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语境中,社会上形成了 “耻文弱,多想 慕于武侠”的风尚,政府要人和社会名流纷纷提倡武术。当时上海南洋公学 的校长鼓励学生练习武术,“提倡技击者,则正欲以吾国固有之体育良法,以 使吾民族有发扬蹈厉之精神,勇敢振奋之气概,以求达其国内之安全,俾世界 日臻和平者也”[1]。孙中山先生认为:“惟火器输入中国之后,国人多弃体育 之技击而不讲,则至社会个人积弱愈甚,不知最后五分钟之决胜常在面前五尺 地短兵相接之时,为今次欧战所屡见者。则谓技击术与枪炮飞机有同等作用亦 奚不可。而我国人曩昔仅袭得他人物质文明之粗末,遂自弃其本体固有之技能 以为无用,岂非大失计耶。……我同胞然处竞争剧烈之时代,不知求自卫之 道,则不适于生存……”
总之,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普遍认为:“国术,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 史,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国粹。这种国粹,是健身自卫,强种卫国的要 素。”圣]“技击一道,广博精深。大之足以强国强种。”[4]
从以上这些言论可知,武术在这种时代境遇和社会环境的出场语境中,由 于“强种救国”的时势需要,仍然以技击的出场形态屹立在中国近代这种特 殊的历史时期。
(二)自然体育观影响下的武术出场形态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系统自然体育观开始传入中国。自然体育观的基本 内容是:“强调体育的目的在于教育人” “认为体育即生活,强调个性发展” “推崇自然活动,否定‘人为活动等。
在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下,一些人认为,“武术为卫生之方”“为最良好之 运动法”。当时北京体育研究社学者认为,中国武术有八个优点:“(一)使人 身全体内外平均发育;(二)得精神之修养;(三)增进智慧;(四)陶冶性 情;(五)便于锻炼;(六)富于应用;(七)材料丰富;(八)长幼咸 宜。”3]北京体育研究社是许禹生、佟旭初等武术界名人成立的专门从事武 术研究的民国时期的武术组织。该文的意见虽然不能代表当时所有人对武术的 认识,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在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下,已经有一部分人在观念上 转变了对武术功能的认识,把武术功能由“单纯技击”向“卫生”转化。张 之江认为,“我国民气不振,相习成风,年龄尚未就衰,魂魄已游墟墓……研
[1]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中华文化通志:体育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03.
[2]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体育史学会.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 学院出版社,1989: 136.
[3] 中央国术馆.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集[M].南京:中央国术馆,1931: 38.
[4] 季培刚.传承与流变:从民国著作看传统武学的境遇与前途[J].中华武术,2006 (1): 54.
[5]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 313-314.
[6]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 136.
究国术,即为强健身体之捷径……事半功倍。”[1] “国术锻炼的功效,能增长 神气,调和血脉,有百利而无一害。……国术是一种优美的锻炼,稍得门径, 便有可观,果能得其精深,手眼身步,具有风虎云龙的变化,足以增加体育上 的兴趣和美感。”
从以上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窥探出:近代,在西方自然体育观的熏 陶下,人们开始用新的理念整理与研究武术,武术出现了一种新的出场形 态一强体健身。需要指出的是,强体健身形态不是近代武术的主要出场形 态。因为出场形态受出场语境的制约。中国近代社会矛盾主要聚焦于中华民族 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势力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整个社会呈现出内忧外患、 动荡不安的局面,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在这种时局之中,对外,中华民 族需要强种救国;对内,赤手空拳的人民大众需要一种手段保全自己和家人。 因此,毫无疑问,在这种出场语境中,技击依然是近代武术的主要出场形态。
但是,时至今日,人类正在迈向生态文明时代,健康将成为中国人的主导 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出场语境必将推动、召唤武术强体健身形态的新一轮 出场。这也是武术充分适应时代发展,秉持其当代在场性的需要。
三、现代中国武术出场形态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时代和中国社会转型期。历史语境的重大变化必然导致 当代中国武术出场形态的变化。毫无疑问,全球化时代和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期 的历史出场语境必然导致中国武术出场形态发生转换。也就是说,当代中国武 术出场形态必然受到当代中国新历史出场语境的约束。
出场语境决定武术出场形态。中国武术必然会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以一 种新的出场形态在新历史出场语境中出场。就目前中国武术发展格局而言,中 国武术发展存在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大领域。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一格局, 分析现代中国武术出场形态。
(一)传统武术
面对上述传统武术现实的生存语境,特别是文化全球化发展,一方面是西 方文化以强势姿态挤压各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是文化全球化时代的 化多元化发展。这种悖论式发展语境使民族文化发展陷于泥淖。就传统武术而 言,这种泥淖表现在:一方面是传统武术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一一农耕社会日 渐消失,同时伴随着老一辈武术家的相继离世,传统武术后继乏人,传统武术
浏览1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