:汉英对照[M].合肥:黄山书社,2012.

  16. 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7. 李龙.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 2010.

  18. 李乡状.武术指导与欣赏[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

  19. 李春生.中国功夫辞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20. 李成银.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2009.

  21. 李成银.齐鲁武术史话[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22. 刘鸿池.传统查拳:上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3. 刘敬儒.六合螳螂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4. 刘景山.戳脚[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25. 刘波.通背拳迅疾冷杀的远距绝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 2000.

  26. 刘学勃.戳脚汇宗[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7. 刘云樵.八极拳[M].台北: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

  28. 辽宁省武术挖整组.通背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9. 吕光明.武术小辞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30. 马剑.燕赵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31. 马明达.说剑丛稿[M].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

  32. 乔凤岐,崔海成.颍川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M].郑州:郑 州大学出版社,2015.

  33. 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查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4.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66体育志[M].济南:山 东人民出版社, 1993.

  35. 舒建臣.咏春拳术入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36. 魏峰.咏春拳高级格斗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7. 魏峰.咏春拳速成搏击术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 2003.

  38. 魏峰.咏春拳高级功力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 2008.

  39. 王俊.中国古代武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

  40. 王世泉.八极拳珍传[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1. 王志民.山东重要历史人物:第7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 社, 2009.

浏览2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