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拿技中的攻守技术是极其巧妙、客观、丰富的,其主要技术由肩固、锁固 (袈裟固)、上四方固、横四方固、腕挫腕固、腕挫腋固、腕挫十字固、崩上四方固和大 外挂、大内挂、小外挂、小内挂、骑缠等组成。

一、拿技功用

武术拿技是人与人开展擒拿格斗的一种控制性拿斗技术,是武术攻守的深层 较量,是武术打斗的阴性攻击,是使对手停顿、住手、固定的一种技术,是其他任何 攻击技术所无法替代的技术,在捉拿、擒获、逮捕攻击中具有十足的擒拿效果。具体 来说,拿技功用有主要功用和基本功用之分。

(一)主要功用

武技运动中的拿技是九技攻守运动中的把控根本,其主要功用即能够确保自 己不被对手所擒拿,而对手却会被我所迅疾捉拿制服。这种攻击是极其复杂、多 变、巧妙的,其中不仅有专门破解对手拿控的,也有用于专拿对手的,还有锁拿对 手肢节的、抱定对手的、扭摞对手的、顶举对手的。真可谓是千奇百怪、错综复杂、 无奇不有。

(二)基本功用

武术拿技的基本功用,首先是在武术攻守运动中的基本把持、抓握、操控;其次 是化解自己的被缠、被逮、被拿;其三是克制被拿、主动出拿、擒拿轮换。其不仅是摧 毁肢体被控的基本办法;还是组成武术运动变化的基本素材,构成武术进退的具体 拿捏;更是促使武术运动动作更加细腻巧妙、更加得道吃劲的关键。

二、拿技攻守结构

拿技攻守结构即开展拿技攻守时的一种极为传统的攻守配伍架构,是拿技攻 击的传统分工,是拿技打斗的合理布控,是拿技运化的巧妙周旋,由君(木)、臣 (火)、佐(土)、使(金)、引(水)等五个等级构成。这五个等级在武术拿技运动中相生 相克、相通相主、相乘相侮,共同维护着中国武术拿技的攻杀战守。

中国武学中的君则君主之意,意味着先到、主宰、决策、统领、包含,通常由捡、 捕、锁、抱、摞、捉等六法担当。臣则臣相之意,意味着辅助、统领、承上、启下,通常由 拿筋、拿骨、拿皮、拿毛、拿发、拿指等六法担当。佐则内助之意,意味着辅佐、协助、 帮助、支撑,通常由拿腿、拿臂、拿膀、拿腰、拿臀、拿身等六法担当。使则通达之意, 意味着联络、出使、跑腿,通常由拿颈、拿头、拿裆、拿衣、拿裤、拿带等六法担当。引 则先锋之意,意味着带路、向导、引领,通常由拿腕、拿肘、拿手、拿踝、拿足、拿膝等 六法担当。

三、拿技形式

拿技形式即武术拿技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运动形式,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 一种拿与被拿的对抗形式,是使对手无法动弹、无法动作、无法运动的擒拿过程,有 三阳形式、三阴形式之分,由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种形式构成。六 者在武术拿技攻守运动中相鼎而立、相通相主、相对而撑,共同维护着中国武术拿 技的攻守进退。


  • .三阳形式


三阳形式即太阳形式、少阳形式、阳明形式的总称。其中,太阳即光明正大之 意,意味着能源、灵性、闪光点,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太阳能;太阳形式即光明正大的 拿技攻守形式,由攻拿、守拿、进拿、退拿、刚拿、柔拿等六大形式组成。少阳即阳光 普照之意,意味着得受、生长、发育,是人体攻守的基本动能;少阳形式即具有普遍 意义的拿技攻守形式,由动拿、静拿、疾拿、徐拿、虚拿、实拿等六大形式组成。阳明 即紫气东来之意,意味着思谋、计策、斗争,是支配人体攻守进退的智能;阳明形式 即以攻守智慧、谋略、计策为指导的拿技攻守形式,由软拿、硬拿、强拿、弱拿、狠拿、 毒拿等六大形式组成。

  • .三阴形式


三阴形式即太阴形式、少阴形式、厥阴形式的总称。其中,太阴即银光四射之 意,意味着能耗、耐性、寒光,是人体不可或缺的月亮能;太阴形式即具有银光四射 意义的拿技攻守形式,由大拿、小拿、高拿、低拿、里拿、外拿等六大形式组成。少阴 即星光灿烂之意,意味着闪烁、运行、布控,是人体攻守的基本静能;少阴形式即具 有星光灿烂意义的拿技攻守形式,由上拿、下拿、左拿、右拿、前拿、后拿等六大形式 组成。厥阴即电闪火光之意,意味着念头、点拨、深沉,是人体在攻守运动中的相对 定能;厥阴形式即具有电闪火光意义的拿技攻守形式,由活拿、死拿、固拿、定拿、巧 拿、妙拿等六大形式组成。

三、拿技间运

拿技间运是指武术运动中拿法与拿法之间的连接运化,是拿法与拿法衔接的 关键,是拿法与拿法沟通的桥梁,是拿法与拿法顺利过渡的介石,是拿法前后的中 间环节,是拿法完成的外环境。其存在于拿法与拿法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

(一)拿技间运内涵

拿技间运大部分是由手法、步法、身法来完成的,是拿技运动不可或缺的中间 环节,是拿技运动连续、变化、扭转的主体。在拿技运动中没有拿技间运,就意味着 没有与势、与时、与式的俱进,就意味着不会随机应变、顺势力为、因势利导,就意味 着对敌人没有足够的干扰、破坏、搅闹,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补偿、缓冲、救护。

(二)拿技间运内容

武术的拿技间运,由拿法所生,是拿前的先锋,是拿后的保障,是拿前运化的基 本要素,是拿后转化的基本素材。其由功间运、技间运、演间运、格间运、套间运、盘 间运、峙间运、对间运、照间运、招间运、健间运、修间运等十二间运构成。

(三)拿技间运功用

武术拿技间运的功用有三,一是承前启后;二是安全保障;三是攻法转化,守法 运化,攻守变化。其可分为间设、间配、间化、间法、间协、间合六种形式。其中,间设 包括直间攻、直间守、直间化以及间闪、间躲、间避、间峙、间对等三直五设。

总之,武术拿技间运在中国武学中被统称之为武技运作,由筑、功、化、筹、接、 出、行、藏、象等九大武技运作组成,大都是以手法、步法、身法为主体的。在拿技运 动中,其不同的拿法组合、排列、招制均有不同的间运,相同的拿法组合、排列、招制 亦有不同的间运。所以说,间运是由拿技运动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五、拿架构筑

在拿技运动中,捡法与捡法相连接构成拿架,捕法、锁法、抱法、摸法、捉法等方 法附着在拿架上,在攻守意识支配下、在功夫技艺支撑下、在攻守尺度把持下,并以 战略为前提、以战术为平台、以战法为基础,进而以势法选择为对法、以峙法主持为 局面、以化法主宰为局势,然后以照法探知敌情、以人法打入敌阵、以拿法应对敌 人,最后在拿技运化统配下开展以六手招法为主体的有效拿技攻击。所谓六手,即 起手、出手、上手、得手、着手、下手。

拿技攻守的最高境界即在标准的拿架构筑支撑下,做到无为而化、自然应对、 无畏冲击,伺机破门而入,乘机招法而拿,并能在合理应用战前配伍基础上,应用相 应招法进行有目的、有任务、有计划的拿法攻击,以实现自己在人类斗争底线攻守 中最终取胜的目标。这里所谓的无为、无畏、自然,是黄老之道的无为、无畏、自然, 也就是建立在高度有为、有畏、有规基础上的无为、无畏、自然。

六、拿技主体

在武术拿技的运动动作中,由于拿技的运动形式多样、运动方法不同、运动目 的的差异和攻守作用的驱使以及修炼者的功力所限、运动者的技艺高低差别,使得 拿技主体在运动表现上,体现出多种多样的特征。其拥有大量的忽悠、摇摆、躲闪、 晃荡、攻守、进退、把持、锁控等极为系统的武术拿技内涵。但归纳起来武术的拿技 系统主体由拿架、拿法、拿运这三个方面构成。其中,拿架是指六手与六手相连接所 构成的拿技运化主体。拿法是指捡法、捕法、锁法、抱法、擦法、捉法等拿技攻击方法 的总称。间运是指拿法与拿法之间相互连接、转化、支撑的基本运作。

七、体力消耗

在武术运动中,拿技运动是比较缠手、麻烦、耗能的,是武术运动中最较劲、最 难缠、最技巧的对抗。所以,在拿技攻守运动中拿技是较耗体力的。体力是武术运动 的原动力,必须合理把握、按需分配、谨慎使用。其中,最省劲、力、能的拿法是以巧 攻击,相对省力的是拉法攻击,最费力的是无拿技的硬性角力。所以说,人体耐力的 打造、利用、使用是绝不能马虎大意的。

浏览5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